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以前,柳元洵很不喜欢洪福,总觉得他在演一些轻易就能被戳穿的戏,可如今再看洪福那张脸,柳元洵竟意外的平静。
洪福没变,是他变了。
他的改变,有一半是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的释然,还有一半是顾莲沼带来的——他心里缺的那一小块,被顾莲沼的感情补足了。
因为日子过得舒心又圆满,所以他比从前更加温和,看待洪福时也更加宽宥。
柳元洵平静道:“没有大碍,只是瘦了些,养养就回来了。”
洪福捞起袖子擦了擦眼泪,向他走了过来,道:“小主子,您这一遭可是吓死奴才了,就连皇上也被您惊得不轻。您说您,身上带着这么大的风险,怎么就敢一声不吭地往江南跑呢?那群贼人火烧官船的消息一传来,皇上立刻就病了,要不是您好端端的回来了,这,这……”
洪福说不下去,眼看又要嚎哭。
柳元洵知道沈巍必定会及时送信,但听闻柳元喆因此病倒,心头还是泛起一丝愧疚,“皇兄病得重吗?可有伤到龙体?”
洪福摇头道:“万幸第二封信来得及时,皇上这才开始安心养病,现已大好了。”
“那就好。”柳元洵松了口气,道:“公公此来,可是带了皇兄的旨意?”
洪福立刻堆起笑脸,道:“奴才正是奉皇上之命来看望王爷的。等见过了您,还得赶回宫覆命呢。”
柳元洵微微蹙眉,“皇兄没提召我进宫的事?”
洪福绕到他身后,手法娴熟地为他捏肩,谄媚道:“皇上惦记着您呢!只是眼下宫里朝堂乱成一团,皇上忙得连用膳的时辰都没有。您且在府中静养几日,待皇上得空,定会召见您的。”
柳元洵心下瞭然。
孟谦安被押解进京,朝堂上必定风波不断,柳元喆分身乏术也是情理之中。但除了皇兄,他还惦记着一个人,“那我能去见见母妃吗?”
洪福手上动作不停,“翎太妃好着呢,只不过宫里事多,皇上烦乱得紧,心情也不大好。奴才想着,此时提起翎太妃,皇上怕是要发火,不如等皇上召见您时,您再一并求见?”
柳元洵沉默了一会,也知道洪福说的在理,只能点头答应了下来。
“对了,”柳元洵忽然想起一事,“贤妃的孩子,生了吗?”
前几个问题洪福都对答如流,可这一问,却让他脸色骤变。可惜柳元洵背对着他,未能察觉异样,只听他控制着语气,喜气洋洋道:“生了,是个皇子呢。”
柳元喆喜得麟儿本是好事,可这孩子身上流着孟家的血。再联想到年前大皇子夭折的蹊跷,柳元洵心头不禁蒙上一层阴翳。
他总觉得,贤妃这一胎来得太过巧合,也太过重要了。重要到,孟家顷刻间便成了“皇帝独子”的母家。
“皇子”与“皇帝独子”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时候,就是“皇子”和“储君”间的差距。
第130章
柳元洵陷入沉思,洪福则在藉机细看柳元洵的状况。
正如柳元洵所说,他除了消瘦许多外,看起来确实没有大碍。但日日对镜自照的人,往往察觉不到自身微妙的变化,对时隔三月再次相见的洪福而言,柳元洵的状态改变简直判若两人。
离京前的柳元洵虽不似现在这般瘦削,却总是一副恹恹之态。眼眸里总笼罩着一层倦怠的薄雾,苍白的肌肤透着病态的灰败,说话也有气无力。若是靠得近了,甚至能听见他异于常人的呼吸声——轻浅而急促,彷佛患了肺疾之人,每一口气都吸得极为艰难。
可如今,尽管身体依旧单薄,他的呼吸却平稳了许多,眼眸温润明亮,就连苍白的面容也彷佛上了一层薄釉,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生机。
在江南的三个月里,柳元洵已和顾莲沼多次行房。虽未完全解毒,但大半蛊毒都已渡到了顾莲沼体内,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他不再发病的右手,以及日渐好转的精神状态。
这无疑是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洪福揉捏着他的肩,佯装无意地提起顾莲沼,“听说顾侍君刚回京就被您打发去上职了?他这一走,您身边可就少了个贴心人伺候,不如再……”
“不必,”柳元洵微一蹙眉,打断了洪福的话,“我身边不缺人照顾,不过既然公公提起顾莲沼,我也有话直说了。”
洪福能预想到他要说什么,忙道:“哎呦小主子,老奴明白。顾侍君伺候您这般尽心,就算您不提,皇上也定会重赏,您就放宽心吧。”
“我不是说这个,”柳元洵轻呼一口气,提起顾莲沼时,他的眼神有了微妙的变化,“按父皇口谕,我死后是要葬入皇陵的。但既是口谕,便作罢吧。将我葬在近郊的皇家墓地就好。”
洪福的笑容僵在脸上,“您怎么突然说起这个?入皇陵是先帝对您的恩宠,即便是口谕也无人敢置喙,为何……”
皇陵是天雍规格最高的陵寝,通常只葬皇帝与后妃。极少数情况下,备受恩宠或功勋卓著的皇子也能入葬。相较而言,皇家墓地的规制就低了一等,皇子、公主、王爷等皇室宗亲大部分都葬在那里。
能入皇陵,对宗室而言是莫大的荣耀。先皇下了口谕后,柳元喆与柳元洵从未对此有异议,怎么去了趟江南,柳元洵却突然改了主意?
