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王管事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门口,“禀将军!禀参赞!那……那关押的刺客,方才突然发了癔症,拼命撞墙,头破血流,看守的弟兄们一时不察,竟让他……让他咬舌自尽了!”
“什么?!”陈拓浓眉倒竖,刚压下的火气似乎又要窜起。
周通眼中精光一闪即逝,随即化作深沉的惋惜,摇头叹息:“唉……竟让他畏罪自裁了?可惜,可惜!本想从此獠口中撬出更多冯青烈那老贼的阴谋,如今线索竟断于此……”
沈今生抬起眼,掠过周通那张写满“痛心”的脸,最后落在陈拓身上,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半分波澜:“死便死了。本就是冯青烈派来的一条疯狗,死有余辜。他既选择自尽,便是不敢面对将军虎威,不敢供出幕后更大的黑手。线索虽断,其罪昭彰。将军不必为此等宵小挂怀。”
陈拓紧绷的下颌线微微松动,疤狼被打带来的怒火和刺客突然死亡的冲击交织在一起,让他有些烦躁。
他重重哼了一声:“便宜这狗东西了,死得好,省得老子再费力气审。好了!该打的打了,该死的死了!今日是庆功宴,莫让这些晦气事搅了兴致!都给老子端起碗来!喝!”
他率先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姿态豪迈。
将领们如梦初醒,纷纷举杯附和,喧嚣声再次响起,却明显带了几分刻意和小心翼翼。乡绅们更是噤若寒蝉,低头喝酒,不敢多言。
周通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粗糙的杯沿,抬眼,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与沈今生平静无波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
冰冷的审视和无声的较量。
周通扯动嘴角,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刻骨的阴冷,他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也毫不在意。
“将军,周通不胜酒力,府衙尚有堆积文书亟待处理,先行告退。”他放下空杯,站起身,对着主位上的陈拓微微一躬。
陈拓正被几个将领围着敬酒,闻言随意地挥挥手:“军师辛苦,去吧去吧!”
周通不再看任何人。
转身,那深灰色的背影穿过喧嚣的大厅,融入府衙深处的阴影里。
第 95 章
盛京,皇城,紫宸殿。
夏皇赵胤斜倚在龙榻上,宽大的龙袍半敞着,露出内里明黄的绸缎中衣,他年近五旬,脸上带着一丝长期纵情声色的虚浮,眼袋明显。
一名容貌绝艳、仅着轻纱的宫妃正跪坐在他腿边,纤纤玉指小心翼翼地剥着水晶盘里冰镇的西域葡萄,将晶莹剔透的果肉送入他口中。
殿内丝竹管弦之声靡靡,舞姬身姿曼妙,水袖翻飞,在光滑的金砖上旋出惑人的弧度,一切都笼罩在一种刻意营造的、纸醉金迷的祥和之中。
“报——!云州八百里加急军报!!”
一声呼喊,骤然撕裂了殿内靡靡的乐声,一个浑身浴血、甲胄残破的信使,被两名御前侍卫几乎是架着,踉踉跄跄地冲入殿中,“噗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头盔滚落一旁,露出满是血污尘土的脸,他手中高举着一份被汗水、血水浸透、边角已经破烂的奏报。
“云州……云州府城……失陷了!”
“你说什么?!”赵胤猛地坐直身体,一脚踹开了腿边的宫妃,“云州失陷?被谁?何时?!”
宫妃惊呼一声摔倒在地,果盘倾覆,晶莹的葡萄滚落一地。
乐声戛然而止,舞姬们僵在原地,脸上血色尽褪,瑟瑟发抖。
“回禀陛下。”信使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声音颤抖,“三日前深夜,叛军赤焰贼首陈拓,纠集数千悍匪,里应外合,突袭云州府,守军猝不及防,知府赵大人、赵大人被生擒,府库、粮仓、武库……尽数陷于贼手,贼军、贼军已占据全城,打出‘诛暴夏,安黎庶’的旗号。”
“赤焰军?陈拓?”赵胤咀嚼着这两个名字,“区区流寇,安敢猖狂至此,赵德全那个废物!守城厢军都是死人吗?!”
“陛下!”信使似乎想起了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声音带着哭腔,“贼军手段极其狠辣,他们不仅劫掠府库,还纵火焚毁了官仓粮秣,更可恨的是,他们竟将赵大人搜刮的、准备上贡给冯……啊不,是上贡给朝廷的那一批珍宝财物,尽数散于城中刁民,并扬言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云州民心……民心已乱啊陛下!”
