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30节
换做以往的许兰舒,早就一言不合与许玉颜吵起来了。不过今日她却十分安静,甚至还会看着自己亲自选中的丫鬟微微颤抖,然后出声安抚,“你别怕,只要你听我的话,我会对你好的。”
巧云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屈膝道:“奴婢但凭姑娘作主。”
许兰舒这才走到最后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和许玉颜猜测的不同,今日来到正院,并不是姚小娘的主意。是她自己主动要求过来的。从前她被小娘保护得太好,小娘才一下午不在,她就受尽屈辱不能还嘴,辩驳无门。而现在小娘给她选中了官宦人家做夫婿,以后见面,不必再受这份气了。
姚小娘虽然也能教她看账和管家的本事,但终究只守着院子里的一亩三分地,家里的总账仍在大娘子手里。
为了学到点真东西,她可以不在乎一点难听的闲言碎语。
吕氏在房中坐了半响,孙妈妈好说歹说,才将人劝了出来,“大娘子,老爷那边都发了话了,就算你再不情愿,事情已成了定局……”
已经成了定局的事情,再争辩下去,只会闹得更加没脸。这个道理,吕氏前不久才领教过。
她只好站起身,拢了拢身上墨绿色的袄子,确认自己脸上没有展现出丝毫的不愉后,挑开纱帘走入正堂。
三人已经坐下,看见吕氏进来,又纷纷站起身行礼,“母亲。”
吕氏绷着脸色,略一点头,让她们都坐下了。
“前两日教过的,便不过多赘述了,”吕氏翻着手中的账本,尽量心平气和道,“看账,除了要看错漏,更要对银钱几何做到心中有数。”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页上的梗米,“就好比方说这梗米,峨桥县一斗三十五文,湖州一斗三十二文,采买价钱在三十文至四十文钱浮动,就算正常范畴。”
许兰舒起步晚,学着两人的动作翻开账本,望着账面上的字。
视线落在纸上,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吕氏注意她的走神,抿了抿唇一言不发,继续道:“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度,需要你们自行把握。”
除了地区的影响,当年的丰收抑或蝗灾也会对粮食价钱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吕氏刚出生那年——大中祥符元年,京东、京西、江淮、两浙、荆湖、广南路都大获丰收,户部呈给真宗的奏疏中,每斗米只七至八文。
许栀和闻言,心底牵起了一丝波澜。浮动高出的银钱,想来就是采买从中谋取的油水,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下头办事的人喂饱了,做事才会更尽心尽力。
吕氏见许玉颜看得认真,不再言语,转而专心算起了自己的账。
许兰舒左顾右盼,上头的许玉颜一本正经看着手中的单子,时不时还在算盘上有模有样地拨弄,已经初具雏形。许栀和望着纸,半响也不动弹一下,不知道是在走神还是看进去了。
她默默咬紧了下唇……今日一进门,吕氏就在上头说“前两日教过的,便不再赘述了”,这不就是故意为难她一个人吗?
许兰舒煎熬地在大娘子房中坐满了一个时辰,直到听到大娘子让她们离开的声音,才觉得如释重负。
一想到不知道要这样学多久,许兰舒就感到眼前一阵发黑,恨不能当场晕过去。
……
许栀和离开大娘子的屋中,便没有急着回西屋,而是转头去了大厨房。
她算是大厨房的常客了。刘妈妈见到她,半点没觉着奇怪。她先是在灶台后头瞄了一圈,然后对许栀和道:“三姑娘,方梨今日没来。”
许栀和当然知道方梨没来,今年开春过来,她的不少薄衫都变小了,方梨正在用针线帮她改大……能将就一年是一年。
“我找刘妈妈有别的事,”许栀和朝着刘妈妈露出一抹轻柔乖巧的笑容,她从袖中拿出纸,一双澄澈的眸子中满是不解,“为何牛肉价更低,却不用牛肉呢?孙妈妈可明白其中的缘由?”
今日看账,其他数目和她印象中大差不差。除了牛肉。
猪肉三十五文钱一斤,羊肉八十文一斤,牛肉只二十文一斤……怎么会这么便宜?
