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第205节
贾诩:……
“诩责无旁贷。”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哪儿还能让他拒绝?他说不干就能不干吗?
还有旁边这小子,被人算计了就算计回去,多大点儿事儿,看这黑眼圈就知道昨天肯定一晚上没睡,年轻人还是定力不够。
吕布皱眉,“不用我看着?”
“大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荀晔回道,“如今旱情还不算严重,如果进入七月后依旧没有雨水百姓也该反应过来会有大旱,接下来大哥要做的是稳定民心。”
吕布挑了挑眉,“稳定民心?我?”
让他去震慑刁民还行,稳定民心的活儿他能行?
荀晔解释道,“过些天灾情严重起来就要准备赈灾济民,稍后我列个章程,大哥照着章程来做就行,这事儿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正常的稳定民心肯定不能让吕大将军来干,但他们现在是赈灾,就得有吕大将军这种杀伐果断不讲情面的狠人坐镇。
鬼知道旱灾后面接着什么,就算暂时不缺钱粮也不能挥霍,谁敢动他的府库他跟谁拼命。
吕布眼中划过一抹了然,二话不说抱拳道,“得令。”
说是安抚民心,实际上就是让他来监管赈灾。
只要赈灾的粮食能发到手,再乱的民心也能安抚下来,和发粮的人关系不大,重点是粮食得发到手。
他可以保证他吕奉先是条清清白白的好汉,到时同去赈灾的其他人可没法保证也能跟他一样清白。
赈灾的钱粮向来是贪污的重点,他要做的不是安抚民心,而是震慑那些有贪污风险的家伙的贼胆。
旁边,已经领过活儿的贾诩抬眸问道,“主公将安抚民心的差事留给温侯,可是还要外出?”
荀晔叹气,“徐州那边还没处理完,过两日还得去下邳一趟。”
他暂时没有精力掌控徐州,不管徐州的官愿不愿意为他所用都得保证徐州在明面上是他的地盘。
口服心不服也没关系,大不了青州这边稳定下来再打一遍。
……
颍川官署,荀彧皱眉坐在窗边,旁边是两位装作病恹恹的好友。
一天内连续收到两封来自青州的信件,就算不拆开看也知道肯定很着急。
郭嘉趴在桌上,好像再喝不到酒就会溘然长逝,“嘉有心为文若分忧,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痛哉!痛哉!”
戏焕到底要脸,做不到和郭鬼才一样撒泼,但是他也没有替人尴尬的毛病,直到郭嘉演尽兴了才慢吞吞问道,“两封信之间只隔了不到两个时辰,咱们小将军遇到了什么难题?”
“信上说北方恐有大旱。”荀彧叹气,“我已派人去各地查看,豫州今夏雨水还算充沛,关中也未曾听闻有旱情,若是有大旱估计也只是影响到青、冀一带。”
郭嘉敛了玩笑之意,“大旱?何等程度的大旱?”
荀彧将两封信都递过去,“淄水、潍水皆现陆洲。”
戏焕一惊,“竟这般严重?”
“如果不是太严重,明光也不会特意写信通知各州提前准备抗旱。”荀彧放缓声音,“北方旱情严重的话南方很可能会出现洪涝,只是如今天下大乱,南边的消息很难传到中原,也不知道扬州、交州沿海一带是什么情况。”
“等等,旱情先往旁边放放,这公孙伯圭是什么意思?”郭嘉把信传给戏焕,表情很是微妙,“放着并州的大把贤才不去求助,反而撺掇张燕去青州找咱家小将军哭诉,他当咱家小将军是傻的不成?”
“武夫粗疏,不过眼光却挺好。”戏志才接过信件一目十行看完,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才说道,“文若要坐镇豫州,但是公孙瓒已经张开这个口,咱们也不好不管不问。”
“志才想主动请缨?”郭嘉愣了一下,诧异道,“明光在信上写了那么大一段的公孙伯圭不似表现出来的那般好相处,你这身子骨怎么经得起折腾?”
