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1节
本书名称:舍娘
本书作者:春未绿
本书简介:从一个小官次女,逆袭成摄政王妃,乃至于后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所有人都觉得她运气极好,人生圆满了。
可裴舍娘总觉得,她所有看似圆满的事情中,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像她虽出身于河东裴氏这样的望族,可父母皆为庶出,她也只是家中次女,分得的资源嫁妆也稀薄。
及笄之后,正逢藩王选妃,她们家族姊妹三人都进了家庙躲藏,好容易以为躲过了,没想到出来后,只有她被选为藩王侧妃。
好容易从藩王侧妃一步步爬到皇后之位,但皇帝心目中原配皇后的地位永远高于她,连她诞下的嫡子,久久未封太子不说,皇帝还太能活了,离她做太后的日子遥遥无期……
她一直以为,这是天命,没想到带着些许遗憾重生之后,她才知晓许多事情都是一双手在背后操纵……
看文须知:1、男主年下,且前期是女主的黑粉头子
2、女主不受任何人pua,主打一个不让自己受委屈
3、朝代架空,服饰参考明朝
第1章 楔子楔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淑妃揽镜自照时,发现自己脑后也生出了几根白发,倏地惊恐万分:“本宫入宫二十多年了,这些年又不停的生孩子,在娘家时,我母亲就说儿多母苦,果然如此,头发都白了。可本宫又有什么法子呢,作为妃嫔最重要的是为皇上开枝散叶啊……”
她身边跟着的两位掌事,都有一种宫里人特有的特质,头发梳的溜光,看起来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笑影,不知道是真的高兴,还是装出来的。
好在这两位都是淑妃娘家带来的,亲近的话倒是能说一些,老一些的姑姑道:“娘娘如今三子二女,又是只位于皇后之下的一品淑妃,满宫里的妃嫔,哪个不羡慕娘娘啊。”
另一位年轻些的掌事姑姑也道:“是啊,娘娘在后宫人缘也好,贤妃、徐昭仪、秦昭容这些人,哪个不唯您马首是瞻。”
听到这里,淑妃嗤笑:“你们呀,想的太浅了,她们哪里是和我好,不过是想着法不责众,若一起拉下皇后,大家才有上位的机会,所以让我做那出头的椽子。”
后宫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皇后被拉下来了,其余妃嫔都可以往上升一级了。就连她这个淑妃,亦是如此,那贵妃的位置可是空着呢。
自然,也不全是为了这个,有的人就想看人登高跌重,在后宫时日长了,就像把一群兽类都关在一个笼子里,就是性情温顺的,都会被激发兽性开始斗。
淑妃收拾完毕,才站了起来,她上身着白绫袄儿,底下配着白罗绣花裙,外面搭一件大红底绣牡丹比甲,头上亦是珠翠环绕,她轻抚了抚鬓角,漫不经心道:“走吧,今日是皇后娘娘的千秋,我们怎么着也得过去的。”
外面早已传了暖轿过来,如今关淑妃盛宠,她住的万福宫,比皇后娘娘的坤宁宫还热闹呢!轿子可不就来的快。
很快到了坤宁宫,宫门外有一处大的粉彩影壁,上面刻的是龙凤呈祥,这还是圣上登基时,陛下亲自让少府监的人亲自建造的。
绕过影壁,关淑妃从正门而入,穿过仪门,方才到了坤宁宫正门处,等候传召。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关淑妃就很不服气,裴皇后比她整整大十岁,容貌早已不复往昔不说,还爱独行其是,这么些年也只有一个儿子,甚至这个儿子还不怎么聪明,被自己几句话就拉拢了,反而和亲娘不大对付,这裴皇后做人可不就失败的很。
可再失败,她也是皇后,淑妃心情又不好了。
坤宁宫正殿,裴皇后穿着织有金色云龙纹理的翟衣,头戴九龙四凤冠,腰上系着龙纹四方白玉佩带,端坐在凤座上,接受众人叩拜祝寿。
底下这些妃嫔们脸上的神态,裴皇后一览无遗,有关淑妃这样皮笑肉不笑的,也有沈贤妃这般等着看热闹的……
这些人在想什么,裴皇后一清二楚。
她本是今上做晋王时的侧妃,晋王成摄政王后,因元妃亡故,她被扶正为正妃。后来,摄政王践祚,她则一举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
别的事情她兴许不熟悉,可做皇后她却是做了二十五年,关淑妃这样的妃子也见过了。
想当年,柳贵妃何其受宠,生下皇长子和皇三子,人家的父亲甚至还是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当时甚至和建昌帝同进同出,一同乘辇,甚至今上还允许柳贵妃服饰僭越到和自己一样。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柳贵妃已经是白骨森森,还不是被自己斗下去了,大皇子和三皇子也英年早逝。
如今的关淑妃比起柳贵妃的恩宠差远了,进宫快二十年才登淑妃之位,娘家更是寒门出身,拿什么威胁她?