“混账!大胆!!”赵胤抓起龙榻旁矮几上一个价值连城的琉璃盏,狠狠掼在地上,“啪嚓!”一声脆响,碎片四溅,吓得殿内所有人齐齐一哆嗦。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他陈拓算什么东西?!朕的江山,朕的子民!他竟敢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冯青烈!冯青烈何在?!”
“陛下息怒,臣在此。”一个沉稳苍老的声音响起。
宰相冯青烈越众而出。
他年约六旬,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穿着一身深紫色仙鹤补子官袍,气质儒雅,他走到殿中,对暴怒的夏皇深深一揖。
“冯相!你听听!云州!堂堂州府!竟被一群泥腿子流寇攻陷了!还说什么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简直大逆不道!那批贡品……哼!”赵胤的目光如刀子般剐在冯青烈身上,“你门下的好官!赵德全!搜刮民脂民膏倒是勤快,守城却如同纸糊,如今他自身难保,连累贡品被劫掠一空,更成了贼寇蛊惑人心的工具,你说,该当如何?!”
冯青烈面不改色,再次躬身,声音不疾不徐:“陛下息雷霆之怒。云州失陷,赵德全守土无方,罪不容诛,然,此事恐怕并非表面这般简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噤若寒蝉的群臣,缓缓道:“赤焰军陈拓,不过一介莽夫流寇,啸聚山林尚可,焉有攻陷州府之力?更遑论此等环环相扣、攻心为上的毒计,臣观其行事,狠辣精准,直指要害,绝非寻常草莽所能为。背后必有高人指点,甚至……极有可能与前朝余孽、或心怀叵测的朝中逆贼暗中勾结。”
“高人?逆贼?”赵胤的怒火被冯青烈的话引偏了几分,眉头紧锁。
“正是。陛下请想,贼军不仅攻陷城池,更精准焚毁官仓、夺取武库、散财于民……此等布局,非深谙军政、洞悉朝堂之人不能为,其‘诛暴夏,安黎庶’的口号,更是包藏祸心,直指陛下圣明,此非寻常叛乱,乃是一场精心策划、动摇我大夏根基的阴谋,赵德全固然无能,但他恐怕也只是这盘大棋中一枚被牺牲的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恐怕早已在朝堂之上,在陛下身边,潜伏多年,伺机而动。”
冯青烈这番话,可谓诛心至极,他将云州失陷的罪责,巧妙地由赵德全的无能,引向了朝中逆贼与前朝余孽的阴谋,既撇清了自己与赵德全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嫌疑,更将矛头指向了潜在的政敌,同时,将赤焰军的威胁性无限拔高,为后续调集重兵围剿提供了大义名分。
果然,赵胤的注意力完全被朝中逆贼、前朝余孽这些字眼吸引,怒火中烧:“反了!都反了!查!给朕彻查!朝中是谁?谁在勾结这些乱臣贼子?!”
“陛下!”
一名身着绯袍、面容清正的老臣忍不住出列,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林清源,清流领袖之一。
他声音洪亮,带着忧愤:“冯相所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云州失陷,根源在于吏治腐败,武备松弛,赵德全盘剥无度,民怨沸腾,厢军空额严重,疏于操练,才让贼寇有机可乘。当务之急,是整饬吏治,严惩贪腐,加强边备,派得力干将速速剿灭赤焰匪患,收复云州,安抚民心。而非在朝堂之上捕风捉影,罗织罪名,徒增内耗。”
“林大人此言差矣。”冯青烈立刻反驳,语气依然平静,却暗藏锋芒,“吏治武备,固然需要整饬。然,若无内贼勾连,外寇安能如此猖獗?赤焰军攻城略地如探囊取物,其情报之精准,布局之周密,岂是寻常流寇所能?若不揪出幕后黑手,纵然派兵剿灭了陈拓,焉知不会有张拓、李拓再起?剿匪如治水,堵不如疏,更要挖其根源,断其爪牙,此乃釜底抽薪之策,林大人一味强调吏治,莫非是想为某些人开脱,转移视线?”
“冯青烈!你血口喷人!”林清源气得胡子直抖。
“够了!吵吵嚷嚷,成何体统!云州失陷,乃朕之耻辱!大夏之耻辱!赤焰贼寇,必须剿灭!”赵胤烦躁地一拍扶手,打断了这场争论,他虽昏聩,但也知道清流与冯党素来不和,冯青烈的话让他觉得有道理,更合他的疑心病,林清源的话虽刺耳,却也点出了部分实情。
“吏治要查,武备要整,但冯相所言不无道理,贼寇背后必有推手,着刑部、大理寺、东厂,三司会审,严查与云州贼寇有勾连者,无论朝野,一经查实,夷其三族!”
“至于剿匪……”他的目光投向武将班列,最终落在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老将身上,“镇远侯!”