“皇陵规制森严,寻常人不得祭拜。”柳元洵轻声道:“若我入了皇陵,就见不到阿峤了……”
他说是自己见不到顾莲沼,实则是担心顾莲沼无法祭拜他的陵墓。于他而言,皇陵与皇家墓地并无差别,人死如灯灭,埋葬肉身之处,不过给生者留个念想罢了。
洪福一时没反应过来“阿峤”是谁,愣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顿时一惊,语气都变了,“您是为了顾莲沼?”
柳元洵诧异地回头,“怎么这么惊讶?”
洪福连忙挤出笑容,道:“老奴只是觉得……顾莲沼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君,您怎能为他驳了先帝的恩宠?这不合……”
“没什么合不合适的,”柳元洵打断他,道:“我本就没有入皇陵的功绩,真葬进去,朝臣少不了非议。从前我不在意这些,但现在有了别的打算。劳烦公公向皇兄提一提。皇兄若同意最好,若不同意……”
他顿了顿,又道:“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心理准备?
自然是指柳元洵绝不会让步的决心。
洪福清楚柳元洵的性子,他表面和软,对大多事都不计较,可一旦下定决心,鲜少有人能改变他的主意。
是其他缘由,柳元喆或许不会强求,但若为了顾莲沼……这事便没那么简单了。
洪福心头一沉,对顾莲沼生出几分忌惮。
原先他只当这小子有些手段,能哄得柳元洵容他上榻,既然能让解毒之事更加顺利,他也乐见其成。可哄得柳元洵心软是一回事,让他动心动情到甘愿放弃皇陵殊荣,又是另一回事了。
洪福心绪起伏,有种事态失控的不安感,勉强笑道:“老奴记下了,回宫后定会向皇上禀明。”
出了这档意外,洪福再坐不住,又寒暄几句便要告退。就在他即将踏出门槛时,柳元洵忽然开口道:“还有一事,也请公公转告皇兄,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吧。”
听到“心理准备”这四个字,洪福心头猛地一颤,眉头不自觉地皱起,预感又是个坏消息。
柳元洵很平静,像是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简单五个字,却似一道惊雷劈下,震得洪福头皮发麻。
他说:“我右腿废了。”
洪福耳边嗡嗡作响,难得露出茫然之色,“啊?”
柳元洵道:“蛊毒既已发作,便预示着我时日不多了,早些告知皇兄,也算是……尘埃落定了。”
蛊毒刚发作时,他其实幻想过,等自己回宫,拖着条残废的右腿出现在柳元喆面前时,柳元喆会是怎样一副崩裂而痛苦的表情。
想像的时候,他心里又痛又快,将自己的狼狈与病痛当作了报复的武器。可真到了入宫的时候,他又不想让柳元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承受这样的冲击了。
由洪福告诉他,比自己直接出现在他面前,要温和得多。
洪福终于反应过来,立即就要扑过来,却被柳元洵阻止。
他向洪福摆了摆手,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回宫去吧,皇兄既然忙,我就不去叨扰了。该说的话,由你转达便是,待皇兄得空,我再去见他。”
洪福怔在原地,那双惯于察言观色的眼睛此刻竟无法从柳元洵脸上移开。
殿外的残阳透过大开的门扉斜斜照进来,将洪福笼罩在一片橙黄的暖光里,却将柳元洵隔在光影之外的昏暗中。这晦明交界的位置,反而让柳元洵清亮透彻的眸光越发明显。
洪福脚下彷佛灌了铅,重得一步也走不动。无论是真心实意的担忧,还是虚与委蛇的关怀,那些他习以为常的夸张表情,此刻都在柳元洵平静的笑容前凝固了。
洪福没变,是他变了。
他的改变,有一半是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的释然,还有一半是顾莲沼带来的——他心里缺的那一小块,被顾莲沼的感情补足了。
因为日子过得舒心又圆满,所以他比从前更加温和,看待洪福时也更加宽宥。
柳元洵平静道:“没有大碍,只是瘦了些,养养就回来了。”
洪福捞起袖子擦了擦眼泪,向他走了过来,道:“小主子,您这一遭可是吓死奴才了,就连皇上也被您惊得不轻。您说您,身上带着这么大的风险,怎么就敢一声不吭地往江南跑呢?那群贼人火烧官船的消息一传来,皇上立刻就病了,要不是您好端端的回来了,这,这……”
洪福说不下去,眼看又要嚎哭。
柳元洵知道沈巍必定会及时送信,但听闻柳元喆因此病倒,心头还是泛起一丝愧疚,“皇兄病得重吗?可有伤到龙体?”