她不是高看自己,而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枕边人——建昌帝。
此人做皇帝已经成精了的,势必成为千古一帝,什么都要能配得上他的。就像柳贵妃,原本和她一样都是侧妃出身,还更得宠,后来皇帝为何扶正自己,只是因为她出自河东裴氏东眷房,柳贵妃父亲虽然位列高官,却是寒门出身。
宫中嫔妃外人未必知晓,但是皇后却是要昭告天下的,故而,建昌帝要选一位配得上自己的皇后。
所以,即便她真的薨逝,这个位置也轮不到关淑妃,不是淑妃受不受宠的问题,是皇帝更爱自己的面子。
嫔妃们拜完寿之后,裴皇后乘凤舆去麟德殿接受庆贺,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外命妇,如公主、王妃还有宗室勋贵以及诰命夫人等等,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凤座上的裴皇后凤眸含威,端庄娴雅,宛如明月升辉,只是很平静的接受众人叩拜。
这样冷的天气,这样繁琐的礼仪,贵眷们脸上看不出来表情,结束之后出来,却是个个腰酸背痛。
新安侯夫人被丈夫萧棠扶着上了马车,夫妇二人年知天命,却恩爱如昔,在马车上都并坐一处。等走了差不多两三里路,离皇城远了,新安侯夫人才道:“看到皇后娘娘,我就想起了六妹妹,皇后李代桃僵这么些年,竟然无人提起。如今二人之境遇一天一地,一人母仪天下为皇后,另一人年轻守寡至今,竟还要受庶子的气。”
这新安侯夫人也是裴皇后的堂姐,萧棠听妻子提起过,当年藩王选妃,裴家不愿意扯入夺嫡之争,遂让三位姐妹躲在水月庵里,这三姐妹便是他的妻子新安侯夫人、裴皇后,还有就是排行第六的邵状元之妻,如今的邵老夫人。
当年在水月庵时,邵老夫人为人怜贫惜弱,还救下了当时被追杀而受伤的晋王。
可是等她们三人从水月庵出来时,不知怎么晋王以为救他的人是裴皇后,竟然娶了裴皇后做侧妃。
要知晓邵夫人可是裴家长房嫡女,裴皇后只是六房的次女,人也是邵老夫人救下的,却被裴皇后冒领功劳。
可裴家怎么好说皇家选错了人,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裴老夫人还很生气,长房和六房也决裂了。
……
漆黑的晚上,坤宁宫的寝殿点着一盏宫灯,发出点点黄晕,裴皇后夜不能寐,正靠在引枕上,和心腹姑姑说话。
这掌事姑姑名叫兰若,打小和裴皇后一处长大,见她如此,忙道:“四皇子为了娘娘寿辰,亲自抄写了一百个不同字样的‘寿’字,可见其孝心了。”
“我并非是为了他。”裴皇后摇头。
兰若笑道:“难不成是为了皇上?您也真是,今日您还劝皇上走,皇上明明有流连之意的。”
裴皇后失笑:“皇上的心都已经飘到徐昭仪那里了,我岂是如此不解风情之人?说起来,皇上待我无有不好,刚娶我时,我虽然算不得受宠,但家里也是跟着享福了的,只是不能跟元后比罢了。”
“皇上待元后再重,她也不在了,您不必担心。”兰若知晓很多人拿裴皇后和仁德皇后相提并论,连陛下本人都有些……
裴皇后摇头:“我也不是在想元后,那时我被册封皇后时,恩宠之盛,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够赶得上。只是,你不懂,我这一生,看似圆满,总有许多遗憾之处。”
兰若道:“您可是为了四皇子亲近关淑妃
难过?”
