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长渡 第11节
府医屏息凝神,一针一线替他缝合伤口,又仔细敷上药膏,缠好纱布。
薛召容始终神色淡淡,仿佛那血肉模糊的伤不是在自己身上。这般隐忍模样,看得沈支言心头又酸又软,这人总是把苦楚往肚里咽,面上偏要装作云淡风轻。
二哥沈支安连忙上前搀扶:“快到前厅歇着,我让人备套干净衣裳。”
沈府上下待客殷勤,倒让薛召容有些无措。一行人往前厅去,管家忙指挥着小厮们收拾散落的月季花。
沈支言默默跟在薛召容身侧,望着他背上渗血的纱布,喉间发紧。他发间还沾着几片绯红花瓣,随着步伐轻轻颤动,衬得那苍白的侧脸愈发令人揪心。
刚到前厅,沈三公子也闻讯赶来,见薛召容伤得这般重,又是一阵嘘寒问暖。这一家子人都格外热情,薛召容以往从未感受过这般温暖的家庭气氛。
沈支安领着他去厢房更衣,不多时便见他换了一身藏青色长衫出来。那衣裳是二哥的尺寸,穿在他身上略宽了些,却愈发衬得人清瘦如竹。
他面上依旧从容,若不是背上隐约透出的药渍,几乎看不出他方才受过伤。
苏冉心疼又愧疚,特意吩咐厨房炖了人参乌鸡汤。
用午膳时,薛召容被留在府上用饭。众人刚入座,忽闻小厮来报,表少爷何苏玄来了。
“支言,姨母让我给你带的御膳房烤鹅。”何苏玄笑着拎过食盒,那烤鹅甫一揭开盖子,香气便压过了满桌菜肴。
苏冉热情地招呼他入席:“正巧薛公子也在,快一道用饭罢。”
方才何苏玄刚迈进门槛,抬眼就见薛召容端坐在沈支言身侧,心情瞬间低落下来。这位亲王府的二公子,怎么又来了?
他在沈支言身旁落座,执筷为她夹了只鹅腿,温声道:“妹妹,这是姨母特意嘱咐御膳房为你做的。知道你素来爱吃,我一路紧赶慢赶,就怕凉了失了风味。”
表哥一直都很体贴,甚至把擦手的帕子都递到了她的跟前。
沈支言道了声谢,低头轻咬一口,鹅肉酥香,确是她从前最爱的滋味。
“阮妹妹也尝尝。”何苏玄又夹了另一只鹅腿递给阮玲。
阮玲接过,咬了一口,开心笑道:“果然还是宫里的厨艺好,要是能常吃就好了。”
“这有何难?”何苏玄笑得温润,“往后我常给你们带便是。”
何苏玄一直都是这般有风度。
阮苓急忙道谢:“多谢苏玄哥哥。”
何苏玄谦虚道:“妹妹不必客气,今日城东有灯会,不若我陪两位妹妹去逛逛?”
阮玲立时拍手:“太好了!我许久未逛灯会了,苏玄哥哥真体贴。”
“我也要去。”三哥沈支轩兴奋道,“我也好久没逛灯会了,最近终是不那么忙了,不如大家一起去放松放松,吃喝玩乐的银钱我全包了。”
何苏玄:“没问题,我瞧着大哥二哥最近也挺辛苦,不若一起去吧!”
二哥沈支安笑道:“也好,我也许久为吃东街的栗子了。”
他说罢,对娘亲道:“娘,待会你去找大哥,若他不忙,就让他带着嫂子和两个孩子一起逛逛。春日里的夜晚很舒适,适合散步。”
娘亲苏冉笑道:“好,我待会就去找他们,你们这几个孩子也许久未聚在一起了,今日好好玩玩。”
以往,他们府上的孩子们总是在一起玩耍,有时候也会结伴到街上看灯会,因着这两年大家都比较忙,已经许久没有相聚了。
几人一合计就这么说定了,唯独薛召容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他抬眸时,正对上何苏玄投来的目光。
不知为何,薛召容自昨日见这位表哥,心头便莫名不喜。许是梦中那些零碎片段作祟,让他心生反感。
那些梦境虚实难辨,搅得他心绪翻涌。
今日他包了整片西月湖,原本是要邀请沈支言去看烟花的。
这下,还能去吗?
