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赋非常的学霸是真的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题目,这么简单的文章,怎么就是背不下来,怎么就是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小学渣小七哭都哭不出来。
太难了,她真的不明白不理解啊。
再学下去她真的要哭了。
可大伯又真的很好,不厌其烦地跟她解释,也不冲她脾气,小七只能努力学习啊。
他们一个想学,一个想教。
但想学的学不会,想教的教不会。
纪家家学一时间鸡飞狗跳。
纪霆好像看到现代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场景。
三天下来,纪霆觉得,他爹的精气神好像都没了。
给他们五个人检查课业的时候,都没什么气力。
他被贬官的时候,都没这样吧?
就在纪伯章准备再换一套教学方法时,一直没出面的纪家祖母从佛堂出来了。
让一家人去佛堂旁的偏厅谈事。
说到祖母,纪霆只在刚回来的时见过。
最后一次见,应当是回来的那次家宴上。
而他那晚直接喝得酩酊大醉,祖母直接提前回了佛堂。
想到这,纪霆难免有些尴尬。
不过这次在偏厅,纪祖母只是看了他几眼,并未有什么表情。
再看着大房,二房,三房人都齐了,这才微微点头。
大房自然是纪伯章卓夫人,纪霆三人。
二房为纪四叔四婶,大哥哥,二姐姐,还有小四纪阳,小六纪雨。
三房则是五叔五婶,小五纪风,小七纪晴,还有纪风生母柳姨娘。
五婶挺着肚子,好像五六个月了,祖母让她先坐,又问了几句最近可好。
这好像最近以来,纪家人最齐的时候?
正想着,纪祖母挨个问他们情况。
大哥哥今年二十,婚事就在今年年底了,问二房准备得如何。
二姐姐今年十八,翻过年,夫家会来娶亲,同样要问问。
剩下几个小的,肯定轮到老三纪霆。
纪祖母看着他,只觉得纪霆长得跟伯章虽有相似,气质却完全不如自己长子稳重。
更不用说伯章在这个年纪,已经快考上秀才了。
而他背了个四书,便得私塾大比第一,可见如今宜孟县的水平,越来越差。
别看拿了私塾第一,也比不上他爹半分。
心里这么想,纪祖母还是道:“霆哥儿能学你爹,得了私塾大比第一,也不算辱没纪家的名望。”
“以后还要努力。”
再看纪阳纪风,纪祖母眉头皱得更深,草草讲了几句。
最后是纪雨纪晴,更是话少。
纪霆明显发现,偏厅里气氛越发低沉。
各房都看了看自家孩子,没再说话。
最后是纪伯章开口,问母亲召他们过来,所为何事。
看到自己长子说话,纪祖母脸色明显好了不少,笑道:“还不是为学问的事。”
“你平日辛苦,再操心家学的事,难免烦心。”
说着,纪祖母又看向另外两个儿子:“你们大哥在外辛苦多年,护着咱
们家,回来之后哪能屈尊去教孩子读书,读的还是蒙学。”
这虽未指名道姓,可说的明显是纪晴。
纪晴想要反驳,被爹爹拉住,一时间眼泪包在眼眶里,很是委屈。
教学这事,纪伯章自然为难,可纪小晴同样难受。
只是为了大伯的好,她逼着自己也在学的。
她没有不学,也没有耽误大伯。
此话一出,厅内气压更低了。
纪伯章很是无奈,上前道:“母亲,左右在家无事,就当打发时间。”
“也是我没有教书的天分,孩子都是好孩子。”
“胡说,读书之事,极看天分。不是谁都能读出来的。你会读,必然也会教。”
“但也不必浪费时间在旁人身上。”
纪霆听得傻眼,这是什么话啊。
再看四叔紧紧拉着四婶,五叔五婶脸上带了隐忍,就知道这不是头一回。
就连卓夫人也有些傻眼。
偏厅内,谁都不敢大口呼吸,又听纪祖母道:“家学的事,我自有安排。”
“之前说的东昌府文先生,我前几日给他家写信,请他来教书。咱们家跟他有些旧交,算是给了回信。”
东昌府文先生。
原本坐着的二房三房夫妇都站起来,四个人脸上都带着薄怒。
大房这边看出什么,可不知其中原因。
纪伯章只能站起来接话:“东昌府人多读书,士风彬彬。文先生又是有名贤师,是为教育世家,确实比我合适。”
卓夫人自然站起身了,开口道:“母亲,文先生既然这样厉害,他怎么说。”
纪霆明白过来,他娘应该知道祖母另给家学找夫子的事,只是前几日没有回音,所以没多讲。
他娘跟祖母,大约都是心疼他爹教书,故而要找其他人。
这事听起来还好,不过肯定有内情。
一直隐忍的三房五婶气笑了:“怎么说?能怎么说,娘都亲自写信了,用了纪家以前的交情,肯定可以啊。”
“别的不说,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也是可行的。”
“只是我们二房三房没有这福气,之前千求万求,想让母亲写信,换掉那贾夫子,结果呢?娘说人家不会来的。”
“现在就会来了?”
