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说完这话,凌筝示意众人退下,她则径直回了御书房。
  大理寺卿梁安国被罢免,凌筝未牵连更多,梁家只梁安国这一支被流放,大理寺卿一职由贺朝顶替。
  贺朝连升数级任职大理寺卿,不少大臣上奏折反驳,认为贺朝不足以胜任,皆被凌筝驳回。
  时至今,朝堂上大部分重要官职已经全部替换成凌筝的人。
  至于梁安国能否安全抵达岭南,就要看他的造化了,妄想一箭三雕,也要看能不能承担得起事情败露后的后果,卫相、周家、肖国栋岂会轻易放过他。
  ……
  长阳宫内,卫子瑜走在兰苑的长廊中,望着廊外素雅的兰花,总觉得此情此景格外熟悉。
  直到推开书房的门,看到书房内的布局,他才惊觉熟悉感来自何处。
  笺兰居!
  兰苑的布局和笺兰居不能说极为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卫子瑜大惊,一个答案在脑间呼之欲出。
  笺兰居的幕后老板是当今皇上!
  若是如此,笺兰居的一切不合理就变得合理了,能请得动当朝太傅出题答疑,广招天下有才之士。
  一股类似澎湃的情绪在胸间动荡,卫子瑜情不自禁握住拳头,得国君如此,是大夏国之幸。
  或许,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卫子瑜转身,带上招财和金钊,向长阳宫外走去。
  当凌筝听到喜财禀报御书房外丽妃求见时,惊讶地脱口问道:“你说谁求见?!”
  喜财:“……丽妃娘娘。”皇上这么震惊干嘛?
  哦也对,丽妃娘娘可是第一次主动求见皇上。
  卫子瑜向来对自己避之不及,此刻来御书房求见自己,凌筝当然震惊,震惊之余又担心卫子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于是赶忙吩咐喜财,“快让丽妃进来。”
  喜财也不是笨得无可救药,把凌筝的态度看在眼里,他暗暗在心里思忖,目前看来,皇上心中最看重的是丽妃娘娘。
  卫子瑜听到凌筝让自己进去,于是走进御书房。
  他第一次进凌筝的御书房。
  御书房非常的大,装饰古朴典雅,墙上挂着不少名家字画,紫檀木书架整齐排列,书架上陈列着皇家典籍和各种名家珍本。
  凌筝坐在硕大的案桌前,案桌上堆满了奏折,青玉砚台里有研开的磨,紫毫笔笔尖湿漉漉地放置在一旁。
  凌筝抬眸看向卫子瑜,不待卫子瑜行礼,她率先道:“丽妃,坐。”
  卫子瑜看了看茶几前的凳子,又看了看案桌前的椅子,径直走到案桌前,躬身对凌筝道:“子瑜愿意与皇上合作。”
  凌筝挑眉,“我们不是已经在合作了吗?”语气颇有几分霸道。
  卫子瑜低下眼眸,沉默须臾,认真地道:“子瑜愿意效忠陛下。”如果可以,他也想为大夏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向凌筝表明心意后,卫子瑜在心中暗叹,他能写出多种字体,且每种字体风格迥异很难辨出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在笺兰居作答和平日书信用的字体不一样,所以皇上还不知道他是谁,等日后时机合适,他再向皇上解释。
  见卫子瑜神情认真,凌筝亦正了面色,“卫子瑜。”
  她想问卫子瑜可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却是未问出口,沉默须臾,只道:“朕允了。”
  若是合作,卫子瑜尚且可以和她讨价还价。效忠?那便是绝对的服从,甚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见皇上允了自己,卫子瑜正欲告退,凌筝对他道:“坐!”
  卫子瑜老老实实在案桌前坐下。
  凌筝觑了卫子瑜一眼,刚表明完心意就想走?
  干活!
  把自己身前的两本奏折飞到卫子瑜面前,凌筝问,“看看,表达一下你的感想。”
  卫子瑜:“……”
  卫子瑜想说自己看奏折不合规矩,话到嘴边却堪堪止住,他刚刚才对皇上说愿意效忠皇上,但是他的身份无法入仕,所以,除了帮皇上看奏折,他好像确实没有别的用武之处。
  这两份奏折,一份是反驳贺朝任职大理寺卿,另一份,则是建议此刻无战,减少军营补给。
  卫子瑜轻声道:“贺大人与刑部尚书短时间内一同查出宫宴给子瑜下药之人,可见其能力卓然,且深得陛下信任。”
  凌筝看着卫子瑜,颔首,卫子瑜的回答看似平平无奇,却是完全点出了其中利害关系,贺朝是她的人,若不然,贺朝怎么会与刑部尚书一起办案,且收集了那么多梁安国的罪证。
  反驳贺朝和同时反驳兰宇盛的人,凌筝都重点记住了。
  另一份奏折则让卫子瑜蹙起眉,“无战时减少军营补给并不是完全无道理,这样做可以大幅减少国库开支,省下来的银子也可以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但是,防范突厥来犯,不可轻视。”
  “而且,若是减少补给安排不合理,可能还会影响军队士气,甚至影响军队训练。”
  凌筝问:“所以,你的建议是什么?”