第12章 第12章莫非他们早有私交?……
薛召容自幼便晓得,自家与旁人家大不相同。这般不分长幼,连客人都能同席说笑的融融泄泄用膳之景,他从未见过,更未曾奢求过。
他们亲王府,长幼尊卑,秩序森严,父亲便是这亲王府里的天,一言九鼎,不容违逆。他与大哥自小用膳时,父亲不落座,谁也不敢近前半步,父亲不动筷,更无人敢先尝一口。即便腹中已饱,只要父亲仍在席间,他们便只能端坐如泥塑木雕。
父亲每道目光都透着威严,每句话都如同金科玉律。与这般强势之人朝夕相对,连喘息都仿佛带着千斤重量。
自十几岁起,他便尝不出饭菜的滋味了。无论是珍馐美味还是粗茶淡饭,入口皆如嚼蜡。那令人窒息的压抑,那绷紧心弦的压抑,早将口腹之欲消磨殆尽。
父亲待大哥还尚有几分宽容,幼时大哥任性,不喜的菜色,偶尔还能推拒。可对他却截然不同,饭桌上不许出声,再难以下咽的菜肴也必须咽尽。
记得有一回他染了风寒,胃脘翻腾,实在难以下箸。他不过低声说了句“父亲,儿子实在吃不下”,父亲便一掌击在案上,震得碗碟叮当作响:“连口饭都料理不清的人,往后能成什么气候?”
在父亲凌厉的目光下,他硬是将满桌的饭菜咽了下去,结果回去后吐了一整夜,胃里翻江倒海,疼得几乎昏死过去,自那以后,他对吃食再无半分期待。
府里的膳食向来由厨子操持,他至今都不知母亲亲手做的饭菜是何滋味。
此刻席间众人言笑晏晏,连沈支言的母亲都含笑为几个孩子布
菜添汤。那慈爱的目光,温柔的笑意,让他忽然明白,这世间原是有人被这般温暖相待的。
只是这样的温情,从来都与他不相干。
薛召容正沉思间,苏冉已是盛了一碗粥推到他面前,温声道:“薛公子,这粥是我亲手熬的,家里几个孩子都爱喝,你快尝尝。”
他怔然望着眼前热气氤氲的粥碗,一时竟有些无措,连忙道:“多谢伯母。”
他拿起瓷勺喝了几口,滋味竟与亲王府中那些精致却冰冷的膳食全然不同。一股暖意自喉间蔓延,说不出的熨帖。他从未想过,一碗寻常的粥,竟能让人这般心头发烫。
还未等他回神,苏冉又将一碟红烧排骨挪到他跟前,笑道:“这排骨也是我做的,孩子们都爱吃。今日特意多炖了些时辰,入味得很。你身上带着伤,该多吃些滋补的。”
阮苓见他神色拘谨,笑道:“薛公子不必这般客气。我们沈伯母最是慈和,我自幼便爱赖在她府上不走。伯母待我们如同亲生,不仅做得一手好菜,从前还亲手给我纳过鞋底呢。”
她指了指何苏玄,笑吟吟道:“无论是表哥、阿弟还是义沅姐姐,伯母都一视同仁地疼着。咱们这儿没那么多规矩,您尽管放开了吃。待您多尝几次伯母的手艺,保管日日惦记着。要不我怎的总是赖在这儿?可不就为着这口吃的。”
阮玲说着便嘿嘿笑了起来,那没心没肺的模样活像个稚童。她这般自夸赖在府里不走,倒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苏冉宠溺笑道:“就数你这丫头最是鬼灵精,可偏偏叫人疼到心坎里。还有义沅那孩子,非常重情义,平日里特别照顾支言。她们姐俩但凡过来,我总要好好款待的。”
“你们这些孩子能聚在一处便是缘分。往后薛公子得空常来走动,家里几个小子也都是重情重义的,想来定能与你投契。”
面对苏冉的温和热情,薛召容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曾经能用这般语气与他说话的,也只有那个在他十几岁就去世的祖母了。
