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他道:“陛下,章大人做主审并不妥当。他初入官场便居于田高明手下,说是其门生亦不未过。寒昙案上呈进京时,笔录刑讯虽不是出自他之手撰,但也经其核查。自己查自己的旧案,岂非掩耳盗铃?”
“四叔这是揶揄我啊,”萧临彻笑着看向他,一双桃花眼里偷着寒意,“四叔师承国公府门下,与寒昙交情甚笃,是否一早便心中有疑问?四叔对卷宗这样了如指掌,一个经手小吏的名字都能背下来,可见对国公府之人何等关切?这么多年,何等居心?”
盛江海站在玉阶上,眼观鼻鼻观口,感觉皇上更加不悦了。
这一个多月来,萧翊清越来越多地在大朝会上露面,如今刑部尚书空缺,他虽未明着任职,却也实着担了责。
自打那时起,京中便有传言说两位王爷互不相容,隐隐有争锋之势。可如今看来,不过是皇上见萧临彻独大不利,扶持一人以做制衡罢了。
但盛江海心中也有疑惑,当年太后与皇上对萧翊清提防至深,怎么如今反倒提拔倚重了?若是萧临彻已到了坐拥自大,必须制衡的地步,皇上为何任由其发展,而不加约束呢?
人人都道天有双日,他自己在玉阶上瞧着,倒觉得更像一出无趣的傀儡戏。他把目光落在萧翊清身上,心道平王已为中毒所累,如今再回朝堂,祸事多于福气。
盛江海琢磨着,却没来由地又想到了那个孩子,若当夜果真殒命太子府,以萧翊清之心性,安能坐视不理?
他想着,却见萧翊清笑道:“瑞王殿下怎么如此草木皆兵。国公府是陈年旧事,无人提起,单说这幽州案怎么像是触了你霉头似的?这几日朝中物议如沸,田高明来往卷宗我早已看过,当年正值兵荒断粮之时,案子经过手的人不多,踏踏实实多看几次卷宗,记下人名不是难事。怎么,你在幽州被人挟持着打了一顿,逃回来竟连庶务也不会了?”
这话说得直戳了萧临彻的肺管子。他勃然变色,刚要开口,只听皇上道:“行了。”
他先向萧临彻看了一眼,神色里模糊地含着了一丝不耐,又向萧翊清问:“平王说,怎么办?”
萧翊清道:“我所举荐也是御史台的人,封如筳就很好。他审理周承海的案子,审得条分缕析,样样清楚。十三年前的旧案,在他手里一个半月便水落石出。田高明案千丝万缕,所涉甚广,需要有这样一个人领在前面,把事情理清楚。”
“我记得他,倒是个好人选,”皇上一晃翡翠珠,将流苏撂到另一头去,“但是田高明毕竟是三品大员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查案若是让封如筳一个人领头,是不是品秩低了些?”
