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他还要忙着明年县试,也是两头跑。
即便如此,纪县令科举心得写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跑过去。
这种好东西!
大家都要看啊!
但只见那书册封面写着《科举心得童试篇》
没错,这东西分有三本。
接下来还有乡试篇,会试篇。
一本比一本贵,一本比一本干货多。
想要的话,就赶紧预定吧!
这三本里,只有童试篇现货买卖。
其他两本,尤其是会试篇,一本五十两银子,先预定,再售卖。
教谕幽幽道:“纪状元,您不去做奸商,真是可惜了。”
不过定价确实合理。
考童试的人最穷,价格就低。
当秀才的有些银钱,价格适中。
会试?
参加会试的人,都是举人老爷了,肯定要狠狠宰一笔。
也不对,不是宰,是求之不得买到状元心得。
毕竟这种机会,还是很少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自然不用纪霆亲自出马,为了保持状元的“风度”,都是手下人的主意。
果然,消息刚一传出。
门北县这个还没正式开张的印刷作坊,就有了买卖。
整个朔州举人,全都拿着银子,让人过来预订。
因为会试还要再等三年,等个一年再交货,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此好的消息,就算大雪封路,也拦不住前来求书的秀才举人。
终于在年节前,把纪霆前段时间欠矿场的,欠大夫的,欠县学的,全都给还上了。
做完这些后,王县丞挺起腰杆:“大人年节里,肯定要忙了。”
纪霆笑:“排个顺序,本官挨个见客。”
王县丞,刘主簿,贺捕头笑。
大人开了个好头。
现在门北县那些真正的人物,必然要出现了。
他们还等着大人给台阶,他们好顺势上来,一起治理门北县。
现在纪大人告诉他们,没有你们,他照样能成事。
大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他也没有私心。
那些人要是还躲在暗处,就是不知好歹了。
门北县几个大姓人家,很快出现在衙门里,对纪霆这个年纪轻轻的县令很是客气。
等他们出了县衙,互相看看。
这次来的县令,竟然不是草包。
但是想要恢复本地的生机,可不是一个印刷作坊可以完成的。
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上等的种子。”纪霆把信件递给差役,让他送到州城,请朔州知州帮帮忙,介绍一些靠谱的粮商过来。
纪霆才不怕欠人情。
有关系就要用,有人脉就要使。
只要能弄来好东西就行啊!
第86章 第86章办差
纪霆信件寄出去后,来衙门递帖子的人更多了。
尤其是各村村长里长等人。
就连城北一位耆老也来拜访。
门北县衙门赶在年前,热闹起来。
虽说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
但互通有无总是好的。
不能百姓过百姓的,官府过官府的。
真有个大事小情,对他们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再来一次雁门之战,就怕敌人已经有了经验。
到时候再想夺回来,就没那么简单。
这么一想,难怪皇上着急。
各方过来的原因,多也为纪霆请求朔州知州找的粮商。
种田三要素。
种子,肥料,水源。
这点当地农户比纪霆更清楚。
肥料跟水源在当地就有,这点农夫农妇更比衙门操心,也有他们当地一套的种田方法。
唯独种子,算是难题。
南正国如今,已经有了种子买卖的商人。
他们收粮时,会刻意从大批粮食里,筛选出饱满的种子留下来,等到开春前售卖。
因为官府掌控价格,他们也算挣个辛苦钱。
但这东西,一直供不应求。
他们去哪卖粮食种子,都会备受欢迎。
这就考验当地官员的人脉关系了。
若有好人脉,就能请来一些粮商,好让本地更多人买到好种子。
若是一般般,那本地农户也不会干等着,多会商议过后,大家驾着牛车,不远百里去购置种子。
当然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上去。
肯定不如粮商过来要划算。
门北县以前繁华的时候,多是粮商主动过来。
现在肯定不成的。
所以需要再疏通关系。
再加上纪霆的名声,跟他在京城人脉。
多数人都知道,朔州知州,肯定愿意卖这个面子。
果然,腊月初十左右,知州就回信了,语气很是亲热,并不像以长官自居,反而像是以长辈的模样。
还说当年跟他爹同朝为官云云。
让他有什么时候尽管去说就好。
很多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官员,认为托人办事
是麻烦别人。
可官场上就是要你来我往,才能办成事。
对方说不定还很高兴,觉得跟纪家有了往来。
得知有七八个粮食都会运粮种过来,纪霆也做了个统计,让县里各村镇做好准备。
不过消息也不确切,毕竟人家还没来,做不得准。
所以并不会大肆宣扬。
王县丞劝诫的话刚到嘴边,就又咽下去。
不错不错,是这个道理。
不确定的事不能讲,省得出错。
然后就是印刷作坊的事。
虽说还在下雪,但已然有了盈利,以后不用多操心,直接成为本地的进项。
门北县当地人算算。
纪县令先用自己的才华印了书,给衙门带了收益,还填给慈幼院。
然后又用关系拉来粮商,免了农户们奔波之苦。
这像个为他们做事的好官啊!
