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纪霆现在为户司下农司主事,为正六品官员。
岳大人在工司下库房主事,也是正六品。
在外人看来,哪个重要,不言而喻。
岳大人跟纪霆也算不打不相识。
他既佩服纪霆的性格本事,也唏嘘他这几年做的事,竟然没被上面重视。
听说,要是没有去年那个意外,或者说陷害。
他直接去盐务当钦差了。
如今看来,一天一地,云泥之别。
纪霆没那么多感悟,他现在要做的农活极多,哪有时间管这些。
倒是留了岳大人吃些热腾腾的锅子。
岳大人感叹:“我要是有你这好心态,那就好了。”
等岳大人离开。
纪霆这原本就偏僻的庄子,显得更加僻静。
基本上没有同僚过来。
纪霆手下等人,倒是自得其乐。
而且现在身上事情更少,都能过去研究怎么种地。
纪霆在州城过的依旧自在。
门北县的新县令,却发现不对劲。
他来之前,也没人告诉他,这个上县的情况这么好啊?
不是说门北县经过战乱,情况很不好吗?
这哪里不好了。
看看这税收,看看本地粮食产量。
还有纪霆堂弟一手扶持起来的印刷作坊,已然是北边一带重要的书籍来源地。
很多书商主动过来购买。
说是以前那些印刷作坊离他们太远,运到他们那,价格就会很贵。
自从门北县开了这作坊之后,他们各县终于能买便宜书了。
其中一个西域过来的书商还道:“我兄弟,认识他,在京城做买卖的。”
纪大人的交际,这样广泛吗?!
再看这几年修的水渠,修的道路桥梁。
不仅方便取水,还方便大家出行。
尤其是那些乡间小道,看着平平无奇,却正是当地村民最需要的。
怪不得当地百姓亲自出城送他。
如果不是自己查看卷宗。
估计谁也不知道,纪县令做了这么多事吧?!
要夸一个官员,必然会夸他的爱惜民力。
纪霆便是这样做的。
他在门北县三年,从未用徭役给他谋个私利。
做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本地繁荣的商贸,同样也是他带来的。
但这些事,外面为何都不知道?
新县令看了半晌,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态度。
他应该对纪大人更恭敬些才是。
毕竟这些事让他做,他肯定做不来。
等目光放在今年县试考生身上时。
新县令直接站起来了。
去年八月,门北县出了十个去京城的武举。
在此之前,文举颗粒无收。
只怕从今年开始,要有所改变了。
可这东西,同样是纪大人带来的啊。
他跟在后面捡现成的?!
这不合适吧。
都是纪霆极为高调。
可他这该高调的,怎么一声不吭?!
第97章 第97章危机
宝泽十六年,二月一过。
又一年的县试结束。
门北县十五个过了县试的童生,全都来到朔州州城。
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就来到纪大人所在的庄子上。
大人最近的处境,他们也听说了。
来州城之后,就一直没什么事情做。
就算去州衙门,也没有公务。
这种情况,多半就是故意针对。
好像是赵知州为了撇清关系,所以这样做。
这自然让门北县的人很不满意。
纪霆劝他们道:“接下来的州试,该怎么考怎么考,可千万别冲动。”
考生们面面相觑,纪大人这是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肯定知道啊。
这些人必然是想在文章上做点手脚。
大白话就是,直接在文章上骂人。
纪霆并不赞同。
就跟年前他送走武举十个考生一样。
那十个考生,现在应该已经到京城,准备四月份的京城武举了。
他们去年那会,也想帮纪大人抗议。
觉得以大人的才能,不能被这么埋没。
赵知州实在是过分了。
纪霆心道。
那些人想要的,就是让他的才能埋没了。
而且如今并不是高调的机会。
至少也要等京城有些事办妥再说。
不过这些事不能多讲。
纪霆只说:“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家不用为我鸣不平。”
“你们好好考试,考上功名,才是最好的。”
纪霆既是这么对武举说的,同样也对文举的考生们如此讲。
纪阳,还有以前的王县丞,现在的王书吏等人,也是这么说的。
可大家为纪大人委屈啊。
在门北县做的那样好。
却要受此不公平的对待。
纪霆笑道:“放心吧,只是暂时的。”
纪阳看向三哥哥。
总觉得三哥哥有话没讲。
确实有话没讲。
纪阳想了想道:“六妹跟七妹的婚事就要办了。”
“等他们成亲之后,咱们这边的情况,应该会好点吧。”
纪霆婚事已定。
纪阳婚事也说的差不多。
只不过都要等他们回去再办。
这种情况下,两个妹妹婚事先办,也是妥当的。
家里之前来信已经说了,纪家老家的纪祖母,还有二房三房,都已经去了京城。
先是纪雨跟大皇子的婚事。
虽只是侧妃,但却是大皇子第一桩婚事,故而办的很是体面。
皇后娘娘亲自操办。
纪家二房的也没想到,小雨还有这种造化。
来了京城之后,在祖母的指点下,也维持住体面。
如今的纪雨,已经是大皇子侧妃。
听说两人感情很好。
接下来便是纪晴的婚事。
纪晴嫁的是纪霆同窗田俊,也是上一届会试的探花郎。
去年田俊第一个任期满了,便告假成亲,也就是在三月份。
等他们婚事办
妥,夫妻两个还要外放。
也就是眼前的事了。
按理说,纪霆跟纪阳告假回京也行。
但商议过后,并未这样做。
这也是纪阳觉得奇怪的原因。
此刻说到这了,纪霆才道:“等婚事办完了,日子非但不会好过。”
“反而是祸事临头。”
为什么?!
