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在一片寂静中,柳元洵无声呢喃:慢一些,再慢一些,至少……等他查完江南的案子,再做完最后一件事。
……
淩亭正在屋外守着,又听见书房内的柳元洵在叫他,便推门进去了。
当时建书房的时候,特意调整了天窗的位置,为的就是让阳光能最大限度地倾洒在书桌上。所以当淩亭自外间走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沐浴在明亮日光中的柳元洵,光影勾勒出他的轮廓,让他仿若天外之人般夺目。
淩亭被这一幕惊艳,竟一时顿住,忘了向前走。
直到柳元洵抬眸看他,淩亭才如梦初醒,上前道:“主子,您唤我?”
“嗯。”柳元洵轻点了下头,“你去把凝碧叫来。”
凝碧如今正在王府里做绣娘,事不多,日子也很平静,只是一直牵挂着家中旧事,睡也睡不安稳。
以往在灯曲巷遭罪的时候,她还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可如今在王府好吃好喝的活着,却让她内心难安,短短几日就瘦了一圈。
淩亭来叫她的时候,她正在替柳元洵绣出行用的棉袍,闻言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淩亭来了书房。
她第一回踏入这里,神色有些拘谨,都不知道该往哪落脚,直到淩亭搬来一把椅子,她才受宠若惊地坐下。
柳元洵道:“马上要过年了,太常寺的事也会渐渐变多,我不一定有空见你,所以,有些话,我需得提前与你说明白。”
凝碧不安地绞着衣角,紧张地等着柳元洵说话。
“大年初二,我便要去江南了,为得便是你父亲的案子,此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柳元洵见凝碧点头,才又接着道:“这一路福祸未定,我也无法预知结局,但无论如何,我会尽力。至于你……”
他望着凝碧那张沧桑又疲惫的面容,沉默了好一会,才道:“如果这案子没有疑点,也无法翻案,你便得重回灯曲巷了。你可有这个心理准备?”
凝碧的眼神逐渐变得茫然,可她还是怔怔地点了下头。不管有没有准备,柳元洵都是她最后的希望了,她熬了那么多年,也实在熬不动了,如果瑞王什么也没查到,她也不打算活下去了。
十年为妓,这日子,是常人想像不到的苦。
柳元洵坐在光里,静静凝望着她,彷佛能洞悉她内心的一切,“我叫你来,是想问问你,如果江南路险,你可愿冒着生命危险,和我一道去江南?”
凝碧猛地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望向柳元洵,“您……您的意思是说……我能回江南?”
柳元洵应了一声,道:“只是这一路并不太平,我不一定能保你平安。”
“我愿意!王爷!我愿意!”凝碧激动地站起身,重重磕了个头,“哪怕死在路上,也是在回江南的路上。求您带上我!”
对凝碧来说,死在家乡,魂归故土,早已成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柳元洵笑了笑,道:“既然愿意,便提前做准备吧。”
凝碧再三叩谢,这才起身离去。
凝碧走了以后,柳元洵又道:“淩亭,往宫里传个信,就说我想进宫。”
淩亭愣了一下,“现在吗?”
“嗯。”柳元洵望瞭望天色,道:“午膳提前准备吧。”
淩亭总觉得此时的柳元洵有些奇怪,可他又看不出异样,只能按他吩咐,先让小厮去宫里传话,又亲自去了厨房安排。
等人都离开后,柳元洵站起身,朝著书房的暗格走去。他熟练地摆弄了几下机关,一个木头匣子弹了出来,里头装得赫然是那副琴谱与字画。
柳元洵罕见地被焦躁包裹。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案子,即没有线索,也没有指引,有的只是用人命串起来的一桩桩案件。
如果他时间足够,他大可以仔细查,慢慢等,可他不想再耗下去了,他甚至有种冲进诏狱,问问萧金业到底想让他做什么的冲动。
可他知道萧金业是不会告诉他的。
上次见面的时候,萧金业就说得很清楚了。他宁肯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带进坟墓里去,也不会轻易交出手中掌握的东西。
其实他可以不管的。
不过是责任心,抛了便抛了,他都要死了,没闲心替别人鸣冤,不是很正常吗?