刘妈妈本想说自己不通文墨,帮不上什么忙,但听了三姑娘的话,心底很是熨帖。她能感受到三姑娘态度认真,是真心向她请教,而不是像院里其他娘子姑娘,连来一趟大厨房,都嫌弃脏了自己的裙摆。
刘妈妈将手擦干净,喊了负责采买的徐娘子和冯平过来。
“三姑娘来问,你们都说说。”刘妈妈牵线道。
冯平方才就听了一耳朵,现在能光明正大凑上来,眼角眯成了一道缝,殷勤道:“牛肉价低,富贵人家怕摆上桌掉价,故而不常买。”
这算是解答了府上不用牛肉的原因。许栀和听罢,觉得有一些……有一些无语。
明明是物美价廉,却要被说成拉低身价。
负责采买的人自然不会木讷,就算自己不知道缘由,也能扯出个五六七八……这就好比文科答题,会不会另说,总是要写满了才对。徐娘子见冯平抢占了先机,紧随其后道:“牛肉多为布衣百姓吃食,若真吃了牛肉,说出去是要招人笑话的!”
这话就没有道理了。关起门来闭上户,谁能知道家里做了什么饭菜。厨房采买看来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心里这般想着,许栀和面上却还是一派恍然大悟的神情,“多谢诸位。”
她温和有礼,刘妈妈、徐娘子和冯平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有什么?姑娘若是还有别的问题,只管再问……”
三人笑容满面地将许栀和送到了大厨房外。
许栀和让她们留步,刚走了两步,却忽然听到身后有一道极其细软沙哑的声音。
“三姑娘。”
许栀和回过头,看清了这道声音的主人。她见过的,正是烧火丫头的秋儿。
伙食不好,秋儿长得比同龄人瘦弱些,她抬眸小心又谨慎地看着许栀和,害怕中又透着一丝希冀与试探——像是在寻找一个机会。
许栀和微微俯身,温和地看着她:“你叫我?”
“嗯。”秋儿平日半日憋不出半个字,听到许栀和的声音,她壮着胆子道:“整牛价为五至七贯,可产肉三二百斤,若每斤几十上百文,可盈利二十三五贯,厚利五倍余。朝廷担心民间因利厚而多杀牛,因此限定了价钱……不得超出二十文。”
秋儿的嗓音不大,却慢条斯理,很有逻辑。
“原来是这样。”
牛事田耕,若是被大肆屠杀,良田无可耕,屠户图利,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朝廷出手制定了价格……算得上北宋时期的“宏观调控”了。
秋儿说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
许栀和抬眸,认真地凝视着秋儿,半响轻声夸赞道:“秋儿真聪明!幸好有你在,解了我的困惑。”
秋儿脸上浮现出一抹害羞地笑,朝着大厨房瞄了一眼,小声道:“该当值了,姑娘慢走”,又跑了回去。
许栀和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秋儿小小年纪知道这些……被卖之前,想来在家中也时常听人讲起,心中有印象。
当一个烧火丫头,是对她的埋没。
*
三月十日,许县令旬休的日子。
一大早,许县令便转悠到了吕氏的房中,东摸摸西看看,时不时咳嗽一声,想要引起房中另一人的注意。
吕氏听到了,却不搭理,只叫梳头娘子给自己盘发髻。
许县令悻悻摸了摸自己的鼻尖,有心想要主动破冰,便迈着步子走到旁边,从钗环首饰里拿出了一根密银团花簪子,道:“娘子今日发髻格外饱满,当用密银团花,方才显得别致雍容。”
吕氏看了眼许县令献宝似的拿在手中的簪子……虽然许县令满身差劲,但是眼光确实是没得挑……于是微微点头,默许了这根簪子。
梳头娘子得到了大娘子和老爷的双双示意,连忙将发簪别在吕氏的发间,梳妆完毕,立刻福了福身子退下了。
房中只剩下两人。吕氏微微抬眸看向许县令,声音平静,“答应你让六丫头也来,我做到了……你现在又来做什么?”
