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57节
  到了就寝的时辰,大监来问他:“您今晚是在这儿安置了,还是……”
  圣上瞟了眼案上那本书,决定去看看那个笨蛋。
  结果到了披香殿之后,就发觉德妃看他的眼神透着那么一点奇怪。
  圣上给气笑了。
  到了就寝的时候,只剩下他们俩人的时候,德妃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你还好那一口吗?”
  圣上反问她:“你觉得呢?”
  德妃很认真地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
  她说:“应该是哪里误会了吧……”
  圣上有些讶异地看着她:“为什么这么说?”
  德妃想了想,自己也有点迷糊地说:“我也不知道,就是一种感觉。”
  圣上心头一柔,默然良久,最后低头亲了亲她的额头。
  他说:“睡吧。”
  第35章 超绝钝感力
  清明节假期第二天,费氏夫人便往太常寺去递了正式的文书。
  她要与承恩公义绝。
  值守的太常寺丞原本还无所事事地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接到那份文书之后,打开只看了个开头,就来了精神。
  我靠,有瓜!
  好大的瓜!!!
  费氏夫人口吻平静地在文书里阐述了昨晚宫中夜宴时承恩公对自己的羞辱——她的母亲傅氏夫人原本不忍心让她如此血淋淋地把这事儿给揭露出来的。
  费氏夫人在羞愤伤怀之后,反倒坦然了:“他敢说,我为什么不敢写?厚颜无耻的是他,我为什么要替他遮掩?”
  她扪心自问,在此事上并没有什么过错,要是有人因此而取笑她,那也是对方品性不端,为什么要因此觉得羞惭呢?
  太常寺丞最初看的时候,还存了一点吃瓜的心思,看到这一节,也不由得有些恻然,心生不忍。
  再继续往下瞧,后边阐述的就是成婚之后承恩公的种种不法行径,外朝里被御史台弹劾过的那些,乃至于内宅之中的隐私之事……
  最后,费氏夫人说:“高皇帝修改了前朝对于义绝的限定,夫妻义绝,不再只局限于一方殴杀另一方的亲属。”
  “如若对方有严重违背律令的不义行径,另一方都可以发起义绝,今日援引此例,但愿没有辜负圣人当初设置这条律令的本心吧。”
  太常寺丞看得有些唏嘘,也有所预感——事情要闹大了啊。
  他轻叹口气,将费氏夫人投来的这份文书归档,亲自往太常寺卿麻致中府上去了。
  ……
  太常寺卿麻家那边,正在举行盛大的清明仪式。
  相隔很远,太常寺丞就闻到空气里蕴含着的松木味道,再靠近些,鼓乐之声更觉隆重。
  太常寺丞一路骑马过去,到门口一瞧,看马车都停满了,不由得有些庆幸,幸亏没坐车来!
  门房也认得他,问候一声,赶忙领着他进去。
  太常寺丞随口说了句:“府上今天可真是热闹啊。”
  门房“嗐”了一声:“这还是在神都呢,要是在老家,会更热闹的,整座城池都要响三天。”
  高皇帝开国之后,大力推崇节葬,自己也身先士卒,只带了衣服和些许日用器物随葬,之后太宗皇帝亦如是,两代之后,北地节葬蔚然成风。
  而相较于北边,南方地区却大致上维持着旧时的习俗,厚葬尚鬼,祭庙拜神,近年来朝廷大力改制,移风易俗,虽有成效,但也有些旧习被遗留了下来。
  麻太常祖籍南方,清明时节,府上过得隆重些,也不足为奇。
  太常寺丞对此早有耳闻,此时见了,也不惊奇,一路进去到了书房,他简短明了地把事情讲了,便低头不语,等待上官来拿主意。
  承恩公府的官司,可不容小觑啊。
  一边连着太后娘娘,一边扯着当今,另一头费家又是名门,一个不好,就会引起物议来的。
  麻太常就觉得这事儿难办,短暂地思忖了会儿,盘算着先拉个人来跟自己一起顶雷:“我这就更衣,往太常寺去,你再跑一趟……”
  他想说的是宗正寺——因为宗正寺管的不仅仅是皇室中人,也包括皇亲国戚,承恩公夫妇的官司,也是他们的差事。
  可话到了嘴边,他又迟疑了。
  现任宗正是韩王,只是这位身体不好,从不参与行政,多半时候都在做吉祥物,真正主事的是两位少卿。
  只是现下这事儿又涉及到承恩公夫妇,宗正寺两位少卿,无论拉了哪一位来,怕都无力抗衡承恩公府。
  还真得拉上韩王才行!
