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先练这个。”
  说着,又讲了其中笔法顺序,纪伯章特意讲得很慢,希望这次的学生能听懂。
  父子两人,一个认真教,一个认真学。
  让外面卓夫人很是欣慰。
  不过很快,就听到里面传来争执。
  主要是纪霆有点不适应,下意识道:“这个笔画不是说过了吗。”
  “不要重复了啊。”
  “爹,你讲过了。”
  纪伯章深吸口气,上次讲得太快不行,这次讲得太慢不行。
  他直接冷笑:“好,不跟你重复了。”
  接下来半个时辰里。
  纪伯章把笔画顺序要点讲得飞快的,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课。
  不过说是讲课,不如说是讲自己的心得体会。
  有些地方十分抽象,有些地方见解独到。
  这哪里是讲课,分明是输出一篇书法总结。
  还是比较高阶的那种。
  纪伯章算是说痛快了。
  回头看看儿子,又有点心虚。
  想到教小七读书的经验,再想想纪霆不过十三,自己说得太快了。
  谁料纪霆恍然大悟,还真抬笔写了个字:“是不是这样?”
  纪伯章往前一看,竟然把他说的要点特点,全都记下来了,除了笔法不够纯熟之外,还真有点意思。
  这样一来,还真让纪霆他爹提起兴趣,顺手又写了个字:“来,照着写。”
  如果换个正儿八经的书法夫子在这,肯定会说这父子俩胡闹。
  但纪霆还真照葫芦画瓢,认认真真对照写了下来。
  纪伯章看出点东西,纪霆笔法聪明,与其说他学习自己的笔迹,不如说他在观察技巧。
  就像学钓鱼一样,别人学的是动作,而他在摸索技巧。
  一个下午时间过去。
  父子两个脑子里冒出同样的想法。
  纪伯章道:我教学也没那么差啊!
  纪霆这道:我爹教的也还行?
  事实上,换了其他人过来,肯定学不会啊。
  主要是纪伯章语速快,讲东西的时候虽有条理,但跳跃性极大,经常引经据典。
  经常一句话带了好几个知识点。
  要说这是卖弄吗?
  自然不是。
  平日跟纪伯章交流的人,怎么会听不懂里面的典故,故而根本不用多讲,大家就心领神会。
  可以直接进行下一个话题。
  一定要类比的话,这跟玩梗差不多。
  一群人在自己小圈子里,玩听不到但很高级的梗。
  能说人家卖弄吗?
  自然不行。
  人家跟你交流时,他也觉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一时间没留神,多说了几句。
  好在人家又能及时纠正,跟你说这个梗的出处跟来历。
  如果你说,我不想听,人家就不说了。
  可问题是,你是想听想学的,这个时候就不能说人家的梗为什么那么多,那么杂了吧。
  毕竟在人家那里,这都是常识。
  如果接收能力弱的,肯定很快就会糊涂了。
  但换个接收能力强些的,则可以迅速吸收这些知识。
  而纪霆就是后者。
  他爹说的话,能理解的就理解,理解不了的就暂时记下,回头慢慢补充知识点。
  之前高中同学就说,他脑子像多频处理器,可以同时接收很多信息。
  在这里也派上用场。
  等纪伯章觉得,自己说得是不是有点多时。
  却发现纪霆竟然记了个七七八八,理解的地方同样能记住。
  这也行?
  教小七的挫败感,好像逐渐消失了?
  下午酣畅淋漓的教学,不仅没有破坏父子关系,反而拉近了他们距离。
  以至于晚上吃饭时,他们都能坐在一张桌子上了。
  纪霆接下来几天里,上午练字,下午学字,过得也是非常充实。
  他还邀请过弟弟妹妹们,一起去听课。
  但不出意料的,大家都拒绝了。
  主要是大伯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们啊。
  小七纠结半天,还是没去。
  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我还是不去折磨大伯了!”
