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长渡 第102节
不客气……
气氛突然尬住了。
营帐里安静了一会。
两个大男人突然客气起来,挺尴尬的。
这时候,鹤川匆匆进来,看到二人僵挺地站着,不免一愣,张了张口道:“那个……急报,黑鹰帮余孽集结在断魂崖,似要反扑。”
“反扑。”在薛召容意料之中,“多少人马?”
“不下二百。”鹤川回道,看了萨木一眼,“他们打出了为黑鹰报仇的旗号,扬言要取您和萨木的首级祭旗,他们应该认出了萨木是北境人。”
萨木皱了皱眉,沉声道:“我这就点兵马出战。”
“慢。”薛召容抬手制止,“断魂崖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强攻只会徒增伤亡。黑鹰帮盘踞多年,根深蒂固。此次若不连根拔起,日后必成祸患。”
他走到桌前,摊开地图,指着一处道:“断魂崖三面绝壁,只有一条‘之’字形小路可上。但据我所知,崖后有一条采药人走的小径。”
萨木凑近地图看了一眼:“你是说,兵分两路?”
“正是。”薛召容指尖划过地图,“你率萨木部勇士从小径攀崖而上,我带主力佯攻正面吸引注意。待你占据高处,我们前后夹击。”
萨木沉吟片刻:“攀崖危险,还是我攻正面。”
薛召容摇头:“你的族人熟悉山地作战,攀崖如履平地。而我军长于阵战,正面牵制更为稳妥。此战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萨木思忖片刻,看了他一眼:“好,听你的安排。”
这一回,他没再质疑薛召容。
战况紧急,刻不容缓,众人立刻整顿兵马冲向了前线。
战鼓轰鸣,三百将士列阵向前,喊杀声震天动地。
不多时,崖上土匪果然中计,箭矢滚石如雨而下。薛召容指挥盾阵稳步推进,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但阵型丝毫不乱。
“公子,萨木的信号。”鹤川指向崖顶。
薛召容抬头望去,只见一面红底黑鹰旗缓缓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战旗,他心中一喜,立即抽出长剑高喊一声:“全军突击。”
此话一出,将士们顷刻而上。
而就在此时,崖上突然响起一声暴喝:“还我大哥命来。”
一个独臂大汉立于崖边,正是黑鹰的胞弟秃鹫。他狞笑着挥刀砍断一根绳索,接着巨大的滚木轰然落下,直冲薛召容而来。
“小心。”鹤川惊呼。
薛召容纵身一跃,堪堪避过滚木,但左肩伤口因此崩裂,鲜血瞬间浸透绷带。他咬紧牙关,右手剑指秃鹫:“放箭。”
一轮箭雨过后,秃鹫身中数箭却仍不退,狂笑着又砍断第二根绳索。
这次落下的不是滚木,而是一张布满尖刺的铁网。
——
这日沈支言醒来,只觉胃脘隐隐不适,晨起连早膳也未用,便强撑着去学骑马。
初时还能勉强忍耐,未几却觉胸中翻涌,几欲作呕,只得半途折返。回房后更觉倦怠,甫一沾枕便沉沉睡去,再睁眼时,竟已是暮色四合。
她慌忙起身,略整了整衣衫,便往厨下煮了碗清汤面。正吃着,阮苓来了。
阮苓一张俏脸绷得紧紧的,撅着小嘴,眼角还噙着几分恼意。
“姐姐怎么这个时辰才用饭?”
沈支言搁下碗筷,拉她坐下,回道:“方才回来便睡沉了,一觉竟到这个时辰。腹中空空,便随意煮了碗面,你可要吃?”
阮苓摇头:“不吃,气都气饱了。”
沈支言见她神色郁郁,问道:“这是怎么了?”
阮苓轻叹一声,眸中隐有愠色:“方才上街采买,见着几个西域女子欺辱一个中原小姑娘。那孩子瞧着不过十二三岁,提着自家熬的米粥沿街叫卖,却被邻摊几个商贩嫌碍了生意,竟将她的粥罐打翻在地,还对她指指点点。”
她说着,拍了拍桌子:“我见他们辱骂愈烈,便上前问个究竟。谁知那几个西域女子仗着身形高大,对中原女子甚是轻慢。那般小的姑娘,他们也忍心欺凌。”
沈支言闻言,眉尖微蹙,问道:“竟有这等事?后来如何了?可曾动起手来?”