可他又不甘心。
他是王爷,是皇子,流淌着皇家血脉,他也想做些什么,也想在自己的人生里留下些痕迹。
如果没遇见这件事,倒也就算了,可遇见了,他就不能不管。如果是冤案,便鸣冤;如果是阴谋,便戳穿;总好过闭眼之前回顾此生,他只能想起自己喝了多少药,又看了多少书,若说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他却一件也想不起来。
“淩亭,你去将……”刚叫出声,他便意识到淩亭已经去了后厨,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很差。
他太着急了。
急到哪怕大脑一片空白,也下意识想多安排一些事,多见一些人,明明距离彻底毒发还有一段时间,一段不是很长,但足够他处理好一切的时间。
但他还是着急。
突然的毒发,让他再一次体会到了被死亡扼住喉咙的紧迫感,他很想即刻掌握证据,将所有的事都解决掉,然后趁自己还没变成傻子的时候,利落地抹了脖子,死个干净。
可他也知道,急是没有用的。
越急越乱,越乱越容易出错。
他向来喜欢安静,可今天的安静却加重了他的焦躁,他忽然不想再一个人呆着了。哪怕是和扫把尾一起,也比孤身一人留在书房里要好受得多。
柳元洵起身披上大麾,朝屋外走去。
书房门口守着得两位公公沉默得紧,见他出门,什么话也没说,只静静跟在他身后,像是两道影子。
柳元洵平常也没和他们说过话,此刻却主动开口问道:“你们二位,叫什么名字?”
两位公公一前一后回道:
“奴才常安。”
“奴才常顺。”
柳元洵又问:“多大年纪了?”
“奴才三十七。”
“奴才二十九。”
问了名字和年纪,柳元洵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也不擅长和人聊天,尤其不擅长和木桩子聊天,于是气氛再度陷入沉默。
柳元洵忍不住加快了脚步,直到走到院子里,才抬手压了压略快的心跳,稍稍缓了口气。
他走到后院的时候,扫把尾许是听见了脚步声,用狗头顶开狗窝的皮帘子,探出半个脑袋,用黑黝黝的眼睛静静注视着柳元洵。
或许是因为顾莲沼之前的那番话,它至少不会将柳元洵当作空气了。
一人一狗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了半天,柳元洵先一步妥协,在离它较远的地方蹲下身,问道:“你主子不是说你还会磕头吗?来,表演一下,要是演得好,中午给你加餐。”
他知道扫把尾大概率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他还是期待了一下。
扫把尾确实没理他,但它好歹顶开帘子走了出来,在距离柳元洵不远的地方趴了下来,静静瞅着他,像是在陪他。
扫把尾是典型的猎犬,模样与可爱毫不沾边,哪怕只是温顺地趴着,身上那彪悍的腱子肉也威慑十足,压根勾不起人抚摸逗弄的念头。
柳元洵半蹲下身,与它搭话,“听说你还咬死过三匹狼呢?这么厉害啊?”
许是“狼”这个字触动了扫把尾的神经,它耳朵一抖,喉咙里发出威胁似的呼噜声。
柳元洵吓了一跳,稍稍向后挪了挪,但他一动,扫把尾便安静了下来,又不作声了。
他和活人都没话说,何况眼前是条不怎么爱搭理他的狗,柳元洵蹲了一会便蹲不住了,只能起身。他刚站起,扫把尾也跟着站了起来,目光依旧落在他身上。
柳元洵朝它摆了摆手,道:“外面太冷了,我得回去了,你也进窝里去吧。”
扫把尾没吭声,但像是听懂了一样,竟真的转头回窝了。
柳元洵望着落下的皮帘子出了会神,又被吹来的风冻得一哆嗦,正打算转身进屋,却听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他转头一瞧,就发现衣着整齐的顾莲沼正朝他走来,手还没来得及落下,想来是刚做了个什么手势。
柳元洵明白过来了,“是你叫扫把尾回窝的吗?”
“嗯。”顾莲沼走到他身边,也没问他怎么又来后院了,只垂手牵了他的手,松松一握便放开,道:“手这么凉?”
柳元洵随意应了一声,见他穿戴整齐,遂问道:“你这是打算出门?”
顾莲沼道:“嗯,该去诏狱了。你刚进前门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听你来了后院,所以过来瞧瞧。”
柳元洵问:“不吃午膳了吗?”
顾莲沼道:“不了,锦衣卫里有饭堂。”
柳元洵本不想干涉他的安排,可一想到顾莲沼一夜未归,回来后也只休息了一个多时辰,这一去,又不知要忙到什么时候,还是多了句嘴,“厨房已经在准备饭菜了,要是不着急,不如吃过饭再去?”
