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1节
  他一路过来,心中半是欣慰半是纠结。现在真见到了人,他反倒松了一口气。
  十六七岁的孩子,模样倒是生得好看,只是还穿着书生青袍,还在念书……估计也就是许栀和随手一指,当不得真。
  他自顾自笑得开心,还准备记下来,等坐船途中和汤娘子说笑。笑着笑着,他神色渐渐严肃了起来,望着许栀和不像说笑的脸,
  “……你来真的?”
  许栀和:“自然是真的。”
  张弗庸当即变了脸色,沉着脸望着许栀和,“胡闹!他尚未弱冠,年纪还小,且还在考取功名……便是你有心,他家里人又怎么会同意?”
  再者,他压低了声音道:“况且,他还只是个农家子。”
  张弗庸自己便是农家子出身,自然不会看不上农家子,只是他和汤昭云成婚之后,知道她的不易,心底多多少少,舍不得让许栀和受这份苦。
  许栀和拉着张弗庸的袖子,“小舅,你信我一回……”
  “……别来这套。”张弗庸打定主意,板着脸,“我且问你,你和这农家子,可熟识?”
  许栀和本想着先和陈允渡偶遇几次,培养感情,可是魏县尉之事事发突然,她被打乱了节奏。
  听到张弗庸的问话,许栀和抿了抿嘴角,小声道:“只见过一面。”
  只见过一面?!
  一面……
  张弗庸眼前一白,恨不能当场晕过去。
  原以为吕氏和许县令偏心昏庸,谁知道外甥女也不是一个脑子不清楚的。
  张弗庸虎着一张脸瞪着许栀和,指着她的脑门道:“你!你糊涂!”
  ……这确实是许栀和始料未及的。
  许栀和无从为自己辩白,受了张弗庸的这一句训斥。
  张弗庸背过身,来回踱步,时而叹息,时而瞄一眼许栀和,见她站得端端正正,心口憋着的一口气发作不出来,只能恨恨地跺着地。
  怪他不常来看望外甥女,现在想要好生教起,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百年之后,他有何颜面见自己的三姐张弗愠?
  张弗庸心中越想越愁,忍不住开始希望汤昭云陪在自己的身边。
  ……昭云若在身边,他会怎么跟她说呢?
  是该平静地对昭云说:“你外甥女像极了你,相中了一个农家子……”
  张弗庸想着想着,倒是把自己逗笑了起来。
  许栀和在旁边担忧地看着张弗庸,他一会儿捶着自己的胸口,又一会儿叹息,一会儿又露出诡异的笑容……
  她别是把小舅给气疯了吧?
  第12章
  许栀和眉宇间含了一丝担忧上前。张弗庸伸手挡住她,深吸一口气,颤声问:“栀和,小舅问你,你对这少年了解多少?”
  “小舅问哪方面的?”许栀和佯装不解。
  “还给我装。”张弗庸伸手敲了敲许栀和的脑袋,咳嗽一声,低声道,“比如,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在何方?家中几口人?”
  许栀和:“原来小舅担心这个……”
  她看了一眼阳光下坐着的陈允渡,慢慢悠悠地开口,“他名叫陈允渡,峨桥县陈家村人。家中父母具在,上头有一位兄长和一个姐姐,他序排第三,是家中幼子。”
  张弗庸:“……”
  他望着侃侃而谈的许栀和,噎了一下,语气不善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只见了一面?”
  许栀和眨了眨眼睛,“小舅,我也只知道这些了……我们确实只见了一面,但是那时候,却不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张弗庸伸手又在她脑门上叩了一下,“你这丫头!”
  他虽然面露斥责,但扪心自问,心中并不生气,甚至有些心疼——外甥女在许家从来都是一个人,她这样为自己盘算,可见这些年来吃了多少委屈。
  幸好,她懂得为自己的盘算。
  张弗庸训斥的话语再也说不出口了,他站在墙后面,再一次细细打量那个少年。
  许栀和的眼光自然不差。他第一次见到,都忍不住觉得少年虽然稚嫩,但是身上已然有着不一般的清隽气质,看书时神情专注认真,中举题名想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张弗庸抿了抿唇,没有立刻应下,也没有立刻拒绝。
  他望着许栀和道:“……他人品如何,我还需要考量。你也别在心底就认定了这个人,若是不好,当及时抽身,日后还有你小舅母为你操持。”
  许栀和自然应下,笑吟吟地看着张弗庸,“栀和一切都听小舅的。先和他接触接触,不认死理……等到什么时候小舅和舅母点头同意了,再考虑别的。”
  张弗庸松了一口气,“这还差不多!”
