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第14节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联军成不了气候,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散尽家财起兵讨董的曹操曹校尉还没撞上南墙,现在估计还觉得响应他的都是掏心掏肺的铁杆好盟友。
唉,倒霉的曹老板。
荀爽轻笑一声,“典军校尉曹操起义兵讨董卓,最初响应者只有济北相鲍信兄弟二人。如今义军云集响应,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三公诏书移书州郡功不可没。”
从表面看,各路义军收到三公诏书才响应起兵没有问题。毕竟董卓势大,嘴上骂几句和起兵讨伐是两回事,州郡牧守摇摆不定情有可原。
但是仔细想想,何大将军逼何太后诛杀宦官时召至京师附近的外将不只董卓一人,丁原、桥瑁也在应召之列。
董卓驻军关中上林苑观望形势,丁原放兵数千人火烧孟津作乱河内,桥瑁则屯兵城皋随时准备入城。
身为和董卓、丁原同时被召至京师的外将,桥太守和招兵买马都要靠地方富户接济的曹校尉不一样,以他的兵力完全可以直面刚入京的董卓。
“然而从何大将军身死到董贼入京祸乱朝纲,足足半年的时间桥太守毫无动作,直到曹校尉起兵才矫诏三公书信鼓动州郡起兵,何也?”荀攸语句缓缓,说出来的话却和刚才一样不留情面,“可见也是心怀鬼胎。”
桥瑁以三公的名义传檄州郡,可曾想过京城三公可能会被董卓迁怒丢掉性命?
荀晔眨眨眼睛,莫名有种说话之人是郭奉孝的错觉。
这真是美人爹口中那个大智若愚讷口少言的荀公达吗?
虽然屋里只有他们仨,但也不能这么不见外,听着怪刺激的。
祖孙三个“见不得人”的会谈持续到中午,主要是荀爽荀攸说荀晔听。
核心思想一句话:讨董联军不可靠,不管现在声势多大早晚都会散,想要解决问题还得靠他们自己。
荀晔很想和叔祖堂兄一样保持云淡风轻,但是他真的做不到,这两位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出乎他的意料,脑子转太快的结果就是怎么看都像一脸懵逼。
文若叔只说叔祖被强征至京城不得不为董卓所用,没说他老人家还有一颗弄死董卓的雄心啊!
攸哥就更厉害了,叔祖是想除掉董贼清君侧,攸哥是想亲手弄死董卓。
带刀刺杀的那种。
荀晔:懵逼加倍.jpg
现在的董卓还不是那个迁都长安后纵情酒色膨胀到好几百斤的大胖子,而是力大无穷能在马上左右开弓的猛将,虽说攸哥君子六艺无所不精,但是刺杀董卓这种事情他还是觉得不太行。
单看武力值,他上的成功率都比攸哥高。
不对不对不对,他不是专业刺客,董卓身边戒备森严,还有三国第一猛将吕布随身护卫,双方武力差距悬殊,他上也是死啊。
小命只有一条,人死不能复生,乱世还等着他们去征服,攸哥冷静不要胡来!
荀攸看着被他吓得不知所措的从弟,忽然毫无征兆的扬起唇角,“玩笑之语,当不得真。”
荀晔:……
哥,你确定?
亲切融洽的亲友会面毫无征兆的变成董卓十八杀,连中午那顿这辈子见过最丰盛的午饭都没能抚慰荀阿牞备受伤害的心。
以荀公达在曹魏的戏份来看,这人肯定不会折在洛阳城,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实在控制不住越想越慌。
要不是他们祖孙三人都有正经事要做,他甚至想变成挂件挂荀攸身上。
时至傍晚,城外新兵营。
分开时高高兴兴的俩人重聚营帐,发现对方脸上和自己如出一辙的发愁后更加沉默。
“你……”
“你……”
“我……”
“我……”
“算了,我先说。”荀晔抹了把脸,深沉道,“朝堂水深,京城比想象中的更难混。”
“可不。”张辽深有同感,愁的头发都快要挠成鸡窝,“明光,是为兄对不起你。不是为兄不想挽回,实在是吕奉先他不讲理。”
荀晔不明所以,“对不起我?挽回什么?”
