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是不允许女孩子参加,是参加了也没必要。
纪霆心道,那还不是不允许,都不创造这个条件,却怪人家不参加。
一直没说话的六妹颇有些羡慕:“我也想参加大比,我觉得我也能考过。”
因为今日好多考生都不如她。
小七是个不爱读书的,反而没这个想法,不过她道:“那明年你也参加。”
也不行,明年她们俩都过十二了,参加也只能去四书组。
纪霆反而道:“那就参加四书组,这也没什么难的嘛,反正允许女子报名。”
正说着,迎面看到另一家人。
被簇拥着的小孩,正是上午问他,大黄狗怎么样了的小姑娘。
年纪小小,却极端庄,给纪霆印象非常深刻。
小六眼睛一亮,兴奋道:“她就是蒙学第一!齐家的妹妹!”
厉害啊。
纪霆朝对方笑了笑,没想到对方正儿八经回了个礼。
看着十一二的小孩行这么规矩的礼,纪霆都有点挠头。
好在对方似乎有事,并未多说。
进到彩棚中,大人们已经开始用饭了。
另一桌则是留给小孩子们的,饭菜已经齐全,还有几个好消化的饭食,应该是专门给他们准备。
孩子们规规矩矩行礼,这才坐下来用饭。
刚用过饭没多久,薛馆长便派人来喊,说是下午未时正刻就要大
比,让他们再回去看会书。
大概是下午两点开始考。
卓夫人第一个不高兴:“刚用过饭,让孩子们休息会吧,左右也就半个时辰了,何必那样紧张。”
纪家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
就连纪伯章都没点头。
不过馆长都来叫了,只好让他们三个过去。
卓夫人跟自己相公小声道:“都到这会了,何必如此紧张。”
说完,卓夫人又让人送点消食的茶点,别让孩子们积食了。
本以为闷葫芦相公依旧不回话,谁料相公道:“上学那会他就这样。”
这说的,显然是薛馆长。
卓夫人也不意外相公接话,只是心疼孩子读书辛苦。
一直到未时正刻,各家基本去看四书组孩子们大比了。
十二个私塾家学,共计六十个童生。
这些最小十二,最大十八的孩子们,正是宜孟县的希望,更是各家的希望。
纪家人去主彩棚的时候,还有人艳羡道:“你家三个男丁,全都过了博学馆的选拔,实在是厉害啊。”
“纪家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看看这三孩子,瞧着都卓尔不群。”
原本以为会在私塾大比丢人的纪家人,此刻颇有些淡定。
管他呢,能来参加就已经很好了。
再说他们三人,年纪都小,已经是一种成功。
纪家人淡定,薛馆长反而极为紧张。
要说往年也有大比,可郝助教从未见过馆长如此紧张。
薛馆长道:“你不明白,今年有纪霆,他是纪伯章的儿子。”
郝助教直言:“纪霆确实有天分,可他学习时间到底短,今年只怕不行的。”
“明年大比,或许能拿第一。”
谁料薛馆长却道:“他是纪伯章的儿子,天分就不该如此。”
这话说完,薛馆长自己都顿了下,似乎想到什么:“当年的纪伯章能拿第一,他也能,只要逼他一把即可。”
郝助教并非宜孟县本地人,虽知道纪伯章当年给同龄人造成多大的压力。
可这样看重他的儿子,似乎也没必要吧。
只听锣声一响,四书组的比试就此开始。
第一场比的是背默,没什么好说的。
纪霆前几日才默过,此刻也是下笔如有神,甚至还能查漏补缺。
时间一点点过去,如今日头有些晒了。
还好县学早有准备,否则卓夫人都想让孩子别考来了,省得晒伤。
纪伯章听着,罕见笑了笑,让妻子少安毋躁。
听着他们说话,有人好奇道:“纪大人,您当年私塾大比,也是这般吗?”
