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第45节
“嗯,会。”顾若点了点头,“我以前在学校食堂帮过忙,那儿的大师傅会做挺多东西,我跟着他学过一点儿。”
孟广德顿时有些心情复杂,他知道顾若过得苦,毕竟她那一家子实在是烂透了,但这姑娘,读书还去食堂帮工,成绩却一点儿没落下。
孟广德看过她给儿子的那些试卷笔记,字迹工整不说,梳理得逻辑也很清晰,孟龙是个对什么都不爱惜的,自己的书一学期下来都破烂得不成样,对她给的笔记试卷却很宝贝,每天拿出来看。
他走之前让孟龙做过一张试卷,多少有些进步,答题也快了很多。
只是一份试卷笔记都有这样的效果,那做这试卷笔记的人,成绩可以想见,要是投胎到好一些的人家,完全是不一样的人生了。
孟广德有些可惜,又感到发愁,这么好的侄儿媳妇,偏偏臭小子干出那骗人的事,这可怎么弄。
“那到时候我去弄些豆子回来。”
心思百转,孟广德回一声,眼睛却忍不住睖了一眼孟添,对这个侄子越发生气。
孟添也不知道看到孟广德的眼神没有,他神色在一瞬凝滞后已经恢复如常,只是看着顾若提醒一句,“豆浆有些烫,当心些。”再把手里的豆花饭递给了孟广德。
“好,知道。”
顾若回他一笑,便坐去了床边,慢慢吃起来。
火车站的东西贵,但也还算对得起价格,包子漆包馅儿大,豆浆咸度也合适,味道不错。
顾若在嫁给孟添前没吃过这些好东西,舍不得也买不起,现在难得吃到,她吃得满足。
不过她也不吃独食,注意到孟添把豆花饭递给二叔后,自己却拿了个冷掉的咸水粽在剥,她看一眼桌子上,可能这几天她说孟添浪费的次数多了,孟添这回没多买,总共就买了两个包子,一根油条,她瞥一眼在过道边凳上吃东西的孟广德,不确定他吃完还会不会想尝尝包子,便没有动,只把自己的手里的包子掰了一半,递到了孟添面前。
“你也尝尝,好不好吃,我感觉比镇上的味道要好一点。”
孟添偏头看着她的笑脸,顿了顿,他低头就着她手咬了一小口,稍微嚼了嚼咽下去,回道:“还可以,你自己吃,我吃粽子。”
顾若看着手上他咬掉的比猫啃还小的缺口,不知道他尝出什么味道来了,她忍不住睨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自己一边吃着,瞧着没人注意他们的时候,又悄默默把手里的半个包子递去了他嘴边。
孟添也是个奇怪人,给他手上他不要,递他嘴边了却会咬着吃。
顾若看着他咬包子时不小心碰到的手指,轻轻嘟了下嘴,心里却莫名有些甜滋滋的,投喂的频率不自觉快了些,渐渐有些旁若无人起来。
对面蔡大姐是吃过早饭上的车,这会儿娃睡了,她男人没睡够也在床上补觉,她瞧见这一幕,不知想到什么,笑了下,问道顾若他们:“你们是刚新婚吧?”
