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尤其是二房小四小六还好些,不过显然离他更近。
三房那边态度奇怪,小五眼睛红肿,身后小七死死看着他。
到了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孩子们,看他的眼神里,则带了说不出的警惕。
好像他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也就年龄最大的沁表姐朝他稍稍点头,示意他不要在意。
纪霆稍稍叹口气。
大家在外面的时候,确实很团结。
毕竟是一致对外。
可在家学里,便是另一个小社会了。
各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磕绊。
纪霆没有再想,直接坐在瑞表哥身后,准备自己的功课。
他是准备放过自己,瑞表哥却没这个打算,直接道:“纪霆,你可真是好天赋。”
“当年你爹靠着天赋,抢走其他兄弟姊妹读书的机会。”
“现在你又要靠自己的天赋,抢走我们的机会吗。”
这是哪里的话。
纪霆看了看大家,又想到上一辈的事,直接道:“此事都有长辈做主,我们晚辈不好评价。”
意思就是,讨论上一辈已经大逆不道了。
现在还要评价他们的做法,是不是不大好。
果然,纪霆一句话,堵住对方的嘴。
等上午的课结束,文夫子又点评了每个人的蒙学课业,总要让大家的基础打牢。
而这里面,基础最牢固的,自然是小五纪风。
纪霆反而平平。
毕竟他那蒙学课也是自己自学的,靠着死记硬背得来,甚至还不如纪阳理解得深。
可越是这样,越让在场人焦虑。
只凭天赋,就能做到这种程度,着实让人心惊。
最让大家惊讶的,还是纪霆进步的速度。
他读书的速度太快了,理解能力也让文夫子惊讶。
似乎只要认真说了,他就能举一反三。
这下,甚至有人能理解,为什么以纪伯章的教法,纪霆还能跟着学下去。
天才的理解方法,似乎跟普通人并不一样。
这种情况,确实让普通人有些绝望。
就连小四纪阳回到二房后,都对他爹娘道:“终于知道,爹当初为什么害怕大伯了。”
纪四叔无语,手里的活停顿了片刻。
他大哥从小读书就好,这么这些小的,哪个不活在他的阴影下?
想到小四也这样,难免心里有些焦急,见小四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则修院学习,就赶紧道:“你要是不想跟着你三哥哥学,也没什么,咱们自家也有地方。”
谁料小四抱紧书箱,赶紧摇头。
不行!
他要去!!!
小四跟小六去了则修院。
跟当初在博学馆一样,下了学就来这里读书,还有三哥哥指点。
只是这里没了小五纪风。
显然是被五婶禁止过来,不想让他学得太多。
小七更不用说,估计在院里监督她庶长兄。
对此纪霆有些不耐烦的。
大人之间的事,却让小孩子掺和里面。
可三房的事又是三房的,大家都不好插嘴。
总不能让祖母去管吧?