阮苓摇头,眸中犹带几分恼意:“倒不曾动手,只是我与她们争执了几句。那几个西域女子见我语气凌厉,还有护卫,便没有动手,只横眉竖目地瞪着我。”
“我让她们给那小姑娘赔个不是,她们却理也不理,反倒讥笑我们中原人软弱。我实在气不过,可又怕闹大了牵连那孩子,最后只得带着她先离开了。”
阮苓越说越气:“那孩子才十二三岁,瘦瘦小小的,捧着破了的瓦罐直掉眼泪,说是家里阿娘病了,就指望卖些粥米换药钱,看着怪可怜的,于是我就给了她一些银钱。她说她家离此不远,明日要送新熬的粥来谢我。”
这西域之地,往来中原人不少,有行商的,也有远嫁而来的女子,这般境遇原不算稀奇。
沈支言沉吟片刻,道:“妹妹,你此番虽是好心,但如今局势未明,我们不宜与外人有过多牵扯。即便那小姑娘是中原人,也须谨慎。我们的身份不宜暴露,更不可引人注目。”
“你出门虽带着侍卫,但难保不会节外生枝。若那小姑娘明日当真送粥来,莫要让她靠近此处,免得横生枝节。”
阮苓点头道:“姐姐放心,我与她约在老地方相见,不会将她带到此处来的。”
沈支言颔首,拿起筷子继续吃面,谁知刚咽下两口面食,忽觉胃中翻涌,忙以帕掩口干呕了几声。
“姐姐这是怎么了?”阮苓急忙递上清茶,担忧道,“午间骑马时便见你神色恹恹,怎的又吐起来?莫
不是染了风寒?”
沈支言摆摆手,手掌按着心口:“这两日总觉反胃,身子也乏得很。”
说着她搁下筷子,执起素帕拭了拭唇角:“实在没什么胃口了。”
阮苓细细端详她面色,疑惑道:“我瞧着姐姐气色倒好,不似染疾的模样。要不要找大夫瞧瞧?”
沈支言应道:“也罢,在这异乡之地,身子骨更要当心些。”
她说罢便与阮苓一同去寻大夫。这大夫原是中原带来的老郎中,一路随行照应。
老大夫搭上丝帕,凝神诊脉片刻,忽而眉开眼笑,拱手道:“恭喜夫人,这是喜脉啊!”
喜脉?
沈支言一时怔忡:“意思是我有身孕了?”
阮苓亦是愣了愣,不可置信地抓住大夫的衣袖,惊喜道:“大夫是说,我姐姐腹中有小宝宝了?”
“正是。”老大夫捋须笑道,“夫人身孕尚浅,这些日子食欲不振、困倦反胃都是常事。待过些时日,反应只怕会更明显些。夫人切记要好生将养,切莫劳神费力。”
沈支言一时有些懵,她下意识抚上平坦的小腹,眸中浮起一丝恍惚。
阮苓开心极了:“天爷!姐姐真有喜了?那我岂不是要当小姨了?”
她说着便凑到沈支言跟前,不由分说将耳朵贴在她平坦的小腹上:“快让我听听,小家伙会不会踢人了?”
沈支言被她这模样逗得轻笑:“傻丫头,这才刚有的喜信,哪就能踢人了?少说还得等上四五个月呢。”
阮苓嘿嘿一笑:“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沈支言见她如此开心,自己也笑弯了眉眼。
阮苓连珠炮似的追问大夫孕期该注意的事项。待老大夫细细交代完,她又一路搀着沈支言回房,生怕磕着碰着。
二人回到厢房,阮苓更是坐不住,在屋里转来转去,嘴里念叨个不停:“若是男孩该叫什么?女孩又该取什么名儿?姐姐喜欢‘明’字还是‘晔’字?”
沈支言轻笑着拉她坐下:“我都还好,到生还早呢!也不知是女孩还是男孩。”
阮苓:“最好是龙凤胎,有男有女,一次生完得了。”
沈支言轻笑:“哪有那么好的事,不过,我也期望。”
阮苓开始在屋里琢磨起来。
“姐姐,这个桌子得换掉,桌角不安全。”
“姐姐,这个也不行,容易伤着。”
“姐姐,床得换个大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不能让姐夫压着你。”
“姐姐……”
“姐姐……”
阮苓恨不得要把屋里的所有东西都换一遍,沈支言被她逗得笑个不停。
阮苓走后,沈支言一直在屋里来回踱步,她很激动,又很忐忑。
她盼着薛召容能够快些归来,好将这喜讯亲口告诉他。
他们,有小宝宝了。
真好!
第69章 第69章他:“……唔……你轻点……
御书房内,薛盛正执朱笔批阅奏折,小太监躬身入内,禀报:“启禀皇上,太傅与镇国将军两位大人求见。”
薛盛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沉吟片刻,道:“告诉他们,且先回去。朕如今无心婚娶,更无意立后。国事未定,岂能分心于此?”