顾若捏着包子的手刚从孟添嘴边收回来,听到这话,她不禁有些脸热,看了孟添一眼才轻轻点了下头,“嗯,我们才刚结婚没几天。”
蔡大姐一副不出意料的神色,“我就说,小两口恩爱的。”
恩爱。
孟添听到这话,忍不住抬起眼看了顾若一眼。
火车上的日子是枯燥的,孟二叔在吃过早饭后就回了自己车厢休息,花大价钱买的票,总要多躺一躺才不至于太亏,他一走,过道里也渐渐安静下来。
对面上铺的老廖因为火车上信号不好,接不到大哥大的电话,已经出去过道上想办法找信号了,中铺的黄毛小孙和他们上铺的大叔则和蔡大姐他男人一样,拉过被子在补觉了。
蔡大姐不想吵到男人睡觉也没再大声说话。
相对安静又有些枯燥的列车生活,不过顾若却没有一点儿不适应,第一次出远门,她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外面倒退的树影她都能看上半天,而孟添担心她无聊,也没有上中铺休息,靠躺在下铺里侧陪她。
刚新婚的小夫妻两,在一块儿哪怕不说话相处都是甜的,被子下面他的大手轻轻拉着她的,手指头按捏着她的手指头,再时不时说两句话,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到中午吃饭,孟添给顾若打了一份火车上的盒饭,带铁饭盒五块钱一顿的盒饭,顾若吃得都心疼,晚上说什么也不吃了。
孟添也没让她晚上吃盒饭,四十八个小时的慢车经停站多,晚上六点的时候,火车在站台停下,孟添下车去买了一只烧鸡和几包方便面回来。
方便面是早些年就出来的稀罕玩意儿,顾若之前在宿舍闻到过别人吃的泡面香,却从没有舍得买来吃过,这是她头一回吃泡面,还是配着烧鸡这样的新鲜吃法,从来没体会过的美味,以至于第二天孟添问她想吃什么,她难得主动说了句,吃泡面。
孟添没拒绝她的要求,给她买了泡面,只是担心她只吃泡面会败胃口,又买了份饭和她分着吃。
火车一直在铁轨上哐且哐且驶着,几乎经停一个站孟添就会下去给顾若弄点吃的,顾若有得泡面吃,还有美食尝,一点儿没觉得日子难捱。
两天两夜很快过去。
正月十八凌晨五点十分,车厢里响起了细碎的说话声,过道里传来的来回走动声和收拾包裹声逐渐嘈杂,孟添在耳边叫了她:
“快到了,先起来,准备下车。”
到站了。
火车在“呜……”一声鸣笛后驶进了余暨站台。
前两年新造的才通车没多久的站台,面积比渝南城的大一倍,入眼所见供行人坐的皮质椅凳,擦得澄亮的扶手扶梯,干净光滑可以当镜子的地面,大而新,人更多,一下火车,便看到密密匝匝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现汇聚,即将上车的,下车的。
和乡镇上只有灰扑或者透着土气的花绿穿着不同,这儿看到更多的是体面靓丽。
男人身上的皮衣夹克,工装夹克,潮气的牛仔,皮鞋,女人身上靓丽的大衣,得体的套装,高跟鞋,随处可见的时髦卷发,更有些手上或者肩上还拎着挎着精巧气质的皮质小包,拎着的皮箱也那么的漂亮,从身边走过还带着一股香气。
顾若从下火车就感觉到眼睛不够用了,曾经她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
“抓牢我。”
人实在多,稍微不注意,就有人碰撞过来或者手上的行李不注意打过来,为避免再出现之前上车那会儿的情况,这回孟添没管手里拎着的东西,把顾若整个护在了身前,手自她手腕握住了她胳膊,另一只拿行李的手圈在她
另一侧。
“嗯,好。”
顾若从眼花缭乱里回神,也发现人实在多,比之前在渝南站的人还要多上一倍的感觉,原来他们就被推搡着往前了,这回更是,被挤得几乎要站不稳,不过有孟添在身边,她倒没有感觉到慌,只紧了紧抱在胸前的编织袋,另一只手牢牢把住了他护过来的手臂。
下车一分钟,挤出站台花了近十分钟,车站外面就是公交车站台,人太多,他们行李更多,天空还飘着细雨,三个人没在车站多停留,赶上最早一班公交车上了车。
上车坐上座位,顾若一双眼便看向了车窗外。
余暨这几年发展迅猛,经济上连续几年稳居第一,地面上落成的大楼大厦更多。
凌晨五点多,街道还亮着路灯,城市还正沉睡,外面细雨飘着,却不见破败萧条,只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成林的行道树,还有一些商店大楼刚要开业或者年前做完活动还没取下的红绸布横幅。
这是和最多只有两层楼房的镇上完全不同的地方。
“我们现在是去柳村吗?”