昨夜许县令宿在姚小娘的房中,却天不亮的时候就跑到了她这里,想来是那边院子把人推了出来。
姚小娘快要临盆,两人自然不会发生什么。但即便如此,许县令也乐此不疲地往姚小娘房中跑,休沐的日子无一例外,皆在姚小娘的身边陪着她。
许县令望着吕氏的侧颜,忽然有些意动。上次见面,还是他从县衙回来,念琴缠着他道:“大娘子教家里几个女儿看账,唯独把咱们舒姐儿撇开了,我这心里跟油煎似的疼。”
许县令最挡不住姚小娘的撒娇委屈,当即憋着怒气找上了吕氏……
再往前,是他陪同吕氏一道回了湖州,那段时间,他和吕氏的感情倒是很好……她在吕鼎身边,脸上毫无端肃的样子,笑容满面,亲近起来时不时露出小女儿家的娇憨情态,倒是他意外又惊喜。
念着这么多年夫妻情分,许县令从后搂住吕氏,低声道:“兰舒不如……兰舒到底还小,听课的事情,就免了吧,也让孩子多睡会儿。”
话在嘴边打了个圈儿,许县令到底没舍得说他最宝贝的六姑娘不如那两个大的聪慧。
吕氏不可置信地回头看着许县令,“官人莫不是忘了?是你前两日说我德行有亏,对家中儿女有偏颇,现在我把人收在眼皮子底下,你又跑来说这个?合着我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许县令见吕氏激动起来,连忙按住她的手安抚,“哪有的事,你悉心教导他们,我心底只有感激,哪里会让夫人里外不是人?”
顿了顿,他道:“不过兰舒到底还小,和黄池县那边的婚事且还远着,到时候再教也是一样的……稍后我叫屠忠去传话,让兰舒在屋里好好睡足觉。”
吕氏一把挥开了许县令搭在自己的肩头的手。
“官人既发了话,我只好照做。日后有人再拿这件事说嘴,我便全说是官人的拳拳慈父之心了。”
许县令自然能听出吕氏话语中的阴阳怪气,他正欲分辩几句,门口忽然响起了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
“老爷,主母,外头有人来了。”
许县令止住了自己的动作。吕氏见他又成了不说话的鹌鹑,心底翻了个白眼,主动抬声问:“是什么人?”
外头的小厮迟疑了一番,才道:“像是个媒人。”
“媒人?”吕氏怔了怔,站起了身,“好端端的,怎么会有媒人上门?咱们家的姑娘都说了亲事,你快叫人走远些。”
小厮一时间没有说话。
“也不是都说了亲事,”许县令像是想起了什么,用胳膊肘撞了撞吕氏的肩,低声道,“三丫头不是还没订下吗?”
这几天许栀和每日都要来正堂,吕氏自然不会当真把这个人忘得一干二净。只是魏县尉那次,且不说许栀和她那小舅的态度,光是许县令推脱责任,就着实把她气得很了,她根本不想管这桩事!
吕氏觑着许县令,面不改色说着话气他:“她那小舅眼比天高,怕是汴京城里的富贵侯爵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何时轮到你操心了?”
“……再怎么说,我是她老子,你是她嫡母,她的婚嫁大事,终究还是要你我先点头的!”这件事在两人记忆里都不算愉快,许县令草草说了一句,旋即抬高声音问,“媒人可带了草贴过来?”
小厮只好重新看向媒人……以及媒人身边个子颇高的少年人。
媒人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右脸脸颊用芝麻粉混着糯米粉点了一颗醒目的媒婆痣,手中捏着一块桃粉色的手绢,一开口便满是笑意。听到里头人的问话,她急忙朝着小厮点头。
——带了带了,自然带了!
他咽下了口中的唾沫,“带了。”
媒人不止带了草贴,连那郎君都一道带来了。
……
陈允渡登门的消息没能逃过方梨的耳朵。
卯时不到,许栀和尚在睡梦中,便感受到一只手在不断扒拉她的被子。
伴随着一阵阵急迫又激动的呼声:“姑娘,姑娘,快醒醒。”
“怎么了方梨?”
方梨人看着不大,力气却不小,硬生生把差点和床铺融为一体的许栀和从被窝里拽出来半截。
许栀和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眼睛还是闭着的,抱怨的声音又轻又柔:“这么早,你急着叫我起来做什么?”
