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42节
  李琚笑道:“这出身也是注定好的,很难改变的,你也不会是她。”
  “真希望有一日能够没有这些门户之见,什么军户、贱籍都没有了,如此一视同仁,国家才会人才济济。”舍娘道。
  李琚听了,忍不住分辨道:“你这话是天方夜谭,前朝士族林立,虽然非九品中正制那般,然而也多是按门第来。本朝开放科举,然而科举人数多半还是掌握在士族手中,你家里不就是么?本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啊。”
  “我知道啊,但我希望如此。”舍娘深知交浅言深的道理,倒也不犟嘴。
  别看这个时候李琚这么说,仿佛阶级分明,但是次日,见那小船娘过来,他也找她买了些船食,并把庆王妃要他带的贺礼中,拿出一对玉佩送出去。
  舍娘看向他道:“你今儿怎么不说她用不得了?”
  李琚则道:“我去问了她,才发现她家中母亲病弱,弟弟年纪还小,她打十岁上就和她爹一起靠卖船食为生,但她爹去年死了。船食赚的钱只够糊口,甚至还不够她娘的药费。她说她曾经做过采珠女,但怕危险一直没去做,昨日夜里回去特地下深潭里找到一枚珍珠,想送给你。还说她知道你送的那套衣裳价值二十两,她已经当了,能置办一套不错的嫁妆。”
  说罢,李琚拿了那一枚珍珠来,舍娘见他用帕子包的很好,忍不住泪盈于睫:“我总觉得这世上坏人多,但是好人更多,你看,是不是?”
  李琚有些说不出话来,他见识过舍娘的手段,她并非善男信女,但是却因为一个船娘的回报却感动不已,他不知道怎么形容她。
  还好在此处停了三日,风平浪静了,船缓缓前行。
  一直到下一个岸口停泊,襄王府的老嬷嬷们正笑道:“我们来的时候路上只停了两次,就这么熬着过来的。”
  这意思是李琚停的次数太频繁了,舍娘却知晓是她和李琚说过,说她弟弟年纪还太小,长时间的吃船上那些干货腊货身体不好,所以她道:“总是赶得及祖母的生辰的,您放心吧。”
  襄王府来的这些下人看着亲切,都挺有派头的,这些和庆王府的人不同,庆王府的人兴许嘴上不会说好听的,但是给东西都是实打实的。
  这次靠岸之后,李琚还派人送了不少小玩意给雱哥儿玩,舍娘又亲自出去道谢。
  李琚则心想你也别怪我阻止你嫁给晋王,实在是后来李氏江山被夺,我作为李姓子孙,必须这般做。
  你若是真嫁给襄王世子倒也不错了,李玦为人随和,自己和他打过交道,人也不是那等坐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人,人缘也还不错。
  但面上他不会说这些,只道:“我就是看着不错,随手买的。”
  “还是要谢谢你。”舍娘笑道。
  李琚不习惯这种表达,他别过头去,但想了想还提醒她道:“虽说你是花太妃的亲戚,有这一层关系在,但我曾经听说过老襄王继妃,也就是如今的王太妃,她和宫里的太后很有交情的。王太妃和襄王妃婆媳关系不睦,屡次撺掇老襄王废长立幼,当年连先帝在的时候都知晓,这也是先帝把襄王世子召进京中的缘故,你切莫掺和进去。”
  第41章 第41章双章合一
  没想到庆王世子会告诉她这些,舍娘不知道如何谢他,遂道:“世子且等一会儿。”
  李琚不知道她要做什么,等了一会儿见她亲自奉茶出来,忙不迭接了过来。掀开茶盖一看,原来正是一盏冰茶,茶底有些许碎冰,再有鲜嫩的茶叶,上面的水又清甜又解渴。
  “这是什么?冰茶吗?”他好奇道。
  舍娘点头:“这是宋人的法子,用西湖龙井和冰块一起放里面,但我已经把茶叶泡过三次,上面加些许茉莉花萃在一处,你若慢些喝,等冰块慢慢融化,更解渴。”
  “世子一路上无微不至,又告诉我这些眉角,我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只能以茶代表我的心意了。”
  李琚摩挲了一下茶盏:“这也没什么。”
  舍娘笑道:“您这样豪爽大气的人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但这一路您的照料,我们一家都看在眼里。”
  李琚失笑:“好吧,既然你这么说,我也不好再推脱了。”
  “那日后您若要吃这样的茶,派个人找我就是。”舍娘福了一身,才转身离去,她也不好一直和庆王世子待在一处。
  这样的茶她也泡了一杯给庾氏,但庾氏不肯吃冷茶,还不让舍娘吃:
  “姑娘家少吃些冰,要不然小日子来了,可就难受了。”
  舍娘却道:“这天气暑热,上火了就更不好了,我耳朵里长了一颗大的疖子,牙齿也疼,唯独吃些冰凉的人舒服一些。”
  庾氏戳了一下她的额头:“你就是歪理多,你那个冷茶等会儿拿出去吧,别让你弟弟看着喝了,他人小脾胃弱呢。”
  “好。”舍娘使了个眼色,先让人拿了出去。
  从庆王府回家就急匆匆上了船,船上人多口杂,舍娘和庾氏还未正经说过话,现下天热,大家都懒得出来,舍娘趁着午睡,便和庾氏说起章程。
  “祖母信上虽然说只是让我们团聚一番,但我想她老人家绝对没有死心的,襄王府的水也深。祖母是真心疼爱我,就和哥哥一样,想让我地位尊崇。可是平心而论,那王府里有王太妃,襄王妃,她们恐怕也有举荐的人,除非我能够坐上世子妃之位,否则花太妃若是提及做侧妃,您可千万别答应。”舍娘把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庾氏却道:“应该不会如此吧?”