顾若这两天在火车上和蔡大姐聊得比较来,蔡大姐还把她现在住的地址给了她,让她有空去找她玩,顾若也从她那儿了解到了很多,尤其是柳村那边的发展,知道那边有很多厂子,顾若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到地方看看了。
“嗯,去柳村。”
孟添从上车后就很沉默,他本来话就少,现在更惜字如金,不过顾若没注意到,她兴致勃勃的又看向了窗外,时不时指着外面的一些高楼问一问那边是哪里,做什么的。
公交车在路上开了近一个半小时,从原来的城市一边经过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到了城市的另一边郊区。
毕竟是郊区,哪怕这边村里许多人家都造起了来两层半高三层高小楼,但也改变不了它是农村的事实,宽阔的马路变窄了,原本的柏油马路变成了水泥石子浇的水泥地,街道两边的房子看到的更多的是老房子,和他们小镇上差不多,平房砖瓦房偏多,偶尔有栋两层三层建筑。
和火车站那边看到的时髦穿着不同,街上赶早市的人穿着也就比他们镇上的好了些,入目所及依然是一张张劳动人民的脸。
可能一路听到的都是这边的繁荣,欣欣向荣好挣钱,顾若对这边的想象和市中心那边差不多,现在这样她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和落差,眼里的兴奋劲儿渐渐少了许多。
“柳条到了。”
随着车上售票员的一声喊,车子在一处公交站台边停下。
坐前面的孟广德先起来背上了自己的牛仔背包,再两手拎过地上的编织袋等着下车,顾若看着也赶紧站了起来,车子还没停,站起来多少有些晃,边上孟添伸手拉了她一下,“不着急,等他们先下。”
“嗯,好。”
顾若应了声,倒是没着急了,转身去拿自己的行李,孟添只帮她把比他们小一半的牛仔布背包拎在了背上,剩下的袋子依然被他一个人包揽了。
顾若看着,看一眼自己还在刚蜕完血痂一片红的手,没说什么跟着他下了车,她这回的伤好得实在慢,很多事都帮不了他,反而被他养得有些四体不勤了。
还得快些好起来,到地方了,他要忙起来了,她也得尽快适应下来,总不能事事指着他照顾。
“你那边屋还没收拾,先去我那边吧。”
下了车,孟广德犹豫了下和孟添顾若说道。
前几天孟添打电话回余暨让人给他找房子的事没有避着孟广德,他知道他房子找得不顺利。
倒不是这边没有房子出租,这几年来余暨打工的多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造新房,然后把原来的房子按间出租出来给打工人。
出来打工的家里有老有小,只要过年很少有不回去的,为了省下过年这个月的房租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退房。
这会儿村里随便上门一家问都能问到房子。
只是孟添的要求太高了。
他不要老房子,也不要太脏乱差的房子,他想租房东新建的新房。
怎么可能呢。
余暨虽然不像别的地方那么排外,有些家里只有女儿的人家还给招外地女婿,但他们的新房却很少有出租给打工人的。
不放心,打工人每天都忙,从早到晚的忙,大部分把自己收拾规整了都不错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拾贴着瓷砖的新房,更何况一间屋,要烧饭住宿一起,没几天就把新房熏黑了,出租出来不划算。
所以村里有几家试着出租自家新房,发现没赚到钱,反而在人搬走要花一笔钱另外装修房子后,都不再出租自家新房了,大部分都拿自家以前的老房子或者平房出租。
打工人也不会想租新房,太贵,一个月挣的还不够交房租水电的。
孟广德做的是收鸭毛鹅毛生意,也只租了两间砖瓦房,而孟添前些年为了省钱,一直住在工地。
想到侄子那边住的环境,他眉头皱得能夹蚊子,过了会儿又说:
“我那边条件不是多好,先凑合着歇个脚,晚些你那边弄规整了再和若丫过去。”
“不用了,二叔,屋子乱收拾下就好了,很快的,早上起得早,你弄好了也再歇一歇,我们就先不过去打扰了。”
孟添和孟广德没住一块儿,这事顾若一早知道,以为孟广德是担心他们刚过来,收拾屋子来不及才这么提议,她赶紧道。
她心里没多在意孟广德的孟添屋里没收拾好的话,孟添从小爱干净,屋子就算乱也乱不到哪儿去。
“你们早饭都没吃,收拾什么屋子.......”