……
淩亭正在屋外守着,又听见书房内的柳元洵在叫他,便推门进去了。
当时建书房的时候,特意调整了天窗的位置,为的就是让阳光能最大限度地倾洒在书桌上。所以当淩亭自外间走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沐浴在明亮日光中的柳元洵,光影勾勒出他的轮廓,让他仿若天外之人般夺目。
淩亭被这一幕惊艳,竟一时顿住,忘了向前走。
直到柳元洵抬眸看他,淩亭才如梦初醒,上前道:“主子,您唤我?”
“嗯。”柳元洵轻点了下头,“你去把凝碧叫来。”
凝碧如今正在王府里做绣娘,事不多,日子也很平静,只是一直牵挂着家中旧事,睡也睡不安稳。
以往在灯曲巷遭罪的时候,她还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可如今在王府好吃好喝的活着,却让她内心难安,短短几日就瘦了一圈。
淩亭来叫她的时候,她正在替柳元洵绣出行用的棉袍,闻言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淩亭来了书房。
她第一回踏入这里,神色有些拘谨,都不知道该往哪落脚,直到淩亭搬来一把椅子,她才受宠若惊地坐下。
柳元洵道:“马上要过年了,太常寺的事也会渐渐变多,我不一定有空见你,所以,有些话,我需得提前与你说明白。”
凝碧不安地绞着衣角,紧张地等着柳元洵说话。
“大年初二,我便要去江南了,为得便是你父亲的案子,此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柳元洵见凝碧点头,才又接着道:“这一路福祸未定,我也无法预知结局,但无论如何,我会尽力。至于你……”
他望着凝碧那张沧桑又疲惫的面容,沉默了好一会,才道:“如果这案子没有疑点,也无法翻案,你便得重回灯曲巷了。你可有这个心理准备?”
凝碧的眼神逐渐变得茫然,可她还是怔怔地点了下头。不管有没有准备,柳元洵都是她最后的希望了,她熬了那么多年,也实在熬不动了,如果瑞王什么也没查到,她也不打算活下去了。
十年为妓,这日子,是常人想像不到的苦。
柳元洵坐在光里,静静凝望着她,彷佛能洞悉她内心的一切,“我叫你来,是想问问你,如果江南路险,你可愿冒着生命危险,和我一道去江南?”
凝碧猛地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望向柳元洵,“您……您的意思是说……我能回江南?”
柳元洵应了一声,道:“只是这一路并不太平,我不一定能保你平安。”
“我愿意!王爷!我愿意!”凝碧激动地站起身,重重磕了个头,“哪怕死在路上,也是在回江南的路上。求您带上我!”
对凝碧来说,死在家乡,魂归故土,早已成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柳元洵笑了笑,道:“既然愿意,便提前做准备吧。”
凝碧再三叩谢,这才起身离去。
凝碧走了以后,柳元洵又道:“淩亭,往宫里传个信,就说我想进宫。”
淩亭愣了一下,“现在吗?”
“嗯。”柳元洵望瞭望天色,道:“午膳提前准备吧。”
淩亭总觉得此时的柳元洵有些奇怪,可他又看不出异样,只能按他吩咐,先让小厮去宫里传话,又亲自去了厨房安排。
等人都离开后,柳元洵站起身,朝著书房的暗格走去。他熟练地摆弄了几下机关,一个木头匣子弹了出来,里头装得赫然是那副琴谱与字画。
柳元洵罕见地被焦躁包裹。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案子,即没有线索,也没有指引,有的只是用人命串起来的一桩桩案件。
如果他时间足够,他大可以仔细查,慢慢等,可他不想再耗下去了,他甚至有种冲进诏狱,问问萧金业到底想让他做什么的冲动。
可他知道萧金业是不会告诉他的。
上次见面的时候,萧金业就说得很清楚了。他宁肯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带进坟墓里去,也不会轻易交出手中掌握的东西。
其实他可以不管的。
不过是责任心,抛了便抛了,他都要死了,没闲心替别人鸣冤,不是很正常吗?