被窝里最是暖和,方梨这么把她拉出来,里头热气都放出去大半。
巧云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屈膝道:“奴婢但凭姑娘作主。”
许兰舒这才走到最后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和许玉颜猜测的不同,今日来到正院,并不是姚小娘的主意。是她自己主动要求过来的。从前她被小娘保护得太好,小娘才一下午不在,她就受尽屈辱不能还嘴,辩驳无门。而现在小娘给她选中了官宦人家做夫婿,以后见面,不必再受这份气了。
姚小娘虽然也能教她看账和管家的本事,但终究只守着院子里的一亩三分地,家里的总账仍在大娘子手里。
为了学到点真东西,她可以不在乎一点难听的闲言碎语。
吕氏在房中坐了半响,孙妈妈好说歹说,才将人劝了出来,“大娘子,老爷那边都发了话了,就算你再不情愿,事情已成了定局……”
已经成了定局的事情,再争辩下去,只会闹得更加没脸。这个道理,吕氏前不久才领教过。
她只好站起身,拢了拢身上墨绿色的袄子,确认自己脸上没有展现出丝毫的不愉后,挑开纱帘走入正堂。
三人已经坐下,看见吕氏进来,又纷纷站起身行礼,“母亲。”
吕氏绷着脸色,略一点头,让她们都坐下了。
“前两日教过的,便不过多赘述了,”吕氏翻着手中的账本,尽量心平气和道,“看账,除了要看错漏,更要对银钱几何做到心中有数。”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页上的梗米,“就好比方说这梗米,峨桥县一斗三十五文,湖州一斗三十二文,采买价钱在三十文至四十文钱浮动,就算正常范畴。”
许兰舒起步晚,学着两人的动作翻开账本,望着账面上的字。
视线落在纸上,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吕氏注意她的走神,抿了抿唇一言不发,继续道:“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度,需要你们自行把握。”
除了地区的影响,当年的丰收抑或蝗灾也会对粮食价钱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吕氏刚出生那年——大中祥符元年,京东、京西、江淮、两浙、荆湖、广南路都大获丰收,户部呈给真宗的奏疏中,每斗米只七至八文。
许栀和闻言,心底牵起了一丝波澜。浮动高出的银钱,想来就是采买从中谋取的油水,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下头办事的人喂饱了,做事才会更尽心尽力。
吕氏见许玉颜看得认真,不再言语,转而专心算起了自己的账。
许兰舒左顾右盼,上头的许玉颜一本正经看着手中的单子,时不时还在算盘上有模有样地拨弄,已经初具雏形。许栀和望着纸,半响也不动弹一下,不知道是在走神还是看进去了。
她默默咬紧了下唇……今日一进门,吕氏就在上头说“前两日教过的,便不再赘述了”,这不就是故意为难她一个人吗?
许兰舒煎熬地在大娘子房中坐满了一个时辰,直到听到大娘子让她们离开的声音,才觉得如释重负。
一想到不知道要这样学多久,许兰舒就感到眼前一阵发黑,恨不能当场晕过去。
……
许栀和离开大娘子的屋中,便没有急着回西屋,而是转头去了大厨房。
她算是大厨房的常客了。刘妈妈见到她,半点没觉着奇怪。她先是在灶台后头瞄了一圈,然后对许栀和道:“三姑娘,方梨今日没来。”
许栀和当然知道方梨没来,今年开春过来,她的不少薄衫都变小了,方梨正在用针线帮她改大……能将就一年是一年。
“我找刘妈妈有别的事,”许栀和朝着刘妈妈露出一抹轻柔乖巧的笑容,她从袖中拿出纸,一双澄澈的眸子中满是不解,“为何牛肉价更低,却不用牛肉呢?孙妈妈可明白其中的缘由?”
今日看账,其他数目和她印象中大差不差。除了牛肉。
猪肉三十五文钱一斤,羊肉八十文一斤,牛肉只二十文一斤……怎么会这么便宜?