眼看时间也快到了。
纪霆不再瞒着,看了看周围道:“书房说话。”
等纪阳从书房出来,整个人跟傻了一样。
他本能不想相信三哥哥的话。
可三哥哥向来料事如神。
一定不会错的。
三哥哥说,朝中情况不对劲。
自大皇子提出,想要娶六妹的时候,皇上就不会再信任纪家。
他前年那件事,不过是个开始。
以后事情会越来越多。
纪阳当时道:“那不嫁大皇子,不就行了?”
不行的。
大皇子提出这件事,他家就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他爹虽不善交际,但官场上的朋友,都是真心对他。
而他,加上纪风,以及因兴盛科举积累起来的声望。
还有文家书院,卓家的势力。
这就算了。
皇上也只会觉得他家好用。
错就错在,大皇子跟皇上想法一致,也亲近他家,亲近的有点过头。
他家这般情况,加上年富力强的大皇子。
怎么看,都是要再组一套班子的意思。
皇上今年四十八。
大皇子已经二十。
这要是不多想,那才奇怪了。
天家父子之间,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
但他们纪家可没有。
没有皇上的允许,大皇子敢自己接触朝臣,已经犯了大忌讳。
大白话便是。
皇上已经觉得他们是大皇子党羽的人了。
这种情况下,不打压才奇怪。
可为了不让朝中人怀疑。
只能再找其他办法。
他之前那件事如此。
接下来,还有事情等着。
尤其是六月份,他外祖卓侍郎退下后,情况会更不好看。
就不说六月份。
四月武举,门北县过去的十个武举人,说不定都会被连累。
除非绝口不提,跟他这个县令有关系。
只讲是本地教谕的功劳,以及朔州的功劳。
这种情况下,还去邀功,不等着被皇帝多想?!
纪阳忍不住感叹道:“我们只是想好好做事,竟然这么为难人。”
而且他们退无可退。
如果拒绝了大皇子,那皇上跟大皇子,甚至皇后也觉得他们家不知好歹。
岳大人在工司下库房主事,也是正六品。
在外人看来,哪个重要,不言而喻。
岳大人跟纪霆也算不打不相识。
他既佩服纪霆的性格本事,也唏嘘他这几年做的事,竟然没被上面重视。
听说,要是没有去年那个意外,或者说陷害。
他直接去盐务当钦差了。
如今看来,一天一地,云泥之别。
纪霆没那么多感悟,他现在要做的农活极多,哪有时间管这些。
倒是留了岳大人吃些热腾腾的锅子。
岳大人感叹:“我要是有你这好心态,那就好了。”
等岳大人离开。
纪霆这原本就偏僻的庄子,显得更加僻静。
基本上没有同僚过来。
纪霆手下等人,倒是自得其乐。
而且现在身上事情更少,都能过去研究怎么种地。
纪霆在州城过的依旧自在。
门北县的新县令,却发现不对劲。
他来之前,也没人告诉他,这个上县的情况这么好啊?
不是说门北县经过战乱,情况很不好吗?
这哪里不好了。
看看这税收,看看本地粮食产量。
还有纪霆堂弟一手扶持起来的印刷作坊,已然是北边一带重要的书籍来源地。
很多书商主动过来购买。
说是以前那些印刷作坊离他们太远,运到他们那,价格就会很贵。
自从门北县开了这作坊之后,他们各县终于能买便宜书了。
其中一个西域过来的书商还道:“我兄弟,认识他,在京城做买卖的。”
纪大人的交际,这样广泛吗?!
再看这几年修的水渠,修的道路桥梁。
不仅方便取水,还方便大家出行。
尤其是那些乡间小道,看着平平无奇,却正是当地村民最需要的。
怪不得当地百姓亲自出城送他。
如果不是自己查看卷宗。
估计谁也不知道,纪县令做了这么多事吧?!
要夸一个官员,必然会夸他的爱惜民力。
纪霆便是这样做的。
他在门北县三年,从未用徭役给他谋个私利。
做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本地繁荣的商贸,同样也是他带来的。
但这些事,外面为何都不知道?
新县令看了半晌,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态度。
他应该对纪大人更恭敬些才是。
毕竟这些事让他做,他肯定做不来。
等目光放在今年县试考生身上时。
新县令直接站起来了。
去年八月,门北县出了十个去京城的武举。
在此之前,文举颗粒无收。
只怕从今年开始,要有所改变了。
可这东西,同样是纪大人带来的啊。
他跟在后面捡现成的?!