裴皇后笑道:“怎么会呢,他和他们都交好才好。我又不是栗姬,这点分寸还是有的,关淑妃生了三位皇子,我若是让四皇子仇恨弟弟们,反而让皇上不肯放心托付江山给他,认为他登基后必定会苛待弟弟们。”
“那您是为了太子之位吗?”兰若把太子两个字说的很轻。
堂堂嫡子才封了个庐陵王,连太子都不封,怎地不让人揪心?
裴皇后这才点头:“俗话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只有老四平稳的在那儿,没人能够越过他去。可是皇上龙体安康,怕是难了。”
皇上身体太好,就意味着对年长的儿子愈发提防,也就是说她的对手一直都不是关淑妃,而是皇帝。要知道她儿子也有不少大臣支持,毕竟是正统嫡出,为人虽然有些优柔寡断,但是也没有大过错。
可如今看情形,她做太后的心愿怕是遥遥无期了。
只能在这后宫熬着,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啊?
她的心事,怕是只有兰若了解,兰若道:“娘娘,您在这后宫熬着真苦!”
就像一个黄金笼子,把人关在里面,隔断亲人朋友,就连坤宁宫的下人也是每三年换一批,若非自己,娘娘怕是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裴皇后微微叹了一口气:“是啊,这后宫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我虽然是皇后,却也如皇帝的臣子一般,伴君如伴虎,过的如履薄冰,可你是知道的,我最不愿意操心了。当年还真是奇怪,躲在庙里的三个女孩子,就我被选上了侧妃,以至于姐妹成仇。”
本来想查探一二,可是又怎么好去查?万一让人泄露风声,说她根本不想嫁给皇帝的儿子,她处境会更加艰难。
兰若却不屑道:“什么姐妹决裂,那邵老夫人打着您的旗号,把几个孙女都高嫁到勋爵府,就是您的亲姐姐,以前总处处踩您一头,常常装傻充愣,实则什么好事都在她身上,如今她还仗着您的身份处处在外摆谱,这些人谁不沾您的光?”
裴皇后道:“依照我以前的脾气,这些人不可能在我这里讨好,但如今我为皇后,一言一行都被人看着,身不由己。”
她是个快意恩仇的人,却成了个泥胎木塑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第2章 重生重生
正值中秋之际,礼部左侍郎裴府门外车水马龙,裴家长房却热闹的紧,长媳孟氏刚送完礼部主客司郎中的夫人,又见外面有玉珍轩的掌柜送了首饰来,孟氏看了一遍,又喊了陪房石顺家的过来,旋即吩咐:“这些首饰是给姑娘们中秋戴的,一人一枝衔珍珠缀红宝石的金凤钗、一根簪子。”
石顺家的会意,金凤钗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那簪子就按照府里得宠的程度分了。她先从长房出来,走过抄手游廊,没去隔壁二房的院子,而是先去了裴老夫人所在明远堂后面的后罩房。
裴老夫人的明远堂却甚是清静。这倒不是说裴老夫人此处备受冷落,而是她自从小儿子裴三郎去世之后,心情郁郁,如此也有几年了,家里的家务也是交给儿媳妇们打理。
这后罩房住着的是长房太太孟氏所出的六姑娘,石顺家的是长房孟氏的陪房,她当然先去了六姑娘这里。
六姑娘今年七岁,是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掌上明珠,她正坐在书桌上练着大字,坐的端端正正的。
石顺家的见了,就没口子的夸:“不愧是老太太嫡亲的孙女儿,就是和旁人不一样,看看这字儿写的多好啊。”
六姑娘名唤舜娘,听石顺家的这般夸,还有些受不住的道:“你快别说了。要说家里谁的字写的好,还是大姐姐写的最好,我算什么。”
“看您说的,大姑娘都是出阁的人了,比您大十岁呢,这怎么好比。”石顺家的越发奉承。
六姑娘的乳母洪妈妈亲自奉了茶递给石顺家的,方道:“咱们家的几位姑娘,要说最爱掐尖的,还是这位。”
说罢伸出两根手指来。