戏焕眨眨眼睛,笑的格外温良无害,“正是因为身子不够强健,所以才敢主动请缨。”
第158章 以及清蛀虫
*
戏焕, 一款颍川知名刺头。
世家之间也不都是互帮互助互相扶持,除了少数真心交好的会在落难时伸出援手,其他更多的还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颍川戏氏不是荀郭这样的大族, 家族中也从未出过位极人臣的高官,在颍川这种遍地都是世家的地方很不起眼。
父母去世的时候戏焕还小,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后就是经典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过来争家产。
戏焕打小身体就不好, 家里的钱财大部分都用来给他买药调养身体, 生活条件连城里的富户都不如。
虽然不知道他们家那点儿家产有什么好争的, 但是父母留下的东西也不能让外人抢走。
小戏同学年纪小又没有叔伯长辈帮衬, 家中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仆和还没有他大的书童, 柔柔弱弱怎么看怎么好欺负, 会被坏人盯上再正常不过。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看上去脆弱不堪一击的小白兔实际上满口獠牙,不招惹他的话他能一直柔柔弱弱,敢去招惹就完了, 他能把人的脑袋咬下来当球踢。
戏家是没有了顶梁柱,但是小戏同学这些年的人脉也不是闹着玩的, 世上有趁火打劫的恶徒, 也有为难时能鼎力相助的真朋友。
颍川的世族又多又杂,但金字塔尖尖上那几家基本上没怎么动过,荀氏陈氏把控经学传承,还有个世善刑律的钟氏,各个家族都在特定的位置上维持着世家之间那微妙的平衡。
戏氏的地位比不过金字塔尖尖那几家, 但是小戏同学凭本事挤进了金字塔尖尖的交友圈。
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得知少年郎父母双亡急吼吼冲上门抢家产, 结果就是被柔弱无助的少年小戏和少年小荀小郭等人依大汉律法全部送进了大牢。
铁齿钢牙小白兔, 超凶.jpg
荀彧正人君子鲜少出格,但郭嘉可不是什么在乎世人看法的人, 戏焕命途多舛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俩人能在颍川这等文风昌盛的地方招致“负俗之讥”全靠硬实力。
公孙瓒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好相处?没关系,他戏志才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
幽州需要一个能镇住公孙瓒还能接收幽州政务的人,青州一时半会儿选不出合适的人,颍川合适的人选却不少。
没办法,他们颍川就是这么人才济济。
郭嘉看看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和公孙瓒相处的好友,不知道该操心他这风一吹就倒的身体还是该心疼即将迎来大难的公孙瓒。
虽说帮手是公孙伯圭主动开口讨要的,但是……
行吧,算他自作自受。
郭鬼才摸摸鼻子,动完脑子后继续趴在桌案上装死。
志才有想法也只是想想,当家做主的是文若不是他们,最终人选花落谁家还得看文若的意思。
他觉得他郭奉孝也颇有镇乱安民之能,没准儿最后被派去幽州的是他不是志才。
幽州啊,是个好地方。
北靠燕山西依太行,南临中原东望渤海,汉胡杂居民风彪悍,对朝廷的归属感约等于无。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威震北疆,武力有多强横内政就有多没法看,等他们过去把持住幽州内政,就算是白马将军在他们面前也得矮一头。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刘虞的下场已经说明公孙瓒不是好欺负的。
拿捏武将需要技巧,不能和刘伯安那样强势,看他们文若怎么哄吕大傻子和孙老虎就知道那些武将大部分都是吃软不吃硬,你硬他们更硬,你软他们反而不知所措。
顺毛驴嘛,他懂。
所以文若准备让谁去?
郭鬼才悄悄睁开一只眼睛,试图从好友脸上找出答案。
然而,在他趴桌上装死的这点时间里,旁边两个人的话题已经又从幽州拐回了青州。
幽州需要帮忙,青州大概率也需要长辈过去坐镇。
天灾不是闹着玩儿的,万一真旱到赤地千里,就算有吕布在也无济于事,饿肚子的百姓比身经百战的士兵更可怕。
傻小子说暂时不缺粮,可他之前没经历过大旱,哪里知道旱起来粮食消耗的有多快?
