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第30节
孟添指腹揩掉眼角的泪,注意到工作人员正看着他们,他低下眸说一声,把两人的结婚证妥帖小心的放进他拎的黑布包里,又伸手去扶了顾若。
领证了就是夫妻,几次接触下来,顾若也渐渐适应了孟添的亲近,这回他扶她,她很自然的把手搭上了他胳膊。
民政局这条主街隔着三四条街,相对偏僻,却离他们需要办事的地方近,边上是计生办,斜对面五十米外是派出所。
出来民政局,孟添抬手看了眼时间,见顾若视线不自觉瞥向派出所方向,他顿了瞬,“先去派出所迁户口?”
“流动人口证等会儿回来再办。”
顾若确实想赶紧去迁户口,户口一天不迁出来,她就一天睡不安稳,她点了点头,“嗯,好。”
镇上派出所不大,也相对清闲,和在民政局那边差不多,进去后孟添先去找了个老警察问,很快就带着她去了办理户口迁移的窗口。
她和孟添属于同村结婚户口迁移,不需要额外特别的关系证明,两个人的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拿出来,把申请户口迁移的表格填好,办事人员拿过去几个章子咔咔敲完,再户籍登记,两本户口本重新更换,户口就算迁好了。
新户口本拿到手上,顾若没立即拿给孟添,而是自己拿在手里轻轻的抱着。
孟添看得出她对那本户口本的在意,也没说什么,由她拿在手上,就着她的步子随她一起出了派出所。
摩托车就停在外面的大树下,走到地方,顾若忍不住把手里的蓝壳本打开,看了一眼属于自己的那一页纸。
从今天起,她算是从顾家脱离出来了,以后再不用担心她会被一本户口本一张身份证证件为难住,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
“这户口本就放在我这儿可以吗?”
顾若合上本子,抬头看向孟添询问了声。
孟添就站在她身边,长睫轻垂视线正落在她手上,顾若在看她新的户口本,他却在看她户口本页面上和户主关系那一栏上妻子两个字。
听到顾若的话,他抬起了头,一双眼通红。
顾若看到不由轻呼了声:“你的眼睛,怎么更红了?”
“要不去看看吧?”
“无缘无故就红起来,会不会是什么感染了,或者是结膜炎,我之前也有过一次。”
她神色关切,眼里都是他。
孟添又有些晃神,手指抬起又按捏了下眼睛,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是什么感染,结膜炎。
“不用,我感觉已经好很多了。”
“可能就是昨晚没休息好或者眼里之前落东西了没注意多揉了两下,走吧,去办流动人口证和买东西,弄好早些回去,你的脚还没完全好,不能在外面活动太久。”
“哦。”
他坚持,顾若没再说什么,跟着他一起去了边上的计生办。
一天之间办三个证,好在都不用排队,过年大家都心情好,孟添和人打交道也算利落,很快流动人口证也办了下来。
办流动人口证明的时候,工作人员和他们多说了一些,现在鼓励大家晚婚晚育,他们如果有了孩子的话,要及时报到村子里,然后做登记,后面如果孩子生下来,每个月还有妇检这些。
