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47节
  确认了亲事。
  上次杨茉那回还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这次却是庆王妃直接确定,还要提前先开始走流程,“等出了孝期之后,咱们再定成婚的日子。”
  舍娘也从芙蓉手里收到李琚的一封信,她看了之后,见李琚信上写了一首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这是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上阙,抒发的思念之情。
  舍娘一看就笑了,果然等晚上,庾氏就告诉她说庆王妃亲口定下此事。
  “不管女儿喜不喜欢她,这才是真正求娶的态度。”不是让女方上杆子,而是决定了要娶,就把自己家人搞定,搞定了家人,才给她写这封信。
  如果真的那么爱争宠,她还不如嫁给皇上或者东宫呢,那还争的有点意思。一个王府,从次妃升正妃,王爷说了都未必算,还得让上头同意,那争的没意思。
  庾氏松了一口气:“原本想着庆王那边如果没有音信,等你哥哥成婚后,咱们也有几个人选。没想到庆王府这般说,我的儿,娘也是为你开心。”
  按察使的老二,读书很是不错,按察使夫人人也和气,再有金陵严家老四,亦是世家豪族,叔祖做过首辅,长兄刚入阁。
  这都是极好的亲事,也不辱没舍娘。
  但显然现在就有更好的了,世袭罔替的庆王世子,一步到位了。
  李琚是个有心人,这件事情过了明路,他也不算放下心来,因为前世家中也是定好杨茉,但朝廷却突然下旨赐婚,这辈子便不能这样秘而不宣,还是得快速定亲,到时候即便圣上下旨,他们也有说法。
  现在的他,似乎开始擅长去说不,去反抗了。
  倒是郡主对李琚道:“哥哥,裴姐姐回去吃喜酒就吃的不来了,她那日还说要同我一起做襕裙的?”
  “她这些时候没功夫过来呢。”李琚拿了个小橘子在手里抛来抛去。
  郡主狐疑:“她有没有功夫,你怎么知晓的?”
  李琚索性岔开话题:“过几日,是三伯的生辰,虽说他爵位没了,但终归是一家子。到时候你还要提醒娘一声。”
  话题被李琚带着跑了,郡主还没发现,等他走了,郡主才反应过来道:“什么呀,三伯关这个什么事儿。”
  大人们都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但碍于孝期,就没对外宣布,只说出孝后立马定亲。
  因此,庾氏这边也就只是暗地里备嫁妆,并没有写信告诉亲友们,倒是花太妃那边,借着中秋送节礼,让人送了一封信过去,花太妃并没有觉得自己努力付诸东流,反而笑着一拍大腿:“好好好,这才是我的好孙女儿了。”
  能靠自己的功夫,直接拿下庆王世子妃的位置,这才是有本事的人。
  自然这些对于舍娘是后话,哥哥成亲之后,新嫂嫂黄氏就开始在庾氏这里晨昏定省,新妇一个月的规矩,她也不好说什么。
  黄氏个头娇小玲珑,虽然出身军户人家,但其父科举在二甲之上,因为与裴家乃是同里之人,倒是比别家亲近,一手面食做的极好。
  舍娘正吃着她做的油泼辣子面,忍不住道:“嫂嫂,怎么你这辣子如此正宗,我们从老家带来的东西,没几日就上霉了,南方的天气太潮湿了。”
  “这是家中亲戚送的,我们从河东带来的东西也是放不住。”黄氏道。
  舍娘听说这位嫂嫂也识得几个字,但是的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且不说厨艺女红,就是说话行事也自有一股伶俐。
  就像现在,她在庾氏这里请完安后,和舍娘前后脚出来,正主动的道:“妹妹,平日都在做什么?”
  “不过是读书抚琴,打发光阴罢了。嫂嫂呢?”舍娘笑问。
  黄氏其实也不是真的想打听舍娘做什么,但所谓小姑子似二婆婆,自当把关系搞好。这样每日请安时,多说几句,自当比陌生的好。
  二人在院子中间分手,舍娘昨日练字练了一日,右边的肩膀手臂都酸疼的不行,自然让丫头帮忙按摩。
  她这几个丫头中,珊瑚的力气最大,且最有耐力,把舍娘按的是又疼又舒爽。
  “姑娘,我给您按半个时辰,保管您身上舒坦。”珊瑚作为舍娘身边人,已经知晓舍娘很快就是庆王府的女主人了,更是伺候的用心。
  舍娘在家当然是很舒服,等珊瑚按完,她又开始继续读书写字,下半天陪雱哥儿玩耍。她的字有了显著提高,人也是养的油光水滑起来,甚至每日还能睡个懒觉。
  作为嫂子的黄氏当然不会管小姑子的事情,只要小姑子不找自己的麻烦就好了,她怎么有胆子管人家?
