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我们就对比一下。”既然老板都这么说了,周毅和周华便将带来的木盒和这个刚拿出来的木盒进行比对。
“外面倒是一样,再看看里面……”比对完外面,看上去没有差别,周华打算看看里面。
其实这木盒比较寻常,不是很繁杂的款式,就两层,底下是一个可以拉开的小抽屉,上面是一大二小的空格,空格上面是镜子。整体是黑红配色,面上有着梅花的纹样,看上去比较低调古朴。不过据老板说,这木盒的销量并不好,客人嫌弃老土,只能压箱底。如今有人想要,老板也乐得做这一笔生意。
“这里面不也一样吗?没骗你们吧!不过,你们这木盒里面还有两枚硬币呢,肯定是以前当做钱盒使了吧?”此时店里也没有其他客人,老板也在看着他们比对。他倒是眼睛尖,一眼看到了空格里的硬币。
“是啊,之前顺手把零钱放进去了呢!”周毅和周华对视一眼,压下心里的疑惑,顺着老板的思路说了下去。
“吆,你们这还收藏老钱呢,挺赶时髦啊!”周毅将硬币拿了出来,老板看到是一分,两分的硬币,以为两人是特意收藏起来的。
“都是长辈留下来的,现在哪还用得上这种硬币啊!”周华摇了摇头,顺口解释道。
“是,现在这种硬币可不流通了。不过你们要想出售老钱的话,也可以来找我,我们店也有这项业务。”看得出对方并不想多说,老板也没再继续纠缠,只是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们。
“谢谢老板,我们要是真有这种意愿,一定会找您的。这盒子我们要了。”周华将名片接了过来,以后说不定能用得上。
“除了这个,还有两个,你们要不要也一块买?价格挺便宜的,三个给两百八十就行。这价格敞亮吧?一个还不到一百呢!”见两人有买木盒的意向,老板忙将剩下的两个木盒拿出来,借机推销给两人。
“行,那就都要了。”两人心里还存着事儿,急着回去,也不在乎这二三百块钱,也没还价,直接将木盒都包圆了。
“下回再有要买的东西一定过来哈,肯定给个实在价。”将压箱底的东西清理出去,老板也挺开心。
告别老板,周毅和周华开车回老家,一进门,刚坐下,两人就开始那两枚突如其来的硬币。
“当初确实没有这两枚硬币吧?还是我看错了?”周毅拿出那两枚硬币,急切的看向周华。
“肯定没有,就算看错,也不能都看错了吧!这木盒可不只咱们两个,嫂子和我家那位不是都看过吗?还能都看错?”周华摇了摇头,肯定的说道。
【作者有话说】
晚安!
28
第28章
◎改善◎
“那你说这两个硬币到底是怎么来的?1962年?咱们家里没有这么老的硬币吧?”周毅把两个硬币放在桌上,兄弟俩一人研究一个。既然确认了一开始没有这两枚硬币,还是得想想它的来路。
“咱家里没有,以前确实有几个硬币,但都是五分的,一分,两分的都很少见。我以前看到过,就在柜子的抽屉里,但最早都是九十年代的,哪来的1962年的?”周华仔细回想了一下,家里确实没有类似的硬币。
“那这就奇怪了……”周毅和周华两个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索性就不再烦恼,把木盒和两枚硬币都妥善的收集起来了。
“周宇,你快过来一下。”夜晚,两人又回到了小院。既然有水有地,那自然不能浪费,就那两分小菜园,种上了满满的蔬菜,吃不完,就晒成菜干,等到了冬天就成了紧俏货。
这段日子,家里的那些粮食,有一些被他们换成了钱票,虽然量不算多,但架不住现在的价格高啊。鉴于上次周山翻墙的教训,穆熙不打算把这部分额外的钱票放在家里。本打算放在那个木盒里的,结果却发现上次放的那两枚硬币,已经不见踪影,穆熙以为自己看错了,便赶紧叫周宇过来确认一下。
“你确实放了两个硬币,我那天看到了。不是本来打算当零钱盒的吗?结果又拿不出去,咱也不缺那两个硬币,也就没再拿出来。只是如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真是说不好!”周宇把木盒拿过来,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确实没有找到东西。
“你说会不会是闹鬼?”看到这种情形,穆熙顺嘴接了一句。
“说什么呢,咱们可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别自己吓自己。”周宇反驳道,不过接下来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样吧,咱们先别把东西放进去,先用张粮票试试,然后看它会不会不见?”