在外面打工的,每个月也要去医院做妇检然后把检查报告寄回来,要是晚了没有寄,他们就要上门去查了。
然后也不会再给发放新的流动人口证,要是被外面单位或者公安查到,工作会丢不说,还会被遣返回来,并且罚款。
顾若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先前孟二婶说这个事的时候,她还没怎么当回事,她不由庆幸昨天她没有冒冒然随便跑出去,而是去找了孟添。
不然她这个彻头彻尾的黑户,跑出去了不被人贩子盯上,恐怕也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被饿死或者被派出所的逮住遣送回来,到时候可能还会被送去劳动教育一段时间。
所有的证都办好了,孟添带着顾若去了百货大楼买他们结婚需要的东西。
和民政局派出所那边的安静不同,百货大楼这边人多了许多,虽然比不上年前人挤人地步,但逢集天,街上随处可见的人。
背着背篓的,挑着担的,或者拎着尼龙口袋背着小孩儿的,形形色色,一个个或在摊子上买东西,或者进了小店,穿着光鲜一点儿的,则进了百货大楼。
镇上的百货大楼总共三层,一楼卖百货日用品电器一类,二楼鞋服,三楼高档一点,卖钟表自行车这些。
百货大楼的东西贵,动不动几十上百,顾若以前很少踏进这里面,就算进来了,也只买自己需要的,很少闲逛。
和外面做自由生意摆摊的不同,百货大楼不允许讲价,里面上班的人个个捧着铁饭碗,态度傲慢不说,你要是看了东西不买,还会挨骂。
顾若没钱,也没有那挨骂能不红脸的脸皮,都是在外面地摊上淘货多。
但这回,顾若却不得不进来了,她要给孟添买身衣裳。
按盘山村的规矩,男女婚嫁,男方给女方聘礼,买结婚当天穿的衣服鞋子,女方也要出相应的一些嫁妆,像家具,暖水瓶这些,再给男方买一套衣服和鞋子。
嫁妆那块儿,二婶那边已经和赖桂枝他们说了免了,衣裳却没有提,但先前她和孟添出来,赖桂枝顾良才都没提这块的事,好像已经默认了,什么都由孟添自己打包办掉,他们只需要露个面就行。
两口子那德行,顾
若已经习惯了,谈不上失望不失望,反正早已经死了心。
但孟添的衣裳鞋子,她还是打算自己掏钱给他买,只是她身上的钱不多,百货大楼的东西贵,也不知道能不能在百货大楼里给他买到一身像样的衣裳和鞋子。
心里存着事,进到百货大楼,顾若先提出要先去看男装。
孟添没说什么,跟着她上了二楼男装区域。
乡镇地方,哪怕是这整个镇上最贵的百货大楼,也挑不出几样像样的衣裳,至少比不上孟添这些日子穿的。
顾若拖着脚逛了大半圈,最后只堪堪挑出一套扩版的西装,和一套跟孟添身上有些像的皮衣夹克。
价格很喜人,一套能花光她所有积蓄,面料却很一般。
顾若瞥着上面的价格牌,秀眉拧出一条线。
她不注意间所有情绪都露在了面上,孟添在边上看着,手指动了又动,忍不住摸起裤兜里的烟盒,片刻,他手松开烟盒从裤兜里拿出来,上了前。
顾若看他过来,把那套西装拎了出来,“这套西装你看怎么样?”
她似乎忘了自己的手还伤着不能拎重的东西。
“还可以,款式还过得去。”
孟添伸手拿过她手里的衣裳,拎在身前仔细看了眼,认真回了她,随即问她,“这是给我挑的?”