  从朝堂来看,韩王是九卿之一,主管这事儿。
  从皇室那边来看,他是正经的亲王,承恩公是圣上的舅父怎么了,韩王还是正经的叔父呢,妥妥地压制前者!
  麻太常便叫下属跑一趟韩王府:“去把这事儿说说,看王爷是怎么个意思,我这就更衣往衙门去,无论如何,你得了回复,都去回我一声。”
  太常寺丞应了声,行礼离去。
  麻太常便去更衣。
  后边麻夫人久等不见丈夫,便来寻他:“怎么这么久?后边亲友们都等着呢!”
  再一看麻太常已经改换了官服上身,不禁吃了一惊:“这是要往衙门去?出什么事了?”
  麻太常三言两语把事情说了。
  麻夫人听得直皱眉:“承恩公说的简直不是人话,怪不得要跟他义绝呢!”
  只是转而又说:“承恩公夫人也是,本来事情都按下去了,她还要再闹出来,叫人去传那些不体面的话,难道她脸上就有光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顾及世子的脸面啊!”
  麻太常也有点心烦:“你别管了,看韩王怎么说吧。”
  麻夫人叫丈夫说得不高兴了,怏怏道:“你这话说的,好像我真能管这事儿似的。”
  ……
  那边韩王听太常寺丞讲了事情原委,当下就问:“费氏夫人送上的文书呢?”
  太常寺丞怔了一下,下意识道:“在太常寺归档了。”
  韩王就说:“你且在这儿等等,我去更衣,过后就跟你一起过去。”
  韩王妃坐在旁边,借着袖子遮掩,在丈夫腰上使劲儿掐了一下。
  韩王疼得一个哆嗦,委委屈屈地看了她一眼。
  韩王妃狠瞪回去。
  韩王就老老实实地改口说:“算了,更不更衣的意义不大,咱们这就走吧。”
  两人一前一后过去,先往太常寺丞的值舍去取了费氏夫人的那份文书到手,而后韩王便揣着去见麻太常了。
  后者还惊奇呢,怎么来得这么快?
  动作上倒是没有迟疑,果断来迎。
  韩王也不跟他客气,开门见山道:“费氏夫人开头说的那些是真的,我昨晚在宫中亲耳听见,岂会有假?”
  “至于后边那些承恩公涉及到的罪状,御史台也都是公证过的,麻太常可有疑问?”
  麻太常还没怎么回过味来,下意识应了声:“并无疑问……”
  “很好。”韩王就把袖子里的那份文书掏出来,铺在他面前,借用麻太常的笔墨,提笔在上边写了个“可”字,而后取了自己宗正寺卿的那枚印鉴,大大方方地按上去了。
  完事儿之后又看麻太常,热情地招呼他:“麻太常,你也来啊!”
  麻太常:“……”
  不是,虽说懒政可耻,但这行政效率是不是太迅速了一点啊王爷!
  这事儿能这么简简单单地拍板吗?
  不需要考虑一下圣上的意思吗?
  麻太常原地宕机了。
  韩王也不怕他——朝堂上他就没什么害怕的人。
  皇帝他唯一的亲叔叔,又不参与政事,他有什么好怕的!
  韩王就过去扒拉了他一下:“麻太常,麻太常?你愣着干什么,签字盖印啊!”
  麻太常迟疑着说:“王爷,此事须得从长计议……”
  韩王就指着文书上的两段字,先问第一段:“你是觉得我在弄虚作假吗?”
  “昨天晚上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可以带你去找证人,朱少国公也行,韩少游也行,他们俩的人品,你总归是信得过的吧?”
  麻太常:“……”
  麻太常涩声道:“当然。”
  韩王又转头去指着文书上的第二段:“御史台的公证,总不会有假吧?不然我们一起去屈大夫府上走一趟,当面锣对面鼓,说个清楚明白。”
  麻太常涩声道:“这也就不必了。”
  韩王紧盯着他:“你总不能是怀疑最后一段,高皇帝留下的律令吧?”
  麻太常一个激灵,赶忙道:“下官岂敢?”
  心里边苦苦的,提笔在上边写了个“可”字,而后心里苦苦地盖了印鉴上去。
  韩王先叫太常寺这边归档,拿了回执之后,哼着小曲儿,往宗正寺去归档了。
  麻太常:“……”
  麻太常痛苦地直挠头,怎么会这样啊!
  承恩公,你这事儿可不能怪我啊,是韩王要这么干的!
  他火急火燎地进宫,把这事儿给奏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