石顺家的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倒也颇有一番点评的意思:“要说这大姑娘性情极好,人又宽和,哪个不竖起大拇指,偏二姑娘和她是同胞姊妹,却完全相反的样子,很是掐尖要强。”
“莫说大姑娘和二姑娘这对姐妹不同,就是四姑娘和五姑娘也是同胞姐妹,还不是性情不一样。”洪妈妈笑道。
石顺家的也赞同:“四姑娘天生丽质,只是也太爱打扮了些,人还娇气,就那么点小心思,大家又看的出来,说出来的话,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她亲妹子五姑娘人倒是聪明伶俐,还很懂事,年纪小却跟小大人似的,很稳重。”
几人闲话了几句,都默契的没有提三姑娘,据说她八字不好,身上常常七灾八难的,所以在老家庵堂带发修行。
如此,石顺家的才说正事儿,把首饰盒子打开,先让舜娘挑。舜娘见里边有四根簪子摆着整齐,定睛一看,样式各不一样,分别是掐丝人物嵌宝石金簪、嵌珠宝玉雕花蝶金簪、嵌珠八宝纹金簪和蝴蝶牡丹金头嵌宝金簪。
想也没想,她就选了一根蝴蝶牡丹金头嵌宝金簪,石顺家的见状也松了一口气,这根簪子工艺最复杂,也最好看。
从后罩房离开,石顺家的碰到了二太太鲁氏,连忙上前请安,鲁氏虽说丈夫是庶出,但她本人是裴老夫人妹妹的女儿,算是嫡亲的外甥女儿,平日和裴老夫人关系很是亲近。
鲁氏生了大姑娘和二姑娘,见石顺家的说挑簪子的事情,忙说女儿在家。
到二房走了一遭,石顺家的出来经过回廊,廊下有三间小小屋子,门正开着,里面三太太陆氏正在小憩。
这陆氏的丈夫裴三爷死的早,留下了个遗腹子,陆氏便带着儿子守节。
本书作者:春未绿
本书简介:从一个小官次女,逆袭成摄政王妃,乃至于后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所有人都觉得她运气极好,人生圆满了。
可裴舍娘总觉得,她所有看似圆满的事情中,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像她虽出身于河东裴氏这样的望族,可父母皆为庶出,她也只是家中次女,分得的资源嫁妆也稀薄。
及笄之后,正逢藩王选妃,她们家族姊妹三人都进了家庙躲藏,好容易以为躲过了,没想到出来后,只有她被选为藩王侧妃。
好容易从藩王侧妃一步步爬到皇后之位,但皇帝心目中原配皇后的地位永远高于她,连她诞下的嫡子,久久未封太子不说,皇帝还太能活了,离她做太后的日子遥遥无期……
她一直以为,这是天命,没想到带着些许遗憾重生之后,她才知晓许多事情都是一双手在背后操纵……
看文须知:1、男主年下,且前期是女主的黑粉头子
2、女主不受任何人pua,主打一个不让自己受委屈
3、朝代架空,服饰参考明朝
第1章 楔子楔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淑妃揽镜自照时,发现自己脑后也生出了几根白发,倏地惊恐万分:“本宫入宫二十多年了,这些年又不停的生孩子,在娘家时,我母亲就说儿多母苦,果然如此,头发都白了。可本宫又有什么法子呢,作为妃嫔最重要的是为皇上开枝散叶啊……”
她身边跟着的两位掌事,都有一种宫里人特有的特质,头发梳的溜光,看起来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笑影,不知道是真的高兴,还是装出来的。
好在这两位都是淑妃娘家带来的,亲近的话倒是能说一些,老一些的姑姑道:“娘娘如今三子二女,又是只位于皇后之下的一品淑妃,满宫里的妃嫔,哪个不羡慕娘娘啊。”
另一位年轻些的掌事姑姑也道:“是啊,娘娘在后宫人缘也好,贤妃、徐昭仪、秦昭容这些人,哪个不唯您马首是瞻。”
听到这里,淑妃嗤笑:“你们呀,想的太浅了,她们哪里是和我好,不过是想着法不责众,若一起拉下皇后,大家才有上位的机会,所以让我做那出头的椽子。”