“我衣服很多了,马上要换季了,买回去也穿不了。”
“那办酒总要穿新衣裳嘛。”
顾若回了声,她当然知道他衣裳够,这几次碰面,他穿的没有重样过,比翻遍衣柜也找不出一身衣裳的她要富裕太多。
但她嫁给他一分嫁妆没有,不能再一点规矩不守,给他准备新郎装是最起码的。
顾若抿了抿唇,她不是第一天受贫穷的苦,却是头一回面对贫穷感到自卑无措。
她许多习惯还和小时候一样没变,难受的时候喜欢抿嘴咬唇,孟添顿了顿,话音一转道,“里面的衬衫很好看,西装我不算喜欢,穿不习惯,办酒那天事情多,容易热,我怕热,估计就穿件衬衫。”
顾若刚才只顾着看外套了,里面搭配的衬衫却没注意,他一提醒,她才注意到里面的衬衫确实不错,和普通的白衬衫不同,这件是暗条纹的款,衣边缝合也精致,扣子也和普通衬衫不同,用的上等贝母扣,隐隐闪着光泽。
他穿白衬衫确实挺好看的,清隽有型。
其实乡镇上穿西装的也很少,不是那个人穿不出那气质。
她卖春联的时候,见过一些穿西装的,都不是多好看,可能是本身便宜西装,面料剪裁做工都不行,也可能身材不标准,穿起来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着怪得很。
还是白衬衫合适,不出错。
价格,也合适。
顾若想尽可能花自己的钱给他买衣裳,衬衫是最好的选择。
“那先把衬衫买了,晚些再别的地方看看,还有没有合适的薄一些的外套。”
顾若秀眉一松,绽出笑,很快拿下西装外套,亲自拎着衬衫在孟添身上比了比。
乡镇地方,哪怕是百货大楼里面,也没有弄个试衣间,都是自己看好了估摸着尺寸合适买走。
要是买大了或者小了,就自认倒霉。
不过一点尺寸估量问题还难不倒顾若。
自由经济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衣裳或者请村里的裁缝帮忙做衣裳。
顾家赖桂枝在娘家的时候没学过这块,针线缝补手艺也一般,她不做的事,总要有人做,只能顾若摸索着弄。
那会儿村里的张奶奶还没脑溢血半瘫,她做的衣裳好看还耐穿,但收费贵,一件衣裳要三到五元手工费。
顾若眼热她的手艺,有空就跑她家去和她请教,也不白学,没事的时候就替她扫扫地,煮个饭,或者在旁边帮忙递个剪刀软尺。
慢慢的就学会了手量尺寸,踩缝纫机,敲衣裳裤子边这些。
她拿手量了下孟添的肩宽,就给营业员报了尺码。
衬衫挑好,又给他挑了一条相配的裤子,再边上柜台给他买了双皮鞋。
孟添想付钱,却被她拦了:“这个钱我来付,是买给你的,规矩是这样,不能和我抢。”
她神情再认真不过,孟添凝着她,低眸看一眼她按在手背上的手,没有动了。
顾若看着轻轻弯了下眉,拿出自己的小布包付钱。
衬衫裤子鞋,加起来七十,刚才那个西装外套就要小一百,两相比较,这个划算很多,虽然一下就把她积攒快花空了,顾若还是很高兴,也算给他买了一整身。
给孟添的衣裳买好,顾若就要出百货大楼,孟添喊住了她:“你的还没买。”
“我的衣裳不在这里买。”
顾若瞥一眼正招呼顾客的售货员,她脚挪两步凑近他,小声道:“这边就男装稍微好点,女装款式都很一般,菜场那边摊子上卖的都比这边的好,还便宜。”
“我打算出去买。”
顾若其实更想买布自己做,张奶奶是在前年冬天出的事,病得突然,她还没和她学具体的衣服剪裁设计,手艺不算精,不过一些简单款式却没多大问题了。
自己穿也不需要讲究太多,过得去就行。
只是家里没缝纫机,她手又伤着,想几天时间里把衣裳做出来除非她不要这双手了,只能外面摊子上看看,能不能淘一套。
年后了,冬装马上穿不了了,应该会便宜很多。
孟添皱了下眉,百货大楼的衣裳比不上市里和肖城那边,比外面还是好很多,他回来后外面摊子也逛过,质量参差不齐,只勉强款能看,但看着顾若那笃定又坚决的样子,他没反驳她,只是说:
“那去把你的手表买了。”
“手表的钱,你不是折现给他们了吗?”