他喉间苦涩,郑重地颔首道:“多谢伯母厚待,您的手艺当真极好。”
“薛公子客气,若是可口就多吃些。”
薛召容将碗中热粥饮尽,又细细尝了几块排骨。这般滋味,竟是他二十余年来从未体会过的。
沈支言在一旁静静望着他,心头泛起阵阵酸楚,前世种种,她最是清楚不过。即便只是这般寻常关怀,于他而言亦是弥足珍贵。
阮苓瞧着沈支言看薛召容的眼神,总觉得不对劲,她还是头一次见到姐姐这般看一个男人,即便是面对表哥也不曾这般,她问道:“薛公子晚间可要与我们同去赏灯?待会我再找来义沅姐姐和软玉弟弟,出门玩人多了才热闹。还有鹤川你也一并带上罢,他身手好,还可护着我们周全。”
阮苓到现在还忘不了鹤川抱她时那股劲儿。
薛召容听闻此话下意识望向身旁的沈支言,还未及开口,便听何苏玄温声道:“薛公子还是好生将养为要。听闻这次伤得不轻,时下瞧着面色仍有些苍白。身子最是要紧,这次若去不成,我们下次再约。”
何苏玄这话说得是,薛召容背上那几处伤口,任谁看了都要倒吸一口凉气。这般伤势,若强撑着去逛灯会,怕是吃不消。
阮玲这才想起来他还有伤,忙不迭地点头:“对,薛公子且安心养伤,下回游玩我们再一起去。今日多亏你护着支言姐姐,这份情谊我们都记着呢。”
沈支安也道:“回去好生换药休息,用过膳,我送你。”
连沈支轩也跟着附和。
满桌人都在劝薛召容回去将养,唯独沈支言垂眸不语。
薛召容看向她,却见她已抬眸望来,还未开口,她便轻声道:“今日让你受累了,这伤须得好生照顾,你回去再请大夫仔细瞧瞧,若能请得太医院的太医更好。也别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万事都要先顾着自己,身体最为要紧。”
沈支言这番话说的极轻,却不知自己此刻的话语和神情,活脱脱是前世为他妻时的模样。
屋内骤然一静,阮玲眨了眨眼,何苏玄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
薛召容心头也突突跳了几下,望着她这般模样,愈发确信他们二人之间必有渊源。
何苏玄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杯盏。他从未想过,这个跟在他身后十数年的小姑娘,竟会对旁人露出这般关切之情。那言语间的熟稔,那眼底的疼惜,哪里像是初识?
一股无名火蓦地窜上心头,让他温润的眼眸暗淡下来。一个念头突然蹦现:莫非他们早有私交?沈支言一直瞒着他。
若是如此,那她素日里对他的那些温柔小意又算什么?
人怎么可以说变就变?
沈支言仍未察觉自己言辞有何不妥,薛召容凝视她片刻,轻轻应了声:“好。”
虽然不能带她去看烟花有些失落,不过他心中明白,有些事情急不得。
父亲给了他七日之期,如今已过去一日,虽然时间紧急,但是眼下最要紧的,是弄清楚她为何待他这般不同。
她那关切的眼神,熟稔的语气,分明透着某种姻缘的痕迹。但他也清明,若要化解亲王府此番劫难,单靠与太傅府联姻绝非上策,他需得另辟蹊径。并且他也要跳出父亲管控,唯有真正强大起来,方能主宰自己的命数。
眼前与沈支言这段似有还无的牵绊,或许正是天意指引。
那些莫名熟悉的情愫,那些欲说还休的目光,冥冥之中,似乎都在昭示着什么。
梦境中断头台上的悲剧,好像也在告诉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
他不信邪,但是他怕命!