  只不过裴霁还得去京中考院试,庾氏则对裴霁道:“你若考过了,有了秀才的功名,怕是要进学,若是没考过,就直接回来吧,也不必总在京里。”
  “是。”裴霁道。
  庾氏又叮嘱道:“京中人多口杂,我们家里虽然和庆王府有默契,但是怕有心人从中破坏,你一定要嘴紧。”
  裴霁立马做了个封口的动作,他甚至连丽娘都没说。
  丽娘还同他哥哥道:“说来也真是的,舍娘都多大了啊,她的亲事还未定下。新安侯世子是续弦不好,可也有旁的啊,真是的。”
  但她也就这么说一句,裴霁心想四妹妹如今认识这么些贵人,怎么不替舍娘说一门亲事呢?他还以为接下来,丽娘就要介绍了呢。
  还好舍娘前程远大,即便不嫁庆王世子,以她的才貌家世,也能说上一等不错的亲事。
  不过,裴霁倒是从丽娘这里听说舜娘的亲事定下了。
  “不知道定的是哪家?”
  丽娘摊手:“原本咱们老夫人定的是褚家,也就是褚王妃的亲弟弟。可是后来大姐夫又亲自去了一趟河东,故而就把舜娘定给了他。”
  裴霁道:“褚家的大老爷在京里做着首辅是不错,可褚王妃的亲爹不是犯事在任上去世了么?如此看来老太太的选择也没错。”
  “有这位伯父在,到底能保佑褚家。不过你说的也对,新安侯世子到底有爵位。”丽娘如此道。
  裴老夫人也是如此想的,襄王府那边久久没有回音,她便想着书里写着晋王终究荣登大宝,既然如此,晋王妃的弟弟们当然将来就是国舅爷。
  尤其是褚王妃的三弟,最得晋王喜欢,平日还在王府读书呢。然而比起将来数年之后的爵位,萧棠可是现成的世子,立马要做侯爷的人,更何况,舜娘的爹娘都很满意。
  这桩亲事定的很顺利,舜娘的嫁妆早早就准备好了,约莫一百二十抬,算是极其厚的嫁妆了。
  但孟氏难免道:“还是等五丫头出嫁了,我们舜娘再嫁吧?就是不知道五丫头说了人家没有?”
  裴老夫人暗道便是丽娘的亲事都是她引荐的,没有她,那一家子能攀上什么好亲?
  却没想到等到次年三月,国孝出了之后,庆王就立马为儿子亲事上折子,这次是庆王本人先上的旨意,不似前世被打个猝不及防。
  很快旨意批准,庆王府送来了定亲礼,金五十两、珍珠十两、花银四百两、各色苧丝四十匹、大红罗二匹、生纱二匹、绢四十匹、绵胭脂一百个、金花胭脂二两、铅粉二十袋计十两重、北羊四牵、猪二口、鹅二十只、酒八十瓶、圆饼八十个、末茶十袋、果六合、白熟米二石、面四十袋……【1】
  晋王府消息灵通立马向裴家道喜,裴老
  夫人听了却手脚冰凉,她费尽心思阻止丽娘嫁到皇家,可是那个舍娘怎么会嫁到庆王府呢?还是庆王世子妃。
  她本人德行比舜娘差远了,家世更是差远了……
  这怎么会这样呢?