后宫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皇后被拉下来了,其余妃嫔都可以往上升一级了。就连她这个淑妃,亦是如此,那贵妃的位置可是空着呢。
自然,也不全是为了这个,有的人就想看人登高跌重,在后宫时日长了,就像把一群兽类都关在一个笼子里,就是性情温顺的,都会被激发兽性开始斗。
淑妃收拾完毕,才站了起来,她上身着白绫袄儿,底下配着白罗绣花裙,外面搭一件大红底绣牡丹比甲,头上亦是珠翠环绕,她轻抚了抚鬓角,漫不经心道:“走吧,今日是皇后娘娘的千秋,我们怎么着也得过去的。”
外面早已传了暖轿过来,如今关淑妃盛宠,她住的万福宫,比皇后娘娘的坤宁宫还热闹呢!轿子可不就来的快。
很快到了坤宁宫,宫门外有一处大的粉彩影壁,上面刻的是龙凤呈祥,这还是圣上登基时,陛下亲自让少府监的人亲自建造的。
绕过影壁,关淑妃从正门而入,穿过仪门,方才到了坤宁宫正门处,等候传召。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关淑妃就很不服气,裴皇后比她整整大十岁,容貌早已不复往昔不说,还爱独行其是,这么些年也只有一个儿子,甚至这个儿子还不怎么聪明,被自己几句话就拉拢了,反而和亲娘不大对付,这裴皇后做人可不就失败的很。
可再失败,她也是皇后,淑妃心情又不好了。
坤宁宫正殿,裴皇后穿着织有金色云龙纹理的翟衣,头戴九龙四凤冠,腰上系着龙纹四方白玉佩带,端坐在凤座上,接受众人叩拜祝寿。
底下这些妃嫔们脸上的神态,裴皇后一览无遗,有关淑妃这样皮笑肉不笑的,也有沈贤妃这般等着看热闹的……
这些人在想什么,裴皇后一清二楚。
她本是今上做晋王时的侧妃,晋王成摄政王后,因元妃亡故,她被扶正为正妃。后来,摄政王践祚,她则一举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
别的事情她兴许不熟悉,可做皇后她却是做了二十五年,关淑妃这样的妃子也见过了。
想当年,柳贵妃何其受宠,生下皇长子和皇三子,人家的父亲甚至还是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当时甚至和建昌帝同进同出,一同乘辇,甚至今上还允许柳贵妃服饰僭越到和自己一样。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柳贵妃已经是白骨森森,还不是被自己斗下去了,大皇子和三皇子也英年早逝。
如今的关淑妃比起柳贵妃的恩宠差远了,进宫快二十年才登淑妃之位,娘家更是寒门出身,拿什么威胁她?
她不是高看自己,而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枕边人——建昌帝。
此人做皇帝已经成精了的,势必成为千古一帝,什么都要能配得上他的。就像柳贵妃,原本和她一样都是侧妃出身,还更得宠,后来皇帝为何扶正自己,只是因为她出自河东裴氏东眷房,柳贵妃父亲虽然位列高官,却是寒门出身。
宫中嫔妃外人未必知晓,但是皇后却是要昭告天下的,故而,建昌帝要选一位配得上自己的皇后。
所以,即便她真的薨逝,这个位置也轮不到关淑妃,不是淑妃受不受宠的问题,是皇帝更爱自己的面子。
嫔妃们拜完寿之后,裴皇后乘凤舆去麟德殿接受庆贺,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外命妇,如公主、王妃还有宗室勋贵以及诰命夫人等等,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凤座上的裴皇后凤眸含威,端庄娴雅,宛如明月升辉,只是很平静的接受众人叩拜。
这样冷的天气,这样繁琐的礼仪,贵眷们脸上看不出来表情,结束之后出来,却是个个腰酸背痛。
新安侯夫人被丈夫萧棠扶着上了马车,夫妇二人年知天命,却恩爱如昔,在马车上都并坐一处。等走了差不多两三里路,离皇城远了,新安侯夫人才道:“看到皇后娘娘,我就想起了六妹妹,皇后李代桃僵这么些年,竟然无人提起。如今二人之境遇一天一地,一人母仪天下为皇后,另一人年轻守寡至今,竟还要受庶子的气。”