可祖母也不待见他啊。
全家里面,就待见他爹,可他爹绝对不会掺和这种事的。
头疼啊。
纪霆还是归纳了一份学习总结,以及他爹的一些心得。
等明天上学了,避开七妹,偷偷递给小五算了。
三房那边不想让小五学。
好在二房没问题。
尤其是六妹妹,她是真的在读四书,如今论语已经通读,正在理解背诵。
这方面,纪霆倒真的能带一带。
纪霆跟纪小晴学得不亦乐乎。
那边小四这十分安静地看书。
则修院里一片祥和。
谁看了都觉得兄弟姊妹之间,倒是十分亲近。
可则修院附近路过,特意来探究的身影,还是让人知道,纪家内里没那么平静。
纪霆只当不知道,晚上吃饭的时候,让母亲多派些人把守,省得有人来看。
这本是随意的一句话,倒是让卓夫人放下碗筷的:“二房三房的,到底想干什么。”
已经跟妻儿一起吃饭的纪伯章叹口气,开口道:“不必管他们。”
大家只是焦急学业,并没什么坏心思。
“为何不管?二房两个黏着霆哥儿学习,三房又避如蛇蝎,搞的咱们里外不是人。”卓夫人最后道,“不仅要派人,还须买两个书童小厮跟着,身边没人还是不行。”
“两个不行,太少了,还跟在京城一样,给你找四个。”
卓夫人说做就做,把主院的巡视安排得更加严密。
不过书童跟小厮不太好找,要慢慢寻。
听说北边战乱,送来一批流离失所的小孩,可以再等等。
大房的动作,自然被其他各院看在眼里。
二房无所谓,只要自家孩子在则修院好好学即可。
三房也无所谓,只要庶子不过去即可。
但家里的气氛渐渐出现变化。
下人们是头一个发现不同的,各房之间本就不在一起吃饭,现在倒更像是住在一个宅子里的陌生人。
不过大的开销,肯定还是执掌中馈的二房来。
二房二夫人见大嫂卓夫人说,要给霆哥儿找几个仆从,认真回道:“本就该找的,我也一直在寻摸,不过想着,还是大嫂你找的,更称心如意。”
按二夫人的意思是,公中出银子,具体的让卓夫人去寻。
这意思就是,不插手大房的人事,自己也图个方便。
卓夫人自是满意的,刚要点头,就听二夫人道:“只是老家不比京城,咱家情况也不一样,霆哥外院七八个人,已经不少了。”
“内院四个丫鬟,四个小厮,还另买一个书童,确实有点多。”
“咱家女孩都是四个丫鬟,再无小厮书童。”
“男孩院里是两个丫鬟,两个小厮,一个书童。”
“大嫂,要不比这个惯例来吧。”
二房二夫人的意思很明白了。
家里的例份是多少,男孩女孩们身边人是什么规矩,都是有定例的。
以前你们或外放,或在京城,许多银钱都是你家出,那不算什么。
可回家了,自然不能跟在京城一样。
要四个丫鬟,四个小厮,还要再买书童,这足足九个人了。
比起纪阳都多四个人。
实在不行的。
二夫人觉得,大嫂不管家,尽出难题。
卓夫人这边也有话说:“可不管你大哥小时候,还是我们在京城,都是按这个例子来了的。”
“如今怎么就不行了?”
“我也是没把京城里的人带回来的,倘若带了,那可不是八九个,公中难道就不管了?”
那能带吗。
你儿子如何纨绔的,外人不清楚,家人还不知道吗。
那是你不想带,还是不能带。
这战火,终于还是烧到大房了。
二夫人没说话,可身边老妈子的笑,已经很表明情况。
卓夫人哪受过这种屈辱,反诘道:“只知道沾光,却不知道出力,要个丫鬟小厮都不给,是
纪家真的要没钱了,还是你们二房把这钱另有用?”
“以后有本事,别来沾我家霆哥读书。”
第33章 第33章读书
等一日家学结束。
纪霆看着冷冷清清的则修院,问外院长随:“去问问小四小六,他们什么时候来。”
不到片刻,那边便传来消息。
说是不来了,以后都不来了。
啊?
这是怎么了啊。
纪霆觉得,他现在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好在那回话的长随机灵,低声把今日下午大房二房的事说了,这才知道缘由。
纪霆看了看长随,问道:“你今年几岁,要不进内院算了。”
反正他就缺个传话的人。
可他又不能直接跟娘说,他不需要那么多人。
两军交战呢,娘帮他冲锋陷阵,自己这边先投,岂不是拉偏架,让娘难做。
不如先拖着算了。
可他们这边正说着,就见大哥哥纪海气冲冲过来,一手拿着纪阳,一手把手里的书扔在地上。
“三弟,这就是你带着四弟读的书吗?!”
纪霆皱眉,那长随已经把书捡起来了。
只见上面写着《陇西游记》《陕南见闻》《淮河两岸》,这全都是游记?
小四最近几日看的书,都是这些吗?