他都没见过吕布,吕布不讲理和他有什么关系?无冤无仇的总不能特意跑来揍他一顿。
“怪为兄不该去他面前炫耀。”张辽瞅了眼好兄弟的表情,愁眉苦脸的解释道,“他说跟着我混没前途,得知你出身颍川荀氏后非要讨你去他那里兼个主簿。”
“主簿?”荀晔睁大眼睛,“你没和他说我不喜欢动脑子吗?”
虽然主簿掌管文书能接触更多军机,但是他的目标是成为李二陛下那样的超级六边形战士,文书工作不在他的职业规划范围内。
“我说了。”张辽长叹一声,悔的肠子都青了,“他不信。”
荀晔茫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某人自个儿当主簿都烦的刀了顶头上司,他再练几年能超过某人一跃成为三国第一猛将吗?
第13章 吕布倒大霉
如果手边有本老黄历,翻开今天那页上面一定写着:忌出行。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第一猛将威名赫赫,荀晔其实很期待见到吕布。
辽哥那么平易近人,能和辽哥处得来的布哥除了脾气差点肯定也不难相处。
没有意外的话他将来要走武安天下的路线,优秀的武将会惺惺相惜,万一他和吕布一见如故相处成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劝老哥回并州打地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万万没想到人还没见着事情就变成了他完全看不懂的样子。
主簿?掌文书?认真的吗?
荀晔神情恍惚,他感觉他就是懵逼树上那颗懵逼果,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干成净剩下懵逼了。
张辽愁眉苦脸继续道歉,“是为兄的错,为兄要是不去找他炫耀就好了。”
吕奉先那臭脾气他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就脑子抽了故意去撩拨?那是他撩拨得起的人吗?
现在可好,不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连累了好兄弟。
都怪吕奉先,混账玩意儿要是不那么霸道不就没这事儿了?
骂归骂,该给兄弟赔罪还是得赔罪。
没办法,他们这次正好分到吕布麾下,顶头上司的调令下来他想拦也没资格拦。
荀晔:吐魂.jpg
张辽戳戳仿佛已经魂游天外的好兄弟,蔫儿了吧唧的试探道,“我过几天带你去见他?”
荀晔深吸一口气,捏着拳头站起来,好像生锈的机器人重新启动,动作缓慢但杀气腾腾。
张辽看他伸手去够长戟顾不得愧疚立刻扭头往外跑,“错了错了错了!真的知道错了!!”
营地鸡飞狗跳,士兵们一个个探出脑袋看热闹,等到两位将军兵刃相接全都不怕死的跑出来叫好,用行动证明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俩人发泄完多余的精力洗刷干净返回营帐,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还是有些抓狂。
什么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倒霉也不能倒霉成这样吧?
荀晔有气无力的瘫在长席上,“文远兄,你真的不是故意的吗?”
“真的不是故意的。”张辽举手发誓,诚恳的不能再诚恳,“为兄承认在吕将军面前提起你不是单纯的炫耀,只是原想着能让你再升一升,没想到最后会变成这样。”
京城诸军派系复杂,他的履历又不太光彩,没有意外的话就算回到京城也是换个地方坐冷板凳。
吕奉先的话直来直去不太好听,但是说的却是大实话,跟着他的确没什么前途。
荀晔瞥了他一眼,没忍住开口插话,“有没有可能,吕将军的履历更不光彩。”
你张辽只是两任旧主都政斗失败,他吕布是手刃旧主换前程,真要掰扯起来很明显是吕大将军落下风。
“也不能这么比。”张辽摸摸鼻子,“人家吕将军能让董相国看重,我呢?”
