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蓬莱仙身着月白法袍,南珠与翡翠穿成的背云随着他弯腰起身滑动,袖口和衣摆上金线绣出的白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悠长厚重的钟声从无极塔传来,蓬莱仙双手交叠举过头顶,在能遮挡视线的烟雾中缓缓跪在蒲团上,以及他身后的弟子都向着光华殿中的巨大金像俯身叩首。
众人屏息等候,场中寂静无声,两人高的三足香炉中噼里啪啦燃烧。
待到蓬莱礼毕,其他门派再陆续上前躬身上香以示敬意。林双矮了一辈,便和沈良时在一边稍等片刻。
那是崔家家主,崔子毅。林双掸落衣袖上的香灰,向和邺旺并排而立的男人一抬下巴。
邺旺回身,视线在她们间扫过,哼了一声,沉着脸离开,林双自顾上前行礼上香,待退到一侧,崔子毅走到二人身前,他与林声慢一般年纪,留了一把稀疏的胡子,眼眸细长,看上去颇有些老奸巨猾的感觉,说话却平易近人。
南屏一别,沿海动乱,林兄可还好?你们师门可都还好?
林双颔首道:崔家主挂念,一切安好。
那便好那便好,你我两门相距甚远,少有能见面畅聊的机会,上次鹰隼峡一事还没来得及多谢你呢!
崔子毅捋了捋胡子,视线落在沈良时身上的江南堂校服上,微微拧眉,这位是你师父新收的弟子吗?林兄在收徒上还是依旧慧眼如炬啊!
林双问:崔家主孤身前来?
崔子毅道:带了两个侄子,你见过的,我与老蓬莱仙有些交情,此次庆典意义非凡,不亲自来心中总放不下,但逢仙门虎视眈眈,子坚就留在门中坐镇。
崔子坚是崔子毅的双胞兄弟,崔辕和崔辙的父亲,不尚武,整日带着妻子闲云野鹤似的流连在山水间,两个儿子没遗传到父母的散漫闲适,倒是整日跟着叔叔在门中忙前忙后。
人流慢慢往前涌来,三人顺着角落离开,随口聊了几句,左不过是江湖局势以及朝廷作为,还提到了前不久崔家在两燕山间发现一处洞窟难以开凿。
说到此崔子毅语速放慢,有些欲言又止。
沈良时心中明了,直接道:我在这儿有些无聊,去看阿似射箭了。
嗯,顺着这儿往下走,有条近道。林双指了指树后一条小径,嘱咐道:晚上早些回来。
直到沈良时拎着衣摆走远,林双才道:两燕山向来人迹罕至,山势陡峭,想要开采确实难上加难,如果需要帮忙崔家主但说无妨,不过分成还是要和我师父细聊。
崔子毅笑道:天下人皆传江南堂富可敌国,原来就是这么精打细算出来的吗?
林双道:正是因为这样的谣传,才害得我们每年向朝廷交的钱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再这样下去,揭不开锅是迟早的事。
崔子毅大方道:好说好说,门中锻炼兵器,材料匮乏,崔家一向只对钢铁矿洞感兴趣,如果不是,凿开后尽数给你们也无碍。
林双也笑,调侃道:怎么,副门主整日游玩山水间,还没能发现什么上好的材料缓解这个问题吗?
崔子毅作无奈状摆摆手,林小友家中也有个和我那兄长差不多的师弟,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说到此我倒想起来件事,林双问:听闻崔家主还有个走失的妹妹,这些年一直在找,可有消息了?
崔子毅面色微变,流露出些无奈与愤恨来,找了快二十年,杳无音讯。
林双道:此番平定倭寇之乱,东瀛境内易主,新王的孙女与我是旧识,我托她向东海外找找,希望能带回来些许消息。
崔子毅意外之余,向她拱手道:林小友有心了,无论是否有收获,崔某都在此先谢过了。
半山腰松树林中开辟出来一块草地,地势稍缓,场地宽阔,一些随行前来的小辈在典礼后都聚在这里,有旧友相见,拉家常叙旧,自然也有一见面就夹枪带棒的。
我这把弓是百年檍木,猛虎筋骨,弓身四尺,嵌有虎牙、宝石不等,百步之内,无不能中,无不能穿。
草地正中,林似倚靠在树干上,怀抱大弓,数人围在她身侧,听她此话,不禁质疑,窃窃私语,崔家两兄弟亦在其中。
崔辕扬声道:林四姑娘以枇杷鞭闻名,无人能及,射艺还未领教过。
林似倨傲地抬起下巴,你不信?