小太监偷眼瞧了瞧天子神色,战战兢兢道:“回皇上,奴才已将这话传过了。只是……两位大人此刻正跪在殿外,说是今日定要面圣。”
薛盛眸光一沉,把笔重重搁在青玉笔山上,轻叹一声,站起身来。烛火下,一袭龙袍衬得他愈发威仪天成。
他缓步迈出御书房,但见殿外两位大臣正跪在阶前,眼底掠过一丝无奈,沉声道:“两位爱卿,平身吧。”
新任太傅与镇国大将军闻言起身,却仍微躬着身子,神色肃然。这两人皆是薛盛昔日心腹,自潜邸时便追随左右,出谋划策,助他登临大位。
如今一人执掌文渊阁,一人统帅三军,皆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可自薛盛即位以来,二人却屡次上奏,催他选妃立后,今日更是跪谏殿外,不肯退让。
薛盛引他们入殿,落座后,淡淡道:“朕日理万机,国事繁重,更何况新朝初立,根基未稳。你们却屡次三番催促朕选妃封后,是否太过急切?”
他眸色微冷,语气虽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朕早已言明,尚无此意。”
太傅闻言,当即撩袍跪地,行了一个大礼,沉声道:“皇上明鉴!自古立国,中宫不可虚悬。皇后乃一国之母,辅佐圣君,安定民心,此乃祖宗成法,亦是江山稳固之本。”
“选妃之事,非独为绵延皇嗣,更是维系朝堂平衡之要策。满朝文武,除却功名前程,所求不过家族荣宠。若能得蒙圣恩,以女侍君,必当竭忠尽智,以报天恩。”
他顿了顿,复又叩首:“皇上以此牵制群臣,既安其心,亦固其位。内外相协,方能保我大薛江山永固啊!”
太傅所言确有其理。后宫佳丽三千,从来不止是君王枕畔之欢,更是权衡朝堂的棋局。甚至诞育皇嗣,择其贤者立为储君,亦是稳固江山的必经之路。否则这锦绣山河,百年基业,岂非要付诸东流?
这些道理,薛盛何尝不明白?只是他心底始终横着一根刺,叫他迟迟不愿大婚。
气氛突然尬住了。
营帐里安静了一会。
两个大男人突然客气起来,挺尴尬的。
这时候,鹤川匆匆进来,看到二人僵挺地站着,不免一愣,张了张口道:“那个……急报,黑鹰帮余孽集结在断魂崖,似要反扑。”
“反扑。”在薛召容意料之中,“多少人马?”
“不下二百。”鹤川回道,看了萨木一眼,“他们打出了为黑鹰报仇的旗号,扬言要取您和萨木的首级祭旗,他们应该认出了萨木是北境人。”
萨木皱了皱眉,沉声道:“我这就点兵马出战。”
“慢。”薛召容抬手制止,“断魂崖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强攻只会徒增伤亡。黑鹰帮盘踞多年,根深蒂固。此次若不连根拔起,日后必成祸患。”
他走到桌前,摊开地图,指着一处道:“断魂崖三面绝壁,只有一条‘之’字形小路可上。但据我所知,崖后有一条采药人走的小径。”
萨木凑近地图看了一眼:“你是说,兵分两路?”
“正是。”薛召容指尖划过地图,“你率萨木部勇士从小径攀崖而上,我带主力佯攻正面吸引注意。待你占据高处,我们前后夹击。”
萨木沉吟片刻:“攀崖危险,还是我攻正面。”
薛召容摇头:“你的族人熟悉山地作战,攀崖如履平地。而我军长于阵战,正面牵制更为稳妥。此战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萨木思忖片刻,看了他一眼:“好,听你的安排。”
这一回,他没再质疑薛召容。
战况紧急,刻不容缓,众人立刻整顿兵马冲向了前线。
战鼓轰鸣,三百将士列阵向前,喊杀声震天动地。
不多时,崖上土匪果然中计,箭矢滚石如雨而下。薛召容指挥盾阵稳步推进,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但阵型丝毫不乱。
“公子,萨木的信号。”鹤川指向崖顶。
薛召容抬头望去,只见一面红底黑鹰旗缓缓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战旗,他心中一喜,立即抽出长剑高喊一声:“全军突击。”
此话一出,将士们顷刻而上。
而就在此时,崖上突然响起一声暴喝:“还我大哥命来。”
一个独臂大汉立于崖边,正是黑鹰的胞弟秃鹫。他狞笑着挥刀砍断一根绳索,接着巨大的滚木轰然落下,直冲薛召容而来。
“小心。”鹤川惊呼。
薛召容纵身一跃,堪堪避过滚木,但左肩伤口因此崩裂,鲜血瞬间浸透绷带。他咬紧牙关,右手剑指秃鹫:“放箭。”
一轮箭雨过后,秃鹫身中数箭却仍不退,狂笑着又砍断第二根绳索。
这次落下的不是滚木,而是一张布满尖刺的铁网。
——
这日沈支言醒来,只觉胃脘隐隐不适,晨起连早膳也未用,便强撑着去学骑马。
初时还能勉强忍耐,未几却觉胸中翻涌,几欲作呕,只得半途折返。回房后更觉倦怠,甫一沾枕便沉沉睡去,再睁眼时,竟已是暮色四合。
她慌忙起身,略整了整衣衫,便往厨下煮了碗清汤面。正吃着,阮苓来了。
阮苓一张俏脸绷得紧紧的,撅着小嘴,眼角还噙着几分恼意。
“姐姐怎么这个时辰才用饭?”