别说大哥哥纪海惊讶,就连纪霆也不知道啊。
“不想教就别教,你们是天才,我们不是,可也不能带我们入歧途啊,你要科举,小四也要的。”
纪海说完,就听纪阳努力解释:“真不是三哥哥让我看的,是我自己托人买的啊。”
三房那边态度奇怪,小五眼睛红肿,身后小七死死看着他。
到了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孩子们,看他的眼神里,则带了说不出的警惕。
好像他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也就年龄最大的沁表姐朝他稍稍点头,示意他不要在意。
纪霆稍稍叹口气。
大家在外面的时候,确实很团结。
毕竟是一致对外。
可在家学里,便是另一个小社会了。
各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磕绊。
纪霆没有再想,直接坐在瑞表哥身后,准备自己的功课。
他是准备放过自己,瑞表哥却没这个打算,直接道:“纪霆,你可真是好天赋。”
“当年你爹靠着天赋,抢走其他兄弟姊妹读书的机会。”
“现在你又要靠自己的天赋,抢走我们的机会吗。”
这是哪里的话。
纪霆看了看大家,又想到上一辈的事,直接道:“此事都有长辈做主,我们晚辈不好评价。”
意思就是,讨论上一辈已经大逆不道了。
现在还要评价他们的做法,是不是不大好。
果然,纪霆一句话,堵住对方的嘴。
等上午的课结束,文夫子又点评了每个人的蒙学课业,总要让大家的基础打牢。
而这里面,基础最牢固的,自然是小五纪风。
纪霆反而平平。
毕竟他那蒙学课也是自己自学的,靠着死记硬背得来,甚至还不如纪阳理解得深。
可越是这样,越让在场人焦虑。
只凭天赋,就能做到这种程度,着实让人心惊。
最让大家惊讶的,还是纪霆进步的速度。
他读书的速度太快了,理解能力也让文夫子惊讶。
似乎只要认真说了,他就能举一反三。
这下,甚至有人能理解,为什么以纪伯章的教法,纪霆还能跟着学下去。
天才的理解方法,似乎跟普通人并不一样。
这种情况,确实让普通人有些绝望。
就连小四纪阳回到二房后,都对他爹娘道:“终于知道,爹当初为什么害怕大伯了。”
纪四叔无语,手里的活停顿了片刻。
他大哥从小读书就好,这么这些小的,哪个不活在他的阴影下?
想到小四也这样,难免心里有些焦急,见小四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则修院学习,就赶紧道:“你要是不想跟着你三哥哥学,也没什么,咱们自家也有地方。”
谁料小四抱紧书箱,赶紧摇头。
不行!
他要去!!!
小四跟小六去了则修院。
跟当初在博学馆一样,下了学就来这里读书,还有三哥哥指点。
只是这里没了小五纪风。
显然是被五婶禁止过来,不想让他学得太多。
小七更不用说,估计在院里监督她庶长兄。
对此纪霆有些不耐烦的。
大人之间的事,却让小孩子掺和里面。
可三房的事又是三房的,大家都不好插嘴。
总不能让祖母去管吧?
可祖母也不待见他啊。
全家里面,就待见他爹,可他爹绝对不会掺和这种事的。
头疼啊。
纪霆还是归纳了一份学习总结,以及他爹的一些心得。
等明天上学了,避开七妹,偷偷递给小五算了。
三房那边不想让小五学。
好在二房没问题。
尤其是六妹妹,她是真的在读四书,如今论语已经通读,正在理解背诵。
这方面,纪霆倒真的能带一带。
纪霆跟纪小晴学得不亦乐乎。
那边小四这十分安静地看书。
则修院里一片祥和。
谁看了都觉得兄弟姊妹之间,倒是十分亲近。
可则修院附近路过,特意来探究的身影,还是让人知道,纪家内里没那么平静。
纪霆只当不知道,晚上吃饭的时候,让母亲多派些人把守,省得有人来看。
这本是随意的一句话,倒是让卓夫人放下碗筷的:“二房三房的,到底想干什么。”