顾若迟疑的看向他。
“没有。”孟添回道。
“给他们的是缝纫机和收音机的钱,先前二娘也没有说要把手表折现。”
顾若闻言默了默,她从上初中的时候就想要块手表,那会儿顾家条件还算好,顾良才手里的活儿虽然被两个自立门户的徒弟还有隔壁村的木匠抢去不少,但也算没有空闲过,每月还是有不少进账,买一块儿手表对顾家来说不算什么,他在酒桌上和人炫耀她成绩的时候,问她要什么奖励,她就提了这个,顾良才当时喝了酒,好说话,很爽快的满口答应了。
领证了就是夫妻,几次接触下来,顾若也渐渐适应了孟添的亲近,这回他扶她,她很自然的把手搭上了他胳膊。
民政局这条主街隔着三四条街,相对偏僻,却离他们需要办事的地方近,边上是计生办,斜对面五十米外是派出所。
出来民政局,孟添抬手看了眼时间,见顾若视线不自觉瞥向派出所方向,他顿了瞬,“先去派出所迁户口?”
“流动人口证等会儿回来再办。”
顾若确实想赶紧去迁户口,户口一天不迁出来,她就一天睡不安稳,她点了点头,“嗯,好。”
镇上派出所不大,也相对清闲,和在民政局那边差不多,进去后孟添先去找了个老警察问,很快就带着她去了办理户口迁移的窗口。
她和孟添属于同村结婚户口迁移,不需要额外特别的关系证明,两个人的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拿出来,把申请户口迁移的表格填好,办事人员拿过去几个章子咔咔敲完,再户籍登记,两本户口本重新更换,户口就算迁好了。
新户口本拿到手上,顾若没立即拿给孟添,而是自己拿在手里轻轻的抱着。
孟添看得出她对那本户口本的在意,也没说什么,由她拿在手上,就着她的步子随她一起出了派出所。
摩托车就停在外面的大树下,走到地方,顾若忍不住把手里的蓝壳本打开,看了一眼属于自己的那一页纸。
从今天起,她算是从顾家脱离出来了,以后再不用担心她会被一本户口本一张身份证证件为难住,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
“这户口本就放在我这儿可以吗?”
顾若合上本子,抬头看向孟添询问了声。
孟添就站在她身边,长睫轻垂视线正落在她手上,顾若在看她新的户口本,他却在看她户口本页面上和户主关系那一栏上妻子两个字。
听到顾若的话,他抬起了头,一双眼通红。
顾若看到不由轻呼了声:“你的眼睛,怎么更红了?”
“要不去看看吧?”
“无缘无故就红起来,会不会是什么感染了,或者是结膜炎,我之前也有过一次。”
她神色关切,眼里都是他。
孟添又有些晃神,手指抬起又按捏了下眼睛,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是什么感染,结膜炎。
“不用,我感觉已经好很多了。”
“可能就是昨晚没休息好或者眼里之前落东西了没注意多揉了两下,走吧,去办流动人口证和买东西,弄好早些回去,你的脚还没完全好,不能在外面活动太久。”
“哦。”
他坚持,顾若没再说什么,跟着他一起去了边上的计生办。
一天之间办三个证,好在都不用排队,过年大家都心情好,孟添和人打交道也算利落,很快流动人口证也办了下来。
办流动人口证明的时候,工作人员和他们多说了一些,现在鼓励大家晚婚晚育,他们如果有了孩子的话,要及时报到村子里,然后做登记,后面如果孩子生下来,每个月还有妇检这些。
在外面打工的,每个月也要去医院做妇检然后把检查报告寄回来,要是晚了没有寄,他们就要上门去查了。
然后也不会再给发放新的流动人口证,要是被外面单位或者公安查到,工作会丢不说,还会被遣返回来,并且罚款。