用过饭之后薛召容便回了亲王府,沈支安执意要送他,却被他拒绝了。回到亲王府之后,他便换了身衣服去了趟西郊。
他安插在皇宫的眼线抓到了一名小太监,而那位小太监原是在何苏玄的姨母李贵妃那里当差,结果却在昨日深夜与太师府的人私会,还传了一封密信,信中内容只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沈支禹。
沈支禹,沈支言的长兄,当今翰林院侍读学士。他文采卓然,十五岁时便高中榜眼,而后进入翰林院。二十岁时与大理寺卿的嫡女成婚,如今喜得一儿一女,生活仕途都十分顺遂。
最近翰林院学士身体抱恙,有意告老还乡,皇帝对接任之人十分重视,朝中已有多位官员举荐沈支禹,就连薛亲王也举荐过。
时下正是关键时刻,皇宫里突然传出这样的密信,着实让人心惊。
李贵妃乃何苏玄姨母,这些年在宫中颇得圣心。平日里瞧着最是温婉可亲,又极善揣摩上意,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沈、何两家原是姻亲,往来甚密。何氏一族素来明哲保身,家主更是长袖善舞,在朝堂上左右逢源,深得帝王信重。
李贵妃待沈家子弟向来亲厚,如今竟会传出这般密信,着实蹊跷。更遑论太师府这些年明里暗里没少与太傅府、亲王府作对,其中关节,实在耐人寻味。
薛召容去西郊的一路上都在细细回想着沈支言今日所言。那些关于太师府与淑妃的警示,字字句句都透着古怪。
沈支言,绝非普通的寻常女子,她究竟都知道些什么?
他们两人到底是何关系?为何在他的那些莫名记忆里,她会是他的妻子?
薛召容始终神色淡淡,仿佛那血肉模糊的伤不是在自己身上。这般隐忍模样,看得沈支言心头又酸又软,这人总是把苦楚往肚里咽,面上偏要装作云淡风轻。
二哥沈支安连忙上前搀扶:“快到前厅歇着,我让人备套干净衣裳。”
沈府上下待客殷勤,倒让薛召容有些无措。一行人往前厅去,管家忙指挥着小厮们收拾散落的月季花。
沈支言默默跟在薛召容身侧,望着他背上渗血的纱布,喉间发紧。他发间还沾着几片绯红花瓣,随着步伐轻轻颤动,衬得那苍白的侧脸愈发令人揪心。
刚到前厅,沈三公子也闻讯赶来,见薛召容伤得这般重,又是一阵嘘寒问暖。这一家子人都格外热情,薛召容以往从未感受过这般温暖的家庭气氛。
沈支安领着他去厢房更衣,不多时便见他换了一身藏青色长衫出来。那衣裳是二哥的尺寸,穿在他身上略宽了些,却愈发衬得人清瘦如竹。
他面上依旧从容,若不是背上隐约透出的药渍,几乎看不出他方才受过伤。
苏冉心疼又愧疚,特意吩咐厨房炖了人参乌鸡汤。
用午膳时,薛召容被留在府上用饭。众人刚入座,忽闻小厮来报,表少爷何苏玄来了。
“支言,姨母让我给你带的御膳房烤鹅。”何苏玄笑着拎过食盒,那烤鹅甫一揭开盖子,香气便压过了满桌菜肴。
苏冉热情地招呼他入席:“正巧薛公子也在,快一道用饭罢。”
方才何苏玄刚迈进门槛,抬眼就见薛召容端坐在沈支言身侧,心情瞬间低落下来。这位亲王府的二公子,怎么又来了?