崔辕反问:百步之内,无不能穿?
林似道:自然。
崔辕又问:便是穿戴铁甲,也能贯穿?
可要一试?林似直起身来,将弓举到他面前,道:若我射不中或射不穿,这把弓就白送给你。
弓是好弓,崔辕自然心动,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若中了,我就亲自为你打十支箭,崔家的箭头,重金难求。
沈良时正行至人群外围,听到二人击掌约定的声音,林似两步蹦到她身侧,亲昵地搂住她的胳膊,良时姐你来了,正好来看我射箭。
看她浑然不担心,沈良时点了点她怀中的弓,这么有信心?
自然,我的箭,师姐都不一定能躲开!林似自有十足把握,取下她发间一只金簪,道:借你簪子一用,待我赢了赔你一只更好的。
沈良时打趣问道:若失手输了呢?
林似道:那便只能趁夜去偷师姐的钱袋了。
众人寻来一面常见铁盾,将那只金簪插在距离百步处树上,铁盾倚靠在前,挡住金簪。
林似抽出羽箭,在指尖悠悠转了几圈才搭上弓,定睛远望。
众人缄默凝神,目光灼灼落在箭尖,数息后,只见她拉弓如满月,箭尖破空,如流星飒沓,不过一瞬就直接钉在树间铁盾上,震颤不止。
箭尖穿透铁盾,半截金簪掉落在树脚草地上。
众人惊呼,夸赞的话语不绝于耳。
林似得意地将弓收回身后,看向崔辕,如何,可入得了崔家的眼?
崔辕看着被人拾来的半截金簪,心中叹服,佩服,十支箭,不日奉上。
林似又看向沈良时,后者笑道:阿似果然厉害。
崔辙从她手中接过弓,上下仔细打量,连连赞叹,江南堂近年来助朝廷平乱有功,且看这把弓就知道收获亦不少,也知倭寇之乱,侵害不浅,只希望此后能彻底了结,还沿海百姓安定,也好让你们江南堂得以休养生息,否则要是出什么乱子,只怕应付不来。
沈良时道:好在近来太平,不幸中的万幸,东瀛使者不日将要进京面圣,想必不会有人在此紧要关头生事,让大家都不痛快。
沈姑娘所言极是。崔辙将弓递还,问:这弓可有名字?
林似道:西风,我师兄取的。
崔辕喃喃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凄凉萧瑟之语,不好。林似扯着弓弦瞄准天边,弹出一声轻响,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亦要有大弓相伴。
崔辕拊掌,连夸几个好字,道:林姑娘豪言壮志,巾帼不让须眉!
林似收起弓,手搭在眉间看向远处,兴致盎然地扯住沈良时的手,还不忘吆喝上崔辕、崔辙,那边有人在玩蹴鞠诶,我们也去啊!
天色渐晚,薄云轻拢,前殿觥筹交错间,得以瞥见一抹月色,蓬莱仙身居高位,应付四面八方的来客,难免力不从心。
戚涯膝行上前为他添了一杯果饮,低声道:师父,不如弟子扶您去偏殿歇息片刻?
还不待蓬莱仙回答,摇摇晃晃的宾客从坐席间站起身,踉跄登上玉阶,杯中酒撒了一半,来到近前囫囵道:今日庆典,有幸得见蓬莱仙子,在下敬蓬莱仙一杯。
支着额的蓬莱仙尚未睁眼,便感觉一片轻薄的布料划过他的手背,来人戏谑又随意道:仙子?何处有仙子?
蓬莱仙掀起眼帘,只见凭空消失了半日的戚溯,松松垮垮披着弟子衣袍,挨着他的条案坐下,手肘搭在案上接过那杯酒,道:看来前辈是喝多了,眼花了,错将我师父认成仙人了。
席间传来笑声,戚溯摆摆手示意将人扶回去,他借着这杯酒起身,遥遥敬向下方一侧的林双。
这酒当敬江南堂一杯,平乱之功,无人不知,此番江南堂为人臣子,得朝廷赏赐,以后和我们只怕是坐不到一桌了,不知道这杯酒林姑娘还肯不肯赏脸?
