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沈参赞,请坐。”她的声音清越悦耳,如同玉磬轻击,“一路辛苦。这云州的粗茶,聊以解乏,还望莫嫌简慢。”
沈今生没有推辞,在赵元姝对面的石凳上坐下。
“殿下金枝玉叶,亲临险地,才是辛苦。”石凳冰凉,透过薄薄的衣衫传来,她开口,声音带着久病未愈的沙哑,却异常平稳,“不知殿下召见草民,所谈何旧事?”
“好一个草民。”赵元姝将一杯刚斟好的热茶轻轻推到沈今生面前,她轻笑,眼波流转,带着一丝玩味,“能凭百骑焚尽数万大军粮秣,生擒当朝宰相爱子,将镇远侯李勣与冯相两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让这云州为之色变的人,若还是草民,那我大夏的庙堂衮衮诸公,岂非成了笑话?”
“沈今生,或者,我该叫你……沈家那个本该在江南道乌镇大火中,与阖族三十五口一同化为灰烬的遗孤?”
沈今生放在膝上的右手微微蜷缩,指甲陷入掌心,但她的脸上依旧没有波澜,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晃动,只是静静地看着赵元姝,等待着下文。
对方既然点破,必有后话。
“不必紧张。”赵元姝将她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洁的石桌面,“本宫若想以此拿你,此刻围住这十里亭的,就不会是这区区百骑,而是三千神策铁蹄了。”
“本宫今日来,并非以长公主的身份来问罪,也非替冯相或李侯爷做说客。只是……以一个对旧事略有耳闻,且对搅动这潭死水之人颇感兴趣的旁观者身份,想与你谈一谈。”
“谈什么?”沈今生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谈沈家如何含冤莫白,如何葬身火海?还是谈冯青烈、王兆兴如何构陷忠良,杀人灭口?这些旧事,殿下想必比草民更清楚。”
“是,也不是。”赵元姝坦然地迎上她眼中的冷意,“沈家冤案,本宫当年虽在深宫,亦有所闻。冯青烈排除异己,手段酷烈,王兆兴甘为鹰犬,心狠手辣,这些,本宫不否认。但……”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本宫想谈的,是这旧事之后的路。沈今生,你以血海深仇为薪柴,点燃了这燎原的赤焰,将冯玉麟扣在手中,将云州化为棋盘,将李勣大军困于城下,甚至将冯青烈逼得方寸大乱。你做得很好,远超出本宫的预料。但然后呢?”
“你挟冯玉麟,能逼冯青烈自断臂膀,断李勣粮草,却逼不死他,更撼动不了他的根基。李勣虽受掣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困兽犹斗。云州孤城,内忧外患,你能撑多久?十日?半月?粮尽之日,便是城破人亡之时。届时,你的仇,如何报?你和你身后这些追随你的人,又将何去何从?玉石俱焚,拉着冯玉麟陪葬,便是你想要的结局?沈家的污名,就能洗刷了吗?”
赵元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锥,直刺要害,她清晰地描绘出了沈今生目前看似风光实则步步惊心的绝境。
沈今生端起面前的茶杯,却没有喝,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热。
“殿下有何高见?”她反问,语气听不出情绪。
“高见谈不上。”赵元姝身体微微后靠,恢复了几分慵懒的姿态,“只是提供一个可能。一个让你,让你的人,以及冯玉麟,都能活下来,并且……或许能让你更接近旧事真相与公道的可能。”
沈今生抬眼,示意她说下去。
“冯玉麟,是你手中最重的筹码,但也是最大的烫手山芋。冯青烈为了他,可以不惜一切,也可以随时……壮士断腕。与其将他捏在手里,时刻担心他成为引爆云州的导火索,不如……将他交出来。”
沈今生眼神微凝。
“交给谁?”她问。
第 108 章
“交给一个有能力、也有意愿暂时保他平安,并且能以此制衡冯青烈,为云州、为你争取喘息之机的人。”赵元姝的目光坦然地落在沈今生脸上,答案不言而喻。
“殿下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沈今生的语气带着一丝探究,“殿下不怕因此彻底开罪冯相?”