出门打拼脾气不重要,重要的是本事。只要有真本事,就是眼睛长到头顶上照样有人上赶着拉拢。
他倒不是觉得自己没本事,而是世上像明光贤弟这样有眼光的人太少。京城不是并州,这边的人都觉得他年轻不堪大用,估计得打几个漂亮的胜仗才有机会入贵人们的眼。
能出战才能打胜仗,打胜仗才能显出本事,显出本事才能被派去打仗。
很不幸,没了能看到他本事并把他从并州弄到京城的丁执金吾,他的路子直接卡死了。
荀晔:允悲.jpg
“文远兄不要心急,好事多磨,早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我不着急,反正我年轻,有的是时间和他们耗。”张辽耸耸肩,仿佛刚才的咬牙切齿是错觉,“倒是明光你,虽然你比我还年轻,但是有机会出头也不能白白错过。”
他觉得这小子直接去司空府投奔长辈可以少走二十年的弯路,但是没经历过挫折的少年郎意气风发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也不是不能理解。
谁还没幼稚过呢。
跟着他大概率只能困在新兵营练兵,甚至可能连募兵那种讨人厌的活儿都分不到,跟着吕奉先就不一样了,虽然一样没机会上阵打仗,但至少能在董相国面前露个脸。
董卓名声不好?
拜托,他们是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主儿,傻老弟又不准备靠家族势力,跟谁不是跟,名声好坏对他们没有半点影响。
为了好兄弟的前途着想,他果断在吕奉先面前将人夸上了天。
他们家明光贤弟能文善武智勇双全,身处军营仍手不释卷,每晚都要抽出至少半个时辰来读书,武艺方面更是了不得,不过舞象之年就能和他这个从小跟胡人干仗的猛将打的有来有回。
吕将军看看?看看不亏!真的不亏!
他绞尽脑汁夸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是吕奉先那家伙最近心情不好光顾得喝闷酒,全程下来只记住了“智勇双全”里的那个“智”,其他那么多句全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荀晔嘴角微抽,“我谢谢你。”
张辽眼神飘忽,“也、也还好。”
怎么说呢,他感觉说荀氏子弟不爱动脑子吕布不信也正常。别说吕布不信,他自己都不信。
好兄弟说是想走纯武将的路子,但是他混迹军营那么多年真没见过哪位将军天天雷打不动的看书写心得。
世家子就是世家子,和他们这些大老粗完全不一样。
荀晔揉揉脸坐起来,“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张辽在旁边坐下,压低声音解释道,“其实去当主簿没坏处,吕将军身边现在无甚可用之人,你去了便能总领军中机要,比待在营中练兵强的多。”
也就他们俩关系好,换别人来他都不敢这么大胆的说。
唉,倒霉的曹老板。
荀爽轻笑一声,“典军校尉曹操起义兵讨董卓,最初响应者只有济北相鲍信兄弟二人。如今义军云集响应,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三公诏书移书州郡功不可没。”
从表面看,各路义军收到三公诏书才响应起兵没有问题。毕竟董卓势大,嘴上骂几句和起兵讨伐是两回事,州郡牧守摇摆不定情有可原。
但是仔细想想,何大将军逼何太后诛杀宦官时召至京师附近的外将不只董卓一人,丁原、桥瑁也在应召之列。
董卓驻军关中上林苑观望形势,丁原放兵数千人火烧孟津作乱河内,桥瑁则屯兵城皋随时准备入城。
身为和董卓、丁原同时被召至京师的外将,桥太守和招兵买马都要靠地方富户接济的曹校尉不一样,以他的兵力完全可以直面刚入京的董卓。
“然而从何大将军身死到董贼入京祸乱朝纲,足足半年的时间桥太守毫无动作,直到曹校尉起兵才矫诏三公书信鼓动州郡起兵,何也?”荀攸语句缓缓,说出来的话却和刚才一样不留情面,“可见也是心怀鬼胎。”
桥瑁以三公的名义传檄州郡,可曾想过京城三公可能会被董卓迁怒丢掉性命?
荀晔眨眨眼睛,莫名有种说话之人是郭奉孝的错觉。
这真是美人爹口中那个大智若愚讷口少言的荀公达吗?
虽然屋里只有他们仨,但也不能这么不见外,听着怪刺激的。
祖孙三个“见不得人”的会谈持续到中午,主要是荀爽荀攸说荀晔听。
核心思想一句话:讨董联军不可靠,不管现在声势多大早晚都会散,想要解决问题还得靠他们自己。
荀晔很想和叔祖堂兄一样保持云淡风轻,但是他真的做不到,这两位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出乎他的意料,脑子转太快的结果就是怎么看都像一脸懵逼。
文若叔只说叔祖被强征至京城不得不为董卓所用,没说他老人家还有一颗弄死董卓的雄心啊!