顾若拒绝了,孟广德心里更急,他就要再说,那边孟添却把一包李巧银给他准备的吃的递给了他,说:
“早饭等下去路边包子铺买,我们先回去,忙好了再过去。”
一句话把孟广德所有要劝的话堵回了喉咙,他不知道孟添是个什么打算,这个闷包这两天也没透个话,他心里又气又急,又拿孟添没办法,最后他没好气看孟添一眼,压着火说了声,“那随你们吧,我先回去了。”拎着东西和他们分道了。
他心里憋着气,走得急。
顾若看着不禁有些担心,“二叔怎么好像生气了?”
“我是不是不该推这事,二叔也是好心。”
“没事,走吧。”
孟添看一眼孟广德走远的身影,回头一声,伸手牵了顾若往另一个方向走。
孟添没有对孟广德为什么突然甩脸色做解释,顾若看着他,感觉有些怪怪的,不过她一大早起来,经过一场挤,再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多少有些累,现在只想赶紧到地方收拾好,再好好歇一歇,她没多深究,跟着他往前去了。
“你住在哪儿啊?”
先前他们下车的地方在街道旁边,大马路上,这会儿孟添却带着顾若在往小路巷子里钻,还越走越偏,慢慢的路上都看不到几个人了,顾若不禁问了声。
孟广德顿时有些心情复杂,他知道顾若过得苦,毕竟她那一家子实在是烂透了,但这姑娘,读书还去食堂帮工,成绩却一点儿没落下。
孟广德看过她给儿子的那些试卷笔记,字迹工整不说,梳理得逻辑也很清晰,孟龙是个对什么都不爱惜的,自己的书一学期下来都破烂得不成样,对她给的笔记试卷却很宝贝,每天拿出来看。
他走之前让孟龙做过一张试卷,多少有些进步,答题也快了很多。
只是一份试卷笔记都有这样的效果,那做这试卷笔记的人,成绩可以想见,要是投胎到好一些的人家,完全是不一样的人生了。
孟广德有些可惜,又感到发愁,这么好的侄儿媳妇,偏偏臭小子干出那骗人的事,这可怎么弄。
“那到时候我去弄些豆子回来。”
心思百转,孟广德回一声,眼睛却忍不住睖了一眼孟添,对这个侄子越发生气。
孟添也不知道看到孟广德的眼神没有,他神色在一瞬凝滞后已经恢复如常,只是看着顾若提醒一句,“豆浆有些烫,当心些。”再把手里的豆花饭递给了孟广德。
“好,知道。”
顾若回他一笑,便坐去了床边,慢慢吃起来。
火车站的东西贵,但也还算对得起价格,包子漆包馅儿大,豆浆咸度也合适,味道不错。
顾若在嫁给孟添前没吃过这些好东西,舍不得也买不起,现在难得吃到,她吃得满足。
不过她也不吃独食,注意到孟添把豆花饭递给二叔后,自己却拿了个冷掉的咸水粽在剥,她看一眼桌子上,可能这几天她说孟添浪费的次数多了,孟添这回没多买,总共就买了两个包子,一根油条,她瞥一眼在过道边凳上吃东西的孟广德,不确定他吃完还会不会想尝尝包子,便没有动,只把自己的手里的包子掰了一半,递到了孟添面前。
“你也尝尝,好不好吃,我感觉比镇上的味道要好一点。”
孟添偏头看着她的笑脸,顿了顿,他低头就着她手咬了一小口,稍微嚼了嚼咽下去,回道:“还可以,你自己吃,我吃粽子。”
顾若看着手上他咬掉的比猫啃还小的缺口,不知道他尝出什么味道来了,她忍不住睨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自己一边吃着,瞧着没人注意他们的时候,又悄默默把手里的半个包子递去了他嘴边。
孟添也是个奇怪人,给他手上他不要,递他嘴边了却会咬着吃。
顾若看着他咬包子时不小心碰到的手指,轻轻嘟了下嘴,心里却莫名有些甜滋滋的,投喂的频率不自觉快了些,渐渐有些旁若无人起来。
对面蔡大姐是吃过早饭上的车,这会儿娃睡了,她男人没睡够也在床上补觉,她瞧见这一幕,不知想到什么,笑了下,问道顾若他们:“你们是刚新婚吧?”