打趣嬉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从酒色中抽出神来看向林双,借着杯盏掩饰眼中的算计与猜疑。
悠长厚重的钟声从无极塔传来,蓬莱仙双手交叠举过头顶,在能遮挡视线的烟雾中缓缓跪在蒲团上,以及他身后的弟子都向着光华殿中的巨大金像俯身叩首。
众人屏息等候,场中寂静无声,两人高的三足香炉中噼里啪啦燃烧。
待到蓬莱礼毕,其他门派再陆续上前躬身上香以示敬意。林双矮了一辈,便和沈良时在一边稍等片刻。
那是崔家家主,崔子毅。林双掸落衣袖上的香灰,向和邺旺并排而立的男人一抬下巴。
邺旺回身,视线在她们间扫过,哼了一声,沉着脸离开,林双自顾上前行礼上香,待退到一侧,崔子毅走到二人身前,他与林声慢一般年纪,留了一把稀疏的胡子,眼眸细长,看上去颇有些老奸巨猾的感觉,说话却平易近人。
南屏一别,沿海动乱,林兄可还好?你们师门可都还好?
林双颔首道:崔家主挂念,一切安好。
那便好那便好,你我两门相距甚远,少有能见面畅聊的机会,上次鹰隼峡一事还没来得及多谢你呢!
崔子毅捋了捋胡子,视线落在沈良时身上的江南堂校服上,微微拧眉,这位是你师父新收的弟子吗?林兄在收徒上还是依旧慧眼如炬啊!
林双问:崔家主孤身前来?
崔子毅道:带了两个侄子,你见过的,我与老蓬莱仙有些交情,此次庆典意义非凡,不亲自来心中总放不下,但逢仙门虎视眈眈,子坚就留在门中坐镇。
崔子坚是崔子毅的双胞兄弟,崔辕和崔辙的父亲,不尚武,整日带着妻子闲云野鹤似的流连在山水间,两个儿子没遗传到父母的散漫闲适,倒是整日跟着叔叔在门中忙前忙后。
人流慢慢往前涌来,三人顺着角落离开,随口聊了几句,左不过是江湖局势以及朝廷作为,还提到了前不久崔家在两燕山间发现一处洞窟难以开凿。
说到此崔子毅语速放慢,有些欲言又止。
沈良时心中明了,直接道:我在这儿有些无聊,去看阿似射箭了。
嗯,顺着这儿往下走,有条近道。林双指了指树后一条小径,嘱咐道:晚上早些回来。
直到沈良时拎着衣摆走远,林双才道:两燕山向来人迹罕至,山势陡峭,想要开采确实难上加难,如果需要帮忙崔家主但说无妨,不过分成还是要和我师父细聊。
崔子毅笑道:天下人皆传江南堂富可敌国,原来就是这么精打细算出来的吗?
林双道:正是因为这样的谣传,才害得我们每年向朝廷交的钱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再这样下去,揭不开锅是迟早的事。
崔子毅大方道:好说好说,门中锻炼兵器,材料匮乏,崔家一向只对钢铁矿洞感兴趣,如果不是,凿开后尽数给你们也无碍。
林双也笑,调侃道:怎么,副门主整日游玩山水间,还没能发现什么上好的材料缓解这个问题吗?
崔子毅作无奈状摆摆手,林小友家中也有个和我那兄长差不多的师弟,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说到此我倒想起来件事,林双问:听闻崔家主还有个走失的妹妹,这些年一直在找,可有消息了?
崔子毅面色微变,流露出些无奈与愤恨来,找了快二十年,杳无音讯。
林双道:此番平定倭寇之乱,东瀛境内易主,新王的孙女与我是旧识,我托她向东海外找找,希望能带回来些许消息。
崔子毅意外之余,向她拱手道:林小友有心了,无论是否有收获,崔某都在此先谢过了。
半山腰松树林中开辟出来一块草地,地势稍缓,场地宽阔,一些随行前来的小辈在典礼后都聚在这里,有旧友相见,拉家常叙旧,自然也有一见面就夹枪带棒的。
我这把弓是百年檍木,猛虎筋骨,弓身四尺,嵌有虎牙、宝石不等,百步之内,无不能中,无不能穿。
草地正中,林似倚靠在树干上,怀抱大弓,数人围在她身侧,听她此话,不禁质疑,窃窃私语,崔家两兄弟亦在其中。
崔辕扬声道:林四姑娘以枇杷鞭闻名,无人能及,射艺还未领教过。
林似倨傲地抬起下巴,你不信?