没错,只做了这两件事,就有人称呼纪霆为好官了。
“大家的要求,是不是有点低?”纪霆笑着道,“现在统计各村水渠,跟明年劳役情况,就容易很多了吧。”
王县丞点头:“已经在统计了,贺捕头在分配劳役名册,到时候分批做事,不耽误他们家里农活。”
“我在统计水渠,看哪里最紧急,到时候优先修缮。”
水源极为重要。
各村在农忙时为了抢水,直接打起来的事也不新鲜。
听闻隔壁县有一抢水的事。
两村人抢水源谁也不让。
当地昏庸官员竟出了个主意,说在油锅里扔三个铜板,谁捞出来的铜板多,哪个村子的水源就多。
其中一个村子的小伙把手伸进滚烫的油锅里,硬生生抢到两枚铜板,为自家村子多了一口水源,从此他们村的庄稼长得就比隔壁村要好。
而那个庄稼人也因烫伤过重,直接死了。
在缺水的朔州一带。
这种事并非孤例。
关于水源的传说也极多。
纪霆想在年后就把事情定好,让县里劳役修缮沟渠,也好多存水。
种地是庄稼人的事。
那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官员的事。
两者必须合二为一。
否则门北县的辉煌,只能是曾经了。
纪霆等人忙忙碌碌,一边压住衙门里面书吏奴仆偷奸耍滑的迹象,另一边把年后要做的事都处理好。
等收到家里,以及好友信件时,已经到了腊月下旬。
纪霆他们头一次在外面过年。
既不是老家,甚至不是外祖家,这种经历还有些新奇。
家里情况一切都好。
纪晴婚事定下,都没想到她年纪小,反而是最先定下那个。
不过真正成亲,也要等到三四年后了,田俊年后就要外放。
纪阳爹娘对他很是关切,不过知道跟纪霆一起,也就放心了。
家里纪风还在文家书院读书。
纪雨的婚事虽没定下,却有些眉目,只是有些小麻烦。
具体的卓夫人没说,应当不是什么大事。
纪伯章也没说什么,他在户部的职位也升了升,如今是正四品户部参议。
这般升职速度,确实有些夸张,像是要把之前欠的补回来一样。
再有就是郑平也来信了。
估计跟他们在翰林院共事过有关。
他去的地方也是极为偏远,但也已经稳定下来。
他还带了新婚妻子过去,好像是老家的一个远房表妹,两人小时候就有婚约。
不过根据老家好友冯长庆说,郑家想安排郑平的婚事,直接被拒绝。
因此两家彻底交恶。
郑平不仅带着新婚妻子上任,连母亲都一起带走了。
看来郑家里面,算是撕破脸。
即便如此,纪县令科举心得写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跑过去。
这种好东西!
大家都要看啊!
但只见那书册封面写着《科举心得童试篇》
没错,这东西分有三本。
接下来还有乡试篇,会试篇。
一本比一本贵,一本比一本干货多。
想要的话,就赶紧预定吧!
这三本里,只有童试篇现货买卖。
其他两本,尤其是会试篇,一本五十两银子,先预定,再售卖。
教谕幽幽道:“纪状元,您不去做奸商,真是可惜了。”
不过定价确实合理。
考童试的人最穷,价格就低。
当秀才的有些银钱,价格适中。
会试?
参加会试的人,都是举人老爷了,肯定要狠狠宰一笔。
也不对,不是宰,是求之不得买到状元心得。
毕竟这种机会,还是很少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自然不用纪霆亲自出马,为了保持状元的“风度”,都是手下人的主意。
果然,消息刚一传出。
门北县这个还没正式开张的印刷作坊,就有了买卖。
整个朔州举人,全都拿着银子,让人过来预订。
因为会试还要再等三年,等个一年再交货,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此好的消息,就算大雪封路,也拦不住前来求书的秀才举人。
终于在年节前,把纪霆前段时间欠矿场的,欠大夫的,欠县学的,全都给还上了。
做完这些后,王县丞挺起腰杆:“大人年节里,肯定要忙了。”
纪霆笑:“排个顺序,本官挨个见客。”
王县丞,刘主簿,贺捕头笑。
大人开了个好头。
现在门北县那些真正的人物,必然要出现了。
他们还等着大人给台阶,他们好顺势上来,一起治理门北县。
现在纪大人告诉他们,没有你们,他照样能成事。
大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他也没有私心。
那些人要是还躲在暗处,就是不知好歹了。
门北县几个大姓人家,很快出现在衙门里,对纪霆这个年纪轻轻的县令很是客气。
等他们出了县衙,互相看看。
这次来的县令,竟然不是草包。
但是想要恢复本地的生机,可不是一个印刷作坊可以完成的。
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上等的种子。”纪霆把信件递给差役,让他送到州城,请朔州知州帮帮忙,介绍一些靠谱的粮商过来。
纪霆才不怕欠人情。
有关系就要用,有人脉就要使。
只要能弄来好东西就行啊!