戏焕将桌上的信件捡起来,又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两遍,然后劝解道,“信上已经写的很明白,他心中有数,实在扛不住了会写信回来,不会为了面子硬撑着。”
别的年轻人可能会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小将军不会,面子在他那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管用。
荀彧无声叹气,“明光这半年来得罪的人太多,多防备些没坏处。”
那小子实在太放肆,弄得他在豫州也跟着提心吊胆。
早先去青州的时候只说要用考试的法子来选官应急,青州好几年没有主官,将近三分之一的百姓都加入黄巾,民生凋敝内乱不休,确实需要在短时间内提拔大量基层官员来应急。
延请大儒开办学堂也能理解,教育是夺得未来的关键,应急的同时也得为将来考虑。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凡有点志气的主官到任之后都会从教育入手来宣扬人才不问出身有才就能任用。
实际上看不看出身只有各家主官自己明白,反正明面上都会用不问出身来招揽寒门学子。
任用寒门学子,和培养寒门学子,二者截然不同。
经学典籍掌握在世家手中,寒门学子就算学也是困难重重,能学出来的终究是少数。
特意延请大儒培养寒门学子就不一样了,世家子平日里高高在上自觉生而不凡,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没那么大,除去极少部分天才,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
世家有家学可以一代一代的培养族中子弟,寒门却没这个条件。然而真要有愿意培养寒门子弟的书院出现,世家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朝中官职一共只有那么多,地方官署的官职也是固定的,和官吏相比永远是百姓的数量多。
和世家子的数量相比,也永远都是寒门子弟更多。
此消彼长,以天下寒门子弟的数量,真要唯才是举的话不出百年世家便会被打压的无处容身。
都说世家子弟沾亲带故会互相偏袒,寒门子弟掌权后难道不会偏袒同为寒门出身的人?
别说宫里的杨太傅担心,他看透之后他也担心。
戏焕手肘抵着几案撑着脸听荀彧担忧将来,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没想到在文若眼里天下世家竟都是打不还手的小可怜。”
郭嘉也乐了,不再趴桌上当不存在,而是怪里怪气的演道,“世家寒门此消彼长,真要开了这个口子,我世家子弟该如何是好啊?”
荀彧:……
“不要笑。”
旁边俩人收了笑意,然后对视一眼,再次没绷住笑了起来。
荀彧两眼空空,木着脸等两个人笑完。
世家大族可能不会像他刚才说的那样落魄,但是受到的冲击肯定不会小。
就像两户人家,一户富庶一户贫穷,这时候忽然有人过来赚取富户的钱财来接济穷人,就算手段正当,富户能受得了贫穷的邻居逐渐和他平起平坐吗?大概率接受不了。
现在就是这样,世家和寒门对立了数百年,肯定不会放手让寒门能肆无忌惮的往上爬。
“诩责无旁贷。”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哪儿还能让他拒绝?他说不干就能不干吗?
还有旁边这小子,被人算计了就算计回去,多大点儿事儿,看这黑眼圈就知道昨天肯定一晚上没睡,年轻人还是定力不够。
吕布皱眉,“不用我看着?”
“大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荀晔回道,“如今旱情还不算严重,如果进入七月后依旧没有雨水百姓也该反应过来会有大旱,接下来大哥要做的是稳定民心。”
吕布挑了挑眉,“稳定民心?我?”
让他去震慑刁民还行,稳定民心的活儿他能行?
荀晔解释道,“过些天灾情严重起来就要准备赈灾济民,稍后我列个章程,大哥照着章程来做就行,这事儿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正常的稳定民心肯定不能让吕大将军来干,但他们现在是赈灾,就得有吕大将军这种杀伐果断不讲情面的狠人坐镇。
鬼知道旱灾后面接着什么,就算暂时不缺钱粮也不能挥霍,谁敢动他的府库他跟谁拼命。
吕布眼中划过一抹了然,二话不说抱拳道,“得令。”
说是安抚民心,实际上就是让他来监管赈灾。
只要赈灾的粮食能发到手,再乱的民心也能安抚下来,和发粮的人关系不大,重点是粮食得发到手。
他可以保证他吕奉先是条清清白白的好汉,到时同去赈灾的其他人可没法保证也能跟他一样清白。
赈灾的钱粮向来是贪污的重点,他要做的不是安抚民心,而是震慑那些有贪污风险的家伙的贼胆。
旁边,已经领过活儿的贾诩抬眸问道,“主公将安抚民心的差事留给温侯,可是还要外出?”
荀晔叹气,“徐州那边还没处理完,过两日还得去下邳一趟。”
他暂时没有精力掌控徐州,不管徐州的官愿不愿意为他所用都得保证徐州在明面上是他的地盘。
口服心不服也没关系,大不了青州这边稳定下来再打一遍。
……
颍川官署,荀彧皱眉坐在窗边,旁边是两位装作病恹恹的好友。
一天内连续收到两封来自青州的信件,就算不拆开看也知道肯定很着急。
郭嘉趴在桌上,好像再喝不到酒就会溘然长逝,“嘉有心为文若分忧,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痛哉!痛哉!”