萧翊清拱手道:“封如筳只是副手,臣还另还有一人举荐。”
京城一连几日天气都很好。日光透过洁白的垂绢漫漫地投下来,柔和地打在素色的床帏上。
阎止两人迟了几天才往京城走,一路上傅行州顾着他伤势病势,缓缓而行,只可惜休养的时间太仓促,舟车劳顿之下,回了京城还是免不了又病了一场。
此时刚刚过午,阎止服过药还在帷帐里睡着。窗下的如意瓶里放着刚折下的春桃,一点嫩黄的细蕊在阳光下闪着暖意。
四下都是静静的。宝团从门缝里无声无息地溜进来,躺在地毯上的阳光缝隙中打了几个滚,追着尾巴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聊,又用爪子把柔软的床帏拨乱。两爪一伸便要跳上床去,想拱进榻上人温暖的怀抱里。
宝团还没够着床边,先被提着后脖颈子捉了起来。傅行州拎着它拿近了些,人眼睛对着猫眼睛,都板着脸。傅行州低声威胁道:“你要是敢吵了他睡觉,我就把你的尾巴尖剪下来。”
宝团委屈又害怕地叫了一声,四只脚悬在空中挣扎了一下,一动也不敢动了,毛茸茸的尾巴像掸子似的,立刻向四面八方炸开。
傅行州才不管这套,打开门要把它放出去,扭头见程朝从廊下过来,便顺手往他怀里一扔。宝团很喜欢程朝,不知是怎么和这尊煞神看对了眼,在他怀里灵巧地翻了个身,蜷起来便睡了。
程朝手忙脚乱地把猫接住,在它脊背上安抚似的按了按,听傅行州问:“回来了?家中怎么样。”
程朝跟着他们从幽州回来,说旧业已偿,自己当年同寒昙两人离京,承却先人的意愿,如今该跟着阎止。但他言罢又踌躇,近乡情怯,不知该怎么见温家的故人。
阎止靠在床头,精神尚好,脸色却依然苍白。他身上搭着一条薄薄的毯子,将一封信递给程朝:“我已去信问过温大人,你家中高堂尚在,温家一直好好地赡养着。回京后你须得回一趟温家,前尘旧事不论,单是为了这一项,你也该去向温大人道个谢。”
落落疏风穿廊而过,草木芳香轻拂而过,庭中已带了暖意。程朝向傅行州回了话,停了停又问,这几天我听外面都在传,陛下要给大人封回世子,同时一并按原位复职,不日就要入朝了?
那日在金殿上论田高明一案的主审,如今言毓琅已明了身份落葬,漓王之子便成了“下落难寻”。萧翊清借这个机会把阎止的身份要了回来,又和傅行川为他在幽州表功,奏请重归皇家玉牒,袭漓王一脉的王位。
他说罢,殿中一时无人敢接话。萧翊清一双桃花眼在他身上停了停,识趣地退到旁侧的队伍中去了。
皇上支在扶手上,手里的翡翠珠转的哗哗作响,许久才说:“你怎么认定他真的是漓王的孩子?他将衡国公之子偷天换日,欺瞒朕与东宫一直这么些年。难道不是重罪?”
萧翊清撩袍跪下,缓声道:“还请陛下念他年少,不要追究这份罪过。临徵当时年仅十三,毓琅更是只有十岁,做哥哥的爱护胞弟是天性。临徵心里惦记弟弟,不忍心他经风波受苦楚。棠棣之情,拳拳之心,如陛下当年待三哥一样。”
皇上久久没有回话。他从丹陛上居高临下地望过来,却问:“翊清,你三哥走了这么多年了,你可也想他吗?”
--------------------
陆师傅这周出差,更6k。下周回来继续猛火开炒~
谢谢阅读。
第144章 兖州
御书房外树木葱郁,枝叶间杜鹃鸣啭,很快被执杆的小太监轰跑了。书房里静得没有一丝声音,白檀香从屏风外丝丝缕缕地飘进来,温厚宁静的香气轻盈地散着,却无法缓解屋里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萧翊清跪在书房正中,脊背直挺挺地立着,连一点点微小的晃动也没有。皇上侧身拄着扶手,手中的翡翠珠转的哗哗作响,如同心烦意乱。
君臣两人谁也没有开口,一坐一跪无声地僵持着。
萧翊清为阎止请封之后,皇上问过话忽而勃然大怒,也不听议其他事,拂袖而去。紧接着便将他叫到御书房来训话,进了屋便是罚跪,足足大半个时辰过去,仍是一句话也没有。
他跪得双膝都没了知觉,麻木的钝痛一时发不出来,只是觉得眼前微微有些发晃。暮春仍有微寒,冷汗却顺着脊背往下淌,不知不觉将贴身的中衣全染湿了。他开口之前心里就清楚,当着众臣的面请封,皇上不想过问也得过问,是明着要惹不痛快。
罚跪便是撒气,皇上不说话,他便不能开口求,只能受着直到消气为止。
萧翊清凝着地上一点,努力聚起来精神,一时听上面冷漠地问:“老四,知道错在哪儿了吗?”