顾若捏着包子的手刚从孟添嘴边收回来,听到这话,她不禁有些脸热,看了孟添一眼才轻轻点了下头,“嗯,我们才刚结婚没几天。”
蔡大姐一副不出意料的神色,“我就说,小两口恩爱的。”
恩爱。
孟添听到这话,忍不住抬起眼看了顾若一眼。
火车上的日子是枯燥的,孟二叔在吃过早饭后就回了自己车厢休息,花大价钱买的票,总要多躺一躺才不至于太亏,他一走,过道里也渐渐安静下来。
对面上铺的老廖因为火车上信号不好,接不到大哥大的电话,已经出去过道上想办法找信号了,中铺的黄毛小孙和他们上铺的大叔则和蔡大姐他男人一样,拉过被子在补觉了。
蔡大姐不想吵到男人睡觉也没再大声说话。
相对安静又有些枯燥的列车生活,不过顾若却没有一点儿不适应,第一次出远门,她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外面倒退的树影她都能看上半天,而孟添担心她无聊,也没有上中铺休息,靠躺在下铺里侧陪她。
刚新婚的小夫妻两,在一块儿哪怕不说话相处都是甜的,被子下面他的大手轻轻拉着她的,手指头按捏着她的手指头,再时不时说两句话,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到中午吃饭,孟添给顾若打了一份火车上的盒饭,带铁饭盒五块钱一顿的盒饭,顾若吃得都心疼,晚上说什么也不吃了。
孟添也没让她晚上吃盒饭,四十八个小时的慢车经停站多,晚上六点的时候,火车在站台停下,孟添下车去买了一只烧鸡和几包方便面回来。
方便面是早些年就出来的稀罕玩意儿,顾若之前在宿舍闻到过别人吃的泡面香,却从没有舍得买来吃过,这是她头一回吃泡面,还是配着烧鸡这样的新鲜吃法,从来没体会过的美味,以至于第二天孟添问她想吃什么,她难得主动说了句,吃泡面。
孟添没拒绝她的要求,给她买了泡面,只是担心她只吃泡面会败胃口,又买了份饭和她分着吃。
火车一直在铁轨上哐且哐且驶着,几乎经停一个站孟添就会下去给顾若弄点吃的,顾若有得泡面吃,还有美食尝,一点儿没觉得日子难捱。
两天两夜很快过去。
正月十八凌晨五点十分,车厢里响起了细碎的说话声,过道里传来的来回走动声和收拾包裹声逐渐嘈杂,孟添在耳边叫了她:
“快到了,先起来,准备下车。”
到站了。
火车在“呜……”一声鸣笛后驶进了余暨站台。
前两年新造的才通车没多久的站台,面积比渝南城的大一倍,入眼所见供行人坐的皮质椅凳,擦得澄亮的扶手扶梯,干净光滑可以当镜子的地面,大而新,人更多,一下火车,便看到密密匝匝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现汇聚,即将上车的,下车的。
和乡镇上只有灰扑或者透着土气的花绿穿着不同,这儿看到更多的是体面靓丽。
男人身上的皮衣夹克,工装夹克,潮气的牛仔,皮鞋,女人身上靓丽的大衣,得体的套装,高跟鞋,随处可见的时髦卷发,更有些手上或者肩上还拎着挎着精巧气质的皮质小包,拎着的皮箱也那么的漂亮,从身边走过还带着一股香气。
顾若从下火车就感觉到眼睛不够用了,曾经她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
“抓牢我。”
人实在多,稍微不注意,就有人碰撞过来或者手上的行李不注意打过来,为避免再出现之前上车那会儿的情况,这回孟添没管手里拎着的东西,把顾若整个护在了身前,手自她手腕握住了她胳膊,另一只拿行李的手圈在她