纪伯章虽被罢官,可依旧留有官身,喊一句纪大人并不为过。
纪伯章点头:“差不多。”
众人见他不想多说,识趣不再多话。
比背默是最枯燥的,大家很快散去,除了县学的考官之外,大家该玩的玩,该吃的吃。
唯独留场上的六十位考生背默。
随着时间流逝,考生也越来越少。
六十人,五十人,四十六人。
直到剩下三十人整,主考官道:“场上余三十人,私塾大比四书组第一日笔试,结束。”
只是留下,自然不行,还要检查他们的背默成果。
从未时考到申时,大家顶多把大学写完,然后写论语,稍微快一点的,则能默到孟子。
纪霆就是那个稍微快点的。
他写得专心,压根不知道自己力压其他人,直接当了第一日背默的榜首!
纪霆还有点茫然,抬头看向周围。
啊?
他?
第一?
不至于吧,周围人那么菜?
纪霆虽然没说出来,可他的表情似乎有些暴露。
即使他及时收敛表情,但架不住此刻看他的人多啊。
薛馆长笑道:“你能超过备考堂的三人,就说明你的潜力。”
“这般情况,不足为奇。”
正说着,县学那边的考官也已经看完背默的内容。
县学教谕笑着道:“今年宜孟县私塾大比,四书组第一名,博学馆,纪霆。”
纪霆!
真的是他!
小四小五他们兴奋地扑过来。
三哥哥!
真有你的!
你竟然直接考了个第一!
第23章 第23章放学
纪霆有种自己还没发力,比赛就已经结束的感觉?
不过想想也是,上次是跟备考堂的三位学长比,人家毕竟过了县试,跟普通童生不一样。
“三哥哥,你真厉害!”
纪霆听着教谕又念到小四小五冯长庆,甚至郑勋的名字。
确定这私塾大比第一日,也没那么难嘛。
看着六十选三十,其实大家水平都很一般。
他是这么想,可其他人不这样啊。
你没看到,能过了头一日选拔的考生,年龄至少在十六以上吗。
年纪稍小的,别说背全四书了,能背两本已经很好了。
你们纪家三兄弟,是这前三十名中,年纪最小的。
而你更是力压唐家十八岁的唐四。
以十三岁的年纪,拿了私塾大比第一日的第一。
你年龄比他小,书读得却比他多。
这找谁说理去?
“纪家三公子好天分啊。”
“不愧是纪伯章的儿子。”
“都说他二十八天背完四书,我怎么不信呢。”
“其实我也不信,他之前在京城读书,又有榜眼做父亲,肯定早就背过。”
“哎,就算提前背过又怎么样,十三岁背完四书,已经很厉害了。”
不管大家心里怎么说,面上还是要恭喜纪家得了私塾大比第一日的第一。
更要恭喜纪家三兄弟都进入下一轮比试。
纪家人倒是直言:“能过第一关已经很好了,不要求他们太多。”
其他人只当他们谦虚,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他家要是有这样的子弟,他们也装淡定。
实际上,纪家上不是装淡定,那是真淡定啊。
自家孩子的斤两,他们还是明白的。
众人不仅恭喜纪家,同样也恭喜博学馆。
他们五个学生都进了前三十,可见教学本领厉害。
不出意外的话,等三日私塾大比结束,会有不少人家,带着自家孩子登门拜师。
薛馆长让郝助教去处理这些事,他则带着纪霆等人,准备私塾大比第二日的比试。
也就是明日的解意。
经过今日的筛选,明日只剩下三十名考生。
等到下午考完试,同样要筛掉一半,只留十五人进入第三日最终大比。
纪霆他们还在闲聊呢,茶水都没吃几口,这就被喊过去备考。
纪霆怎么觉得,他们馆长似乎格外鸡娃?