洪福摇头道:“万幸第二封信来得及时,皇上这才开始安心养病,现已大好了。”
“那就好。”柳元洵松了口气,道:“公公此来,可是带了皇兄的旨意?”
洪福立刻堆起笑脸,道:“奴才正是奉皇上之命来看望王爷的。等见过了您,还得赶回宫覆命呢。”
柳元洵微微蹙眉,“皇兄没提召我进宫的事?”
洪福绕到他身后,手法娴熟地为他捏肩,谄媚道:“皇上惦记着您呢!只是眼下宫里朝堂乱成一团,皇上忙得连用膳的时辰都没有。您且在府中静养几日,待皇上得空,定会召见您的。”
柳元洵心下瞭然。
孟谦安被押解进京,朝堂上必定风波不断,柳元喆分身乏术也是情理之中。但除了皇兄,他还惦记着一个人,“那我能去见见母妃吗?”
洪福手上动作不停,“翎太妃好着呢,只不过宫里事多,皇上烦乱得紧,心情也不大好。奴才想着,此时提起翎太妃,皇上怕是要发火,不如等皇上召见您时,您再一并求见?”
柳元洵沉默了一会,也知道洪福说的在理,只能点头答应了下来。
“对了,”柳元洵忽然想起一事,“贤妃的孩子,生了吗?”
前几个问题洪福都对答如流,可这一问,却让他脸色骤变。可惜柳元洵背对着他,未能察觉异样,只听他控制着语气,喜气洋洋道:“生了,是个皇子呢。”
柳元喆喜得麟儿本是好事,可这孩子身上流着孟家的血。再联想到年前大皇子夭折的蹊跷,柳元洵心头不禁蒙上一层阴翳。
他总觉得,贤妃这一胎来得太过巧合,也太过重要了。重要到,孟家顷刻间便成了“皇帝独子”的母家。
“皇子”与“皇帝独子”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时候,就是“皇子”和“储君”间的差距。
第130章
柳元洵陷入沉思,洪福则在藉机细看柳元洵的状况。
正如柳元洵所说,他除了消瘦许多外,看起来确实没有大碍。但日日对镜自照的人,往往察觉不到自身微妙的变化,对时隔三月再次相见的洪福而言,柳元洵的状态改变简直判若两人。
离京前的柳元洵虽不似现在这般瘦削,却总是一副恹恹之态。眼眸里总笼罩着一层倦怠的薄雾,苍白的肌肤透着病态的灰败,说话也有气无力。若是靠得近了,甚至能听见他异于常人的呼吸声——轻浅而急促,彷佛患了肺疾之人,每一口气都吸得极为艰难。
可如今,尽管身体依旧单薄,他的呼吸却平稳了许多,眼眸温润明亮,就连苍白的面容也彷佛上了一层薄釉,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生机。
在江南的三个月里,柳元洵已和顾莲沼多次行房。虽未完全解毒,但大半蛊毒都已渡到了顾莲沼体内,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他不再发病的右手,以及日渐好转的精神状态。
这无疑是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洪福揉捏着他的肩,佯装无意地提起顾莲沼,“听说顾侍君刚回京就被您打发去上职了?他这一走,您身边可就少了个贴心人伺候,不如再……”
“不必,”柳元洵微一蹙眉,打断了洪福的话,“我身边不缺人照顾,不过既然公公提起顾莲沼,我也有话直说了。”
洪福能预想到他要说什么,忙道:“哎呦小主子,老奴明白。顾侍君伺候您这般尽心,就算您不提,皇上也定会重赏,您就放宽心吧。”
“我不是说这个,”柳元洵轻呼一口气,提起顾莲沼时,他的眼神有了微妙的变化,“按父皇口谕,我死后是要葬入皇陵的。但既是口谕,便作罢吧。将我葬在近郊的皇家墓地就好。”
洪福的笑容僵在脸上,“您怎么突然说起这个?入皇陵是先帝对您的恩宠,即便是口谕也无人敢置喙,为何……”
皇陵是天雍规格最高的陵寝,通常只葬皇帝与后妃。极少数情况下,备受恩宠或功勋卓著的皇子也能入葬。相较而言,皇家墓地的规制就低了一等,皇子、公主、王爷等皇室宗亲大部分都葬在那里。
能入皇陵,对宗室而言是莫大的荣耀。先皇下了口谕后,柳元喆与柳元洵从未对此有异议,怎么去了趟江南,柳元洵却突然改了主意?
