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第217节
  田里的稻谷来不及收,山里缺粮肯定会琢磨去别处买粮,他们再把交易点迁远点儿限制一下粮食交易的范围也没毛病。
  本来就是为了把人逼下山,不把其他生路堵死怎么让人心甘情愿的下山?
  至于趁大人不在抓小孩儿……
  咳咳,他承认这法子有点缺德,但是更缺德的还在后头呢。
  打开《水浒传》,看看宋江赚好汉上山的各种法子,稍微改动一下就能拿来骗山中部落下山。
  看那倒霉的玉麒麟卢俊义,那是吴用假扮成算命先生带着李逵去他家墙上写反诗,他本人因为反诗被下狱,他的管家和妻子又联合起来侵吞他的家产,直接弄得他家破人亡不得不上梁山。
  还有那倒霉的霹雳火秦明,那是威逼利诱不成直接派人假扮成他烧杀抢掠让他从一州指挥司统制变成逃犯,甚至害得他一家老小都被官府处决,等见着人了还假惺惺的说什么都是为了让他入伙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更有那倒霉的金枪手徐宁,人家原是禁军金枪班的教头,家庭圆满生活优渥还有公务员身份,就因为梁山被呼延灼的连环马打的苦不堪言而他又善使钩镰枪才被强行带至梁山。他本人被骗上梁山,宋江又让人去掳掠他的家眷,途中还假冒他的名号抢劫。妻儿都在梁山手里,想走也得顾忌妻儿的死活。
  又是熟悉的公务员爆改穷凶极恶的罪犯,想自证清白都难,下山就是死,再憋屈也只能落草为寇。
  多么邪恶的计策,都来谴责!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梁山赚好汉的法子在道德层面上很说不过去,但是这个思路值得参考。
  想让看中的人才上梁山就让他们在外面没法生存,及时雨就是及时雨,至于那些在外头凄凄惨惨活不下去的倒霉鬼为什么需要及时雨,那不重要。
  同理可得,想让山民下山就让他们在山里活不下去,至于他们为什么在山里活不下去,那也不重要。
  荀小将军再次将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理解释给众人听,破题的关键点已经给了出来,从“分化敌人逐个击破”到“孤立少数争取多数”再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只要能让山越部落内部出现矛盾,再配合他们的断粮小计,不用恶狠狠的冲上去抓壮丁也能让壮丁主动出山归降。
  不是说都得按照他给的那几个例子来,他给出的例子只供参考,臭小子们到任后能迁出多少劳动力还得看他们自己。
  “懂了吗?”
  所有人:……
  懂是懂了,就是感觉哪哪儿都不对劲儿。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小将军胆大心细足智多谋,合该他成大事。
  荀小将军敲敲挂着舆图的木架,“还有哪儿有意见?”
  没有人有意见。
  思路已经讲解的如此明了,再听不懂就不礼貌了。
  众人对他们小将军的聪明才智表示万分敬佩,一时间议事厅中充斥着“将军何等英明”“将军何等仁慈”的赞誉。
  听的荀晔以为自己是凌霄宝殿上面对哪吒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怎么看都觉得这群人话里有话。
  且等着,等他们把扬州从荒山野岭开发成田畴沃野的富庶之地,到时候让这些悄悄嘀咕他缺德的家伙全都无地自容。
  事成之后自有大儒为他辩经,他是缺德吗?不,他是有远见!他是敢为天下先!
  会议结束,散会!