戏焕到底要脸,做不到和郭鬼才一样撒泼,但是他也没有替人尴尬的毛病,直到郭嘉演尽兴了才慢吞吞问道,“两封信之间只隔了不到两个时辰,咱们小将军遇到了什么难题?”
“信上说北方恐有大旱。”荀彧叹气,“我已派人去各地查看,豫州今夏雨水还算充沛,关中也未曾听闻有旱情,若是有大旱估计也只是影响到青、冀一带。”
郭嘉敛了玩笑之意,“大旱?何等程度的大旱?”
荀彧将两封信都递过去,“淄水、潍水皆现陆洲。”
戏焕一惊,“竟这般严重?”
“如果不是太严重,明光也不会特意写信通知各州提前准备抗旱。”荀彧放缓声音,“北方旱情严重的话南方很可能会出现洪涝,只是如今天下大乱,南边的消息很难传到中原,也不知道扬州、交州沿海一带是什么情况。”
“等等,旱情先往旁边放放,这公孙伯圭是什么意思?”郭嘉把信传给戏焕,表情很是微妙,“放着并州的大把贤才不去求助,反而撺掇张燕去青州找咱家小将军哭诉,他当咱家小将军是傻的不成?”
“武夫粗疏,不过眼光却挺好。”戏志才接过信件一目十行看完,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才说道,“文若要坐镇豫州,但是公孙瓒已经张开这个口,咱们也不好不管不问。”
“志才想主动请缨?”郭嘉愣了一下,诧异道,“明光在信上写了那么大一段的公孙伯圭不似表现出来的那般好相处,你这身子骨怎么经得起折腾?”
戏焕眨眨眼睛,笑的格外温良无害,“正是因为身子不够强健,所以才敢主动请缨。”
第158章 以及清蛀虫
*
戏焕, 一款颍川知名刺头。
世家之间也不都是互帮互助互相扶持,除了少数真心交好的会在落难时伸出援手,其他更多的还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颍川戏氏不是荀郭这样的大族, 家族中也从未出过位极人臣的高官,在颍川这种遍地都是世家的地方很不起眼。
父母去世的时候戏焕还小,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后就是经典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过来争家产。
戏焕打小身体就不好, 家里的钱财大部分都用来给他买药调养身体, 生活条件连城里的富户都不如。
虽然不知道他们家那点儿家产有什么好争的, 但是父母留下的东西也不能让外人抢走。
小戏同学年纪小又没有叔伯长辈帮衬, 家中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仆和还没有他大的书童, 柔柔弱弱怎么看怎么好欺负, 会被坏人盯上再正常不过。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看上去脆弱不堪一击的小白兔实际上满口獠牙,不招惹他的话他能一直柔柔弱弱,敢去招惹就完了, 他能把人的脑袋咬下来当球踢。
戏家是没有了顶梁柱,但是小戏同学这些年的人脉也不是闹着玩的, 世上有趁火打劫的恶徒, 也有为难时能鼎力相助的真朋友。
颍川的世族又多又杂,但金字塔尖尖上那几家基本上没怎么动过,荀氏陈氏把控经学传承,还有个世善刑律的钟氏,各个家族都在特定的位置上维持着世家之间那微妙的平衡。
戏氏的地位比不过金字塔尖尖那几家, 但是小戏同学凭本事挤进了金字塔尖尖的交友圈。
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得知少年郎父母双亡急吼吼冲上门抢家产, 结果就是被柔弱无助的少年小戏和少年小荀小郭等人依大汉律法全部送进了大牢。
铁齿钢牙小白兔, 超凶.jpg
荀彧正人君子鲜少出格,但郭嘉可不是什么在乎世人看法的人, 戏焕命途多舛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俩人能在颍川这等文风昌盛的地方招致“负俗之讥”全靠硬实力。
公孙瓒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好相处?没关系,他戏志才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
幽州需要一个能镇住公孙瓒还能接收幽州政务的人,青州一时半会儿选不出合适的人,颍川合适的人选却不少。
没办法,他们颍川就是这么人才济济。
郭嘉看看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和公孙瓒相处的好友,不知道该操心他这风一吹就倒的身体还是该心疼即将迎来大难的公孙瓒。
虽说帮手是公孙伯圭主动开口讨要的,但是……
行吧,算他自作自受。
郭鬼才摸摸鼻子,动完脑子后继续趴在桌案上装死。
志才有想法也只是想想,当家做主的是文若不是他们,最终人选花落谁家还得看文若的意思。
他觉得他郭奉孝也颇有镇乱安民之能,没准儿最后被派去幽州的是他不是志才。
幽州啊,是个好地方。
北靠燕山西依太行,南临中原东望渤海,汉胡杂居民风彪悍,对朝廷的归属感约等于无。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威震北疆,武力有多强横内政就有多没法看,等他们过去把持住幽州内政,就算是白马将军在他们面前也得矮一头。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刘虞的下场已经说明公孙瓒不是好欺负的。
拿捏武将需要技巧,不能和刘伯安那样强势,看他们文若怎么哄吕大傻子和孙老虎就知道那些武将大部分都是吃软不吃硬,你硬他们更硬,你软他们反而不知所措。
顺毛驴嘛,他懂。
所以文若准备让谁去?