“回陛下……陛下不是要问臣的过错,只是作为兄长耳提面命,希望臣能想明白,”萧翊清开口时有点哑,声音里隐约带着摇晃,“三哥走了这么多年,皇兄每逢清明和忌日,总要亲往北郊祭扫。做弟弟的虽比不上您与三哥当年在朝同进同退的情谊,可臣幼时母嫔不得宠,宫人冷落,到底也是受三哥照拂长大。今日即便顶着皇兄雷霆盛怒,臣若不开这个口,对不住三哥当日救济之情。来日黄泉下故人相问,臣有何颜面见他?”
御书房内阒寂无声,翡翠珠明黄色的穗子扫过奏折,在日光底下微微摇晃着。皇上盯着他半晌没有说话,忽地把珠子一甩,撂在榻上:“你尚年轻,还不到论生死的时候,起来说话。”
萧翊清慢慢地站起身来。盛江海在旁侧瞅着,知道此时断不能近前去,便趁着这档口转到外间,将刚泡好的碧螺春给皇上递过来。
“偏就你乖觉了,”皇上在这清幽的茶香里扫了他一眼,示意他给萧翊清看座,接着又问道,“临彻刚才所言不无道理。老四,这么多年我倒是一直没问过你,衡国公府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萧翊清手边也看了茶,垂目缓声道:“案发时臣在泉州治蝗灾,京城诸事皆无从得知,不敢妄言。可是今日朝中议的是幽州田案,与国公府一事并无关联,瑞王殿下以旧事阻挠新案,这又是何意?”
“瑞王殿下,瑞王殿下,自己的亲侄儿叫的这样生分,这是心里带着气呢。”皇上一哂,伸手隔空点了点他,“临彻在幽州的差事没办好,回京这么些日子一直躲着朕,怕朕骂他。今日上朝,西北侯来问他罪过,他就怕朕罚他的不是,便与你这个亲叔叔遮掩找辙一番。都是浑话,别理他。”
“四叔这是揶揄我啊,”萧临彻笑着看向他,一双桃花眼里偷着寒意,“四叔师承国公府门下,与寒昙交情甚笃,是否一早便心中有疑问?四叔对卷宗这样了如指掌,一个经手小吏的名字都能背下来,可见对国公府之人何等关切?这么多年,何等居心?”
盛江海站在玉阶上,眼观鼻鼻观口,感觉皇上更加不悦了。
这一个多月来,萧翊清越来越多地在大朝会上露面,如今刑部尚书空缺,他虽未明着任职,却也实着担了责。
自打那时起,京中便有传言说两位王爷互不相容,隐隐有争锋之势。可如今看来,不过是皇上见萧临彻独大不利,扶持一人以做制衡罢了。
但盛江海心中也有疑惑,当年太后与皇上对萧翊清提防至深,怎么如今反倒提拔倚重了?若是萧临彻已到了坐拥自大,必须制衡的地步,皇上为何任由其发展,而不加约束呢?
人人都道天有双日,他自己在玉阶上瞧着,倒觉得更像一出无趣的傀儡戏。他把目光落在萧翊清身上,心道平王已为中毒所累,如今再回朝堂,祸事多于福气。
盛江海琢磨着,却没来由地又想到了那个孩子,若当夜果真殒命太子府,以萧翊清之心性,安能坐视不理?
他想着,却见萧翊清笑道:“瑞王殿下怎么如此草木皆兵。国公府是陈年旧事,无人提起,单说这幽州案怎么像是触了你霉头似的?这几日朝中物议如沸,田高明来往卷宗我早已看过,当年正值兵荒断粮之时,案子经过手的人不多,踏踏实实多看几次卷宗,记下人名不是难事。怎么,你在幽州被人挟持着打了一顿,逃回来竟连庶务也不会了?”