“那就挑张斤数小的。”虽然他们现在不缺粮食,但粮票也是硬通货,不能随便浪费。为了以防万一,穆熙还画了个记号,就是她以前常画的一颗红五星。
“行,等过两天咱们再看看。”周宇亲眼看着穆熙将那做好记号的粮票放进了木盒。至于那些钱票,还是先放外头。周宇打算去买两把锁,到时候自己装上,也更安全些。
“其实,应该把那墙头修一修,还有那大门,摇摇晃晃的,我老是担心它掉了。最好再能修一修厕所和房顶,哎呀,这样一算,要修的还挺多的。”听到周宇说要再安装两把锁,穆熙也提起了对现在的家不满意的地方。只是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就感觉哪儿哪儿都要修。
“等秋收后,有了粮食,村里人也有空了,就找人来修修家里。”虽说是难得的砖瓦房,但毕竟不是全部,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年,也得收拾一下了。
“行,那就说好了。”听到周宇有打算,穆熙也就放心了。最好能赶在下雨前把房子修好,要不然就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了,住宿条件不乐观啊!
因为村里和公社有了水库,这段时间的庄稼明显长的比前段日子好了许多,大家心里也有了盼头。除了集体土地的庄稼外,周家丰还允许村里人再次开垦自留地,不仅是家周围,山里也有人去种,不管产量多少,能有一点是一点。
更有家里的男人女人都在一块编筐,里面放上土,就能种东西了。反正现在水源还算充足,周家丰也不拦着他们用水,还把村里剩下的种子发给了他们。只要庄稼能长出来,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最近的周家沟村也总算不再死气沉沉了,有了人的说话声,路上也有人在走动,相互谈论着水库水井,以及新开垦的土地,或者聊聊家里还有什么地方能种地。看着这番景象,周宇和穆熙总算觉得心里安慰了点,不枉他们做出的努力。
【作者有话说】
国庆快乐,晚安!
29
第29章
◎亲人◎
转眼间,麦收要到了,村里的粮食主要靠小麦,玉米和红薯,因此麦收是一年中关键的节点。在麦收前,周家丰就已经吆喝着村民要做准备,镰刀,木杈,麦绳,木锨等,该修理的修理,该磨快的磨快。麦场上的石碾子轴窝里点上油,架子也安好,场地上的浮土扫平,压实。
麦收就是“龙口夺食”,麦收成熟以后,抢收,抢打,抢晒,抢入库,就是靠一个“抢”!特别是这时,常有冰雹,大风,下雨等自然灾害发生,从开始那一刻就得提着一颗心。要不然一年辛苦就得白搭了。
因此,在麦收的前两天,周家丰专门开了个动员会,让全村人,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要参加抢收,当然了,像是周宇和穆熙这种要工作的人不用,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嫂子,这是早饭,吃完再干吧。”虽然两人要上班,但还是包揽了一家人的早饭。麦收时节,村民们天还不亮就要下地,趁凉快到地里割麦,等周宇和穆熙送饭的时候,那块地都已经割了一半了。
“行,快去上班吧,别误了事儿。”大嫂高桂英离地头最近,周宇便将篮子里的饭递了过去,一家人三十个定量的窝窝头,是混合着苜蓿,麸子,玉米面蒸的,粮食是老家人提前拿过去的,当然周宇也补贴了点,口感上可好了不少。除了窝窝头,还有一锅蔬菜汤,现在是夏天,蔬菜还是有的,就是没啥油水。
“您要不要山鸡,十斤粗粮就换!”周宇路上还想着去问问哪儿有点排骨啥的,好歹让家里人沾点油水,要不然这持续大半个月的高强度抢收,真是不好撑下来。没想到刚有点念头,就在离粮站不远的地方被拦下。
“十斤粗粮?这可贵了,谁不知道现在粮食金贵。”虽然想买,但周宇不想当冤大头。
“这可不贵,如今能找到肉的可不多……”那人还没说完,背后就传来常满的声音:“我说六子,你可别忽悠周宇,他可是我兄弟。”
“吆,满哥,您瞧我这不是有眼不识泰山吗?既然是朋友,那就给五斤吧。”见到常满,六子忽然转换了话头,价格直接降了一半。
“行,那就明天这个点过来,咱们直接换吧。”周宇觉得这个价格还挺合理,便答应了下来。
“这是今天早上刚杀的,您先拿去吃,我明天来拿粮食就是了。”六子倒是挺大方,从旁边的草丛里拿出个袋子,怪不得没听到声音,原来已经处理过了,还挺谨慎。