连极沉默的四婶都道:“贾夫子让小六小七不要去学堂时,我们就提过,把贾夫子换掉。”
“娘说不好找夫子,如今。”
四叔朝四婶摇头,明显不让再讲。
这,这确实不对啊。
有点区别对待了。
一方开口求了,祖母都不点头。
现在心疼大儿子教蒙学,便主动写信卖脸面。
怪不得二房三房不愿意。
想来,这种偏心也不是头一回。
等会,他家从京城回来,家里安安静静的,也是被祖母敲打过?
可看纪家的氛围,其实完全用不着啊。
虽说各有一点点小心思,可影响不了大局。
纪祖母把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冷声道:“文夫子如何回信,你们不想知道?”
肯定是想的。
无论如何,孩子们读书要紧。
祖母让人把信件给了长子,让他来念。
纪伯章叹口气,只好接过来,快速看完之后道:“文先生说他年事已高,不能过来。”
“但派了家中子侄,另一位文先生而来。”
“这位文先生为举人身份,可却教出五位进士,还有一个在二甲第八名。他的学生考出来之后,皆亲自到他家中感谢,称之为恩师。”
这样厉害?!
大家一时间不再想其他。
教育世家出身,文先生的子侄,进士都称他为恩师。
这样厉害的夫子,会来他们家?
纪祖母道:“之前没写信,就是知道文先生身体有恙。”
那为何最近又写了,还不是偏心。
二房三房心里都这样想,却也不好讲出来了。
反正母亲偏心大哥,也不是一两日。
当年那薛夫子在家学时,不管他们如何哭诉,如何求情,娘都不理会,还说是他们不好好学,这才如此。
等到三妹把大哥拉过来,看到大哥身上也有伤,娘才有行动。
但娘的做法,是尽力把大哥送到最好的书院。
他们只留在家里,找了个普通夫子教书。
因为娘心里,大哥有天赋,所有什么都要优先他。
此刻纪霆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完了,耀祖竟然是我爹。
也幸好他爹争气,是真的耀祖了。
不对现在也没耀,他都被罢官了啊。
纪家家学的事,就此定下。
今日五月初九,那位文夫子会在五月二十到。
最近一段时间里,大家自己温书即可。
到时候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四个孩子,到时候也会过来读书。
纪家家学就会九个人了。
算是正式开课。
不过纪霆他爹依旧在家学挂名。
以后说出去,也都是榜眼亲自教导过的,名声好听。
说起来,家学之事算是圆满解决。
那文夫子能教出那么多学生,又是出身教育世家,跟学生关系也好,肯定不错。
再有榜眼挂名,算是里子面子都有。
可纪家的气氛却变得截然不同。
若说大房刚回来时,跟二房三房关系一般,毕竟不算熟悉。
经历了私塾大比,三个孩子齐心协力读书,家长们分工合作。
各房之间的关系明显好了些。
就算大伯去家学教书,教得鸡飞狗跳的,各房也是笑呵呵。
三房还觉得大伯对自家闺女好,格外感谢。
但经过今天这事,关系明显变糟。
小学渣小七哭都哭不出来。
太难了,她真的不明白不理解啊。
再学下去她真的要哭了。
可大伯又真的很好,不厌其烦地跟她解释,也不冲她脾气,小七只能努力学习啊。
他们一个想学,一个想教。
但想学的学不会,想教的教不会。
纪家家学一时间鸡飞狗跳。
纪霆好像看到现代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场景。
三天下来,纪霆觉得,他爹的精气神好像都没了。
给他们五个人检查课业的时候,都没什么气力。
他被贬官的时候,都没这样吧?