沈支言搁下碗筷,拉她坐下,回道:“方才回来便睡沉了,一觉竟到这个时辰。腹中空空,便随意煮了碗面,你可要吃?”
阮苓摇头:“不吃,气都气饱了。”
沈支言见她神色郁郁,问道:“这是怎么了?”
阮苓轻叹一声,眸中隐有愠色:“方才上街采买,见着几个西域女子欺辱一个中原小姑娘。那孩子瞧着不过十二三岁,提着自家熬的米粥沿街叫卖,却被邻摊几个商贩嫌碍了生意,竟将她的粥罐打翻在地,还对她指指点点。”
她说着,拍了拍桌子:“我见他们辱骂愈烈,便上前问个究竟。谁知那几个西域女子仗着身形高大,对中原女子甚是轻慢。那般小的姑娘,他们也忍心欺凌。”
沈支言闻言,眉尖微蹙,问道:“竟有这等事?后来如何了?可曾动起手来?”
阮苓摇头,眸中犹带几分恼意:“倒不曾动手,只是我与她们争执了几句。那几个西域女子见我语气凌厉,还有护卫,便没有动手,只横眉竖目地瞪着我。”
“我让她们给那小姑娘赔个不是,她们却理也不理,反倒讥笑我们中原人软弱。我实在气不过,可又怕闹大了牵连那孩子,最后只得带着她先离开了。”
阮苓越说越气:“那孩子才十二三岁,瘦瘦小小的,捧着破了的瓦罐直掉眼泪,说是家里阿娘病了,就指望卖些粥米换药钱,看着怪可怜的,于是我就给了她一些银钱。她说她家离此不远,明日要送新熬的粥来谢我。”
这西域之地,往来中原人不少,有行商的,也有远嫁而来的女子,这般境遇原不算稀奇。
沈支言沉吟片刻,道:“妹妹,你此番虽是好心,但如今局势未明,我们不宜与外人有过多牵扯。即便那小姑娘是中原人,也须谨慎。我们的身份不宜暴露,更不可引人注目。”
“你出门虽带着侍卫,但难保不会节外生枝。若那小姑娘明日当真送粥来,莫要让她靠近此处,免得横生枝节。”
阮苓点头道:“姐姐放心,我与她约在老地方相见,不会将她带到此处来的。”
沈支言颔首,拿起筷子继续吃面,谁知刚咽下两口面食,忽觉胃中翻涌,忙以帕掩口干呕了几声。
“姐姐这是怎么了?”阮苓急忙递上清茶,担忧道,“午间骑马时便见你神色恹恹,怎的又吐起来?莫
不是染了风寒?”
沈支言摆摆手,手掌按着心口:“这两日总觉反胃,身子也乏得很。”
说着她搁下筷子,执起素帕拭了拭唇角:“实在没什么胃口了。”
阮苓细细端详她面色,疑惑道:“我瞧着姐姐气色倒好,不似染疾的模样。要不要找大夫瞧瞧?”
沈支言应道:“也罢,在这异乡之地,身子骨更要当心些。”
她说罢便与阮苓一同去寻大夫。这大夫原是中原带来的老郎中,一路随行照应。
老大夫搭上丝帕,凝神诊脉片刻,忽而眉开眼笑,拱手道:“恭喜夫人,这是喜脉啊!”
喜脉?
沈支言一时怔忡:“意思是我有身孕了?”
阮苓亦是愣了愣,不可置信地抓住大夫的衣袖,惊喜道:“大夫是说,我姐姐腹中有小宝宝了?”