刘妈妈本想说自己不通文墨,帮不上什么忙,但听了三姑娘的话,心底很是熨帖。她能感受到三姑娘态度认真,是真心向她请教,而不是像院里其他娘子姑娘,连来一趟大厨房,都嫌弃脏了自己的裙摆。
刘妈妈将手擦干净,喊了负责采买的徐娘子和冯平过来。
“三姑娘来问,你们都说说。”刘妈妈牵线道。
冯平方才就听了一耳朵,现在能光明正大凑上来,眼角眯成了一道缝,殷勤道:“牛肉价低,富贵人家怕摆上桌掉价,故而不常买。”
这算是解答了府上不用牛肉的原因。许栀和听罢,觉得有一些……有一些无语。
明明是物美价廉,却要被说成拉低身价。
负责采买的人自然不会木讷,就算自己不知道缘由,也能扯出个五六七八……这就好比文科答题,会不会另说,总是要写满了才对。徐娘子见冯平抢占了先机,紧随其后道:“牛肉多为布衣百姓吃食,若真吃了牛肉,说出去是要招人笑话的!”
这话就没有道理了。关起门来闭上户,谁能知道家里做了什么饭菜。厨房采买看来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心里这般想着,许栀和面上却还是一派恍然大悟的神情,“多谢诸位。”
她温和有礼,刘妈妈、徐娘子和冯平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有什么?姑娘若是还有别的问题,只管再问……”
三人笑容满面地将许栀和送到了大厨房外。
许栀和让她们留步,刚走了两步,却忽然听到身后有一道极其细软沙哑的声音。
“三姑娘。”
许栀和回过头,看清了这道声音的主人。她见过的,正是烧火丫头的秋儿。
伙食不好,秋儿长得比同龄人瘦弱些,她抬眸小心又谨慎地看着许栀和,害怕中又透着一丝希冀与试探——像是在寻找一个机会。
许栀和微微俯身,温和地看着她:“你叫我?”
“嗯。”秋儿平日半日憋不出半个字,听到许栀和的声音,她壮着胆子道:“整牛价为五至七贯,可产肉三二百斤,若每斤几十上百文,可盈利二十三五贯,厚利五倍余。朝廷担心民间因利厚而多杀牛,因此限定了价钱……不得超出二十文。”
秋儿的嗓音不大,却慢条斯理,很有逻辑。
“原来是这样。”
牛事田耕,若是被大肆屠杀,良田无可耕,屠户图利,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朝廷出手制定了价格……算得上北宋时期的“宏观调控”了。
秋儿说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
许栀和抬眸,认真地凝视着秋儿,半响轻声夸赞道:“秋儿真聪明!幸好有你在,解了我的困惑。”
秋儿脸上浮现出一抹害羞地笑,朝着大厨房瞄了一眼,小声道:“该当值了,姑娘慢走”,又跑了回去。
许栀和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秋儿小小年纪知道这些……被卖之前,想来在家中也时常听人讲起,心中有印象。
当一个烧火丫头,是对她的埋没。
*
三月十日,许县令旬休的日子。
一大早,许县令便转悠到了吕氏的房中,东摸摸西看看,时不时咳嗽一声,想要引起房中另一人的注意。
吕氏听到了,却不搭理,只叫梳头娘子给自己盘发髻。
许县令悻悻摸了摸自己的鼻尖,有心想要主动破冰,便迈着步子走到旁边,从钗环首饰里拿出了一根密银团花簪子,道:“娘子今日发髻格外饱满,当用密银团花,方才显得别致雍容。”
吕氏看了眼许县令献宝似的拿在手中的簪子……虽然许县令满身差劲,但是眼光确实是没得挑……于是微微点头,默许了这根簪子。
梳头娘子得到了大娘子和老爷的双双示意,连忙将发簪别在吕氏的发间,梳妆完毕,立刻福了福身子退下了。
房中只剩下两人。吕氏微微抬眸看向许县令,声音平静,“答应你让六丫头也来,我做到了……你现在又来做什么?”