“臣在!”一位须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将应声出列,正是执掌京营兵马的镇远侯李勣。
“什么?!”陈拓浓眉倒竖,刚压下的火气似乎又要窜起。
周通眼中精光一闪即逝,随即化作深沉的惋惜,摇头叹息:“唉……竟让他畏罪自裁了?可惜,可惜!本想从此獠口中撬出更多冯青烈那老贼的阴谋,如今线索竟断于此……”
沈今生抬起眼,掠过周通那张写满“痛心”的脸,最后落在陈拓身上,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半分波澜:“死便死了。本就是冯青烈派来的一条疯狗,死有余辜。他既选择自尽,便是不敢面对将军虎威,不敢供出幕后更大的黑手。线索虽断,其罪昭彰。将军不必为此等宵小挂怀。”
陈拓紧绷的下颌线微微松动,疤狼被打带来的怒火和刺客突然死亡的冲击交织在一起,让他有些烦躁。
他重重哼了一声:“便宜这狗东西了,死得好,省得老子再费力气审。好了!该打的打了,该死的死了!今日是庆功宴,莫让这些晦气事搅了兴致!都给老子端起碗来!喝!”
他率先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姿态豪迈。
将领们如梦初醒,纷纷举杯附和,喧嚣声再次响起,却明显带了几分刻意和小心翼翼。乡绅们更是噤若寒蝉,低头喝酒,不敢多言。
周通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粗糙的杯沿,抬眼,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与沈今生平静无波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
冰冷的审视和无声的较量。
周通扯动嘴角,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刻骨的阴冷,他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也毫不在意。
“将军,周通不胜酒力,府衙尚有堆积文书亟待处理,先行告退。”他放下空杯,站起身,对着主位上的陈拓微微一躬。
陈拓正被几个将领围着敬酒,闻言随意地挥挥手:“军师辛苦,去吧去吧!”
周通不再看任何人。
转身,那深灰色的背影穿过喧嚣的大厅,融入府衙深处的阴影里。
第 95 章
盛京,皇城,紫宸殿。
夏皇赵胤斜倚在龙榻上,宽大的龙袍半敞着,露出内里明黄的绸缎中衣,他年近五旬,脸上带着一丝长期纵情声色的虚浮,眼袋明显。
一名容貌绝艳、仅着轻纱的宫妃正跪坐在他腿边,纤纤玉指小心翼翼地剥着水晶盘里冰镇的西域葡萄,将晶莹剔透的果肉送入他口中。
殿内丝竹管弦之声靡靡,舞姬身姿曼妙,水袖翻飞,在光滑的金砖上旋出惑人的弧度,一切都笼罩在一种刻意营造的、纸醉金迷的祥和之中。
“报——!云州八百里加急军报!!”
一声呼喊,骤然撕裂了殿内靡靡的乐声,一个浑身浴血、甲胄残破的信使,被两名御前侍卫几乎是架着,踉踉跄跄地冲入殿中,“噗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头盔滚落一旁,露出满是血污尘土的脸,他手中高举着一份被汗水、血水浸透、边角已经破烂的奏报。
“云州……云州府城……失陷了!”
“你说什么?!”赵胤猛地坐直身体,一脚踹开了腿边的宫妃,“云州失陷?被谁?何时?!”
宫妃惊呼一声摔倒在地,果盘倾覆,晶莹的葡萄滚落一地。
乐声戛然而止,舞姬们僵在原地,脸上血色尽褪,瑟瑟发抖。
“回禀陛下。”信使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声音颤抖,“三日前深夜,叛军赤焰贼首陈拓,纠集数千悍匪,里应外合,突袭云州府,守军猝不及防,知府赵大人、赵大人被生擒,府库、粮仓、武库……尽数陷于贼手,贼军、贼军已占据全城,打出‘诛暴夏,安黎庶’的旗号。”
“赤焰军?陈拓?”赵胤咀嚼着这两个名字,“区区流寇,安敢猖狂至此,赵德全那个废物!守城厢军都是死人吗?!”
“陛下!”信使似乎想起了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声音带着哭腔,“贼军手段极其狠辣,他们不仅劫掠府库,还纵火焚毁了官仓粮秣,更可恨的是,他们竟将赵大人搜刮的、准备上贡给冯……啊不,是上贡给朝廷的那一批珍宝财物,尽数散于城中刁民,并扬言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云州民心……民心已乱啊陛下!”
“混账!大胆!!”赵胤抓起龙榻旁矮几上一个价值连城的琉璃盏,狠狠掼在地上,“啪嚓!”一声脆响,碎片四溅,吓得殿内所有人齐齐一哆嗦。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他陈拓算什么东西?!朕的江山,朕的子民!他竟敢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冯青烈!冯青烈何在?!”