郭鬼才悄悄睁开一只眼睛,试图从好友脸上找出答案。
然而,在他趴桌上装死的这点时间里,旁边两个人的话题已经又从幽州拐回了青州。
幽州需要帮忙,青州大概率也需要长辈过去坐镇。
天灾不是闹着玩儿的,万一真旱到赤地千里,就算有吕布在也无济于事,饿肚子的百姓比身经百战的士兵更可怕。
傻小子说暂时不缺粮,可他之前没经历过大旱,哪里知道旱起来粮食消耗的有多快?
戏焕将桌上的信件捡起来,又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两遍,然后劝解道,“信上已经写的很明白,他心中有数,实在扛不住了会写信回来,不会为了面子硬撑着。”
别的年轻人可能会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小将军不会,面子在他那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管用。
荀彧无声叹气,“明光这半年来得罪的人太多,多防备些没坏处。”
那小子实在太放肆,弄得他在豫州也跟着提心吊胆。
早先去青州的时候只说要用考试的法子来选官应急,青州好几年没有主官,将近三分之一的百姓都加入黄巾,民生凋敝内乱不休,确实需要在短时间内提拔大量基层官员来应急。
延请大儒开办学堂也能理解,教育是夺得未来的关键,应急的同时也得为将来考虑。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凡有点志气的主官到任之后都会从教育入手来宣扬人才不问出身有才就能任用。
实际上看不看出身只有各家主官自己明白,反正明面上都会用不问出身来招揽寒门学子。
任用寒门学子,和培养寒门学子,二者截然不同。
经学典籍掌握在世家手中,寒门学子就算学也是困难重重,能学出来的终究是少数。
特意延请大儒培养寒门学子就不一样了,世家子平日里高高在上自觉生而不凡,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没那么大,除去极少部分天才,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
世家有家学可以一代一代的培养族中子弟,寒门却没这个条件。然而真要有愿意培养寒门子弟的书院出现,世家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朝中官职一共只有那么多,地方官署的官职也是固定的,和官吏相比永远是百姓的数量多。
和世家子的数量相比,也永远都是寒门子弟更多。
此消彼长,以天下寒门子弟的数量,真要唯才是举的话不出百年世家便会被打压的无处容身。
都说世家子弟沾亲带故会互相偏袒,寒门子弟掌权后难道不会偏袒同为寒门出身的人?
别说宫里的杨太傅担心,他看透之后他也担心。
戏焕手肘抵着几案撑着脸听荀彧担忧将来,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没想到在文若眼里天下世家竟都是打不还手的小可怜。”
郭嘉也乐了,不再趴桌上当不存在,而是怪里怪气的演道,“世家寒门此消彼长,真要开了这个口子,我世家子弟该如何是好啊?”
荀彧:……
“不要笑。”
旁边俩人收了笑意,然后对视一眼,再次没绷住笑了起来。
荀彧两眼空空,木着脸等两个人笑完。
世家大族可能不会像他刚才说的那样落魄,但是受到的冲击肯定不会小。
就像两户人家,一户富庶一户贫穷,这时候忽然有人过来赚取富户的钱财来接济穷人,就算手段正当,富户能受得了贫穷的邻居逐渐和他平起平坐吗?大概率接受不了。
现在就是这样,世家和寒门对立了数百年,肯定不会放手让寒门能肆无忌惮的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