就在纪伯章准备再换一套教学方法时,一直没出面的纪家祖母从佛堂出来了。
让一家人去佛堂旁的偏厅谈事。
说到祖母,纪霆只在刚回来的时见过。
最后一次见,应当是回来的那次家宴上。
而他那晚直接喝得酩酊大醉,祖母直接提前回了佛堂。
想到这,纪霆难免有些尴尬。
不过这次在偏厅,纪祖母只是看了他几眼,并未有什么表情。
再看着大房,二房,三房人都齐了,这才微微点头。
大房自然是纪伯章卓夫人,纪霆三人。
二房为纪四叔四婶,大哥哥,二姐姐,还有小四纪阳,小六纪雨。
三房则是五叔五婶,小五纪风,小七纪晴,还有纪风生母柳姨娘。
五婶挺着肚子,好像五六个月了,祖母让她先坐,又问了几句最近可好。
这好像最近以来,纪家人最齐的时候?
正想着,纪祖母挨个问他们情况。
大哥哥今年二十,婚事就在今年年底了,问二房准备得如何。
二姐姐今年十八,翻过年,夫家会来娶亲,同样要问问。
剩下几个小的,肯定轮到老三纪霆。
纪祖母看着他,只觉得纪霆长得跟伯章虽有相似,气质却完全不如自己长子稳重。
更不用说伯章在这个年纪,已经快考上秀才了。
而他背了个四书,便得私塾大比第一,可见如今宜孟县的水平,越来越差。
别看拿了私塾第一,也比不上他爹半分。
心里这么想,纪祖母还是道:“霆哥儿能学你爹,得了私塾大比第一,也不算辱没纪家的名望。”
“以后还要努力。”
再看纪阳纪风,纪祖母眉头皱得更深,草草讲了几句。
最后是纪雨纪晴,更是话少。
纪霆明显发现,偏厅里气氛越发低沉。
各房都看了看自家孩子,没再说话。
最后是纪伯章开口,问母亲召他们过来,所为何事。
看到自己长子说话,纪祖母脸色明显好了不少,笑道:“还不是为学问的事。”
“你平日辛苦,再操心家学的事,难免烦心。”
说着,纪祖母又看向另外两个儿子:“你们大哥在外辛苦多年,护着咱
们家,回来之后哪能屈尊去教孩子读书,读的还是蒙学。”
这虽未指名道姓,可说的明显是纪晴。
纪晴想要反驳,被爹爹拉住,一时间眼泪包在眼眶里,很是委屈。
教学这事,纪伯章自然为难,可纪小晴同样难受。
只是为了大伯的好,她逼着自己也在学的。
她没有不学,也没有耽误大伯。
此话一出,厅内气压更低了。
纪伯章很是无奈,上前道:“母亲,左右在家无事,就当打发时间。”
“也是我没有教书的天分,孩子都是好孩子。”
“胡说,读书之事,极看天分。不是谁都能读出来的。你会读,必然也会教。”
“但也不必浪费时间在旁人身上。”
纪霆听得傻眼,这是什么话啊。
再看四叔紧紧拉着四婶,五叔五婶脸上带了隐忍,就知道这不是头一回。
就连卓夫人也有些傻眼。
偏厅内,谁都不敢大口呼吸,又听纪祖母道:“家学的事,我自有安排。”
“之前说的东昌府文先生,我前几日给他家写信,请他来教书。咱们家跟他有些旧交,算是给了回信。”
东昌府文先生。
原本坐着的二房三房夫妇都站起来,四个人脸上都带着薄怒。
大房这边看出什么,可不知其中原因。
纪伯章只能站起来接话:“东昌府人多读书,士风彬彬。文先生又是有名贤师,是为教育世家,确实比我合适。”
卓夫人自然站起身了,开口道:“母亲,文先生既然这样厉害,他怎么说。”
纪霆明白过来,他娘应该知道祖母另给家学找夫子的事,只是前几日没有回音,所以没多讲。
他娘跟祖母,大约都是心疼他爹教书,故而要找其他人。
这事听起来还好,不过肯定有内情。
一直隐忍的三房五婶气笑了:“怎么说?能怎么说,娘都亲自写信了,用了纪家以前的交情,肯定可以啊。”
“别的不说,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也是可行的。”
“只是我们二房三房没有这福气,之前千求万求,想让母亲写信,换掉那贾夫子,结果呢?娘说人家不会来的。”
“现在就会来了?”