“本宫既然来了,就不怕。”赵元姝轻笑,带着一丝睥睨,“冯青烈是权相,但大夏的江山,姓赵,不姓冯。他因私废公,为一己之私掣肘前线大将,克扣军需,致使剿匪大业受阻,北境不稳,此乃大忌。本宫接手冯玉麟,是替朝廷分忧,是保宰相血脉,更是为北境大局着想。他冯青烈,非但不能怨,还得谢恩。”
“本宫能给你的,远不止一个虚无的承诺。粮草、时间、情报,甚至……一个足以撼动冯青烈根基的切入点。”
一番话,冠冕堂皇,却又合情合理,尽显政治手腕。
“条件呢?”沈今生直接问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公主更不会做亏本买卖。
“聪明。”赵元姝赞许地点点头,“一,冯玉麟毫发无损地交予本宫。他活着,比死了对本宫、对你都更有价值。”
“二,暂缓对王兆兴的必杀之念。留着他,是冯青烈营救不力的活证,更是未来撕开他伪善面皮的缺口。本宫保证,他最终的下场,绝不会让你失望。”
“三,待云州之围暂解,你需随本宫回京。你的才智,你的胆魄,不该埋没在这云州,更不该只用于玉石俱焚的复仇。大夏正值多事之秋,北辽虎视,朝堂积弊,本宫需要一柄足够锋利、足够聪明的刀。而你沈今生,就是本宫选中的人。”
招揽,赤裸裸的招揽。
赵元姝要的,不是一条听话的狗,而是一匹能撕碎敌人的狼,她看中的,正是沈今生身上这股焚尽一切的狠戾和绝境求生的智谋。
“做您的刀?”沈今生扯了扯嘴角,“殿下不怕我这柄刀太过锋利,有朝一日反噬其主?我沈今生血仇未报,心中只有恨,没有忠。”
“本宫欣赏有爪牙的鹰。”赵元姝毫不退缩地迎着她的目光,红唇勾起一抹极具侵略性的弧度,“恨,可以化为力量。至于忠诚?那是对价码的认同。本宫能给你的价码,冯青烈给不了,李勣给不了,甚至……你那位情深义重的夫人,也给不了。”
“本宫能给你复仇的舞台,给你洗刷污名的机会,给你施展抱负的权力,沈今生,这世上,还有比亲手将仇人拖下神坛、看着他身败名裂、再明正典刑,更酣畅淋漓的复仇吗?困守孤城,拉着冯玉麟一起死,那是匹夫之怒,是下下之策。”
亭内陷入一片死寂。
唯有亭外寒风吹动旌旗,发出猎猎声响。
“殿下所言,如惊雷贯耳。然此事,非我沈今生一人可决。云州非我一人的云州,城中万千性命,系于一念。冯玉麟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之诺,沈某需亲眼所见,非空言可托。”沈今生站起身,动作牵动左肩伤口,带来一阵闷痛,却挺直了脊背,“粮草何时能至?李勣大军,殿下如何约束?此二事,乃云州存续之基,亦是沈某考虑殿下提议之先决。若三日内,不见粮草入城,不见李勣大军后撤二十里扎营,一切休谈。沈某宁可玉石俱焚,也绝不受人戏耍。”
她没有提效忠,没有提入京,只死死抓住了最实际、最迫在眉睫的需求。
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这既是试探赵元姝的诚意和能力,也是为城中军民争取最后的喘息机会。
赵元姝非但没有不悦,眼底的兴味反而更浓了,手一抬,精准地握住了沈今生垂在身侧的右手,那手冰冷、指腹和虎口处覆盖着薄茧,是常年握剑挽弓留下的印记,与她保养得宜、温软细腻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她并未用力禁锢,只是虚虚拢着,拇指指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缓缓摩挲着沈今生掌缘的茧,动作带着几分狎昵的探究,又似在丈量一件趁手兵器的分量。
沈今生下意识地想要抽回,却被对方看似随意、实则隐含力道的五指牢牢钳住。
“你的手,倒是比本宫想象的还要硬些。”指尖滑过沈今生指关节的凸起,赵元姝慢条斯理地说,“这茧子,是恨磨出来的,还是这云州的寒风刮出来的?亦或是……两者皆有?”
这动作太过亲昵,也太过僭越,带着上位者对下位者赤裸裸的审视和驯服的意图,沈今生紧抿着唇,下颌线绷得死紧,眼神如冰刃般刺向赵元姝,“殿下请自重。”
“好,好一个沈参赞,刚烈如斯。本宫欣赏你的警惕。在这云谲波诡之地,轻信即是取死之道。你提的条件,很实际,也很聪明。”赵元姝欣赏着她眼中翻腾的怒意和竭力压制的屈辱感,终于松开了手,拢入宽大的袖中,脸上的笑意更深,带着一种棋逢对手的满意,她站起身,步态从容地走到亭边,眺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城墙和隐约可见的围营旌旗。
“粮草,本宫来云州前,已命心腹持本宫手令,调动离此最近的丰裕仓存粮。算算脚程,最迟明日晚间,第一批应急粮秣,便可抵达云州西门外。数量虽不足以让你支撑数月,但解燃眉之急,让城中军民吃上饱饭,绰绰有余。后续粮草,会以补充前线剿匪军需之名,经本宫掌控的渠道,源源不断送入云州。李勣,不敢拦,也拦不住。”
沈今生没有推辞,在赵元姝对面的石凳上坐下。
“殿下金枝玉叶,亲临险地,才是辛苦。”石凳冰凉,透过薄薄的衣衫传来,她开口,声音带着久病未愈的沙哑,却异常平稳,“不知殿下召见草民,所谈何旧事?”