这新安侯夫人也是裴皇后的堂姐,萧棠听妻子提起过,当年藩王选妃,裴家不愿意扯入夺嫡之争,遂让三位姐妹躲在水月庵里,这三姐妹便是他的妻子新安侯夫人、裴皇后,还有就是排行第六的邵状元之妻,如今的邵老夫人。
当年在水月庵时,邵老夫人为人怜贫惜弱,还救下了当时被追杀而受伤的晋王。
可是等她们三人从水月庵出来时,不知怎么晋王以为救他的人是裴皇后,竟然娶了裴皇后做侧妃。
要知晓邵夫人可是裴家长房嫡女,裴皇后只是六房的次女,人也是邵老夫人救下的,却被裴皇后冒领功劳。
可裴家怎么好说皇家选错了人,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裴老夫人还很生气,长房和六房也决裂了。
……
漆黑的晚上,坤宁宫的寝殿点着一盏宫灯,发出点点黄晕,裴皇后夜不能寐,正靠在引枕上,和心腹姑姑说话。
这掌事姑姑名叫兰若,打小和裴皇后一处长大,见她如此,忙道:“四皇子为了娘娘寿辰,亲自抄写了一百个不同字样的‘寿’字,可见其孝心了。”
“我并非是为了他。”裴皇后摇头。
兰若笑道:“难不成是为了皇上?您也真是,今日您还劝皇上走,皇上明明有流连之意的。”
裴皇后失笑:“皇上的心都已经飘到徐昭仪那里了,我岂是如此不解风情之人?说起来,皇上待我无有不好,刚娶我时,我虽然算不得受宠,但家里也是跟着享福了的,只是不能跟元后比罢了。”
“皇上待元后再重,她也不在了,您不必担心。”兰若知晓很多人拿裴皇后和仁德皇后相提并论,连陛下本人都有些……
裴皇后摇头:“我也不是在想元后,那时我被册封皇后时,恩宠之盛,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够赶得上。只是,你不懂,我这一生,看似圆满,总有许多遗憾之处。”
兰若道:“您可是为了四皇子亲近关淑妃
难过?”
裴皇后笑道:“怎么会呢,他和他们都交好才好。我又不是栗姬,这点分寸还是有的,关淑妃生了三位皇子,我若是让四皇子仇恨弟弟们,反而让皇上不肯放心托付江山给他,认为他登基后必定会苛待弟弟们。”
“那您是为了太子之位吗?”兰若把太子两个字说的很轻。
堂堂嫡子才封了个庐陵王,连太子都不封,怎地不让人揪心?
裴皇后这才点头:“俗话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只有老四平稳的在那儿,没人能够越过他去。可是皇上龙体安康,怕是难了。”
皇上身体太好,就意味着对年长的儿子愈发提防,也就是说她的对手一直都不是关淑妃,而是皇帝。要知道她儿子也有不少大臣支持,毕竟是正统嫡出,为人虽然有些优柔寡断,但是也没有大过错。
可如今看情形,她做太后的心愿怕是遥遥无期了。
只能在这后宫熬着,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啊?
她的心事,怕是只有兰若了解,兰若道:“娘娘,您在这后宫熬着真苦!”
就像一个黄金笼子,把人关在里面,隔断亲人朋友,就连坤宁宫的下人也是每三年换一批,若非自己,娘娘怕是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裴皇后微微叹了一口气:“是啊,这后宫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我虽然是皇后,却也如皇帝的臣子一般,伴君如伴虎,过的如履薄冰,可你是知道的,我最不愿意操心了。当年还真是奇怪,躲在庙里的三个女孩子,就我被选上了侧妃,以至于姐妹成仇。”
本来想查探一二,可是又怎么好去查?万一让人泄露风声,说她根本不想嫁给皇帝的儿子,她处境会更加艰难。
兰若却不屑道:“什么姐妹决裂,那邵老夫人打着您的旗号,把几个孙女都高嫁到勋爵府,就是您的亲姐姐,以前总处处踩您一头,常常装傻充愣,实则什么好事都在她身上,如今她还仗着您的身份处处在外摆谱,这些人谁不沾您的光?”