他在沈支言身旁落座,执筷为她夹了只鹅腿,温声道:“妹妹,这是姨母特意嘱咐御膳房为你做的。知道你素来爱吃,我一路紧赶慢赶,就怕凉了失了风味。”
表哥一直都很体贴,甚至把擦手的帕子都递到了她的跟前。
沈支言道了声谢,低头轻咬一口,鹅肉酥香,确是她从前最爱的滋味。
“阮妹妹也尝尝。”何苏玄又夹了另一只鹅腿递给阮玲。
阮玲接过,咬了一口,开心笑道:“果然还是宫里的厨艺好,要是能常吃就好了。”
“这有何难?”何苏玄笑得温润,“往后我常给你们带便是。”
何苏玄一直都是这般有风度。
阮苓急忙道谢:“多谢苏玄哥哥。”
何苏玄谦虚道:“妹妹不必客气,今日城东有灯会,不若我陪两位妹妹去逛逛?”
阮玲立时拍手:“太好了!我许久未逛灯会了,苏玄哥哥真体贴。”
“我也要去。”三哥沈支轩兴奋道,“我也好久没逛灯会了,最近终是不那么忙了,不如大家一起去放松放松,吃喝玩乐的银钱我全包了。”
何苏玄:“没问题,我瞧着大哥二哥最近也挺辛苦,不若一起去吧!”
二哥沈支安笑道:“也好,我也许久为吃东街的栗子了。”
他说罢,对娘亲道:“娘,待会你去找大哥,若他不忙,就让他带着嫂子和两个孩子一起逛逛。春日里的夜晚很舒适,适合散步。”
娘亲苏冉笑道:“好,我待会就去找他们,你们这几个孩子也许久未聚在一起了,今日好好玩玩。”
以往,他们府上的孩子们总是在一起玩耍,有时候也会结伴到街上看灯会,因着这两年大家都比较忙,已经许久没有相聚了。
几人一合计就这么说定了,唯独薛召容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他抬眸时,正对上何苏玄投来的目光。
不知为何,薛召容自昨日见这位表哥,心头便莫名不喜。许是梦中那些零碎片段作祟,让他心生反感。
那些梦境虚实难辨,搅得他心绪翻涌。
今日他包了整片西月湖,原本是要邀请沈支言去看烟花的。
这下,还能去吗?
第12章 第12章莫非他们早有私交?……
薛召容自幼便晓得,自家与旁人家大不相同。这般不分长幼,连客人都能同席说笑的融融泄泄用膳之景,他从未见过,更未曾奢求过。
他们亲王府,长幼尊卑,秩序森严,父亲便是这亲王府里的天,一言九鼎,不容违逆。他与大哥自小用膳时,父亲不落座,谁也不敢近前半步,父亲不动筷,更无人敢先尝一口。即便腹中已饱,只要父亲仍在席间,他们便只能端坐如泥塑木雕。
父亲每道目光都透着威严,每句话都如同金科玉律。与这般强势之人朝夕相对,连喘息都仿佛带着千斤重量。
自十几岁起,他便尝不出饭菜的滋味了。无论是珍馐美味还是粗茶淡饭,入口皆如嚼蜡。那令人窒息的压抑,那绷紧心弦的压抑,早将口腹之欲消磨殆尽。
父亲待大哥还尚有几分宽容,幼时大哥任性,不喜的菜色,偶尔还能推拒。可对他却截然不同,饭桌上不许出声,再难以下咽的菜肴也必须咽尽。
记得有一回他染了风寒,胃脘翻腾,实在难以下箸。他不过低声说了句“父亲,儿子实在吃不下”,父亲便一掌击在案上,震得碗碟叮当作响:“连口饭都料理不清的人,往后能成什么气候?”