已经跟妻儿一起吃饭的纪伯章叹口气,开口道:“不必管他们。”
大家只是焦急学业,并没什么坏心思。
“为何不管?二房两个黏着霆哥儿学习,三房又避如蛇蝎,搞的咱们里外不是人。”卓夫人最后道,“不仅要派人,还须买两个书童小厮跟着,身边没人还是不行。”
“两个不行,太少了,还跟在京城一样,给你找四个。”
卓夫人说做就做,把主院的巡视安排得更加严密。
不过书童跟小厮不太好找,要慢慢寻。
听说北边战乱,送来一批流离失所的小孩,可以再等等。
大房的动作,自然被其他各院看在眼里。
二房无所谓,只要自家孩子在则修院好好学即可。
三房也无所谓,只要庶子不过去即可。
但家里的气氛渐渐出现变化。
下人们是头一个发现不同的,各房之间本就不在一起吃饭,现在倒更像是住在一个宅子里的陌生人。
不过大的开销,肯定还是执掌中馈的二房来。
二房二夫人见大嫂卓夫人说,要给霆哥儿找几个仆从,认真回道:“本就该找的,我也一直在寻摸,不过想着,还是大嫂你找的,更称心如意。”
按二夫人的意思是,公中出银子,具体的让卓夫人去寻。
这意思就是,不插手大房的人事,自己也图个方便。
卓夫人自是满意的,刚要点头,就听二夫人道:“只是老家不比京城,咱家情况也不一样,霆哥外院七八个人,已经不少了。”
“内院四个丫鬟,四个小厮,还另买一个书童,确实有点多。”
“咱家女孩都是四个丫鬟,再无小厮书童。”
“男孩院里是两个丫鬟,两个小厮,一个书童。”
“大嫂,要不比这个惯例来吧。”
二房二夫人的意思很明白了。
家里的例份是多少,男孩女孩们身边人是什么规矩,都是有定例的。
以前你们或外放,或在京城,许多银钱都是你家出,那不算什么。
可回家了,自然不能跟在京城一样。
要四个丫鬟,四个小厮,还要再买书童,这足足九个人了。
比起纪阳都多四个人。
实在不行的。
二夫人觉得,大嫂不管家,尽出难题。
卓夫人这边也有话说:“可不管你大哥小时候,还是我们在京城,都是按这个例子来了的。”
“如今怎么就不行了?”
“我也是没把京城里的人带回来的,倘若带了,那可不是八九个,公中难道就不管了?”
那能带吗。
你儿子如何纨绔的,外人不清楚,家人还不知道吗。
那是你不想带,还是不能带。
这战火,终于还是烧到大房了。
二夫人没说话,可身边老妈子的笑,已经很表明情况。
卓夫人哪受过这种屈辱,反诘道:“只知道沾光,却不知道出力,要个丫鬟小厮都不给,是
纪家真的要没钱了,还是你们二房把这钱另有用?”
“以后有本事,别来沾我家霆哥读书。”
第33章 第33章读书
等一日家学结束。
纪霆看着冷冷清清的则修院,问外院长随:“去问问小四小六,他们什么时候来。”
不到片刻,那边便传来消息。
说是不来了,以后都不来了。
啊?
这是怎么了啊。
纪霆觉得,他现在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好在那回话的长随机灵,低声把今日下午大房二房的事说了,这才知道缘由。
纪霆看了看长随,问道:“你今年几岁,要不进内院算了。”
反正他就缺个传话的人。
可他又不能直接跟娘说,他不需要那么多人。
两军交战呢,娘帮他冲锋陷阵,自己这边先投,岂不是拉偏架,让娘难做。
不如先拖着算了。
可他们这边正说着,就见大哥哥纪海气冲冲过来,一手拿着纪阳,一手把手里的书扔在地上。
“三弟,这就是你带着四弟读的书吗?!”
纪霆皱眉,那长随已经把书捡起来了。
只见上面写着《陇西游记》《陕南见闻》《淮河两岸》,这全都是游记?
小四最近几日看的书,都是这些吗?
别说大哥哥纪海惊讶,就连纪霆也不知道啊。
“不想教就别教,你们是天才,我们不是,可也不能带我们入歧途啊,你要科举,小四也要的。”
纪海说完,就听纪阳努力解释:“真不是三哥哥让我看的,是我自己托人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