这话说得直戳了萧临彻的肺管子。他勃然变色,刚要开口,只听皇上道:“行了。”
他先向萧临彻看了一眼,神色里模糊地含着了一丝不耐,又向萧翊清问:“平王说,怎么办?”
萧翊清道:“我所举荐也是御史台的人,封如筳就很好。他审理周承海的案子,审得条分缕析,样样清楚。十三年前的旧案,在他手里一个半月便水落石出。田高明案千丝万缕,所涉甚广,需要有这样一个人领在前面,把事情理清楚。”
“我记得他,倒是个好人选,”皇上一晃翡翠珠,将流苏撂到另一头去,“但是田高明毕竟是三品大员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查案若是让封如筳一个人领头,是不是品秩低了些?”
萧翊清拱手道:“封如筳只是副手,臣还另还有一人举荐。”
京城一连几日天气都很好。日光透过洁白的垂绢漫漫地投下来,柔和地打在素色的床帏上。
阎止两人迟了几天才往京城走,一路上傅行州顾着他伤势病势,缓缓而行,只可惜休养的时间太仓促,舟车劳顿之下,回了京城还是免不了又病了一场。
此时刚刚过午,阎止服过药还在帷帐里睡着。窗下的如意瓶里放着刚折下的春桃,一点嫩黄的细蕊在阳光下闪着暖意。
四下都是静静的。宝团从门缝里无声无息地溜进来,躺在地毯上的阳光缝隙中打了几个滚,追着尾巴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聊,又用爪子把柔软的床帏拨乱。两爪一伸便要跳上床去,想拱进榻上人温暖的怀抱里。
宝团还没够着床边,先被提着后脖颈子捉了起来。傅行州拎着它拿近了些,人眼睛对着猫眼睛,都板着脸。傅行州低声威胁道:“你要是敢吵了他睡觉,我就把你的尾巴尖剪下来。”
宝团委屈又害怕地叫了一声,四只脚悬在空中挣扎了一下,一动也不敢动了,毛茸茸的尾巴像掸子似的,立刻向四面八方炸开。
傅行州才不管这套,打开门要把它放出去,扭头见程朝从廊下过来,便顺手往他怀里一扔。宝团很喜欢程朝,不知是怎么和这尊煞神看对了眼,在他怀里灵巧地翻了个身,蜷起来便睡了。
程朝手忙脚乱地把猫接住,在它脊背上安抚似的按了按,听傅行州问:“回来了?家中怎么样。”
程朝跟着他们从幽州回来,说旧业已偿,自己当年同寒昙两人离京,承却先人的意愿,如今该跟着阎止。但他言罢又踌躇,近乡情怯,不知该怎么见温家的故人。
阎止靠在床头,精神尚好,脸色却依然苍白。他身上搭着一条薄薄的毯子,将一封信递给程朝:“我已去信问过温大人,你家中高堂尚在,温家一直好好地赡养着。回京后你须得回一趟温家,前尘旧事不论,单是为了这一项,你也该去向温大人道个谢。”
落落疏风穿廊而过,草木芳香轻拂而过,庭中已带了暖意。程朝向傅行州回了话,停了停又问,这几天我听外面都在传,陛下要给大人封回世子,同时一并按原位复职,不日就要入朝了?
那日在金殿上论田高明一案的主审,如今言毓琅已明了身份落葬,漓王之子便成了“下落难寻”。萧翊清借这个机会把阎止的身份要了回来,又和傅行川为他在幽州表功,奏请重归皇家玉牒,袭漓王一脉的王位。
他说罢,殿中一时无人敢接话。萧翊清一双桃花眼在他身上停了停,识趣地退到旁侧的队伍中去了。
皇上支在扶手上,手里的翡翠珠转的哗哗作响,许久才说:“你怎么认定他真的是漓王的孩子?他将衡国公之子偷天换日,欺瞒朕与东宫一直这么些年。难道不是重罪?”