  他默念两遍,在心底记住了“陈允渡”这个名字。
  念着念着,心头忽然又觉得,这名字倒是取得有水平,不像是寻常农家子的名字。
  ……
  张弗庸道:“许县令那边,我不松口,他当不会短时间内为你寻找夫家。你自己注意分寸,若是人家不愿意,可千万别勉强人家。”
  虽然他心中觉得,外甥女娇美俏丽,言谈大方,又懂事乖顺……这点暂时划去,怎么会有人不喜欢?
  可他也知道,他是许栀和的舅舅,自然看她哪哪都好——他觉得的好,不代表别人也觉得好……那就那人有眼无珠了!
  许栀和不知道张弗庸百转千回的内心,她眨了眨眼睛,笑道:“栀和多谢小舅相帮!”
  张弗庸摆了摆手。
  人也见了,话也说开了,许栀和心头上没了事情,只觉得头顶的阳光都变得更加和煦、更讨人喜欢了。
  张弗庸还要去渡口乘船回水阳县,看过人长什么模样,记住人的名字、家住何方,便准备走了。
  他转过身,可许栀和却一动不动,出声提醒:“栀和,人见也见了,我们该走了。”
  许栀和:“说的也是,小舅还要赶船,栀和便在此预祝小舅回程一帆风顺。”
  张弗庸迟钝了想了一秒,才反应过来:“你不回去吗?”
  许栀和低头整理着自己的衣裙,方才一路过来,朔风阵阵,也不知道有没有吹乱方梨给她挽的发髻。
  听到张弗庸的问话,许栀和摇了摇头,目光澄澈清明,语气无辜:“不啊,我不回去。我……和他有约。”
  张弗庸:“???”
  他刚准备问个仔细,只见许栀和像一只翩跹的蝴蝶飞了出去,栖在了少年的身边。
  他不可置信地望着两人,转头望着方梨,“啊?啊?!”
  方梨朝他福了福身子,“舅少爷别担心,姑娘和陈郎君约了今日还书。”
  她刻意加重了“还书”两个字。
  虽然陈家郎君和她家姑娘的第一次见面,确实许栀和设计,但是两人交谈举止,从未逾矩。
  只是还书而已……
  方梨替自家姑娘解释清楚,也小跑着追在了许栀和的身后。
  张弗庸心中镇定不少,站在墙脚下徘徊两步,在心底和圣人说了声抱歉,没忍住望向两人。
  陈允渡抬头的一瞬间,眼底的惊喜与温柔几乎都快溢了出来,嘴角自然而然上扬,仿佛除了许栀和,世界万物都寂静无色。
  许栀和眼角弯弯,笑意盈盈,头顶的青莲绢花配着今日的青紫色衣裙,很是相宜。
  ——少年璧合,赏心悦目。
  *
  陈允渡察觉到面前投下的一片阴影,立刻抬起头,看清许栀和的面容后,他呼吸都忍不住一窒。
  十日不见,他只觉得姑娘又漂亮许多——身上的衣裳雅致清丽,肤若凝脂,眼含银汉灿烂,波光潋滟。
  仿佛再多看上一眼,就会溺死在她眼底的秋水当中。
  她,正朝他笑着。
  得知这个结论的陈允渡心中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水汽蒸腾而上,划作惊雷前的一场春雨。
  春笋在细雨中萌芽。
  许栀和没有读心术,自然猜不到陈允渡的心思。
  不过光从他眼底刹那间的失神,许栀和已经能断定,自己对陈允渡,应该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吧?
  她维持着面上轻柔的笑:“上次忘记约定时间,郎君没有多等吧?”
  陈允渡耳尖泛上薄红,但面上还算冷静,道:“不会。我也才来不久。”
  许栀和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一些。
  她和小舅说了那么久的话,自然知道陈允渡在书斋门口等候多少时间。
  但是陈允渡体贴,她自然不会主动拆他的台。
  她目光流转,落在他怀中抱着的书上。
  陈允渡察觉到她的视线,主动解释道:“这些,除了范参知的书,还有一些类似的。姑娘若是喜欢,大可拿出去翻看。”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有些不确定地看她。
  说来惭愧,两人只见了一面,他连许栀和爱好都不算特别了解……从家中抱来这些书,不过是因为……
  他不着痕迹地抬眸望着眼前的女孩,心底泛上一阵柔软。
  是因为他还想与她见面。
  可真见到了她,他又有些不安……也不知道他挑选的这些书,姑娘喜不喜欢?
  许栀和伸手接过陈允渡递过来的书,最上面放着的,当然是那一本《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合订,她略往下翻了翻看,晏同叔的《浣溪沙》、还有一本庆历二年的禀生文章,其中就包括两榜进士王安石的……
  她心底忍不住笑了笑,陈允渡当真……率真的可爱。
  不知道,还以为她也要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