另一侧。
“嗯,好。”
顾若从眼花缭乱里回神,也发现人实在多,比之前在渝南站的人还要多上一倍的感觉,原来他们就被推搡着往前了,这回更是,被挤得几乎要站不稳,不过有孟添在身边,她倒没有感觉到慌,只紧了紧抱在胸前的编织袋,另一只手牢牢把住了他护过来的手臂。
下车一分钟,挤出站台花了近十分钟,车站外面就是公交车站台,人太多,他们行李更多,天空还飘着细雨,三个人没在车站多停留,赶上最早一班公交车上了车。
上车坐上座位,顾若一双眼便看向了车窗外。
余暨这几年发展迅猛,经济上连续几年稳居第一,地面上落成的大楼大厦更多。
凌晨五点多,街道还亮着路灯,城市还正沉睡,外面细雨飘着,却不见破败萧条,只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成林的行道树,还有一些商店大楼刚要开业或者年前做完活动还没取下的红绸布横幅。
这是和最多只有两层楼房的镇上完全不同的地方。
“我们现在是去柳村吗?”
顾若这两天在火车上和蔡大姐聊得比较来,蔡大姐还把她现在住的地址给了她,让她有空去找她玩,顾若也从她那儿了解到了很多,尤其是柳村那边的发展,知道那边有很多厂子,顾若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到地方看看了。
“嗯,去柳村。”
孟添从上车后就很沉默,他本来话就少,现在更惜字如金,不过顾若没注意到,她兴致勃勃的又看向了窗外,时不时指着外面的一些高楼问一问那边是哪里,做什么的。
公交车在路上开了近一个半小时,从原来的城市一边经过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到了城市的另一边郊区。
毕竟是郊区,哪怕这边村里许多人家都造起了来两层半高三层高小楼,但也改变不了它是农村的事实,宽阔的马路变窄了,原本的柏油马路变成了水泥石子浇的水泥地,街道两边的房子看到的更多的是老房子,和他们小镇上差不多,平房砖瓦房偏多,偶尔有栋两层三层建筑。
和火车站那边看到的时髦穿着不同,街上赶早市的人穿着也就比他们镇上的好了些,入目所及依然是一张张劳动人民的脸。
可能一路听到的都是这边的繁荣,欣欣向荣好挣钱,顾若对这边的想象和市中心那边差不多,现在这样她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和落差,眼里的兴奋劲儿渐渐少了许多。
“柳条到了。”
随着车上售票员的一声喊,车子在一处公交站台边停下。
坐前面的孟广德先起来背上了自己的牛仔背包,再两手拎过地上的编织袋等着下车,顾若看着也赶紧站了起来,车子还没停,站起来多少有些晃,边上孟添伸手拉了她一下,“不着急,等他们先下。”
“嗯,好。”
顾若应了声,倒是没着急了,转身去拿自己的行李,孟添只帮她把比他们小一半的牛仔布背包拎在了背上,剩下的袋子依然被他一个人包揽了。
顾若看着,看一眼自己还在刚蜕完血痂一片红的手,没说什么跟着他下了车,她这回的伤好得实在慢,很多事都帮不了他,反而被他养得有些四体不勤了。
还得快些好起来,到地方了,他要忙起来了,她也得尽快适应下来,总不能事事指着他照顾。
“你那边屋还没收拾,先去我那边吧。”
下了车,孟广德犹豫了下和孟添顾若说道。