在父亲凌厉的目光下,他硬是将满桌的饭菜咽了下去,结果回去后吐了一整夜,胃里翻江倒海,疼得几乎昏死过去,自那以后,他对吃食再无半分期待。
府里的膳食向来由厨子操持,他至今都不知母亲亲手做的饭菜是何滋味。
此刻席间众人言笑晏晏,连沈支言的母亲都含笑为几个孩子布
菜添汤。那慈爱的目光,温柔的笑意,让他忽然明白,这世间原是有人被这般温暖相待的。
只是这样的温情,从来都与他不相干。
薛召容正沉思间,苏冉已是盛了一碗粥推到他面前,温声道:“薛公子,这粥是我亲手熬的,家里几个孩子都爱喝,你快尝尝。”
他怔然望着眼前热气氤氲的粥碗,一时竟有些无措,连忙道:“多谢伯母。”
他拿起瓷勺喝了几口,滋味竟与亲王府中那些精致却冰冷的膳食全然不同。一股暖意自喉间蔓延,说不出的熨帖。他从未想过,一碗寻常的粥,竟能让人这般心头发烫。
还未等他回神,苏冉又将一碟红烧排骨挪到他跟前,笑道:“这排骨也是我做的,孩子们都爱吃。今日特意多炖了些时辰,入味得很。你身上带着伤,该多吃些滋补的。”
阮苓见他神色拘谨,笑道:“薛公子不必这般客气。我们沈伯母最是慈和,我自幼便爱赖在她府上不走。伯母待我们如同亲生,不仅做得一手好菜,从前还亲手给我纳过鞋底呢。”
她指了指何苏玄,笑吟吟道:“无论是表哥、阿弟还是义沅姐姐,伯母都一视同仁地疼着。咱们这儿没那么多规矩,您尽管放开了吃。待您多尝几次伯母的手艺,保管日日惦记着。要不我怎的总是赖在这儿?可不就为着这口吃的。”
阮玲说着便嘿嘿笑了起来,那没心没肺的模样活像个稚童。她这般自夸赖在府里不走,倒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苏冉宠溺笑道:“就数你这丫头最是鬼灵精,可偏偏叫人疼到心坎里。还有义沅那孩子,非常重情义,平日里特别照顾支言。她们姐俩但凡过来,我总要好好款待的。”
“你们这些孩子能聚在一处便是缘分。往后薛公子得空常来走动,家里几个小子也都是重情重义的,想来定能与你投契。”
面对苏冉的温和热情,薛召容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曾经能用这般语气与他说话的,也只有那个在他十几岁就去世的祖母了。
他喉间苦涩,郑重地颔首道:“多谢伯母厚待,您的手艺当真极好。”
“薛公子客气,若是可口就多吃些。”
薛召容将碗中热粥饮尽,又细细尝了几块排骨。这般滋味,竟是他二十余年来从未体会过的。
沈支言在一旁静静望着他,心头泛起阵阵酸楚,前世种种,她最是清楚不过。即便只是这般寻常关怀,于他而言亦是弥足珍贵。
阮苓瞧着沈支言看薛召容的眼神,总觉得不对劲,她还是头一次见到姐姐这般看一个男人,即便是面对表哥也不曾这般,她问道:“薛公子晚间可要与我们同去赏灯?待会我再找来义沅姐姐和软玉弟弟,出门玩人多了才热闹。还有鹤川你也一并带上罢,他身手好,还可护着我们周全。”
阮苓到现在还忘不了鹤川抱她时那股劲儿。
薛召容听闻此话下意识望向身旁的沈支言,还未及开口,便听何苏玄温声道:“薛公子还是好生将养为要。听闻这次伤得不轻,时下瞧着面色仍有些苍白。身子最是要紧,这次若去不成,我们下次再约。”
何苏玄这话说得是,薛召容背上那几处伤口,任谁看了都要倒吸一口凉气。这般伤势,若强撑着去逛灯会,怕是吃不消。
阮玲这才想起来他还有伤,忙不迭地点头:“对,薛公子且安心养伤,下回游玩我们再一起去。今日多亏你护着支言姐姐,这份情谊我们都记着呢。”
沈支安也道:“回去好生换药休息,用过膳,我送你。”
连沈支轩也跟着附和。
满桌人都在劝薛召容回去将养,唯独沈支言垂眸不语。
薛召容看向她,却见她已抬眸望来,还未开口,她便轻声道:“今日让你受累了,这伤须得好生照顾,你回去再请大夫仔细瞧瞧,若能请得太医院的太医更好。也别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万事都要先顾着自己,身体最为要紧。”
沈支言这番话说的极轻,却不知自己此刻的话语和神情,活脱脱是前世为他妻时的模样。
屋内骤然一静,阮玲眨了眨眼,何苏玄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
薛召容心头也突突跳了几下,望着她这般模样,愈发确信他们二人之间必有渊源。
何苏玄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杯盏。他从未想过,这个跟在他身后十数年的小姑娘,竟会对旁人露出这般关切之情。那言语间的熟稔,那眼底的疼惜,哪里像是初识?