昨夜许县令宿在姚小娘的房中,却天不亮的时候就跑到了她这里,想来是那边院子把人推了出来。
姚小娘快要临盆,两人自然不会发生什么。但即便如此,许县令也乐此不疲地往姚小娘房中跑,休沐的日子无一例外,皆在姚小娘的身边陪着她。
许县令望着吕氏的侧颜,忽然有些意动。上次见面,还是他从县衙回来,念琴缠着他道:“大娘子教家里几个女儿看账,唯独把咱们舒姐儿撇开了,我这心里跟油煎似的疼。”
许县令最挡不住姚小娘的撒娇委屈,当即憋着怒气找上了吕氏……
再往前,是他陪同吕氏一道回了湖州,那段时间,他和吕氏的感情倒是很好……她在吕鼎身边,脸上毫无端肃的样子,笑容满面,亲近起来时不时露出小女儿家的娇憨情态,倒是他意外又惊喜。
念着这么多年夫妻情分,许县令从后搂住吕氏,低声道:“兰舒不如……兰舒到底还小,听课的事情,就免了吧,也让孩子多睡会儿。”
话在嘴边打了个圈儿,许县令到底没舍得说他最宝贝的六姑娘不如那两个大的聪慧。
吕氏不可置信地回头看着许县令,“官人莫不是忘了?是你前两日说我德行有亏,对家中儿女有偏颇,现在我把人收在眼皮子底下,你又跑来说这个?合着我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许县令见吕氏激动起来,连忙按住她的手安抚,“哪有的事,你悉心教导他们,我心底只有感激,哪里会让夫人里外不是人?”
顿了顿,他道:“不过兰舒到底还小,和黄池县那边的婚事且还远着,到时候再教也是一样的……稍后我叫屠忠去传话,让兰舒在屋里好好睡足觉。”
吕氏一把挥开了许县令搭在自己的肩头的手。
“官人既发了话,我只好照做。日后有人再拿这件事说嘴,我便全说是官人的拳拳慈父之心了。”
许县令自然能听出吕氏话语中的阴阳怪气,他正欲分辩几句,门口忽然响起了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
“老爷,主母,外头有人来了。”
许县令止住了自己的动作。吕氏见他又成了不说话的鹌鹑,心底翻了个白眼,主动抬声问:“是什么人?”
外头的小厮迟疑了一番,才道:“像是个媒人。”
“媒人?”吕氏怔了怔,站起了身,“好端端的,怎么会有媒人上门?咱们家的姑娘都说了亲事,你快叫人走远些。”
小厮一时间没有说话。
“也不是都说了亲事,”许县令像是想起了什么,用胳膊肘撞了撞吕氏的肩,低声道,“三丫头不是还没订下吗?”
这几天许栀和每日都要来正堂,吕氏自然不会当真把这个人忘得一干二净。只是魏县尉那次,且不说许栀和她那小舅的态度,光是许县令推脱责任,就着实把她气得很了,她根本不想管这桩事!
吕氏觑着许县令,面不改色说着话气他:“她那小舅眼比天高,怕是汴京城里的富贵侯爵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何时轮到你操心了?”
“……再怎么说,我是她老子,你是她嫡母,她的婚嫁大事,终究还是要你我先点头的!”这件事在两人记忆里都不算愉快,许县令草草说了一句,旋即抬高声音问,“媒人可带了草贴过来?”
小厮只好重新看向媒人……以及媒人身边个子颇高的少年人。
媒人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右脸脸颊用芝麻粉混着糯米粉点了一颗醒目的媒婆痣,手中捏着一块桃粉色的手绢,一开口便满是笑意。听到里头人的问话,她急忙朝着小厮点头。
——带了带了,自然带了!
他咽下了口中的唾沫,“带了。”
媒人不止带了草贴,连那郎君都一道带来了。
……
陈允渡登门的消息没能逃过方梨的耳朵。
卯时不到,许栀和尚在睡梦中,便感受到一只手在不断扒拉她的被子。
伴随着一阵阵急迫又激动的呼声:“姑娘,姑娘,快醒醒。”
“怎么了方梨?”
方梨人看着不大,力气却不小,硬生生把差点和床铺融为一体的许栀和从被窝里拽出来半截。
许栀和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眼睛还是闭着的,抱怨的声音又轻又柔:“这么早,你急着叫我起来做什么?”
被窝里最是暖和,方梨这么把她拉出来,里头热气都放出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