攸哥就更厉害了,叔祖是想除掉董贼清君侧,攸哥是想亲手弄死董卓。
带刀刺杀的那种。
荀晔:懵逼加倍.jpg
现在的董卓还不是那个迁都长安后纵情酒色膨胀到好几百斤的大胖子,而是力大无穷能在马上左右开弓的猛将,虽说攸哥君子六艺无所不精,但是刺杀董卓这种事情他还是觉得不太行。
单看武力值,他上的成功率都比攸哥高。
不对不对不对,他不是专业刺客,董卓身边戒备森严,还有三国第一猛将吕布随身护卫,双方武力差距悬殊,他上也是死啊。
小命只有一条,人死不能复生,乱世还等着他们去征服,攸哥冷静不要胡来!
荀攸看着被他吓得不知所措的从弟,忽然毫无征兆的扬起唇角,“玩笑之语,当不得真。”
荀晔:……
哥,你确定?
亲切融洽的亲友会面毫无征兆的变成董卓十八杀,连中午那顿这辈子见过最丰盛的午饭都没能抚慰荀阿牞备受伤害的心。
以荀公达在曹魏的戏份来看,这人肯定不会折在洛阳城,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实在控制不住越想越慌。
要不是他们祖孙三人都有正经事要做,他甚至想变成挂件挂荀攸身上。
时至傍晚,城外新兵营。
分开时高高兴兴的俩人重聚营帐,发现对方脸上和自己如出一辙的发愁后更加沉默。
“你……”
“你……”
“我……”
“我……”
“算了,我先说。”荀晔抹了把脸,深沉道,“朝堂水深,京城比想象中的更难混。”
“可不。”张辽深有同感,愁的头发都快要挠成鸡窝,“明光,是为兄对不起你。不是为兄不想挽回,实在是吕奉先他不讲理。”
荀晔不明所以,“对不起我?挽回什么?”
他都没见过吕布,吕布不讲理和他有什么关系?无冤无仇的总不能特意跑来揍他一顿。
“怪为兄不该去他面前炫耀。”张辽瞅了眼好兄弟的表情,愁眉苦脸的解释道,“他说跟着我混没前途,得知你出身颍川荀氏后非要讨你去他那里兼个主簿。”
“主簿?”荀晔睁大眼睛,“你没和他说我不喜欢动脑子吗?”
虽然主簿掌管文书能接触更多军机,但是他的目标是成为李二陛下那样的超级六边形战士,文书工作不在他的职业规划范围内。
“我说了。”张辽长叹一声,悔的肠子都青了,“他不信。”
荀晔茫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某人自个儿当主簿都烦的刀了顶头上司,他再练几年能超过某人一跃成为三国第一猛将吗?
第13章 吕布倒大霉
如果手边有本老黄历,翻开今天那页上面一定写着:忌出行。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第一猛将威名赫赫,荀晔其实很期待见到吕布。
辽哥那么平易近人,能和辽哥处得来的布哥除了脾气差点肯定也不难相处。
没有意外的话他将来要走武安天下的路线,优秀的武将会惺惺相惜,万一他和吕布一见如故相处成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劝老哥回并州打地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万万没想到人还没见着事情就变成了他完全看不懂的样子。
主簿?掌文书?认真的吗?
荀晔神情恍惚,他感觉他就是懵逼树上那颗懵逼果,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干成净剩下懵逼了。
张辽愁眉苦脸继续道歉,“是为兄的错,为兄要是不去找他炫耀就好了。”
吕奉先那臭脾气他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就脑子抽了故意去撩拨?那是他撩拨得起的人吗?
现在可好,不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连累了好兄弟。
都怪吕奉先,混账玩意儿要是不那么霸道不就没这事儿了?
骂归骂,该给兄弟赔罪还是得赔罪。
没办法,他们这次正好分到吕布麾下,顶头上司的调令下来他想拦也没资格拦。
荀晔:吐魂.jpg
张辽戳戳仿佛已经魂游天外的好兄弟,蔫儿了吧唧的试探道,“我过几天带你去见他?”