  “若以咱们家心疼女儿而言,自然不希望女儿做侧妃,虽说有品级,但终究是侧室。可是身处其中的人,还会觉得这已然是无上荣光了。”舍娘道。
  庾氏点头:“你说的是,我和你爹商量过,等咱们回到杭州,再为你选一位乘龙快婿。”
  舍娘听到乘龙快婿脸一红,“娘,我能不能选一位既有家世又有相貌,又对我极好的人?就像爹爹对您一样,没有二心的那种。”
  原本她以为会从庾氏这里听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没想到庾氏道:“想找还是能找到的,我和你爹也会尽力找。”
  “嘿嘿。”舍娘对未来充满期待。
  从杭州到襄阳,这已经算很快了,仍旧花了一个月。庾氏的生辰亦是在船上过的,却说花太妃算了日子,让下人在岸口等着,舍娘她们一到,就有人在接应。
  九月襄阳还是挺热的,襄王府派了轿子马车过来拉行李,舍娘就此上了轿子。襄王府坐落在绿影壁巷东端,红墙绿瓦,壁垒森严,正门不开,她们从东北角进去,先是一条宽巷子,舍娘又坐上另一辆马车,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到了一处名曰颐春院的地方。
  从大门进门,又过了仪门,方才到了正堂。
  外面几位丫头仆妇连忙上前笑道:“夫人和姑娘可算是来了,咱们太妃都盼着呢。”
  舍娘稍微打量了一下这座院子,门口挂着鹦鹉画眉等鸟儿,进去之后,果见花太妃端坐上方,见她们过来,忙从孔雀座下来,一把搂住舍娘,又对庾氏道:“总算是过来了,为着我的生辰,让你们这么大老远过来一趟。”
  庾氏让乳母抱着雱哥儿,又笑道:“原本也是应该的,儿媳妇没在您身边伺候,已经是大不孝。您六十大寿,怎么都要来的。”
  说罢又让人送了礼物过来,杭罗十匹、西湖龙井两匣、核桃两担、海货两担、檀木拐杖一根,八仙过海玉杯一套、时兴妆粉一匣、金丝飞凤纹衫两套,紫檀木镶大理石屏风一扇。
  花太妃虎着脸道:“六郎不过做个四品官,你们又刚嫁了女儿,哪来的这么些钱置办这些?别把家底掏空了。”
  “这也没什么,您千万别放心上。”庾氏并不是很伶俐的人,这般说起。
  舍娘笑道:“祖母,这些虽然搜罗起来辛苦,但爹娘都开心着呢。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给我爹娘孝敬的机会,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花太妃见庾氏这个做母亲的笨嘴拙舌的,倒是舍娘聪明外露很会说话,脸上也笑开了:“你这么一说祖母也开心。”
  一语未了,见外面走进来两位年轻妇人,走在前头的那位身着湖蓝色方领竖襟上裳,底下着玉色暗纹折枝花裙,后头一位则着白银条衫子,豆青色比甲。
  舍娘料想她们便是花太妃的两位儿媳妇,果然,听花太妃介绍道:“这位是你三叔母,这位是你八叔母。”
  “民女裴氏给辅国公夫人,奉恩将军夫人请安。”舍娘心知肚明,虽说她们的丈夫和自己的爹是一母同胞的,但是身份不能相提并论,就不能真的这般喊。
  果然这两位脸上都舒展开来,嘴上说着:“姑娘何必客气。”
  看,自己不拿大是对的。
  花太妃对两位儿媳道:“你们且陪着她们母女去王妃那里见礼,怎么也要和主人家见面才是。”
  花太妃的长媳辅国公夫人娘家姓秦,次媳娘家姓许,二人都很客气的带着她们母女过去,雱哥儿便让乳母带着先安置。
  秦氏拉着舍娘的手,上下打量一番,才笑道:“你别拘谨,来这里就当自己家一样的。”
  “太妃和两位夫人爱惜,我们真是受宠若惊。”舍娘笑道。
  秦氏夫人带着她们从颐春院后面上抄手游廊,又从另一垂花门出去,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到一座大院。
  “这里就是襄王妃的院子,我和你婶母带着你们母女过去,点个卯就回来。”秦夫人说完还眨眨眼睛。
  舍娘听她自称婶母,才从善如流道:“一切托赖两位婶母了。”
  听庾氏也道:“两位夫人可别让我们出丑。”
  事实上,襄王妃这里正在忙庆王世子过来宣旨的事情,他们现在住在驿馆,已经差人说明日过来宣旨,让她们准备。