  卫子瑜回答:“镇守边境的军队的物资不可减免,且需要时不时肃清军队,保证物资发放到位,军心稳定。”
  卫子瑜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像禁卫军这些的物资,是可以减免的。”
  凌筝:“……”她替禁卫军谢谢卫子瑜。
  “行,在奏折上批注出来,”凌筝对卫子瑜道:“具体的执行方案回去写好后呈给朕,要尽快。”
  卫子瑜:“……子瑜领命。”皇上用他用得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是他今天来得草率了。
  待卫子瑜告退后,凌筝唤来喜财,“去查查丽妃在来御书房之前都去过何处,做了什么,见过什么人。”
  喜财:“?”……皇上这疑心病。
  前一刻还和丽妃娘娘言笑晏晏,后一刻就派人查探丽妃娘娘,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凌筝见喜财发愣,冷声道:“可以问问招财。”
  喜财赶忙领命,“奴才这就去。”
  喜财再次辱没使命。
  回来复命时,喜财看了凌筝一眼后赶忙低下头,犹犹豫豫地说道:“奴才问了招财,招财说不知道。”喜财觉得招财知道,只是不愿意告诉他。
  凌筝看向喜财,叹口气,“招财倒是忠心。”
  招财既然已经做了选择,她也就不为难招财了。
  能够收服招财,卫子瑜的确有几分本事。
  ……
  再说卫子瑜,出了御书房后,他未作逗留,准备走回长阳宫。
  入宫以来,卫子瑜从未用过仪仗。他再清瘦也是男子,男子体重比女子重了不少,他担心用仪仗会露出端倪。
  所幸皇上很少用龙辇,贞妃也从不用仪仗,便不显得他突兀。
  长阳宫距离御书房是真的远,卫子瑜好不容易走回长阳宫,出了一身汗。若是凌筝看到,非得啧一声,卫子瑜的补药白吃了。
  回到长阳宫,卫子瑜喝了杯茶水后,没敢耽搁,赶紧来到兰苑的书房,准备写减免禁卫军物资的方案。
  晚些时候,凌筝推开书房门,看到的就是一身素衣,坐在窗边执笔疾书的卫子瑜。
  卫子瑜已经卸了面上的妆容,一头青丝用木簪挽在头顶,广袖随着他急速挥洒的动作荡漾如水波。
  宛若空谷幽兰。
  看着卫子瑜,凌筝脑间蓦地现出这句话。
  面前的人美得若一副淡墨山水,极致的素颜,却又美得惊艳人间。
  凌筝原本欲唤卫子瑜,却堪堪住口,不忍打破这静谧的美好。
  此刻天光暗淡,她安静地走到烛灯前,点亮烛灯,暖黄的光晕霎时晕染开,洒满整个书房。
  卫子瑜写得太入神,烛灯亮起时他竟未察觉。
  凌筝从书架上随意取过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书,……偶尔看美人。
  直至卫子瑜搁下毛笔时,才惊觉书房中的烛台被点燃,他慌忙站起身,惊慌地看向烛灯,再看向书房门口。
  “写完了?”把卫子瑜的惊慌看在眼里,凌筝突然出声问道。
  卫子瑜低唤:“皇上!”人下人,会吓死人的。
  看着卫子瑜因为惊惶而发白的面色,凌筝冷哼,“警觉不足。”
  凌筝倒是冤枉卫子瑜了,卫子瑜下令不许任何人踏入兰苑,且长阳宫地势偏僻,所以他才敢这般。
  若非凌筝,也无人敢贸然进入兰苑,甚至书房。
  奋笔疾书了一下午,方才又被凌筝惊吓到,卫子瑜生出疲惫感,跌坐回椅子上,问道:“皇上怎么来了?”还这般安静如鬼魅,实在吓人。
  “朕想起有事要同你说,便来了。”凌筝回答卫子瑜道,顿了顿,凌筝又补了一句,“朕经常来长阳宫。”
  此时的卫子瑜尚未完全懂凌筝说的经常来长阳宫是什么意思。
  卫子瑜问凌筝:“皇上来找子瑜有什么事?”
  凌筝:“安排你阿姐卫灵珊入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