这不合适吧。
都是纪霆极为高调。
可他这该高调的,怎么一声不吭?!
第97章 第97章危机
宝泽十六年,二月一过。
又一年的县试结束。
门北县十五个过了县试的童生,全都来到朔州州城。
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就来到纪大人所在的庄子上。
大人最近的处境,他们也听说了。
来州城之后,就一直没什么事情做。
就算去州衙门,也没有公务。
这种情况,多半就是故意针对。
好像是赵知州为了撇清关系,所以这样做。
这自然让门北县的人很不满意。
纪霆劝他们道:“接下来的州试,该怎么考怎么考,可千万别冲动。”
考生们面面相觑,纪大人这是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肯定知道啊。
这些人必然是想在文章上做点手脚。
大白话就是,直接在文章上骂人。
纪霆并不赞同。
就跟年前他送走武举十个考生一样。
那十个考生,现在应该已经到京城,准备四月份的京城武举了。
他们去年那会,也想帮纪大人抗议。
觉得以大人的才能,不能被这么埋没。
赵知州实在是过分了。
纪霆心道。
那些人想要的,就是让他的才能埋没了。
而且如今并不是高调的机会。
至少也要等京城有些事办妥再说。
不过这些事不能多讲。
纪霆只说:“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家不用为我鸣不平。”
“你们好好考试,考上功名,才是最好的。”
纪霆既是这么对武举说的,同样也对文举的考生们如此讲。
纪阳,还有以前的王县丞,现在的王书吏等人,也是这么说的。
可大家为纪大人委屈啊。
在门北县做的那样好。
却要受此不公平的对待。
纪霆笑道:“放心吧,只是暂时的。”
纪阳看向三哥哥。
总觉得三哥哥有话没讲。
确实有话没讲。
纪阳想了想道:“六妹跟七妹的婚事就要办了。”
“等他们成亲之后,咱们这边的情况,应该会好点吧。”
纪霆婚事已定。
纪阳婚事也说的差不多。
只不过都要等他们回去再办。
这种情况下,两个妹妹婚事先办,也是妥当的。
家里之前来信已经说了,纪家老家的纪祖母,还有二房三房,都已经去了京城。
先是纪雨跟大皇子的婚事。
虽只是侧妃,但却是大皇子第一桩婚事,故而办的很是体面。
皇后娘娘亲自操办。
纪家二房的也没想到,小雨还有这种造化。
来了京城之后,在祖母的指点下,也维持住体面。
如今的纪雨,已经是大皇子侧妃。
听说两人感情很好。
接下来便是纪晴的婚事。
纪晴嫁的是纪霆同窗田俊,也是上一届会试的探花郎。
去年田俊第一个任期满了,便告假成亲,也就是在三月份。
等他们婚事办
妥,夫妻两个还要外放。
也就是眼前的事了。
按理说,纪霆跟纪阳告假回京也行。
但商议过后,并未这样做。
这也是纪阳觉得奇怪的原因。
此刻说到这了,纪霆才道:“等婚事办完了,日子非但不会好过。”
“反而是祸事临头。”
为什么?!
眼看时间也快到了。
纪霆不再瞒着,看了看周围道:“书房说话。”
等纪阳从书房出来,整个人跟傻了一样。
他本能不想相信三哥哥的话。
可三哥哥向来料事如神。
一定不会错的。
三哥哥说,朝中情况不对劲。
自大皇子提出,想要娶六妹的时候,皇上就不会再信任纪家。
他前年那件事,不过是个开始。
以后事情会越来越多。
纪阳当时道:“那不嫁大皇子,不就行了?”
不行的。
大皇子提出这件事,他家就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他爹虽不善交际,但官场上的朋友,都是真心对他。
而他,加上纪风,以及因兴盛科举积累起来的声望。
还有文家书院,卓家的势力。
这就算了。
皇上也只会觉得他家好用。
错就错在,大皇子跟皇上想法一致,也亲近他家,亲近的有点过头。
他家这般情况,加上年富力强的大皇子。
怎么看,都是要再组一套班子的意思。
皇上今年四十八。
大皇子已经二十。
这要是不多想,那才奇怪了。
天家父子之间,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
但他们纪家可没有。
没有皇上的允许,大皇子敢自己接触朝臣,已经犯了大忌讳。
大白话便是。
皇上已经觉得他们是大皇子党羽的人了。
这种情况下,不打压才奇怪。
可为了不让朝中人怀疑。
只能再找其他办法。
他之前那件事如此。
接下来,还有事情等着。
尤其是六月份,他外祖卓侍郎退下后,情况会更不好看。
就不说六月份。
四月武举,门北县过去的十个武举人,说不定都会被连累。
除非绝口不提,跟他这个县令有关系。
只讲是本地教谕的功劳,以及朔州的功劳。
这种情况下,还去邀功,不等着被皇帝多想?!
纪阳忍不住感叹道:“我们只是想好好做事,竟然这么为难人。”
而且他们退无可退。
如果拒绝了大皇子,那皇上跟大皇子,甚至皇后也觉得他们家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