不过想想他给自己定的目标。
让蒙学堂的他,拿到私塾大比最终的前十名。
这放在现代海淀鸡娃群里,都属于最拔尖的那一类了。
纪家那边,得知薛馆长把孩子们带走,下意识道:“刚考完第一场,明日下午才考第二场,何必那样紧张。”
卓夫人点头:“孩子们辛苦一下午,茶都没吃几口。”
可薛馆长也是好心,而且孩子们去了他那之后,确实进益不少。
众人只好点头,让人送了饭菜去博学馆的彩棚中。
纪霆心道,那还不是不允许,都不创造这个条件,却怪人家不参加。
一直没说话的六妹颇有些羡慕:“我也想参加大比,我觉得我也能考过。”
因为今日好多考生都不如她。
小七是个不爱读书的,反而没这个想法,不过她道:“那明年你也参加。”
也不行,明年她们俩都过十二了,参加也只能去四书组。
纪霆反而道:“那就参加四书组,这也没什么难的嘛,反正允许女子报名。”
正说着,迎面看到另一家人。
被簇拥着的小孩,正是上午问他,大黄狗怎么样了的小姑娘。
年纪小小,却极端庄,给纪霆印象非常深刻。
小六眼睛一亮,兴奋道:“她就是蒙学第一!齐家的妹妹!”
厉害啊。
纪霆朝对方笑了笑,没想到对方正儿八经回了个礼。
看着十一二的小孩行这么规矩的礼,纪霆都有点挠头。
好在对方似乎有事,并未多说。
进到彩棚中,大人们已经开始用饭了。
另一桌则是留给小孩子们的,饭菜已经齐全,还有几个好消化的饭食,应该是专门给他们准备。
孩子们规规矩矩行礼,这才坐下来用饭。
刚用过饭没多久,薛馆长便派人来喊,说是下午未时正刻就要大
比,让他们再回去看会书。
大概是下午两点开始考。
卓夫人第一个不高兴:“刚用过饭,让孩子们休息会吧,左右也就半个时辰了,何必那样紧张。”
纪家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
就连纪伯章都没点头。
不过馆长都来叫了,只好让他们三个过去。
卓夫人跟自己相公小声道:“都到这会了,何必如此紧张。”
说完,卓夫人又让人送点消食的茶点,别让孩子们积食了。
本以为闷葫芦相公依旧不回话,谁料相公道:“上学那会他就这样。”
这说的,显然是薛馆长。
卓夫人也不意外相公接话,只是心疼孩子读书辛苦。
一直到未时正刻,各家基本去看四书组孩子们大比了。
十二个私塾家学,共计六十个童生。
这些最小十二,最大十八的孩子们,正是宜孟县的希望,更是各家的希望。
纪家人去主彩棚的时候,还有人艳羡道:“你家三个男丁,全都过了博学馆的选拔,实在是厉害啊。”
“纪家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看看这三孩子,瞧着都卓尔不群。”
原本以为会在私塾大比丢人的纪家人,此刻颇有些淡定。
管他呢,能来参加就已经很好了。
再说他们三人,年纪都小,已经是一种成功。
纪家人淡定,薛馆长反而极为紧张。
要说往年也有大比,可郝助教从未见过馆长如此紧张。
薛馆长道:“你不明白,今年有纪霆,他是纪伯章的儿子。”
郝助教直言:“纪霆确实有天分,可他学习时间到底短,今年只怕不行的。”
“明年大比,或许能拿第一。”
谁料薛馆长却道:“他是纪伯章的儿子,天分就不该如此。”
这话说完,薛馆长自己都顿了下,似乎想到什么:“当年的纪伯章能拿第一,他也能,只要逼他一把即可。”
郝助教并非宜孟县本地人,虽知道纪伯章当年给同龄人造成多大的压力。
可这样看重他的儿子,似乎也没必要吧。
只听锣声一响,四书组的比试就此开始。
第一场比的是背默,没什么好说的。
纪霆前几日才默过,此刻也是下笔如有神,甚至还能查漏补缺。
时间一点点过去,如今日头有些晒了。
还好县学早有准备,否则卓夫人都想让孩子别考来了,省得晒伤。
纪伯章听着,罕见笑了笑,让妻子少安毋躁。
听着他们说话,有人好奇道:“纪大人,您当年私塾大比,也是这般吗?”