“正是。”老大夫捋须笑道,“夫人身孕尚浅,这些日子食欲不振、困倦反胃都是常事。待过些时日,反应只怕会更明显些。夫人切记要好生将养,切莫劳神费力。”
沈支言一时有些懵,她下意识抚上平坦的小腹,眸中浮起一丝恍惚。
阮苓开心极了:“天爷!姐姐真有喜了?那我岂不是要当小姨了?”
她说着便凑到沈支言跟前,不由分说将耳朵贴在她平坦的小腹上:“快让我听听,小家伙会不会踢人了?”
沈支言被她这模样逗得轻笑:“傻丫头,这才刚有的喜信,哪就能踢人了?少说还得等上四五个月呢。”
阮苓嘿嘿一笑:“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沈支言见她如此开心,自己也笑弯了眉眼。
阮苓连珠炮似的追问大夫孕期该注意的事项。待老大夫细细交代完,她又一路搀着沈支言回房,生怕磕着碰着。
二人回到厢房,阮苓更是坐不住,在屋里转来转去,嘴里念叨个不停:“若是男孩该叫什么?女孩又该取什么名儿?姐姐喜欢‘明’字还是‘晔’字?”
沈支言轻笑着拉她坐下:“我都还好,到生还早呢!也不知是女孩还是男孩。”
阮苓:“最好是龙凤胎,有男有女,一次生完得了。”
沈支言轻笑:“哪有那么好的事,不过,我也期望。”
阮苓开始在屋里琢磨起来。
“姐姐,这个桌子得换掉,桌角不安全。”
“姐姐,这个也不行,容易伤着。”
“姐姐,床得换个大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不能让姐夫压着你。”
“姐姐……”
“姐姐……”
阮苓恨不得要把屋里的所有东西都换一遍,沈支言被她逗得笑个不停。
阮苓走后,沈支言一直在屋里来回踱步,她很激动,又很忐忑。
她盼着薛召容能够快些归来,好将这喜讯亲口告诉他。
他们,有小宝宝了。
真好!
第69章 第69章他:“……唔……你轻点……
御书房内,薛盛正执朱笔批阅奏折,小太监躬身入内,禀报:“启禀皇上,太傅与镇国将军两位大人求见。”
薛盛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沉吟片刻,道:“告诉他们,且先回去。朕如今无心婚娶,更无意立后。国事未定,岂能分心于此?”
小太监偷眼瞧了瞧天子神色,战战兢兢道:“回皇上,奴才已将这话传过了。只是……两位大人此刻正跪在殿外,说是今日定要面圣。”
薛盛眸光一沉,把笔重重搁在青玉笔山上,轻叹一声,站起身来。烛火下,一袭龙袍衬得他愈发威仪天成。
他缓步迈出御书房,但见殿外两位大臣正跪在阶前,眼底掠过一丝无奈,沉声道:“两位爱卿,平身吧。”
新任太傅与镇国大将军闻言起身,却仍微躬着身子,神色肃然。这两人皆是薛盛昔日心腹,自潜邸时便追随左右,出谋划策,助他登临大位。
如今一人执掌文渊阁,一人统帅三军,皆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可自薛盛即位以来,二人却屡次上奏,催他选妃立后,今日更是跪谏殿外,不肯退让。
薛盛引他们入殿,落座后,淡淡道:“朕日理万机,国事繁重,更何况新朝初立,根基未稳。你们却屡次三番催促朕选妃封后,是否太过急切?”
他眸色微冷,语气虽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朕早已言明,尚无此意。”
太傅闻言,当即撩袍跪地,行了一个大礼,沉声道:“皇上明鉴!自古立国,中宫不可虚悬。皇后乃一国之母,辅佐圣君,安定民心,此乃祖宗成法,亦是江山稳固之本。”
“选妃之事,非独为绵延皇嗣,更是维系朝堂平衡之要策。满朝文武,除却功名前程,所求不过家族荣宠。若能得蒙圣恩,以女侍君,必当竭忠尽智,以报天恩。”
他顿了顿,复又叩首:“皇上以此牵制群臣,既安其心,亦固其位。内外相协,方能保我大薛江山永固啊!”
太傅所言确有其理。后宫佳丽三千,从来不止是君王枕畔之欢,更是权衡朝堂的棋局。甚至诞育皇嗣,择其贤者立为储君,亦是稳固江山的必经之路。否则这锦绣山河,百年基业,岂非要付诸东流?
这些道理,薛盛何尝不明白?只是他心底始终横着一根刺,叫他迟迟不愿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