北宋县令庶女 第95节
  常大娘子看着他头顶的束冠,今日休沐,他不必去朝会,因此只穿了一身简单的便服就出门采买东西了。
  对于这个长子,她和夫婿常大学士悉心教导,对于他的为人处世,心底还是清楚的。
  “起来吧。”常大娘子笑了笑,揭过了他们父子朝堂上会议论的话题,目光看向了在旁边连咀嚼都忘记的常庆妤,“吃吧,没事儿。”
  常庆妤看着母亲安抚的笑,重新恢复了动作。
  常大娘子和常稷轩对起了年礼,常庆妤插不上话,索性站起身与母亲和兄长告辞,“娘,哥哥,我先走了。”
  “去吧。”
  常大娘子知道她早起是为了巡一巡底下的铺子,点头后,又有些不放心地问:“要不要让苗嬷嬷陪着你一道去?”
  常庆妤眼皮一跳,连忙乖巧道:“不用了不用了,上次我自己去也是顺利的。这两日天气冷,苗嬷嬷还是跟母亲一道在屋里吧。”
  她一边说着,一边抬头朝着苗嬷嬷笑。
  苗嬷嬷和安嬷嬷、丘嬷嬷都是府上的老人,从小看着常庆妤长大,对她的撒娇,从来都招架不住。
  她笑了笑,对常大娘子说:“大娘子,姑娘本就是为了自己历练,她现在既然有这份心,不如成全了她。”
  常大娘子点了点头,目送她离开。
  等常庆妤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中,常大娘子让侍奉在旁边的婢女将碗筷收下去。等东西都收拾了之后,常大娘子忽然说:“我让庆妤请她许姐姐入府,如果届时她夫婿来了,你再看时机选择能否与陈小郎君交谈吧。”
  常稷轩讶异了片刻,然后才对常大娘子说:“孩儿明白了。”
  常大娘子特意挑选了常庆妤离开的时候与他说,是不希望常庆妤与许娘子的关系牵扯上朝堂,可常稷轩从始至终目的明确,就是朝着陈允渡去的。
  这是常大娘子的两全之策。
  ……
  常庆妤出府之后,接过了丫鬟递过来的斗篷。
  斗篷周边嵌上了一层雪白的兔绒,绒毛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晃,显得她稚气未脱的脸庞更加圆润白皙。
  上马车之前,常庆妤特意回头看了一眼常府的门庭。
  挂在大门上的“常府”两个字恢弘有力,字迹遒劲,是祖父在任期间时候,真宗亲笔题写的。
  常庆妤缓缓吐出一口气,在马夫和小厮的帮助下走上了马车。
  刚刚娘亲在身畔,她有些话不好说,她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兄长说清楚——能不能别干涉许姐姐夫婿的未来选择。
  常庆妤闭上了眼睛。
  马车轱辘转动起来,她的第一站是书斋门口。
  她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许姐姐的画作收益如何。
  书斋的掌柜得到了消息,顾不得外面冰天雪地,立刻就双手交叉插在袖子中翘首以盼。
  等常家的马车近了,他将双手放下,掸了掸自己的袖子和衣摆,堆满笑容。
  上个月主母问话,姑娘名下潘楼街的布坊比从前涨收太多,常家几个铺子的掌柜私下交流过,自然知道羊毛手衣如何火爆。
  除了那几个布坊掌柜,就连他这个书斋掌柜都听说了潘楼主人潘光这段日子如何懊恼——听说,听说这门生意,大郎君先介绍给了潘郎君。
  他们几个常家的掌柜虽然艳羡,但是那位传闻中的许娘子只做了羊毛手衣,他们想分一杯羹,也没旁的路子。
  ——直到前几天,常家突然来人,带来了几幅画卷,要求他们挂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上,可以卖……
  马车在身边停止。书斋掌柜打了个激灵,将自己拾掇齐整后,喜气洋洋地迎了上前。
  常庆妤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马车,目光落在掌柜堆满笑容的脸上,“怎么样?”
  掌柜微微俯身,落后一步跟在常庆妤的身旁,“姑娘远见,画作刚挂上去,立刻就有人问价。”
  常庆妤对这个结果不算意外,那些画作用笔精细,她见了都会忍不住收入家中,有人来问价,可太正常了。
  掌柜揣摩着常庆妤的心思,主动说,“第一天都有不少人问价,有两人同时看着神女山茶,后来有位郎君出到一百二十两。”
  常庆妤的步子猛地一滞,片刻后恢复了正常。
  “不过我当时记着姑娘差人送来时候何其郑重,”掌柜满心满怀都是分享自己的喜悦,“于是我咬了咬牙,没应下……后来果不其然,那郎君后面又来了,出价一百五十两。”
  一百五十两达到了掌柜的预期,他故作矜持地点了点头,将画卷起来,交给了那位郎君。
  开了个好头,掌柜心底也有了数,后面的三幅,也都不低于一百五十两。
  常庆妤自己留下了一幅。
  等掌柜眉飞色舞地说完,常庆妤立刻停下了自己进去的脚步,转身离开了书斋。
  “姑娘,你找的这画师可太好了,前日卖完之后,还有不少人来问呢……”掌柜笑吟吟地说,可说着说着,却突然发现眼前一片清明,身边早就没了常庆妤,掌柜顿时心慌,左顾右盼,“姑娘?姑娘?”