一股无名火蓦地窜上心头,让他温润的眼眸暗淡下来。一个念头突然蹦现:莫非他们早有私交?沈支言一直瞒着他。
若是如此,那她素日里对他的那些温柔小意又算什么?
人怎么可以说变就变?
沈支言仍未察觉自己言辞有何不妥,薛召容凝视她片刻,轻轻应了声:“好。”
虽然不能带她去看烟花有些失落,不过他心中明白,有些事情急不得。
父亲给了他七日之期,如今已过去一日,虽然时间紧急,但是眼下最要紧的,是弄清楚她为何待他这般不同。
她那关切的眼神,熟稔的语气,分明透着某种姻缘的痕迹。但他也清明,若要化解亲王府此番劫难,单靠与太傅府联姻绝非上策,他需得另辟蹊径。并且他也要跳出父亲管控,唯有真正强大起来,方能主宰自己的命数。
眼前与沈支言这段似有还无的牵绊,或许正是天意指引。
那些莫名熟悉的情愫,那些欲说还休的目光,冥冥之中,似乎都在昭示着什么。
梦境中断头台上的悲剧,好像也在告诉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
他不信邪,但是他怕命!
用过饭之后薛召容便回了亲王府,沈支安执意要送他,却被他拒绝了。回到亲王府之后,他便换了身衣服去了趟西郊。
他安插在皇宫的眼线抓到了一名小太监,而那位小太监原是在何苏玄的姨母李贵妃那里当差,结果却在昨日深夜与太师府的人私会,还传了一封密信,信中内容只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沈支禹。
沈支禹,沈支言的长兄,当今翰林院侍读学士。他文采卓然,十五岁时便高中榜眼,而后进入翰林院。二十岁时与大理寺卿的嫡女成婚,如今喜得一儿一女,生活仕途都十分顺遂。
最近翰林院学士身体抱恙,有意告老还乡,皇帝对接任之人十分重视,朝中已有多位官员举荐沈支禹,就连薛亲王也举荐过。
时下正是关键时刻,皇宫里突然传出这样的密信,着实让人心惊。
李贵妃乃何苏玄姨母,这些年在宫中颇得圣心。平日里瞧着最是温婉可亲,又极善揣摩上意,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沈、何两家原是姻亲,往来甚密。何氏一族素来明哲保身,家主更是长袖善舞,在朝堂上左右逢源,深得帝王信重。
李贵妃待沈家子弟向来亲厚,如今竟会传出这般密信,着实蹊跷。更遑论太师府这些年明里暗里没少与太傅府、亲王府作对,其中关节,实在耐人寻味。
薛召容去西郊的一路上都在细细回想着沈支言今日所言。那些关于太师府与淑妃的警示,字字句句都透着古怪。
沈支言,绝非普通的寻常女子,她究竟都知道些什么?
他们两人到底是何关系?为何在他的那些莫名记忆里,她会是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