“外面倒是一样,再看看里面……”比对完外面,看上去没有差别,周华打算看看里面。
其实这木盒比较寻常,不是很繁杂的款式,就两层,底下是一个可以拉开的小抽屉,上面是一大二小的空格,空格上面是镜子。整体是黑红配色,面上有着梅花的纹样,看上去比较低调古朴。不过据老板说,这木盒的销量并不好,客人嫌弃老土,只能压箱底。如今有人想要,老板也乐得做这一笔生意。
“这里面不也一样吗?没骗你们吧!不过,你们这木盒里面还有两枚硬币呢,肯定是以前当做钱盒使了吧?”此时店里也没有其他客人,老板也在看着他们比对。他倒是眼睛尖,一眼看到了空格里的硬币。
“是啊,之前顺手把零钱放进去了呢!”周毅和周华对视一眼,压下心里的疑惑,顺着老板的思路说了下去。
“吆,你们这还收藏老钱呢,挺赶时髦啊!”周毅将硬币拿了出来,老板看到是一分,两分的硬币,以为两人是特意收藏起来的。
“都是长辈留下来的,现在哪还用得上这种硬币啊!”周华摇了摇头,顺口解释道。
“是,现在这种硬币可不流通了。不过你们要想出售老钱的话,也可以来找我,我们店也有这项业务。”看得出对方并不想多说,老板也没再继续纠缠,只是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们。
“谢谢老板,我们要是真有这种意愿,一定会找您的。这盒子我们要了。”周华将名片接了过来,以后说不定能用得上。
“除了这个,还有两个,你们要不要也一块买?价格挺便宜的,三个给两百八十就行。这价格敞亮吧?一个还不到一百呢!”见两人有买木盒的意向,老板忙将剩下的两个木盒拿出来,借机推销给两人。
“行,那就都要了。”两人心里还存着事儿,急着回去,也不在乎这二三百块钱,也没还价,直接将木盒都包圆了。
“下回再有要买的东西一定过来哈,肯定给个实在价。”将压箱底的东西清理出去,老板也挺开心。
告别老板,周毅和周华开车回老家,一进门,刚坐下,两人就开始那两枚突如其来的硬币。
“当初确实没有这两枚硬币吧?还是我看错了?”周毅拿出那两枚硬币,急切的看向周华。
“肯定没有,就算看错,也不能都看错了吧!这木盒可不只咱们两个,嫂子和我家那位不是都看过吗?还能都看错?”周华摇了摇头,肯定的说道。
【作者有话说】
晚安!
28
第28章
◎改善◎
“那你说这两个硬币到底是怎么来的?1962年?咱们家里没有这么老的硬币吧?”周毅把两个硬币放在桌上,兄弟俩一人研究一个。既然确认了一开始没有这两枚硬币,还是得想想它的来路。
“咱家里没有,以前确实有几个硬币,但都是五分的,一分,两分的都很少见。我以前看到过,就在柜子的抽屉里,但最早都是九十年代的,哪来的1962年的?”周华仔细回想了一下,家里确实没有类似的硬币。
“那这就奇怪了……”周毅和周华两个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索性就不再烦恼,把木盒和两枚硬币都妥善的收集起来了。
“周宇,你快过来一下。”夜晚,两人又回到了小院。既然有水有地,那自然不能浪费,就那两分小菜园,种上了满满的蔬菜,吃不完,就晒成菜干,等到了冬天就成了紧俏货。
这段日子,家里的那些粮食,有一些被他们换成了钱票,虽然量不算多,但架不住现在的价格高啊。鉴于上次周山翻墙的教训,穆熙不打算把这部分额外的钱票放在家里。本打算放在那个木盒里的,结果却发现上次放的那两枚硬币,已经不见踪影,穆熙以为自己看错了,便赶紧叫周宇过来确认一下。
“你确实放了两个硬币,我那天看到了。不是本来打算当零钱盒的吗?结果又拿不出去,咱也不缺那两个硬币,也就没再拿出来。只是如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真是说不好!”周宇把木盒拿过来,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确实没有找到东西。
“你说会不会是闹鬼?”看到这种情形,穆熙顺嘴接了一句。
“说什么呢,咱们可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别自己吓自己。”周宇反驳道,不过接下来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样吧,咱们先别把东西放进去,先用张粮票试试,然后看它会不会不见?”