“好一个草民。”赵元姝将一杯刚斟好的热茶轻轻推到沈今生面前,她轻笑,眼波流转,带着一丝玩味,“能凭百骑焚尽数万大军粮秣,生擒当朝宰相爱子,将镇远侯李勣与冯相两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让这云州为之色变的人,若还是草民,那我大夏的庙堂衮衮诸公,岂非成了笑话?”
“沈今生,或者,我该叫你……沈家那个本该在江南道乌镇大火中,与阖族三十五口一同化为灰烬的遗孤?”
沈今生放在膝上的右手微微蜷缩,指甲陷入掌心,但她的脸上依旧没有波澜,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晃动,只是静静地看着赵元姝,等待着下文。
对方既然点破,必有后话。
“不必紧张。”赵元姝将她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洁的石桌面,“本宫若想以此拿你,此刻围住这十里亭的,就不会是这区区百骑,而是三千神策铁蹄了。”
“本宫今日来,并非以长公主的身份来问罪,也非替冯相或李侯爷做说客。只是……以一个对旧事略有耳闻,且对搅动这潭死水之人颇感兴趣的旁观者身份,想与你谈一谈。”
“谈什么?”沈今生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谈沈家如何含冤莫白,如何葬身火海?还是谈冯青烈、王兆兴如何构陷忠良,杀人灭口?这些旧事,殿下想必比草民更清楚。”
“是,也不是。”赵元姝坦然地迎上她眼中的冷意,“沈家冤案,本宫当年虽在深宫,亦有所闻。冯青烈排除异己,手段酷烈,王兆兴甘为鹰犬,心狠手辣,这些,本宫不否认。但……”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本宫想谈的,是这旧事之后的路。沈今生,你以血海深仇为薪柴,点燃了这燎原的赤焰,将冯玉麟扣在手中,将云州化为棋盘,将李勣大军困于城下,甚至将冯青烈逼得方寸大乱。你做得很好,远超出本宫的预料。但然后呢?”
“你挟冯玉麟,能逼冯青烈自断臂膀,断李勣粮草,却逼不死他,更撼动不了他的根基。李勣虽受掣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困兽犹斗。云州孤城,内忧外患,你能撑多久?十日?半月?粮尽之日,便是城破人亡之时。届时,你的仇,如何报?你和你身后这些追随你的人,又将何去何从?玉石俱焚,拉着冯玉麟陪葬,便是你想要的结局?沈家的污名,就能洗刷了吗?”
赵元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锥,直刺要害,她清晰地描绘出了沈今生目前看似风光实则步步惊心的绝境。
沈今生端起面前的茶杯,却没有喝,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热。
“殿下有何高见?”她反问,语气听不出情绪。
“高见谈不上。”赵元姝身体微微后靠,恢复了几分慵懒的姿态,“只是提供一个可能。一个让你,让你的人,以及冯玉麟,都能活下来,并且……或许能让你更接近旧事真相与公道的可能。”
沈今生抬眼,示意她说下去。
“冯玉麟,是你手中最重的筹码,但也是最大的烫手山芋。冯青烈为了他,可以不惜一切,也可以随时……壮士断腕。与其将他捏在手里,时刻担心他成为引爆云州的导火索,不如……将他交出来。”
沈今生眼神微凝。
“交给谁?”她问。
第 108 章
“交给一个有能力、也有意愿暂时保他平安,并且能以此制衡冯青烈,为云州、为你争取喘息之机的人。”赵元姝的目光坦然地落在沈今生脸上,答案不言而喻。
“殿下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沈今生的语气带着一丝探究,“殿下不怕因此彻底开罪冯相?”