顾若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先前孟二婶说这个事的时候,她还没怎么当回事,她不由庆幸昨天她没有冒冒然随便跑出去,而是去找了孟添。
不然她这个彻头彻尾的黑户,跑出去了不被人贩子盯上,恐怕也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被饿死或者被派出所的逮住遣送回来,到时候可能还会被送去劳动教育一段时间。
所有的证都办好了,孟添带着顾若去了百货大楼买他们结婚需要的东西。
和民政局派出所那边的安静不同,百货大楼这边人多了许多,虽然比不上年前人挤人地步,但逢集天,街上随处可见的人。
背着背篓的,挑着担的,或者拎着尼龙口袋背着小孩儿的,形形色色,一个个或在摊子上买东西,或者进了小店,穿着光鲜一点儿的,则进了百货大楼。
镇上的百货大楼总共三层,一楼卖百货日用品电器一类,二楼鞋服,三楼高档一点,卖钟表自行车这些。
百货大楼的东西贵,动不动几十上百,顾若以前很少踏进这里面,就算进来了,也只买自己需要的,很少闲逛。
和外面做自由生意摆摊的不同,百货大楼不允许讲价,里面上班的人个个捧着铁饭碗,态度傲慢不说,你要是看了东西不买,还会挨骂。
顾若没钱,也没有那挨骂能不红脸的脸皮,都是在外面地摊上淘货多。
但这回,顾若却不得不进来了,她要给孟添买身衣裳。
按盘山村的规矩,男女婚嫁,男方给女方聘礼,买结婚当天穿的衣服鞋子,女方也要出相应的一些嫁妆,像家具,暖水瓶这些,再给男方买一套衣服和鞋子。
嫁妆那块儿,二婶那边已经和赖桂枝他们说了免了,衣裳却没有提,但先前她和孟添出来,赖桂枝顾良才都没提这块的事,好像已经默认了,什么都由孟添自己打包办掉,他们只需要露个面就行。
两口子那德行,顾
若已经习惯了,谈不上失望不失望,反正早已经死了心。
但孟添的衣裳鞋子,她还是打算自己掏钱给他买,只是她身上的钱不多,百货大楼的东西贵,也不知道能不能在百货大楼里给他买到一身像样的衣裳和鞋子。
心里存着事,进到百货大楼,顾若先提出要先去看男装。
孟添没说什么,跟着她上了二楼男装区域。
乡镇地方,哪怕是这整个镇上最贵的百货大楼,也挑不出几样像样的衣裳,至少比不上孟添这些日子穿的。
顾若拖着脚逛了大半圈,最后只堪堪挑出一套扩版的西装,和一套跟孟添身上有些像的皮衣夹克。
价格很喜人,一套能花光她所有积蓄,面料却很一般。
顾若瞥着上面的价格牌,秀眉拧出一条线。
她不注意间所有情绪都露在了面上,孟添在边上看着,手指动了又动,忍不住摸起裤兜里的烟盒,片刻,他手松开烟盒从裤兜里拿出来,上了前。
顾若看他过来,把那套西装拎了出来,“这套西装你看怎么样?”
她似乎忘了自己的手还伤着不能拎重的东西。
“还可以,款式还过得去。”
孟添伸手拿过她手里的衣裳,拎在身前仔细看了眼,认真回了她,随即问她,“这是给我挑的?”
“我衣服很多了,马上要换季了,买回去也穿不了。”
“那办酒总要穿新衣裳嘛。”
顾若回了声,她当然知道他衣裳够,这几次碰面,他穿的没有重样过,比翻遍衣柜也找不出一身衣裳的她要富裕太多。
但她嫁给他一分嫁妆没有,不能再一点规矩不守,给他准备新郎装是最起码的。
顾若抿了抿唇,她不是第一天受贫穷的苦,却是头一回面对贫穷感到自卑无措。
她许多习惯还和小时候一样没变,难受的时候喜欢抿嘴咬唇,孟添顿了顿,话音一转道,“里面的衬衫很好看,西装我不算喜欢,穿不习惯,办酒那天事情多,容易热,我怕热,估计就穿件衬衫。”
顾若刚才只顾着看外套了,里面搭配的衬衫却没注意,他一提醒,她才注意到里面的衬衫确实不错,和普通的白衬衫不同,这件是暗条纹的款,衣边缝合也精致,扣子也和普通衬衫不同,用的上等贝母扣,隐隐闪着光泽。