  第45章 第45章双章合一
  庆王府下的聘礼都令人叹为观止,装珍珠的袋子是用的红绿纱销金袋,捆绑绸缎所用的是红绿罗销金束子,可谓是既喜庆,又彰显王府气派。
  庾氏让黄氏忙着打赏众人,又喜气洋洋的和众人说话。
  她本是个庶女,一辈子只靠温柔和顺,低眉顺目博得大家欢喜,嫁到裴家,因裴以清也是庶出,夫妇二人哪里敢多冒头,都是压抑自己,生怕被人家看不顺眼。
  但是如今他们的女儿竟然是世子妃了,也就是将来的王妃,从此再也不必屈居人下。
  这个时候舍娘是不能出去的,但她能够感受到家里人的欢喜,就连舍娘自己也松了一口气。芙蓉奉了茶来:“姑娘,吃茶吧。”
  舍娘转过身来看着芙蓉:“日后你就是我的丫头,别把我的事情告诉别人了。”
  芙蓉听了心下大异,又忙低着头道:“奴婢知道了。”
  “嗯,你知道就好。冬梅马上就要出阁了,兰若桂芳两个年纪还小,你就做一等丫头吧。”舍娘看向他。
  芙蓉一凛,从此不敢有二心。
  却说舍娘这边亲事定下之后,庆王府请钦天监挑了日子,正好在来年八月完婚。恰逢此时,裴以清任期将至,调任京中任鸿胪寺少卿。
  正好,大伯亦是从从三品的参政,也调入京中通政司任右参政。
  弟兄二人同为京官,倒也是一件大喜事了。
  庾氏这边自然亲自上门去庆王府辞行,庆王妃笑道:“说起来,他们真个是做夫妻的,我家世子也奉命进京。”
  “世子也要进京?所谓何事?”庾氏问起。
  庆王妃笑道:“是管理宗人府事,充当玉牒总裁官。”
  “修玉牒这可是大事了,哎呀,无论如何,您让世子若是想吃我做的菜了,只管上门来。”庾氏热情道。
  庆王妃颔首。
  庾氏又说了几句,还把手头的一幅画给庆王妃:“这是我家女儿要我送给郡主的,说是一幅什么湖光山色画,我也不懂,还劳烦王妃转交了。”
  这幅画是以前老太妃让郡主画的,也因为画画的事情,辅国公的公子让大家出去玩儿,这才导致杨茉落水,转眼都两年了,连郡主自己都忘记了,没想到舍娘还记得。
  庆王妃暗道这还真是个有心,不似杨茉,亲事不成,明里暗里抱怨的话都传到她耳朵里了。
  要说杨茉嫁给李琼,她本来也算是认命了,但舍娘嫁给李琚,让她摔了一日的东西,屋子里的瓷器、用具几乎都狼藉在地上。
  可是她再怎么不忿,也改变不了事实了。
  就像丽娘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嘴张的能吞下一颗鸡蛋:“怎么这事儿我不知道啊?她是怎么能够到那个位置的啊?”
  本来觉得自己嫁给定北侯的儿子已经是很不错了,没想到妹妹竟然立马就是庆王府世子妃了,真是的,如果不是裴老夫人非要跟她说亲,可能现在她才是世子妃呢。
  所以,裴老夫人她们到的时候,丽娘忍着气去见她们的。但她也不好撕破脸,毕竟定北侯府还是裴老夫人的娘家呢。
  裴霁倒是一切如常,但是没想到裴老夫人对他很是冷淡,他想丽娘就算了,本来自小到大就和舍娘关系算不得很好,可裴老夫人是为何呢?
  这些他都藏在心里,倒是没有直接说出来。
  裴大老爷回京任职,裴老夫人带着孟氏以及裴震都一道回来的,自然其余几房,也各自有选择。二夫人鲁氏因长女过世,丈夫常年瘫痪,次女嫁的莫昀也是个不成器的,她自然走不开。三夫人却带着儿子过来了,她儿子十三岁,已然是秀才了,比裴霁还强些。
  四房和六房是嫡亲的兄弟,六房有了庆王府的亲事,裴以清又做了京卿,他们当然要来。
  五房因为在本地任官,暂时还走不开。
  裴老夫人对裴霁冷淡,四房的霍氏却很关心,裴霁人虽然憨厚,也并非真的傻乎乎的,不该说的,那嘴比蚌壳还严。
  “你爹娘何时到京里来?”霍氏关心着,她出孝之后,也生了个儿子,当然希望将来裴以清提携了,所以很热络。
  裴霁想这事儿倒是能说,他想了想:“约莫就是这五六日吧,从杭州到京里肯定比咱们老家过来要慢一些的。”
  霍氏则立刻去孟氏那里建言:“五姑娘回来了,总不能还跟着她爹妈住吧?要我说,如今二房不回来了,五房也并不回来,不如拨出一间小院子给她们未出阁的姑娘住,大嫂看如何?”
  孟氏闻言,也赞同:“就让三房去园子里住,让舍娘和舜娘姐妹在原来二房三房一并住下。如此离老太太近,也是好事。”
  “还是大嫂想的周到。”霍氏笑道。
  孟氏也知道裴老夫人心里不自在,原本想把舜娘说亲给襄王世子,结果襄王世子那里据说定了褚家女儿,庆王世子又没有门路。本来裴老夫人觉得自己人面广,没想到却都不成,只好找了褚家。
  褚首辅的侄儿,褚王妃的亲弟弟,本来这也是一位家世背景人品都十分了得的青年,但还有更好的新安侯世子,将来的侯爷,全家都满足了,可没想到舍娘却要嫁给庆王世子。
  庆王世子比新安侯世子爵位更高,更年轻,还是头昏,老夫人面子上当然挂不住,何止是她,孟氏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