荀晔深吸一口气,捏着拳头站起来,好像生锈的机器人重新启动,动作缓慢但杀气腾腾。
张辽看他伸手去够长戟顾不得愧疚立刻扭头往外跑,“错了错了错了!真的知道错了!!”
营地鸡飞狗跳,士兵们一个个探出脑袋看热闹,等到两位将军兵刃相接全都不怕死的跑出来叫好,用行动证明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俩人发泄完多余的精力洗刷干净返回营帐,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还是有些抓狂。
什么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倒霉也不能倒霉成这样吧?
荀晔有气无力的瘫在长席上,“文远兄,你真的不是故意的吗?”
“真的不是故意的。”张辽举手发誓,诚恳的不能再诚恳,“为兄承认在吕将军面前提起你不是单纯的炫耀,只是原想着能让你再升一升,没想到最后会变成这样。”
京城诸军派系复杂,他的履历又不太光彩,没有意外的话就算回到京城也是换个地方坐冷板凳。
吕奉先的话直来直去不太好听,但是说的却是大实话,跟着他的确没什么前途。
荀晔瞥了他一眼,没忍住开口插话,“有没有可能,吕将军的履历更不光彩。”
你张辽只是两任旧主都政斗失败,他吕布是手刃旧主换前程,真要掰扯起来很明显是吕大将军落下风。
“也不能这么比。”张辽摸摸鼻子,“人家吕将军能让董相国看重,我呢?”
出门打拼脾气不重要,重要的是本事。只要有真本事,就是眼睛长到头顶上照样有人上赶着拉拢。
他倒不是觉得自己没本事,而是世上像明光贤弟这样有眼光的人太少。京城不是并州,这边的人都觉得他年轻不堪大用,估计得打几个漂亮的胜仗才有机会入贵人们的眼。
能出战才能打胜仗,打胜仗才能显出本事,显出本事才能被派去打仗。
很不幸,没了能看到他本事并把他从并州弄到京城的丁执金吾,他的路子直接卡死了。
荀晔:允悲.jpg
“文远兄不要心急,好事多磨,早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我不着急,反正我年轻,有的是时间和他们耗。”张辽耸耸肩,仿佛刚才的咬牙切齿是错觉,“倒是明光你,虽然你比我还年轻,但是有机会出头也不能白白错过。”
他觉得这小子直接去司空府投奔长辈可以少走二十年的弯路,但是没经历过挫折的少年郎意气风发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也不是不能理解。
谁还没幼稚过呢。
跟着他大概率只能困在新兵营练兵,甚至可能连募兵那种讨人厌的活儿都分不到,跟着吕奉先就不一样了,虽然一样没机会上阵打仗,但至少能在董相国面前露个脸。
董卓名声不好?
拜托,他们是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主儿,傻老弟又不准备靠家族势力,跟谁不是跟,名声好坏对他们没有半点影响。
为了好兄弟的前途着想,他果断在吕奉先面前将人夸上了天。
他们家明光贤弟能文善武智勇双全,身处军营仍手不释卷,每晚都要抽出至少半个时辰来读书,武艺方面更是了不得,不过舞象之年就能和他这个从小跟胡人干仗的猛将打的有来有回。
吕将军看看?看看不亏!真的不亏!
他绞尽脑汁夸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是吕奉先那家伙最近心情不好光顾得喝闷酒,全程下来只记住了“智勇双全”里的那个“智”,其他那么多句全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荀晔嘴角微抽,“我谢谢你。”
张辽眼神飘忽,“也、也还好。”
怎么说呢,他感觉说荀氏子弟不爱动脑子吕布不信也正常。别说吕布不信,他自己都不信。
好兄弟说是想走纯武将的路子,但是他混迹军营那么多年真没见过哪位将军天天雷打不动的看书写心得。
世家子就是世家子,和他们这些大老粗完全不一样。
荀晔揉揉脸坐起来,“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张辽在旁边坐下,压低声音解释道,“其实去当主簿没坏处,吕将军身边现在无甚可用之人,你去了便能总领军中机要,比待在营中练兵强的多。”
也就他们俩关系好,换别人来他都不敢这么大胆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