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看着越是冷情之人,一旦动心,投入的便是全身心。
  所以,今日与好友闲聊时他才刻意提及怀寰,欲打探一番。周太傅周博钰是他的挚友,品行高洁,周家门生遍天下,应当是不会看错人。
  寒山居士正了面色问周太傅,“怀寰公子才华斐然,博钰应当是认识他的吧?”
  周太傅不自觉地坐得愈发端正,他鲜少诓人,有些不适应。
  点头,“认识。”
  寒山居士继续问道:“怀寰公子年纪轻轻便博学广识,实在令人佩服,不知道师承何人。”
  周太傅:“怀寰呐,是愚弟的学生。”
  周太傅这话属实,皇上的确是他教导的。
  听到怀寰师承周太傅,寒山居士心中诧异,看来怀寰的身份的确显贵,难道怀寰是皇亲贵胄?
  既然是周太傅的学生,品性定然是没有问题。
  如此,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只余门第之见。
  “怀寰公子的家人,可否重视门第之见?”寒山居士直白地问周太傅。
  周太傅顿住,皇上自然是不在意门第之见,只看中人品和才学。但皇上的家人,先皇和太后?
  太后出自四大世家之一的木氏,极其在意门第。
  可太后,并不能做皇上的主。
  周太傅踟蹰道:“怀寰公子虽然年少,却早已担大任,家中大事皆能做主,他本人只看中才学和品行,不是很在意门第之见。”
  周太傅这番话,让寒山居士长长地舒了口气,如此甚好。
  二人继续闲聊。
  在与寒山居士交谈中,周太傅竭尽全力夸赞凌筝,寒山居士见状,也各种夸赞卫子瑜,二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倒是相谈甚欢。
  商业互吹和自吹结束后,周太傅抽空向寒山居士叹息笺兰居素未蒙面的大才蔚钰。
  “那蔚钰公子才华斐然,他写的治国策让愚弟艳惊不已,此人当真是绝世之才呐。这等人才若是能入仕,绝对是大夏之幸。”
  周太傅去过笺兰居数次,向笺兰居的掌柜张居打探,却是再无蔚钰的消息和行踪。未见到蔚钰,几乎成了周太傅的心病。
  蔚钰?治国策?绝世之才?
  极大地勾起寒山居士的好奇心。
  “博钰,你可有那蔚钰写的治国策,我想看看。”
  “有。”周太傅起身,去取蔚钰写的治国策。
  周太傅将这篇治国策从笺兰居带回家中品鉴,越看越赞赏,此治国策构思精妙绝伦,见解独到,谋划深远,令人拍案叫绝。
  周太傅小心翼翼地将这篇治国策展开,待寒山居士看到周太傅展开的治国策时,整个人愣在原地,虽然换了字迹,但他还是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治国策出自卫子瑜之手。
  寒山居士心中浮起疑惑,他深知自己的爱徒无心入仕,既然如此,卫子瑜又为何会前往笺兰居展露才华?
  无论笺兰居的幕后老板是谁,笺兰居能请得动周太傅出题答疑,在笺兰居施展才华,就一定会入皇上的眼。
  尤其这篇治国策,完全未藏锋敛锐,可谓张扬至极。
  寒山居士面色变得凝重,卫子瑜此番做法,必然是想入周太傅,甚至是皇上的眼,他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回京都后,他改变了想法,欲入仕?
  周太傅把寒山居士的面色变化看在眼里,出声问道:“寒山兄,你可是认识这位蔚钰公子?”
  周太傅目光炯炯地望着寒山居士,眸子里满是诚恳,他是真的很想结识这位蔚钰公子。
  寒山居士懂得周太傅爱才惜才的心情,但是,尚不知卫子瑜的打算,他心中踟蹰,不知该不该暴露蔚钰的身份。
  见寒山居士面露踟蹰,周太傅心中明了,寒山居士定然是认识蔚钰。
  “寒山兄,愚弟诚心想结识蔚钰公子,望你成全。”
  “无论蔚钰公子是否愿意入仕,愚弟一定尊重他的意愿,绝不为难。”
  周太傅信誓旦旦地向寒山居士保证。
  一朝太傅,把姿态放得如此低,足以可见他想认识蔚钰的诚意,和他对蔚钰的看重。
  周太傅都这般说了,寒山居士不好再推拒,无奈地说道:“这蔚钰,正是我收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卫子瑜。”
  周太傅惊得瞪大眼睛,“卫子瑜?”
  “卫相的……”周太傅倏然住口。
  寒山居士不在乎世俗成见,收了卫相的私生子卫子瑜为徒一事,周太傅是知道的。
  方才,他们还在各自夸赞自己的学生,怀寰和卫子瑜。
  等、等等,周太傅脑间忽地灵光乍现,所以说,皇上和卫子瑜是相识的!