“皇陵规制森严,寻常人不得祭拜。”柳元洵轻声道:“若我入了皇陵,就见不到阿峤了……”
他说是自己见不到顾莲沼,实则是担心顾莲沼无法祭拜他的陵墓。于他而言,皇陵与皇家墓地并无差别,人死如灯灭,埋葬肉身之处,不过给生者留个念想罢了。
洪福一时没反应过来“阿峤”是谁,愣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顿时一惊,语气都变了,“您是为了顾莲沼?”
柳元洵诧异地回头,“怎么这么惊讶?”
洪福连忙挤出笑容,道:“老奴只是觉得……顾莲沼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君,您怎能为他驳了先帝的恩宠?这不合……”
“没什么合不合适的,”柳元洵打断他,道:“我本就没有入皇陵的功绩,真葬进去,朝臣少不了非议。从前我不在意这些,但现在有了别的打算。劳烦公公向皇兄提一提。皇兄若同意最好,若不同意……”
他顿了顿,又道:“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心理准备?
自然是指柳元洵绝不会让步的决心。
洪福清楚柳元洵的性子,他表面和软,对大多事都不计较,可一旦下定决心,鲜少有人能改变他的主意。
是其他缘由,柳元喆或许不会强求,但若为了顾莲沼……这事便没那么简单了。
洪福心头一沉,对顾莲沼生出几分忌惮。
原先他只当这小子有些手段,能哄得柳元洵容他上榻,既然能让解毒之事更加顺利,他也乐见其成。可哄得柳元洵心软是一回事,让他动心动情到甘愿放弃皇陵殊荣,又是另一回事了。
洪福心绪起伏,有种事态失控的不安感,勉强笑道:“老奴记下了,回宫后定会向皇上禀明。”
出了这档意外,洪福再坐不住,又寒暄几句便要告退。就在他即将踏出门槛时,柳元洵忽然开口道:“还有一事,也请公公转告皇兄,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吧。”
听到“心理准备”这四个字,洪福心头猛地一颤,眉头不自觉地皱起,预感又是个坏消息。
柳元洵很平静,像是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简单五个字,却似一道惊雷劈下,震得洪福头皮发麻。
他说:“我右腿废了。”
洪福耳边嗡嗡作响,难得露出茫然之色,“啊?”
柳元洵道:“蛊毒既已发作,便预示着我时日不多了,早些告知皇兄,也算是……尘埃落定了。”
蛊毒刚发作时,他其实幻想过,等自己回宫,拖着条残废的右腿出现在柳元喆面前时,柳元喆会是怎样一副崩裂而痛苦的表情。
想像的时候,他心里又痛又快,将自己的狼狈与病痛当作了报复的武器。可真到了入宫的时候,他又不想让柳元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承受这样的冲击了。
由洪福告诉他,比自己直接出现在他面前,要温和得多。
洪福终于反应过来,立即就要扑过来,却被柳元洵阻止。
他向洪福摆了摆手,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回宫去吧,皇兄既然忙,我就不去叨扰了。该说的话,由你转达便是,待皇兄得空,我再去见他。”
洪福怔在原地,那双惯于察言观色的眼睛此刻竟无法从柳元洵脸上移开。
殿外的残阳透过大开的门扉斜斜照进来,将洪福笼罩在一片橙黄的暖光里,却将柳元洵隔在光影之外的昏暗中。这晦明交界的位置,反而让柳元洵清亮透彻的眸光越发明显。
洪福脚下彷佛灌了铅,重得一步也走不动。无论是真心实意的担忧,还是虚与委蛇的关怀,那些他习以为常的夸张表情,此刻都在柳元洵平静的笑容前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