他穿白衬衫确实挺好看的,清隽有型。
其实乡镇上穿西装的也很少,不是那个人穿不出那气质。
她卖春联的时候,见过一些穿西装的,都不是多好看,可能是本身便宜西装,面料剪裁做工都不行,也可能身材不标准,穿起来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着怪得很。
还是白衬衫合适,不出错。
价格,也合适。
顾若想尽可能花自己的钱给他买衣裳,衬衫是最好的选择。
“那先把衬衫买了,晚些再别的地方看看,还有没有合适的薄一些的外套。”
顾若秀眉一松,绽出笑,很快拿下西装外套,亲自拎着衬衫在孟添身上比了比。
乡镇地方,哪怕是百货大楼里面,也没有弄个试衣间,都是自己看好了估摸着尺寸合适买走。
要是买大了或者小了,就自认倒霉。
不过一点尺寸估量问题还难不倒顾若。
自由经济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衣裳或者请村里的裁缝帮忙做衣裳。
顾家赖桂枝在娘家的时候没学过这块,针线缝补手艺也一般,她不做的事,总要有人做,只能顾若摸索着弄。
那会儿村里的张奶奶还没脑溢血半瘫,她做的衣裳好看还耐穿,但收费贵,一件衣裳要三到五元手工费。
顾若眼热她的手艺,有空就跑她家去和她请教,也不白学,没事的时候就替她扫扫地,煮个饭,或者在旁边帮忙递个剪刀软尺。
慢慢的就学会了手量尺寸,踩缝纫机,敲衣裳裤子边这些。
她拿手量了下孟添的肩宽,就给营业员报了尺码。
衬衫挑好,又给他挑了一条相配的裤子,再边上柜台给他买了双皮鞋。
孟添想付钱,却被她拦了:“这个钱我来付,是买给你的,规矩是这样,不能和我抢。”
她神情再认真不过,孟添凝着她,低眸看一眼她按在手背上的手,没有动了。
顾若看着轻轻弯了下眉,拿出自己的小布包付钱。
衬衫裤子鞋,加起来七十,刚才那个西装外套就要小一百,两相比较,这个划算很多,虽然一下就把她积攒快花空了,顾若还是很高兴,也算给他买了一整身。
给孟添的衣裳买好,顾若就要出百货大楼,孟添喊住了她:“你的还没买。”
“我的衣裳不在这里买。”
顾若瞥一眼正招呼顾客的售货员,她脚挪两步凑近他,小声道:“这边就男装稍微好点,女装款式都很一般,菜场那边摊子上卖的都比这边的好,还便宜。”
“我打算出去买。”
顾若其实更想买布自己做,张奶奶是在前年冬天出的事,病得突然,她还没和她学具体的衣服剪裁设计,手艺不算精,不过一些简单款式却没多大问题了。
自己穿也不需要讲究太多,过得去就行。
只是家里没缝纫机,她手又伤着,想几天时间里把衣裳做出来除非她不要这双手了,只能外面摊子上看看,能不能淘一套。
年后了,冬装马上穿不了了,应该会便宜很多。
孟添皱了下眉,百货大楼的衣裳比不上市里和肖城那边,比外面还是好很多,他回来后外面摊子也逛过,质量参差不齐,只勉强款能看,但看着顾若那笃定又坚决的样子,他没反驳她,只是说:
“那去把你的手表买了。”
“手表的钱,你不是折现给他们了吗?”
顾若迟疑的看向他。
“没有。”孟添回道。
“给他们的是缝纫机和收音机的钱,先前二娘也没有说要把手表折现。”
顾若闻言默了默,她从上初中的时候就想要块手表,那会儿顾家条件还算好,顾良才手里的活儿虽然被两个自立门户的徒弟还有隔壁村的木匠抢去不少,但也算没有空闲过,每月还是有不少进账,买一块儿手表对顾家来说不算什么,他在酒桌上和人炫耀她成绩的时候,问她要什么奖励,她就提了这个,顾良才当时喝了酒,好说话,很爽快的满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