可他又不甘心。
他是王爷,是皇子,流淌着皇家血脉,他也想做些什么,也想在自己的人生里留下些痕迹。
如果没遇见这件事,倒也就算了,可遇见了,他就不能不管。如果是冤案,便鸣冤;如果是阴谋,便戳穿;总好过闭眼之前回顾此生,他只能想起自己喝了多少药,又看了多少书,若说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他却一件也想不起来。
“淩亭,你去将……”刚叫出声,他便意识到淩亭已经去了后厨,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很差。
他太着急了。
急到哪怕大脑一片空白,也下意识想多安排一些事,多见一些人,明明距离彻底毒发还有一段时间,一段不是很长,但足够他处理好一切的时间。
但他还是着急。
突然的毒发,让他再一次体会到了被死亡扼住喉咙的紧迫感,他很想即刻掌握证据,将所有的事都解决掉,然后趁自己还没变成傻子的时候,利落地抹了脖子,死个干净。
可他也知道,急是没有用的。
越急越乱,越乱越容易出错。
他向来喜欢安静,可今天的安静却加重了他的焦躁,他忽然不想再一个人呆着了。哪怕是和扫把尾一起,也比孤身一人留在书房里要好受得多。
柳元洵起身披上大麾,朝屋外走去。
书房门口守着得两位公公沉默得紧,见他出门,什么话也没说,只静静跟在他身后,像是两道影子。
柳元洵平常也没和他们说过话,此刻却主动开口问道:“你们二位,叫什么名字?”
两位公公一前一后回道:
“奴才常安。”
“奴才常顺。”
柳元洵又问:“多大年纪了?”
“奴才三十七。”
“奴才二十九。”
问了名字和年纪,柳元洵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也不擅长和人聊天,尤其不擅长和木桩子聊天,于是气氛再度陷入沉默。
柳元洵忍不住加快了脚步,直到走到院子里,才抬手压了压略快的心跳,稍稍缓了口气。
他走到后院的时候,扫把尾许是听见了脚步声,用狗头顶开狗窝的皮帘子,探出半个脑袋,用黑黝黝的眼睛静静注视着柳元洵。
或许是因为顾莲沼之前的那番话,它至少不会将柳元洵当作空气了。
一人一狗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了半天,柳元洵先一步妥协,在离它较远的地方蹲下身,问道:“你主子不是说你还会磕头吗?来,表演一下,要是演得好,中午给你加餐。”
他知道扫把尾大概率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他还是期待了一下。
扫把尾确实没理他,但它好歹顶开帘子走了出来,在距离柳元洵不远的地方趴了下来,静静瞅着他,像是在陪他。
扫把尾是典型的猎犬,模样与可爱毫不沾边,哪怕只是温顺地趴着,身上那彪悍的腱子肉也威慑十足,压根勾不起人抚摸逗弄的念头。
柳元洵半蹲下身,与它搭话,“听说你还咬死过三匹狼呢?这么厉害啊?”
许是“狼”这个字触动了扫把尾的神经,它耳朵一抖,喉咙里发出威胁似的呼噜声。
柳元洵吓了一跳,稍稍向后挪了挪,但他一动,扫把尾便安静了下来,又不作声了。
他和活人都没话说,何况眼前是条不怎么爱搭理他的狗,柳元洵蹲了一会便蹲不住了,只能起身。他刚站起,扫把尾也跟着站了起来,目光依旧落在他身上。
柳元洵朝它摆了摆手,道:“外面太冷了,我得回去了,你也进窝里去吧。”
扫把尾没吭声,但像是听懂了一样,竟真的转头回窝了。
柳元洵望着落下的皮帘子出了会神,又被吹来的风冻得一哆嗦,正打算转身进屋,却听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他转头一瞧,就发现衣着整齐的顾莲沼正朝他走来,手还没来得及落下,想来是刚做了个什么手势。
柳元洵明白过来了,“是你叫扫把尾回窝的吗?”
“嗯。”顾莲沼走到他身边,也没问他怎么又来后院了,只垂手牵了他的手,松松一握便放开,道:“手这么凉?”
柳元洵随意应了一声,见他穿戴整齐,遂问道:“你这是打算出门?”
顾莲沼道:“嗯,该去诏狱了。你刚进前门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听你来了后院,所以过来瞧瞧。”
柳元洵问:“不吃午膳了吗?”
顾莲沼道:“不了,锦衣卫里有饭堂。”
柳元洵本不想干涉他的安排,可一想到顾莲沼一夜未归,回来后也只休息了一个多时辰,这一去,又不知要忙到什么时候,还是多了句嘴,“厨房已经在准备饭菜了,要是不着急,不如吃过饭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