  纪家内里的气氛,倒是一片和睦。
  可传到外面,就不是那回事了。
  榜眼教学,放在哪都备受瞩目,尤其是现在的纪家。
  这三兄弟从博学馆退学的原因,无论纪家还是博学馆,肯定不能明说。
  双方都说的纪家家学要重开,又有纪伯章坐镇,所以孩子们回家读。
  这个理由肯定没问题。
  可现在突然停了,怎么看怎么怪异。
  这也就算了。
  如果不学的话,那大家都不学。
  现在却变成,只有纪伯章儿子日日去听课,其他人反而在自学。
  说是,等着东昌府文夫子过来。
  纪家内里,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也知道说是教学,其实就是教如何写字,霆哥儿的字确实不好看。
  但外面人一说,那就完全不同了。
  “只教自己儿子,不教别人?不合适吧。”
  “没办法,那亲儿子,而且天赋还最高。”
  “是啊,想来是纪伯章不想浪费精力在别人身上吧。”
  “也好理解,毕竟他们纪家几个子弟里,还是纪霆天分最高,于情于理,都应该只教他。”
  这些话看似很合理,但好像坐实了纪家内部的矛盾一般。
  天知道,纪伯章根本不看子侄们的水平,成绩稍好的几个,压根不管的。
  教学那会一心帮助学习最不好的小七。
  可这话说的时间长了,难免让人不高兴。
  好在各房之间,也就是下人们嘀咕几句,不可能闹到明面上。
  只是外面传言愈演愈烈。
  连在博学馆认真学习的冯长庆都听说了,抽空时还过来问问怎么回事。
  再见纪家五个人面面相觑,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知道是外面人的人乱说。
  他们五个,正在认真练字。
  文夫子虽然还没来,可布置了每日功课,而且这功课也谈不上标准。
  只说决定以后的课业多少。
  这怎么能不让人心慌啊。
  一项没有标准的功课,最是为难,只能尽量按照自己最高标准去做。
  毕竟谁也不想,每日做很多很多功课啊。
  想想都觉得头疼。
  冯长庆听完,下意识道:“没有标准,就是最难的标准。”
  谁说不是呢。
  纪霆放下笔,还问冯长庆博学馆的事。
  他们走了之后,郑家人有没有做什么。
  冯长庆摆摆手,说起那边的事:“这次开学,回家探望母亲的郑永生就回来了,不过他跟郑勋的关系明显变得不好。”
  毕竟好不容易拿到的名额,却被郑勋抢走了。
  而郑勋也没得到名次。
  双方之间肯定闹得不愉快。
  郑勋看冯长庆的眼神自然不爽,毕竟冯长庆跟纪霆他们走得近。
  可他家最近很是低调,好像是唐家那边一直在打压,让他没精力搞事,只能老老实实的。
  只是有一点。
  薛馆长他们,现在对冯长庆管得很严格,还有童蒙馆的另一个小孩,都管得很严。
  说是觉得他们有天赋,故而必须重点照顾。
  他们家长自然是高兴。
  冯长庆他爹甚至还登门感谢。
  也就冯长庆龇牙咧嘴:“看我的手,都被打成什么样了。”
  “咱们薛馆长真的高标准严要求啊。”
  纪家三兄弟往前看看,见冯长庆的手心确实有挨打的痕迹。
  三人齐齐一抖,再看向纪霆。
  倘若三哥哥还在那,肯定会被打得更厉害?
  这也太惨了吧。
  纪霆也算知道,家里为什么,说什么都不让他们去了。
  他也劝:“学归学,这么挨打可不行。”
  “郝助教也是这样讲的,最近好了点。”冯长庆心有余悸,看着时间,他要赶紧回家做课业了,匆匆道,“你们还是要想办法澄清一下。”
  “外面说得太难听了。”
  “再让他们说下去,好像你们纪家,马上就要分家一样。”
  再团结的家族,也经不起这样挑拨啊。
  纪霆点头。
  不过大概知道,这些话到底是谁传出来。
  无非是郑家唐家。
  毕竟他们寄予厚望私塾大比,却完全被纪霆抢了风头。
  如今宜孟县内,提起有天赋的学生,纪霆必然是独一份。
  人家学了二十八天,就能拿私塾大比的第一。
  这天赋必然不用说。
  至于什么郑家人,唐家人,根本没人提。
  那唐四少爷,更是无人在意。
  在他们眼中,那不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搭了台子,让纪霆踩着他们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