裴皇后道:“依照我以前的脾气,这些人不可能在我这里讨好,但如今我为皇后,一言一行都被人看着,身不由己。”
她是个快意恩仇的人,却成了个泥胎木塑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第2章 重生重生
正值中秋之际,礼部左侍郎裴府门外车水马龙,裴家长房却热闹的紧,长媳孟氏刚送完礼部主客司郎中的夫人,又见外面有玉珍轩的掌柜送了首饰来,孟氏看了一遍,又喊了陪房石顺家的过来,旋即吩咐:“这些首饰是给姑娘们中秋戴的,一人一枝衔珍珠缀红宝石的金凤钗、一根簪子。”
石顺家的会意,金凤钗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那簪子就按照府里得宠的程度分了。她先从长房出来,走过抄手游廊,没去隔壁二房的院子,而是先去了裴老夫人所在明远堂后面的后罩房。
裴老夫人的明远堂却甚是清静。这倒不是说裴老夫人此处备受冷落,而是她自从小儿子裴三郎去世之后,心情郁郁,如此也有几年了,家里的家务也是交给儿媳妇们打理。
这后罩房住着的是长房太太孟氏所出的六姑娘,石顺家的是长房孟氏的陪房,她当然先去了六姑娘这里。
六姑娘今年七岁,是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掌上明珠,她正坐在书桌上练着大字,坐的端端正正的。
石顺家的见了,就没口子的夸:“不愧是老太太嫡亲的孙女儿,就是和旁人不一样,看看这字儿写的多好啊。”
六姑娘名唤舜娘,听石顺家的这般夸,还有些受不住的道:“你快别说了。要说家里谁的字写的好,还是大姐姐写的最好,我算什么。”
“看您说的,大姑娘都是出阁的人了,比您大十岁呢,这怎么好比。”石顺家的越发奉承。
六姑娘的乳母洪妈妈亲自奉了茶递给石顺家的,方道:“咱们家的几位姑娘,要说最爱掐尖的,还是这位。”
说罢伸出两根手指来。
石顺家的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倒也颇有一番点评的意思:“要说这大姑娘性情极好,人又宽和,哪个不竖起大拇指,偏二姑娘和她是同胞姊妹,却完全相反的样子,很是掐尖要强。”
“莫说大姑娘和二姑娘这对姐妹不同,就是四姑娘和五姑娘也是同胞姐妹,还不是性情不一样。”洪妈妈笑道。
石顺家的也赞同:“四姑娘天生丽质,只是也太爱打扮了些,人还娇气,就那么点小心思,大家又看的出来,说出来的话,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她亲妹子五姑娘人倒是聪明伶俐,还很懂事,年纪小却跟小大人似的,很稳重。”
几人闲话了几句,都默契的没有提三姑娘,据说她八字不好,身上常常七灾八难的,所以在老家庵堂带发修行。
如此,石顺家的才说正事儿,把首饰盒子打开,先让舜娘挑。舜娘见里边有四根簪子摆着整齐,定睛一看,样式各不一样,分别是掐丝人物嵌宝石金簪、嵌珠宝玉雕花蝶金簪、嵌珠八宝纹金簪和蝴蝶牡丹金头嵌宝金簪。
想也没想,她就选了一根蝴蝶牡丹金头嵌宝金簪,石顺家的见状也松了一口气,这根簪子工艺最复杂,也最好看。
从后罩房离开,石顺家的碰到了二太太鲁氏,连忙上前请安,鲁氏虽说丈夫是庶出,但她本人是裴老夫人妹妹的女儿,算是嫡亲的外甥女儿,平日和裴老夫人关系很是亲近。
鲁氏生了大姑娘和二姑娘,见石顺家的说挑簪子的事情,忙说女儿在家。
到二房走了一遭,石顺家的出来经过回廊,廊下有三间小小屋子,门正开着,里面三太太陆氏正在小憩。
这陆氏的丈夫裴三爷死的早,留下了个遗腹子,陆氏便带着儿子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