“陛下息怒,臣在此。”一个沉稳苍老的声音响起。
宰相冯青烈越众而出。
他年约六旬,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穿着一身深紫色仙鹤补子官袍,气质儒雅,他走到殿中,对暴怒的夏皇深深一揖。
“冯相!你听听!云州!堂堂州府!竟被一群泥腿子流寇攻陷了!还说什么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简直大逆不道!那批贡品……哼!”赵胤的目光如刀子般剐在冯青烈身上,“你门下的好官!赵德全!搜刮民脂民膏倒是勤快,守城却如同纸糊,如今他自身难保,连累贡品被劫掠一空,更成了贼寇蛊惑人心的工具,你说,该当如何?!”
冯青烈面不改色,再次躬身,声音不疾不徐:“陛下息雷霆之怒。云州失陷,赵德全守土无方,罪不容诛,然,此事恐怕并非表面这般简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噤若寒蝉的群臣,缓缓道:“赤焰军陈拓,不过一介莽夫流寇,啸聚山林尚可,焉有攻陷州府之力?更遑论此等环环相扣、攻心为上的毒计,臣观其行事,狠辣精准,直指要害,绝非寻常草莽所能为。背后必有高人指点,甚至……极有可能与前朝余孽、或心怀叵测的朝中逆贼暗中勾结。”
“高人?逆贼?”赵胤的怒火被冯青烈的话引偏了几分,眉头紧锁。
“正是。陛下请想,贼军不仅攻陷城池,更精准焚毁官仓、夺取武库、散财于民……此等布局,非深谙军政、洞悉朝堂之人不能为,其‘诛暴夏,安黎庶’的口号,更是包藏祸心,直指陛下圣明,此非寻常叛乱,乃是一场精心策划、动摇我大夏根基的阴谋,赵德全固然无能,但他恐怕也只是这盘大棋中一枚被牺牲的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恐怕早已在朝堂之上,在陛下身边,潜伏多年,伺机而动。”
冯青烈这番话,可谓诛心至极,他将云州失陷的罪责,巧妙地由赵德全的无能,引向了朝中逆贼与前朝余孽的阴谋,既撇清了自己与赵德全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嫌疑,更将矛头指向了潜在的政敌,同时,将赤焰军的威胁性无限拔高,为后续调集重兵围剿提供了大义名分。
果然,赵胤的注意力完全被朝中逆贼、前朝余孽这些字眼吸引,怒火中烧:“反了!都反了!查!给朕彻查!朝中是谁?谁在勾结这些乱臣贼子?!”
“陛下!”
一名身着绯袍、面容清正的老臣忍不住出列,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林清源,清流领袖之一。
他声音洪亮,带着忧愤:“冯相所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云州失陷,根源在于吏治腐败,武备松弛,赵德全盘剥无度,民怨沸腾,厢军空额严重,疏于操练,才让贼寇有机可乘。当务之急,是整饬吏治,严惩贪腐,加强边备,派得力干将速速剿灭赤焰匪患,收复云州,安抚民心。而非在朝堂之上捕风捉影,罗织罪名,徒增内耗。”
“林大人此言差矣。”冯青烈立刻反驳,语气依然平静,却暗藏锋芒,“吏治武备,固然需要整饬。然,若无内贼勾连,外寇安能如此猖獗?赤焰军攻城略地如探囊取物,其情报之精准,布局之周密,岂是寻常流寇所能?若不揪出幕后黑手,纵然派兵剿灭了陈拓,焉知不会有张拓、李拓再起?剿匪如治水,堵不如疏,更要挖其根源,断其爪牙,此乃釜底抽薪之策,林大人一味强调吏治,莫非是想为某些人开脱,转移视线?”
“冯青烈!你血口喷人!”林清源气得胡子直抖。
“够了!吵吵嚷嚷,成何体统!云州失陷,乃朕之耻辱!大夏之耻辱!赤焰贼寇,必须剿灭!”赵胤烦躁地一拍扶手,打断了这场争论,他虽昏聩,但也知道清流与冯党素来不和,冯青烈的话让他觉得有道理,更合他的疑心病,林清源的话虽刺耳,却也点出了部分实情。
“吏治要查,武备要整,但冯相所言不无道理,贼寇背后必有推手,着刑部、大理寺、东厂,三司会审,严查与云州贼寇有勾连者,无论朝野,一经查实,夷其三族!”
“至于剿匪……”他的目光投向武将班列,最终落在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老将身上,“镇远侯!”
“臣在!”一位须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将应声出列,正是执掌京营兵马的镇远侯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