“本宫既然来了,就不怕。”赵元姝轻笑,带着一丝睥睨,“冯青烈是权相,但大夏的江山,姓赵,不姓冯。他因私废公,为一己之私掣肘前线大将,克扣军需,致使剿匪大业受阻,北境不稳,此乃大忌。本宫接手冯玉麟,是替朝廷分忧,是保宰相血脉,更是为北境大局着想。他冯青烈,非但不能怨,还得谢恩。”
“本宫能给你的,远不止一个虚无的承诺。粮草、时间、情报,甚至……一个足以撼动冯青烈根基的切入点。”
一番话,冠冕堂皇,却又合情合理,尽显政治手腕。
“条件呢?”沈今生直接问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公主更不会做亏本买卖。
“聪明。”赵元姝赞许地点点头,“一,冯玉麟毫发无损地交予本宫。他活着,比死了对本宫、对你都更有价值。”
“二,暂缓对王兆兴的必杀之念。留着他,是冯青烈营救不力的活证,更是未来撕开他伪善面皮的缺口。本宫保证,他最终的下场,绝不会让你失望。”
“三,待云州之围暂解,你需随本宫回京。你的才智,你的胆魄,不该埋没在这云州,更不该只用于玉石俱焚的复仇。大夏正值多事之秋,北辽虎视,朝堂积弊,本宫需要一柄足够锋利、足够聪明的刀。而你沈今生,就是本宫选中的人。”
招揽,赤裸裸的招揽。
赵元姝要的,不是一条听话的狗,而是一匹能撕碎敌人的狼,她看中的,正是沈今生身上这股焚尽一切的狠戾和绝境求生的智谋。
“做您的刀?”沈今生扯了扯嘴角,“殿下不怕我这柄刀太过锋利,有朝一日反噬其主?我沈今生血仇未报,心中只有恨,没有忠。”
“本宫欣赏有爪牙的鹰。”赵元姝毫不退缩地迎着她的目光,红唇勾起一抹极具侵略性的弧度,“恨,可以化为力量。至于忠诚?那是对价码的认同。本宫能给你的价码,冯青烈给不了,李勣给不了,甚至……你那位情深义重的夫人,也给不了。”
“本宫能给你复仇的舞台,给你洗刷污名的机会,给你施展抱负的权力,沈今生,这世上,还有比亲手将仇人拖下神坛、看着他身败名裂、再明正典刑,更酣畅淋漓的复仇吗?困守孤城,拉着冯玉麟一起死,那是匹夫之怒,是下下之策。”
亭内陷入一片死寂。
唯有亭外寒风吹动旌旗,发出猎猎声响。
“殿下所言,如惊雷贯耳。然此事,非我沈今生一人可决。云州非我一人的云州,城中万千性命,系于一念。冯玉麟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之诺,沈某需亲眼所见,非空言可托。”沈今生站起身,动作牵动左肩伤口,带来一阵闷痛,却挺直了脊背,“粮草何时能至?李勣大军,殿下如何约束?此二事,乃云州存续之基,亦是沈某考虑殿下提议之先决。若三日内,不见粮草入城,不见李勣大军后撤二十里扎营,一切休谈。沈某宁可玉石俱焚,也绝不受人戏耍。”
她没有提效忠,没有提入京,只死死抓住了最实际、最迫在眉睫的需求。
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这既是试探赵元姝的诚意和能力,也是为城中军民争取最后的喘息机会。
赵元姝非但没有不悦,眼底的兴味反而更浓了,手一抬,精准地握住了沈今生垂在身侧的右手,那手冰冷、指腹和虎口处覆盖着薄茧,是常年握剑挽弓留下的印记,与她保养得宜、温软细腻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她并未用力禁锢,只是虚虚拢着,拇指指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缓缓摩挲着沈今生掌缘的茧,动作带着几分狎昵的探究,又似在丈量一件趁手兵器的分量。
沈今生下意识地想要抽回,却被对方看似随意、实则隐含力道的五指牢牢钳住。
“你的手,倒是比本宫想象的还要硬些。”指尖滑过沈今生指关节的凸起,赵元姝慢条斯理地说,“这茧子,是恨磨出来的,还是这云州的寒风刮出来的?亦或是……两者皆有?”
这动作太过亲昵,也太过僭越,带着上位者对下位者赤裸裸的审视和驯服的意图,沈今生紧抿着唇,下颌线绷得死紧,眼神如冰刃般刺向赵元姝,“殿下请自重。”
“好,好一个沈参赞,刚烈如斯。本宫欣赏你的警惕。在这云谲波诡之地,轻信即是取死之道。你提的条件,很实际,也很聪明。”赵元姝欣赏着她眼中翻腾的怒意和竭力压制的屈辱感,终于松开了手,拢入宽大的袖中,脸上的笑意更深,带着一种棋逢对手的满意,她站起身,步态从容地走到亭边,眺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城墙和隐约可见的围营旌旗。
“粮草,本宫来云州前,已命心腹持本宫手令,调动离此最近的丰裕仓存粮。算算脚程,最迟明日晚间,第一批应急粮秣,便可抵达云州西门外。数量虽不足以让你支撑数月,但解燃眉之急,让城中军民吃上饱饭,绰绰有余。后续粮草,会以补充前线剿匪军需之名,经本宫掌控的渠道,源源不断送入云州。李勣,不敢拦,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