“那就挑张斤数小的。”虽然他们现在不缺粮食,但粮票也是硬通货,不能随便浪费。为了以防万一,穆熙还画了个记号,就是她以前常画的一颗红五星。
“行,等过两天咱们再看看。”周宇亲眼看着穆熙将那做好记号的粮票放进了木盒。至于那些钱票,还是先放外头。周宇打算去买两把锁,到时候自己装上,也更安全些。
“其实,应该把那墙头修一修,还有那大门,摇摇晃晃的,我老是担心它掉了。最好再能修一修厕所和房顶,哎呀,这样一算,要修的还挺多的。”听到周宇说要再安装两把锁,穆熙也提起了对现在的家不满意的地方。只是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就感觉哪儿哪儿都要修。
“等秋收后,有了粮食,村里人也有空了,就找人来修修家里。”虽说是难得的砖瓦房,但毕竟不是全部,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年,也得收拾一下了。
“行,那就说好了。”听到周宇有打算,穆熙也就放心了。最好能赶在下雨前把房子修好,要不然就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了,住宿条件不乐观啊!
因为村里和公社有了水库,这段时间的庄稼明显长的比前段日子好了许多,大家心里也有了盼头。除了集体土地的庄稼外,周家丰还允许村里人再次开垦自留地,不仅是家周围,山里也有人去种,不管产量多少,能有一点是一点。
更有家里的男人女人都在一块编筐,里面放上土,就能种东西了。反正现在水源还算充足,周家丰也不拦着他们用水,还把村里剩下的种子发给了他们。只要庄稼能长出来,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最近的周家沟村也总算不再死气沉沉了,有了人的说话声,路上也有人在走动,相互谈论着水库水井,以及新开垦的土地,或者聊聊家里还有什么地方能种地。看着这番景象,周宇和穆熙总算觉得心里安慰了点,不枉他们做出的努力。
【作者有话说】
国庆快乐,晚安!
29
第29章
◎亲人◎
转眼间,麦收要到了,村里的粮食主要靠小麦,玉米和红薯,因此麦收是一年中关键的节点。在麦收前,周家丰就已经吆喝着村民要做准备,镰刀,木杈,麦绳,木锨等,该修理的修理,该磨快的磨快。麦场上的石碾子轴窝里点上油,架子也安好,场地上的浮土扫平,压实。
麦收就是“龙口夺食”,麦收成熟以后,抢收,抢打,抢晒,抢入库,就是靠一个“抢”!特别是这时,常有冰雹,大风,下雨等自然灾害发生,从开始那一刻就得提着一颗心。要不然一年辛苦就得白搭了。
因此,在麦收的前两天,周家丰专门开了个动员会,让全村人,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要参加抢收,当然了,像是周宇和穆熙这种要工作的人不用,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嫂子,这是早饭,吃完再干吧。”虽然两人要上班,但还是包揽了一家人的早饭。麦收时节,村民们天还不亮就要下地,趁凉快到地里割麦,等周宇和穆熙送饭的时候,那块地都已经割了一半了。
“行,快去上班吧,别误了事儿。”大嫂高桂英离地头最近,周宇便将篮子里的饭递了过去,一家人三十个定量的窝窝头,是混合着苜蓿,麸子,玉米面蒸的,粮食是老家人提前拿过去的,当然周宇也补贴了点,口感上可好了不少。除了窝窝头,还有一锅蔬菜汤,现在是夏天,蔬菜还是有的,就是没啥油水。
“您要不要山鸡,十斤粗粮就换!”周宇路上还想着去问问哪儿有点排骨啥的,好歹让家里人沾点油水,要不然这持续大半个月的高强度抢收,真是不好撑下来。没想到刚有点念头,就在离粮站不远的地方被拦下。
“十斤粗粮?这可贵了,谁不知道现在粮食金贵。”虽然想买,但周宇不想当冤大头。
“这可不贵,如今能找到肉的可不多……”那人还没说完,背后就传来常满的声音:“我说六子,你可别忽悠周宇,他可是我兄弟。”
“吆,满哥,您瞧我这不是有眼不识泰山吗?既然是朋友,那就给五斤吧。”见到常满,六子忽然转换了话头,价格直接降了一半。
“行,那就明天这个点过来,咱们直接换吧。”周宇觉得这个价格还挺合理,便答应了下来。
“这是今天早上刚杀的,您先拿去吃,我明天来拿粮食就是了。”六子倒是挺大方,从旁边的草丛里拿出个袋子,怪不得没听到声音,原来已经处理过了,还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