  他回过头,只见到常庆妤已经上了马车,只留下红色斗篷的一角。
  随侍在常庆妤身边的丫鬟拦住了他,“姑娘有事,改日再来。”
  主家的事情他无权过问,掌柜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马车远去,然后发出一声低叹:“姑娘!姑娘你倒是说说下次什么时候再送来啊!”
  常庆妤坐在马车中,算清了银钱之后,焦急地对前面赶车的车夫说:“快些,再快些,去马行街巷口。”
  一百五十两,五幅,七百五十两。
  七百五十两!
  车夫得了常庆妤的令,将马车驶得飞快。
  常庆妤想快些和许栀和分享这个好消息。
  第66章
  许栀和是和常庆妤说过位置的,不过常庆妤一直没抽出空闲时间来,只告诉了潘楼街布坊的掌柜。
  这是常庆妤第一次来到许栀和的住处。
  在丫鬟的搀扶下走出来后,常庆妤有些茫然地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面前小小的宅院。
  这,这还没有她院子一半的一半大。
  这么小,能住人吗?
  常庆妤打心眼里产生了疑惑。
  常府占地十二亩,前院设门屋、轿厅,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厅、穿廊、后寝,两侧设跨院。常庆妤居住的,便是其中东侧的一处跨院。
  她的跨院在府上算不上大,但风景却是极好的,正对着宅中布景,一出门,便能看见竹石曲径,流池莲花。
  丫鬟亦步亦趋地跟在常庆妤的身后,见她停下,主动上前两步,握住门上的圆环敲响了门。
  “有人在吗?”
  房中的许栀和听到了声响,将沾了金粉的御赐玉石毛笔搁在笔山上,对身旁正在戳兔子的方梨道:“去开门。”
  方梨怕还是何娘子过来与她说何小郎君如何如何好,不肯去,她朝着外面喊:“良吉,开门!”
  良吉正在院里面削竹片,这是许栀和说要除夕制作灯笼用的。他全神贯注,刨木头的声音掩盖了屋里屋外嘈杂的声响。
  方梨等了一会儿,没等到回应,认命地站起身出门。
  门开了,迎面一阵裹挟着芬芳花香的气味扑鼻,方梨定睛,看清了站在门口的常庆妤。
  常庆妤对方梨自然不算脸生,朝她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许姐姐在家吗?”
  “在的。”方梨下意识点了点头,让开半个身位。
  常庆妤欢天喜地跑了进去,旁边的丫鬟打量着宅院……这院子实在太小了。
  她有心拦住自家姑娘,但姑娘毫无芥蒂,她只好悻悻闭上了嘴。
  许栀和听到常庆妤极有辨识度的嗓音响起来,“许姐姐,我进来啦!”
  原来是她。
  “慢些。”许栀和对她没有避着,画纸依旧是展开的样子。
  常庆妤的面色红润,也不知道是兴奋的还是被冷风吹的,鼻头红得格外明显,和身上大红色嵌着白边的斗篷相映,可爱中又惹人怜惜。
  她不管不顾身上的凉意,伸手扑入许栀和的怀中,许栀和往后仰了仰,才稳住身形。
  “许姐姐!”常庆妤的声音中满是喜悦,“你猜猜画作卖了多少钱?你肯定猜不到!”
  许栀和对上她犹如小动物般清澈琉璃般的眼眸,笑了笑:“一共……五百两?”
  她刻意往高了猜。
  能让常庆妤都露出这般激动的神色,这次画作肯定超乎了她的想象。
  “错啦!”常庆妤仰面,“是七百五十两!不对,应该说至少七百五十两!掌柜说后面几幅不低于一百五十两。”
  她松开了自己抱着许栀和胳膊的动作,往后退开了一些,“许姐姐,我刚知道消息,就迫不及待地过来找你了。”
  常庆妤心里想了什么都写在脸上,此刻她专注地看着许栀和,满脑门写着“快表扬我”。
  “这么多呀?”如她所愿,许栀和故意表现得十分惊喜,她笑,“庆妤真厉害。”
  常庆妤鼻腔里发出一声软软的轻哼声。
  如果有尾巴的话,此刻已经翘到天上去了。
  她转移了注意力,眼角余光想要看一看桌上平铺着的宣纸,刚动了动脑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许姐姐还没有画完,现在看会不会不太好?
  可她真的太好奇了。
  许栀和见她乱瞄的眼神,伸手将她动弹不休的脑袋扶正,“可以看。”
  反正这些画日后是要送到常府的,早一些晚一些被常庆妤看到,她并不在意。
  常庆妤得到许栀和的应允,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看着纸上的画面。
  画面依旧精细,泛着金光的沙海上错落地矗立高大的土墙建筑,佛塔上点缀着斑斓的彩石,甚至在白杨树下,能看见几只身体通红的大鸟。
  常庆妤好奇地看着画上的图像,曾经有一年她跟在母亲身边,在金明池远远见过一眼这张自西域番邦送来的异兽,但是使臣说着她听不懂的文字。
  许栀和见她好奇的神色,伸手将《楼兰观》翻到对应的位置,然后指着上面的一行字——
  在楼兰古国的传说中,火烈鸟是王族的象征和保护神,是楼兰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它们羽毛朱红,远观像是一团烈火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