连极沉默的四婶都道:“贾夫子让小六小七不要去学堂时,我们就提过,把贾夫子换掉。”
“娘说不好找夫子,如今。”
四叔朝四婶摇头,明显不让再讲。
这,这确实不对啊。
有点区别对待了。
一方开口求了,祖母都不点头。
现在心疼大儿子教蒙学,便主动写信卖脸面。
怪不得二房三房不愿意。
想来,这种偏心也不是头一回。
等会,他家从京城回来,家里安安静静的,也是被祖母敲打过?
可看纪家的氛围,其实完全用不着啊。
虽说各有一点点小心思,可影响不了大局。
纪祖母把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冷声道:“文夫子如何回信,你们不想知道?”
肯定是想的。
无论如何,孩子们读书要紧。
祖母让人把信件给了长子,让他来念。
纪伯章叹口气,只好接过来,快速看完之后道:“文先生说他年事已高,不能过来。”
“但派了家中子侄,另一位文先生而来。”
“这位文先生为举人身份,可却教出五位进士,还有一个在二甲第八名。他的学生考出来之后,皆亲自到他家中感谢,称之为恩师。”
这样厉害?!
大家一时间不再想其他。
教育世家出身,文先生的子侄,进士都称他为恩师。
这样厉害的夫子,会来他们家?
纪祖母道:“之前没写信,就是知道文先生身体有恙。”
那为何最近又写了,还不是偏心。
二房三房心里都这样想,却也不好讲出来了。
反正母亲偏心大哥,也不是一两日。
当年那薛夫子在家学时,不管他们如何哭诉,如何求情,娘都不理会,还说是他们不好好学,这才如此。
等到三妹把大哥拉过来,看到大哥身上也有伤,娘才有行动。
但娘的做法,是尽力把大哥送到最好的书院。
他们只留在家里,找了个普通夫子教书。
因为娘心里,大哥有天赋,所有什么都要优先他。
此刻纪霆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完了,耀祖竟然是我爹。
也幸好他爹争气,是真的耀祖了。
不对现在也没耀,他都被罢官了啊。
纪家家学的事,就此定下。
今日五月初九,那位文夫子会在五月二十到。
最近一段时间里,大家自己温书即可。
到时候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四个孩子,到时候也会过来读书。
纪家家学就会九个人了。
算是正式开课。
不过纪霆他爹依旧在家学挂名。
以后说出去,也都是榜眼亲自教导过的,名声好听。
说起来,家学之事算是圆满解决。
那文夫子能教出那么多学生,又是出身教育世家,跟学生关系也好,肯定不错。
再有榜眼挂名,算是里子面子都有。
可纪家的气氛却变得截然不同。
若说大房刚回来时,跟二房三房关系一般,毕竟不算熟悉。
经历了私塾大比,三个孩子齐心协力读书,家长们分工合作。
各房之间的关系明显好了些。
就算大伯去家学教书,教得鸡飞狗跳的,各房也是笑呵呵。
三房还觉得大伯对自家闺女好,格外感谢。
但经过今天这事,关系明显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