  一时间信息量太大,周太傅觉得有些头晕,他缓缓坐回椅子上,呐呐开口,“原来如此,竟然是寒山兄的爱徒。”
  如此惊世之才,难怪寒山居士会不在乎世俗成见将其收为徒。
  要是他,他也收!
  缓了片刻心神,周太傅面色认真地对寒山居士说道:“寒山兄,贤徒高才,定能被皇上青睐,若是贤徒欲入仕,愚弟定会护好他。”
  周太傅以为,卫子瑜在笺兰居展露才华,又与皇上相交,定然是有入仕的打算,因为卫子瑜的身世,卫锦崐和朝中守旧派大臣必然会各种阻挠,但是,只要卫子瑜愿意,他拼尽全力也会护卫子瑜周全。
  不仅因为卫子瑜有才,也因为卫子瑜是寒山居士的徒弟,挚友的爱徒也算半个他的徒弟。
  寒山居士沉默许久后,才开口说道:“博钰,我这徒儿向来主意大得很,我这当师父的也做不了他的主,这件事情我也不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待我先问问他吧。”
  周太傅点头应允。
  “寒山兄,若是可以,可否约了贤徒来愚弟府上一聚?”周太傅是真的很想见见卫子瑜。
  寒山居士觉得周太傅想见卫子瑜一面不是什么难事,遂应下。
  ……
  御书房内,凌筝听侍卫禀报,寒山居士搬进了太傅府。
  因为担心寒山居士在京都的安全,所以凌筝派了御前侍卫在暗中保护寒山居士。
  待禀报的侍卫退出御书房后,凌筝吩咐喜财,“召周太傅进宫。”
  想来,周太傅已经知道她与卫子瑜相识了。
  被凌筝召入宫,周太傅自是知晓原因,他在心中暗忖,皇上的消息真是越来越灵通,寒山兄前脚刚与他“闲聊”完,皇上后脚便召他入宫觐见。
  周太傅来到御书房,凌筝起身相迎,“太傅来了。”
  “臣参见……”
  “太傅不必多礼。”
  凌筝搀住周太傅,止住了周太傅行礼。
  “太傅快坐下吧。”凌筝吩咐喜财为周太傅赐座。
  周太傅坐下后,直白地问凌筝:“皇上召臣进宫,可是为寒山居士?”
  周太傅与凌筝说话向来不拐弯抹角,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能瞒过皇上。
  “想来太傅已经知道朕与寒山居士的爱徒相识的事情了。”凌筝亦直白。
  周太傅点头,“臣没有暴露皇上的身份。”
  “朕知道。”
  凌筝自是相信周太傅的聪慧,她召周太傅进宫,是想问周太傅和寒山居士的关系。
  “太傅和寒山居士,关系很好吗?”这是凌筝不知的。
  沉默须臾,在回答凌筝的问题之前,周太傅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宣纸。
  小心翼翼地将宣纸展开呈给凌筝,周太傅问道:“皇上可还记得这篇治国策。”
  凌筝知道这篇治国策,乃是一位名唤蔚钰的才子所作,却是至今未见过其人。
  这篇治国策紧密结合大夏国国情,逻辑谨慎,且思维独到,实属佳作。
  周太傅将这篇治国策带回府上品鉴,是凌筝准许的,这篇治国策里面的很多观点,凌筝亦赞成,凌筝准备和诸大臣探讨可行性后,酌情推广里面提及的方案和政策。
  凌筝看向这篇治国策,有些不解周太傅意欲何为,这与周太傅和寒山居士的关系,有关联吗?
  凌筝细看这篇治国策,突然顿住,电光石火间她脑海中浮现出真相。
  她就说,卫子瑜批奏折提及的方案和解决方法,思路为何如此熟悉,自己似乎在哪里见过。
  原来如此。
  蔚钰。
  卫子瑜。
  第53章
  卫子瑜当真是好极了。
  转念间,凌筝便想明白了卫子瑜这么做的目的。
  凌筝眸色变冷,问周太傅,“太傅已经知道蔚钰是谁了,对吗?”
  凌筝突然的情绪变化让周太傅有些不解,但周太傅还是如实回答:“臣已经知道。”
  “臣与寒山居士,是挚友。”周太傅回答凌筝方才的问题。
  看向凌筝,周太傅继续说道:“蔚钰,是寒山居士的爱徒。”
  “此等高才若是能入仕……”
  “他不会入仕的。”凌筝打断周太傅的话,冷笑道:“卫子、蔚钰,就没想过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