  众人意犹未尽的结束他们的溢美之词,熟悉荀晔的知道这是他的正常操作,不熟悉荀晔的也知道了荀小将军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和颍川荀氏的整体风格更不一样。
  留守徐州的官员簇拥着新来的治中大人离开,他们还不知道贾大人的性情,多聊几句没坏处。
  虽然徐州换了主人,但是官署却没什么大变动,前任治中王朗王大人改任琅琊太守已经去琅琊上任,下邳城只有少数新面孔,大部分还是他们的熟人。
  参会人员很快走的七七八八,只剩下几个要独当一面当太守的年轻人围着他们荀老大试图再掏出点儿稀奇古怪的主意。
  小曹同学从小就端方板正,可能是他爹曹老板自己的成长过程不太正经所以知道怎么不让儿子长歪,也可能是幼年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总之就是乖的和他爹年轻时完全是两个极端。
  他之前都是听命行事,这还是第一次担任太守这种一把手的职位,虽然在广陵可以随时找贾校尉、啊不、贾治中求助,但是还是有点紧张。
  快快快,还有什么当一把手的偏门小技巧,大哥不要吝啬快多讲几句,小弟想学。
  连端方板正的小曹同学都迫不及待想要进步,行事作风本就跟黑老大似的江东双璧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挑衅到何种程度能将山越部落激怒还不至于找他们拼命。
  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大哥看齐。
  荀晔扬起下巴,故意阴阳怪气的挤兑他们,“主公~按照您说的这些歪门邪道~真的很难不出人命啊~”
  “谁那么不会说话?我们大哥那分明是绝世妙计!”虎崽子煞有其事的数落刚才那个不会说话的坏家伙,真是的,感觉不对劲就反思反思自己,别动不动就质疑别人,“没有不好用的法子只有笨蛋的执行者,闹出人命那是后续处理的失误,和大哥的绝妙好计没有任何关系,谁说大哥是歪门邪道我孙伯符第一个不答应!”
  小曹同学的表情一言难尽。
  也别叫虎崽子了,直接改叫狗腿子吧。
  孙小将军很有当佞臣的潜质,荀小将军也很配合的当昏君。俩人一个吹捧一个嘚瑟,还没出发去扬州就好像已经将扬州治理成南北游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
  曹昂扭头看向周瑜,发现小周将军虽然没插话但是满眼都是“伯符说的对”“大哥说的对”“都对”后又默默转开。
  正经的他和这个不正经的团队格格不入。
  ……
  月落星沉,晨露凝成冰霜,天边紫气迷蒙。
  淮南的气候比北方温暖,寒冬的淮河也不怎么结冰,现在刚刚入冬,水路依旧能行。
  荀晔乘船沿泗水抵达寿春城,终于明白曹老板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为什么同意铁索连船了,没乘过船的人到了船上真的连站都站不稳啊。
  呕!
  荀小将军从船上下来时面如土色,他身边的亲兵也没好哪儿去,一群没乘过船的旱鸭子从摩拳擦掌到满地打滚只隔了几天真正的船上生活。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派虎崽子去乌程侯处抢现成的水师,不然非得创业未半而中道半死不活。
  乌程侯处抢来的一万水师,孙策带走三千和一个黄盖,周瑜带走三千和一个祖茂,荀晔自己要了四千。
  他和他的亲兵是旱鸭子不要紧,九江本地有水性好的将领就行。
  实在不行的话,乌程侯麾下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大金刚,把程将军或者韩将军留在寿春帮忙也行,反正现在人都在寿春。
  乌程侯:……
  到他这儿进货来了是吧?要不连他也留这儿?
  荀小将军刚刚从船上下来,感觉踩在地上也是轻飘飘的,这会儿正搭着江东猛虎的肩膀来维持平衡,“乌程侯不着急离开吧?”
  孙坚:???
  真打算把他留这儿?
  荀晔当然没打算把孙坚本人留下,但是他觉得很有必要请教一下水上打仗和陆上打仗的不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得被现实毒打一顿才能安稳下来脚踏实地继续奋斗。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孔融那么抽象,也不是所有人都和袁术那么自信,大部分官员将领都是正常人,不能用一次侥幸来奢望接下来处处都是侥幸。
  他对扬州的了解主要来自上帝视角,如果没有阿飘陛下们帮他搜集的资料,他到地方后也是两眼一抹黑。
  纸面上的资料多是宏观把控,方案做的再详细应急预案做的再多,真正开干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
  他是中原长大的小孩儿,这几年也主要是在北方打转,要说对南方的了解还得看乌程侯。
  这可是从淮泗起家一路杀穿荆州才抵达中原的江东猛虎,谁能比他更了解江南的局势?