崔辕反问:百步之内,无不能穿?
林似道:自然。
崔辕又问:便是穿戴铁甲,也能贯穿?
可要一试?林似直起身来,将弓举到他面前,道:若我射不中或射不穿,这把弓就白送给你。
弓是好弓,崔辕自然心动,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若中了,我就亲自为你打十支箭,崔家的箭头,重金难求。
沈良时正行至人群外围,听到二人击掌约定的声音,林似两步蹦到她身侧,亲昵地搂住她的胳膊,良时姐你来了,正好来看我射箭。
看她浑然不担心,沈良时点了点她怀中的弓,这么有信心?
自然,我的箭,师姐都不一定能躲开!林似自有十足把握,取下她发间一只金簪,道:借你簪子一用,待我赢了赔你一只更好的。
沈良时打趣问道:若失手输了呢?
林似道:那便只能趁夜去偷师姐的钱袋了。
众人寻来一面常见铁盾,将那只金簪插在距离百步处树上,铁盾倚靠在前,挡住金簪。
林似抽出羽箭,在指尖悠悠转了几圈才搭上弓,定睛远望。
众人缄默凝神,目光灼灼落在箭尖,数息后,只见她拉弓如满月,箭尖破空,如流星飒沓,不过一瞬就直接钉在树间铁盾上,震颤不止。
箭尖穿透铁盾,半截金簪掉落在树脚草地上。
众人惊呼,夸赞的话语不绝于耳。
林似得意地将弓收回身后,看向崔辕,如何,可入得了崔家的眼?
崔辕看着被人拾来的半截金簪,心中叹服,佩服,十支箭,不日奉上。
林似又看向沈良时,后者笑道:阿似果然厉害。
崔辙从她手中接过弓,上下仔细打量,连连赞叹,江南堂近年来助朝廷平乱有功,且看这把弓就知道收获亦不少,也知倭寇之乱,侵害不浅,只希望此后能彻底了结,还沿海百姓安定,也好让你们江南堂得以休养生息,否则要是出什么乱子,只怕应付不来。
沈良时道:好在近来太平,不幸中的万幸,东瀛使者不日将要进京面圣,想必不会有人在此紧要关头生事,让大家都不痛快。
沈姑娘所言极是。崔辙将弓递还,问:这弓可有名字?
林似道:西风,我师兄取的。
崔辕喃喃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凄凉萧瑟之语,不好。林似扯着弓弦瞄准天边,弹出一声轻响,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亦要有大弓相伴。
崔辕拊掌,连夸几个好字,道:林姑娘豪言壮志,巾帼不让须眉!
林似收起弓,手搭在眉间看向远处,兴致盎然地扯住沈良时的手,还不忘吆喝上崔辕、崔辙,那边有人在玩蹴鞠诶,我们也去啊!
天色渐晚,薄云轻拢,前殿觥筹交错间,得以瞥见一抹月色,蓬莱仙身居高位,应付四面八方的来客,难免力不从心。
戚涯膝行上前为他添了一杯果饮,低声道:师父,不如弟子扶您去偏殿歇息片刻?
还不待蓬莱仙回答,摇摇晃晃的宾客从坐席间站起身,踉跄登上玉阶,杯中酒撒了一半,来到近前囫囵道:今日庆典,有幸得见蓬莱仙子,在下敬蓬莱仙一杯。
支着额的蓬莱仙尚未睁眼,便感觉一片轻薄的布料划过他的手背,来人戏谑又随意道:仙子?何处有仙子?
蓬莱仙掀起眼帘,只见凭空消失了半日的戚溯,松松垮垮披着弟子衣袍,挨着他的条案坐下,手肘搭在案上接过那杯酒,道:看来前辈是喝多了,眼花了,错将我师父认成仙人了。
席间传来笑声,戚溯摆摆手示意将人扶回去,他借着这杯酒起身,遥遥敬向下方一侧的林双。
这酒当敬江南堂一杯,平乱之功,无人不知,此番江南堂为人臣子,得朝廷赏赐,以后和我们只怕是坐不到一桌了,不知道这杯酒林姑娘还肯不肯赏脸?
打趣嬉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从酒色中抽出神来看向林双,借着杯盏掩饰眼中的算计与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