第86章 第86章办差
纪霆信件寄出去后,来衙门递帖子的人更多了。
尤其是各村村长里长等人。
就连城北一位耆老也来拜访。
门北县衙门赶在年前,热闹起来。
虽说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
但互通有无总是好的。
不能百姓过百姓的,官府过官府的。
真有个大事小情,对他们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再来一次雁门之战,就怕敌人已经有了经验。
到时候再想夺回来,就没那么简单。
这么一想,难怪皇上着急。
各方过来的原因,多也为纪霆请求朔州知州找的粮商。
种田三要素。
种子,肥料,水源。
这点当地农户比纪霆更清楚。
肥料跟水源在当地就有,这点农夫农妇更比衙门操心,也有他们当地一套的种田方法。
唯独种子,算是难题。
南正国如今,已经有了种子买卖的商人。
他们收粮时,会刻意从大批粮食里,筛选出饱满的种子留下来,等到开春前售卖。
因为官府掌控价格,他们也算挣个辛苦钱。
但这东西,一直供不应求。
他们去哪卖粮食种子,都会备受欢迎。
这就考验当地官员的人脉关系了。
若有好人脉,就能请来一些粮商,好让本地更多人买到好种子。
若是一般般,那本地农户也不会干等着,多会商议过后,大家驾着牛车,不远百里去购置种子。
当然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上去。
肯定不如粮商过来要划算。
门北县以前繁华的时候,多是粮商主动过来。
现在肯定不成的。
所以需要再疏通关系。
再加上纪霆的名声,跟他在京城人脉。
多数人都知道,朔州知州,肯定愿意卖这个面子。
果然,腊月初十左右,知州就回信了,语气很是亲热,并不像以长官自居,反而像是以长辈的模样。
还说当年跟他爹同朝为官云云。
让他有什么时候尽管去说就好。
很多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官员,认为托人办事
是麻烦别人。
可官场上就是要你来我往,才能办成事。
对方说不定还很高兴,觉得跟纪家有了往来。
得知有七八个粮食都会运粮种过来,纪霆也做了个统计,让县里各村镇做好准备。
不过消息也不确切,毕竟人家还没来,做不得准。
所以并不会大肆宣扬。
王县丞劝诫的话刚到嘴边,就又咽下去。
不错不错,是这个道理。
不确定的事不能讲,省得出错。
然后就是印刷作坊的事。
虽说还在下雪,但已然有了盈利,以后不用多操心,直接成为本地的进项。
门北县当地人算算。
纪县令先用自己的才华印了书,给衙门带了收益,还填给慈幼院。
然后又用关系拉来粮商,免了农户们奔波之苦。
这像个为他们做事的好官啊!
没错,只做了这两件事,就有人称呼纪霆为好官了。
“大家的要求,是不是有点低?”纪霆笑着道,“现在统计各村水渠,跟明年劳役情况,就容易很多了吧。”
王县丞点头:“已经在统计了,贺捕头在分配劳役名册,到时候分批做事,不耽误他们家里农活。”
“我在统计水渠,看哪里最紧急,到时候优先修缮。”
水源极为重要。
各村在农忙时为了抢水,直接打起来的事也不新鲜。
听闻隔壁县有一抢水的事。
两村人抢水源谁也不让。
当地昏庸官员竟出了个主意,说在油锅里扔三个铜板,谁捞出来的铜板多,哪个村子的水源就多。
其中一个村子的小伙把手伸进滚烫的油锅里,硬生生抢到两枚铜板,为自家村子多了一口水源,从此他们村的庄稼长得就比隔壁村要好。
而那个庄稼人也因烫伤过重,直接死了。
在缺水的朔州一带。
这种事并非孤例。
关于水源的传说也极多。
纪霆想在年后就把事情定好,让县里劳役修缮沟渠,也好多存水。
种地是庄稼人的事。
那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官员的事。
两者必须合二为一。
否则门北县的辉煌,只能是曾经了。
纪霆等人忙忙碌碌,一边压住衙门里面书吏奴仆偷奸耍滑的迹象,另一边把年后要做的事都处理好。
等收到家里,以及好友信件时,已经到了腊月下旬。
纪霆他们头一次在外面过年。
既不是老家,甚至不是外祖家,这种经历还有些新奇。
家里情况一切都好。
纪晴婚事定下,都没想到她年纪小,反而是最先定下那个。
不过真正成亲,也要等到三四年后了,田俊年后就要外放。
纪阳爹娘对他很是关切,不过知道跟纪霆一起,也就放心了。
家里纪风还在文家书院读书。
纪雨的婚事虽没定下,却有些眉目,只是有些小麻烦。
具体的卓夫人没说,应当不是什么大事。
纪伯章也没说什么,他在户部的职位也升了升,如今是正四品户部参议。
这般升职速度,确实有些夸张,像是要把之前欠的补回来一样。
再有就是郑平也来信了。
估计跟他们在翰林院共事过有关。
他去的地方也是极为偏远,但也已经稳定下来。
他还带了新婚妻子过去,好像是老家的一个远房表妹,两人小时候就有婚约。
不过根据老家好友冯长庆说,郑家想安排郑平的婚事,直接被拒绝。
因此两家彻底交恶。
郑平不仅带着新婚妻子上任,连母亲都一起带走了。
看来郑家里面,算是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