萧翊清撩袍跪下,缓声道:“还请陛下念他年少,不要追究这份罪过。临徵当时年仅十三,毓琅更是只有十岁,做哥哥的爱护胞弟是天性。临徵心里惦记弟弟,不忍心他经风波受苦楚。棠棣之情,拳拳之心,如陛下当年待三哥一样。”
皇上久久没有回话。他从丹陛上居高临下地望过来,却问:“翊清,你三哥走了这么多年了,你可也想他吗?”
--------------------
陆师傅这周出差,更6k。下周回来继续猛火开炒~
谢谢阅读。
第144章 兖州
御书房外树木葱郁,枝叶间杜鹃鸣啭,很快被执杆的小太监轰跑了。书房里静得没有一丝声音,白檀香从屏风外丝丝缕缕地飘进来,温厚宁静的香气轻盈地散着,却无法缓解屋里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萧翊清跪在书房正中,脊背直挺挺地立着,连一点点微小的晃动也没有。皇上侧身拄着扶手,手中的翡翠珠转的哗哗作响,如同心烦意乱。
君臣两人谁也没有开口,一坐一跪无声地僵持着。
萧翊清为阎止请封之后,皇上问过话忽而勃然大怒,也不听议其他事,拂袖而去。紧接着便将他叫到御书房来训话,进了屋便是罚跪,足足大半个时辰过去,仍是一句话也没有。
他跪得双膝都没了知觉,麻木的钝痛一时发不出来,只是觉得眼前微微有些发晃。暮春仍有微寒,冷汗却顺着脊背往下淌,不知不觉将贴身的中衣全染湿了。他开口之前心里就清楚,当着众臣的面请封,皇上不想过问也得过问,是明着要惹不痛快。
罚跪便是撒气,皇上不说话,他便不能开口求,只能受着直到消气为止。
萧翊清凝着地上一点,努力聚起来精神,一时听上面冷漠地问:“老四,知道错在哪儿了吗?”
“回陛下……陛下不是要问臣的过错,只是作为兄长耳提面命,希望臣能想明白,”萧翊清开口时有点哑,声音里隐约带着摇晃,“三哥走了这么多年,皇兄每逢清明和忌日,总要亲往北郊祭扫。做弟弟的虽比不上您与三哥当年在朝同进同退的情谊,可臣幼时母嫔不得宠,宫人冷落,到底也是受三哥照拂长大。今日即便顶着皇兄雷霆盛怒,臣若不开这个口,对不住三哥当日救济之情。来日黄泉下故人相问,臣有何颜面见他?”
御书房内阒寂无声,翡翠珠明黄色的穗子扫过奏折,在日光底下微微摇晃着。皇上盯着他半晌没有说话,忽地把珠子一甩,撂在榻上:“你尚年轻,还不到论生死的时候,起来说话。”
萧翊清慢慢地站起身来。盛江海在旁侧瞅着,知道此时断不能近前去,便趁着这档口转到外间,将刚泡好的碧螺春给皇上递过来。
“偏就你乖觉了,”皇上在这清幽的茶香里扫了他一眼,示意他给萧翊清看座,接着又问道,“临彻刚才所言不无道理。老四,这么多年我倒是一直没问过你,衡国公府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萧翊清手边也看了茶,垂目缓声道:“案发时臣在泉州治蝗灾,京城诸事皆无从得知,不敢妄言。可是今日朝中议的是幽州田案,与国公府一事并无关联,瑞王殿下以旧事阻挠新案,这又是何意?”
“瑞王殿下,瑞王殿下,自己的亲侄儿叫的这样生分,这是心里带着气呢。”皇上一哂,伸手隔空点了点他,“临彻在幽州的差事没办好,回京这么些日子一直躲着朕,怕朕骂他。今日上朝,西北侯来问他罪过,他就怕朕罚他的不是,便与你这个亲叔叔遮掩找辙一番。都是浑话,别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