  故而花太妃的侄孙女过来,襄王妃就没什么功夫见了。然而,她本是户部侍郎的女儿,出身极好,嫁的也极好,进门还生了个儿子,可谓一帆风顺,然也有所不及之处,便是和继婆婆关系不好,还好之前一直有花太妃在旁转圜。
  故而,她也给这个面子:“让她们进来吧。”
  原本只是以为是普通见上一面,不曾想等舍娘进来时,只觉得光明满室,这姑娘年不过十五六岁,云鬓双鬟,竟然生的十分姝丽,缓缓走过来时,只觉得绰约窈窕。
  秦夫人赶紧介绍道:“母妃特地让我带着裴家母女给王妃问安,这位是杭州知府之妻裴夫人,这是其小女儿,家中行五。”
  做母亲的,尤其是在儿子亲事未定之前,所有未婚的女郎都是考察范围之内。虽说现下有藩王二十五岁若无子方能娶次妃的规矩,但不遵守的也多,那些有权势的人家,只恨不得天下美女都尽其所有。
  这个家世正妃还差点,次妃还是可以的。
  所以,襄王妃也是热情起来:“快别多礼,既然是太妃的亲戚,那就是我们襄王府的亲戚。我记得海棠轩空着呢,等会子让她们去那里住下。”
  秦夫人和许夫人对视一样,都不知道她们这位大嫂什么意思,要知道,海棠轩可是原本叫轻云小筑的,那可是一等飘飘欲仙,极美的地方。
  但既然裴家母女安排好了,她们也就完成任务了,故而寒暄了一会儿,就把她们母女送到颐春院那里。
  花太妃对秦、许两个儿媳妇道:“天色已晚,马上王府就要下钥了,你们俩先回去吧,也让我们自在说话吃饭。”
  秦、许二人不敢造次,连忙告辞。
  在一旁的舍娘发现花太妃还是很有威严的,至少在两个儿媳妇面前便是如此。
  等她们一走,花太妃让人摆膳,又拉着舍娘道:“等会儿不必拘束,我本来就是小户女儿出身,也没那么些讲究。”
  很快桌上就满摆着金黄色的烤乳猪、薰羊排、牛肉汤、鸡丝面、粉蒸肉、糖醋鱼、白灼虾……
  舍娘看的咋舌不已,好家伙,全部是大肉大鱼,但她也真的饿了,连忙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但是她的饭量有限,再怎么吃,一两的面下肚都能吃饱,牛肉汤喝完都喝不下去了。
  但花太妃却不同,她的食量依旧不错,还跟舍娘道:“你看这肉光吃起来容易腻味,但是烤一烤,蘸上蘸碟,就是最好吃不过了。”
  “是,我给您也切点猪颈肉吧,我听说那里肉质紧实而不失嫩滑,肥瘦相间。”舍娘吃饱了,倒是一心一意帮花太妃布菜。
  庾氏倒是有心吃点,但她平日吃的都很素净,已然是不成了,况且还有个雱哥儿。花太妃体谅道:“你先去海棠轩吧,今儿让舍娘陪着我住下,明日再请你们过来。”
  “是。”庾氏不敢造次。
  等庾氏离开后,花太妃对舍娘一笑:“我听说你和庆王世子一处来的?”
  “祖母消息好灵通,襄王妃见到我,似乎都不知晓。”舍娘道。
  花太妃有些小得意道:“她那个人,你别看她很精明,其实是个花架子。”
  舍娘左右看了看,她还有些不适应,小声道:“祖母,您小心被听到。”
  花太妃摆摆手:“虽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但我这也是跟你说实话,王妃自己是个花架子,也追求花架子。好端端的,竟然想要世子娶端宁长公主的女儿,还真是中了继妃的计。”
  她不曾想到花太妃竟然说这些机密,有些不解道:“这端宁公主是圣上的姐姐,有什么问题么?”
  “继妃的靠山就是宫里的太后,端宁公主是太后的养女,关系很是亲近。这自然是贵胄不错,可你想襄王府还需要靠别人撑脸吗?都已然是世袭罔替的王爷了,还要贵到哪里去,更何况一不小心扯到夺嫡的事情里,那可就完蛋了。”花太妃少说也是六十的人了,对事情还是看的很透彻的。
  当今圣上表面看起来对晋王不错,但实际上二人争斗的厉害,偏偏圣上身体并不是很好。
  舍娘道:“您说中了继妃的计策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继妃故意说一个明面上的人,好让襄王妃拼命踩着,她自己娘家人身份又不够,这时候再寻一个中间人,无意中介绍起那位公主的女儿,襄王妃自以为得了宝,可不就一心指望着那个吗?”花太妃说完,又摇铃让人进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