前几天孟添打电话回余暨让人给他找房子的事没有避着孟广德,他知道他房子找得不顺利。
倒不是这边没有房子出租,这几年来余暨打工的多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造新房,然后把原来的房子按间出租出来给打工人。
出来打工的家里有老有小,只要过年很少有不回去的,为了省下过年这个月的房租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退房。
这会儿村里随便上门一家问都能问到房子。
只是孟添的要求太高了。
他不要老房子,也不要太脏乱差的房子,他想租房东新建的新房。
怎么可能呢。
余暨虽然不像别的地方那么排外,有些家里只有女儿的人家还给招外地女婿,但他们的新房却很少有出租给打工人的。
不放心,打工人每天都忙,从早到晚的忙,大部分把自己收拾规整了都不错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拾贴着瓷砖的新房,更何况一间屋,要烧饭住宿一起,没几天就把新房熏黑了,出租出来不划算。
所以村里有几家试着出租自家新房,发现没赚到钱,反而在人搬走要花一笔钱另外装修房子后,都不再出租自家新房了,大部分都拿自家以前的老房子或者平房出租。
打工人也不会想租新房,太贵,一个月挣的还不够交房租水电的。
孟广德做的是收鸭毛鹅毛生意,也只租了两间砖瓦房,而孟添前些年为了省钱,一直住在工地。
想到侄子那边住的环境,他眉头皱得能夹蚊子,过了会儿又说:
“我那边条件不是多好,先凑合着歇个脚,晚些你那边弄规整了再和若丫过去。”
“不用了,二叔,屋子乱收拾下就好了,很快的,早上起得早,你弄好了也再歇一歇,我们就先不过去打扰了。”
孟添和孟广德没住一块儿,这事顾若一早知道,以为孟广德是担心他们刚过来,收拾屋子来不及才这么提议,她赶紧道。
她心里没多在意孟广德的孟添屋里没收拾好的话,孟添从小爱干净,屋子就算乱也乱不到哪儿去。
“你们早饭都没吃,收拾什么屋子.......”
顾若拒绝了,孟广德心里更急,他就要再说,那边孟添却把一包李巧银给他准备的吃的递给了他,说:
“早饭等下去路边包子铺买,我们先回去,忙好了再过去。”
一句话把孟广德所有要劝的话堵回了喉咙,他不知道孟添是个什么打算,这个闷包这两天也没透个话,他心里又气又急,又拿孟添没办法,最后他没好气看孟添一眼,压着火说了声,“那随你们吧,我先回去了。”拎着东西和他们分道了。
他心里憋着气,走得急。
顾若看着不禁有些担心,“二叔怎么好像生气了?”
“我是不是不该推这事,二叔也是好心。”
“没事,走吧。”
孟添看一眼孟广德走远的身影,回头一声,伸手牵了顾若往另一个方向走。
孟添没有对孟广德为什么突然甩脸色做解释,顾若看着他,感觉有些怪怪的,不过她一大早起来,经过一场挤,再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多少有些累,现在只想赶紧到地方收拾好,再好好歇一歇,她没多深究,跟着他往前去了。
“你住在哪儿啊?”
先前他们下车的地方在街道旁边,大马路上,这会儿孟添却带着顾若在往小路巷子里钻,还越走越偏,慢慢的路上都看不到几个人了,顾若不禁问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