  荀小将军把江东猛虎哄的开开心心,然后到乌程侯提前给他安排好的住处倒头就睡。
  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他得睡一觉缓缓,晕船真的是太难受了。
  孙坚啧了一声,去官署看看还有哪儿整理的不够清楚。
  看人家荀小将军多会说话,再看看他们家那只会“爹,我要兵”的臭小子,简直没法比。
  臭小子出门在外也是个嘴甜会说话非常讨人喜欢的好小伙儿,也仅限于出门在外,不知道京城的荀侍郎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烦恼。
  唉,头疼。
  乌程侯勤勤恳恳的将他到寿春这几天梳理出来的情况一一放好,一边整理一边埋怨混账儿子只能在要兵的时候想起来他。
  程普默默在旁边打下手,如果不是平日里听多了他们家将军炫耀儿子的话他就信了。
  小将军很差劲吗?相反,他们小将军优秀的很。
  不到二十岁就能担任一郡太守,天底下除了荀小将军还能找出第二个吗?不对,荀小将军身边还是有几个的。
  总之就是,他们小将军非常优秀,优秀到从荀小将军身边拎出来就能碾压全大汉的年轻人。
  别说了别说了,这让家里孩子没那么优秀的他们很有压力啊将军。
  孙坚回到官署转了一圈,想着寿春城的袁术旧部基本上都没有离开,于是又虎步生风去敲打旧人。
  其实面对面交接最方便,但是荀小将军旅途劳累先一步倒下,他只能等小将军重新站起来再面谈。
  和荀晔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能轻轻松松能变成浪里白条一样,孙坚也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学不会游泳,那不是天生就会吗?
  不懂,但尊重。
  ……
  第二天一早,荀小将军修整完毕前往官署,看到的就是一群比刚下船的他更加半死不活的官员。
  荀晔:???
  是被袁术弄的还是被乌程侯弄的?寿春的官那么难当吗?
  为首的田野扯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小将军可算来了,天知道他这几天过的是什么日子。
  寿春城大大小小的官数都数不清,本来不该他来出这个头,奈何袁术战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阎公远为首南阳人走的干干净净,愣是让他这个完全没有根基的人到了风口浪尖。
  他不想出来扛大梁,可是他也不能跟着那些人去南阳啊。
  虽然阎大人、杨大人他们都很和善,还承诺了就算他在南阳什么都没有也能想法子让他继续当官过安稳日子,如果他真的是袁术的旧部他肯定毫不犹豫就跟着走,问题是他不是。
  就这么尴尬。
  他不想知道他的形象在其他人心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他只知道他真的不是因为忠于袁术才不离开寿春。
  动动脑子啊各位,袁术又不是寿春人,他在寿春也没待多少天,真的对袁术念念不忘大可以去汝南,他留在寿春怀念个什么劲?
  误会吧误会吧,反正这个身份以后也用不到了,田野马上自杀给袁术陪葬,他要去别处逍遥快活。
  荀晔简单了解了一下寿春官署的官员数量,对官署的组成大致心里有数,简单说了几句便让众人该干什么干什么。
  他初来乍到需要熟悉情况,即便有变动也不会是现在,不用担心他上来就大清洗。
  不是他心大,而是寿春官署之前已经被袁术清洗了一遍,不需要他再把所有人都换掉。
  之前袁术从南阳跑到九江,当时的九江太守叫陈瑀,这位陈太守和陈登一样都出自下邳陈氏,因为下邳陈氏和汝南袁氏关系不错,所以袁术以为他可以一路畅通无阻。
  但是陈太守死活不愿意让袁术进城,不愿意让袁术进城还不敢开战,在袁术于淮北集结士兵攻打寿春城时就直接逃回下邳躲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