纪伯章虽被罢官,可依旧留有官身,喊一句纪大人并不为过。
纪伯章点头:“差不多。”
众人见他不想多说,识趣不再多话。
比背默是最枯燥的,大家很快散去,除了县学的考官之外,大家该玩的玩,该吃的吃。
唯独留场上的六十位考生背默。
随着时间流逝,考生也越来越少。
六十人,五十人,四十六人。
直到剩下三十人整,主考官道:“场上余三十人,私塾大比四书组第一日笔试,结束。”
只是留下,自然不行,还要检查他们的背默成果。
从未时考到申时,大家顶多把大学写完,然后写论语,稍微快一点的,则能默到孟子。
纪霆就是那个稍微快点的。
他写得专心,压根不知道自己力压其他人,直接当了第一日背默的榜首!
纪霆还有点茫然,抬头看向周围。
啊?
他?
第一?
不至于吧,周围人那么菜?
纪霆虽然没说出来,可他的表情似乎有些暴露。
即使他及时收敛表情,但架不住此刻看他的人多啊。
薛馆长笑道:“你能超过备考堂的三人,就说明你的潜力。”
“这般情况,不足为奇。”
正说着,县学那边的考官也已经看完背默的内容。
县学教谕笑着道:“今年宜孟县私塾大比,四书组第一名,博学馆,纪霆。”
纪霆!
真的是他!
小四小五他们兴奋地扑过来。
三哥哥!
真有你的!
你竟然直接考了个第一!
第23章 第23章放学
纪霆有种自己还没发力,比赛就已经结束的感觉?
不过想想也是,上次是跟备考堂的三位学长比,人家毕竟过了县试,跟普通童生不一样。
“三哥哥,你真厉害!”
纪霆听着教谕又念到小四小五冯长庆,甚至郑勋的名字。
确定这私塾大比第一日,也没那么难嘛。
看着六十选三十,其实大家水平都很一般。
他是这么想,可其他人不这样啊。
你没看到,能过了头一日选拔的考生,年龄至少在十六以上吗。
年纪稍小的,别说背全四书了,能背两本已经很好了。
你们纪家三兄弟,是这前三十名中,年纪最小的。
而你更是力压唐家十八岁的唐四。
以十三岁的年纪,拿了私塾大比第一日的第一。
你年龄比他小,书读得却比他多。
这找谁说理去?
“纪家三公子好天分啊。”
“不愧是纪伯章的儿子。”
“都说他二十八天背完四书,我怎么不信呢。”
“其实我也不信,他之前在京城读书,又有榜眼做父亲,肯定早就背过。”
“哎,就算提前背过又怎么样,十三岁背完四书,已经很厉害了。”
不管大家心里怎么说,面上还是要恭喜纪家得了私塾大比第一日的第一。
更要恭喜纪家三兄弟都进入下一轮比试。
纪家人倒是直言:“能过第一关已经很好了,不要求他们太多。”
其他人只当他们谦虚,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他家要是有这样的子弟,他们也装淡定。
实际上,纪家上不是装淡定,那是真淡定啊。
自家孩子的斤两,他们还是明白的。
众人不仅恭喜纪家,同样也恭喜博学馆。
他们五个学生都进了前三十,可见教学本领厉害。
不出意外的话,等三日私塾大比结束,会有不少人家,带着自家孩子登门拜师。
薛馆长让郝助教去处理这些事,他则带着纪霆等人,准备私塾大比第二日的比试。
也就是明日的解意。
经过今日的筛选,明日只剩下三十名考生。
等到下午考完试,同样要筛掉一半,只留十五人进入第三日最终大比。
纪霆他们还在闲聊呢,茶水都没吃几口,这就被喊过去备考。
纪霆怎么觉得,他们馆长似乎格外鸡娃?
不过想想他给自己定的目标。
让蒙学堂的他,拿到私塾大比最终的前十名。
这放在现代海淀鸡娃群里,都属于最拔尖的那一类了。
纪家那边,得知薛馆长把孩子们带走,下意识道:“刚考完第一场,明日下午才考第二场,何必那样紧张。”
卓夫人点头:“孩子们辛苦一下午,茶都没吃几口。”
可薛馆长也是好心,而且孩子们去了他那之后,确实进益不少。
众人只好点头,让人送了饭菜去博学馆的彩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