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33节
小时女官去扭头去看皇长子。
阮仁燧也有点饿了:“要吃一大碗!”
小时女官领着他们俩往里走。
大公主一板一眼地跟弟弟说:“得先去跟皇祖母请安。”
小时女官“嗐”了一声:“太后娘娘说啦,不用专程过去,咱们先吃饱了再说。”
大公主应了一声,又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小时女官,你身上香香甜甜的!”
阮仁燧其实也闻到了。
那不是宫里边时兴的花香或者果香,倒像是淡淡的糕饼点心的香味儿,闻着暖暖的,软软的,有种云朵一般的蓬松感,很舒服。
小时女官自己倒是有点诧异,下意识地闻了闻衣袖:“嗐,可能是我厨房去得多了,也就沾染上味道了吧。”
她实在是个很会吃的人。
阮仁燧进去吃了一碗粥,就有点明白太后娘娘为什么让小时女官来招待他和大公主了。
宫里边冰糖燕窝粥并不算是稀罕物,但是要把火候掐得刚刚好,甜度和口感也刚刚好,就很考验功底了。
不只是他,大公主也说呢:“小时女官,你这儿的冰糖燕窝粥甜得一点都不甜!”
小时女官自己也很骄傲:“因为我很会吃嘛,河鱼还是养殖的鱼,味道上泾渭分明,菜是不是第二次回锅的,我一尝就知道!”
她这儿好吃的也多,酥蜜食、荔枝膏、梅子姜,还有金桔、龙眼、枣儿、梨等各式果干,在精巧的果盘和小罐子里摆得整整齐齐。
大公主觉得房间里的一切都很新奇。
小时女官还拿了些香药果子给这姐弟俩,又用小银匙取了些玫瑰花酱,用第二次冲泡出来的口味清淡的绿茶水兑了给他们喝。
阮仁燧也觉得新鲜,喝了一小口,而后道:“好像跟宫里边的玫瑰花酱不是一个味道!”
小时女官笑道:“这是先前我一位笔友送来的年礼,用的是西北那边出产的玫瑰,我自己吃着,觉得比宫里边的风味更好一些。”
大公主重复了一遍:“笔友!”
小时女官知道她单独把这个词儿点出来,就是不明白的意思,当下很耐心地跟她解释:“就是在某个领域有着共同的爱好,没见过面,但是会互相写信交流的朋友。”
略一思忖,又从房中书架上抽了份报纸,展开来叫他们瞧:“每隔半月,都会有一期,这份是神都版本的,有人在神都城里吃到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就可以去投稿,报社那边觉得可以,就刊登出去。”
大公主了然道:“你也投过稿吗,小时娘子?”
“是啊,我投过不少呢。”
小时女官应了声,而后道:“就是因为投得多了,所以就在这上边交到朋友了嘛!说起来还得感谢王妃娘娘呢,是她居中牵线,我们俩才联系上的。”
她屈指敲了敲那瓶玫瑰花酱:“我这位友朋也是爱吃之人,家里有人在西北那边儿,归京的时候送了好些玫瑰花酱给她,她又匀给了我一些,叫尝尝鲜。”
阮仁燧知道,小时女官所说的“王妃娘娘”,指的是韩王妃。
此时宗室稀疏,神都城里倒是不只有一位亲王,但是娶了王妃的,就只有韩王了。
韩王妃喜好诗书,她名下的书店和新声出版社,算是官方之下首屈一指的了。
当天晚上,阮仁燧和大公主就预备着在千秋宫睡下了。
宫里边的孩子跟寻常人家的不一样,都是乳母带着睡的,即便离了亲生母亲,一日两日的也不太打紧。
太后娘娘并不是会含饴弄孙的那种人,见了他们姐弟俩,也只是略说了几句,让安心住下,有事只管找小时女官便是了。
两人也都应了。
太后娘娘这儿还有几位官员在,看官袍的服色,品阶不低,但是去看面貌,倒是有点脸生。
大公主对这些不太在意,脸上笑眯眯,眼睛亮闪闪地朝着小梁娘子去了:“小姐姐!”
她可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儿了:“我们来躲猫猫叭!”
小梁娘子都十多岁了,老实说,对躲猫猫并不很感兴趣。
只是看大公主眼巴巴地瞧着自己,也就暗叹口气,应了声:“好。”
小梁娘子捂住眼睛,说:“你们藏,我来找,不能出便殿哦,数完二十个数我就去找你们~”
说完,就开始倒数:“二十,十九,十八,十七……”
“糟糕!”
大公主一下子就急了:“怎么只有二十个数?!”
又急急忙忙地叫阮仁燧:“岁岁,快去藏呀!”
阮仁燧扭头跑掉了。
大公主跑到了相反的另一边儿去。
小梁娘子还在倒数:“九、八、七……”
阮仁燧忽然绝望地发现他腿太短了,几个数的功夫,根本迈不过那道门槛……
小梁娘子的倒计时还在继续。
太后娘娘坐在上首,瞧着几个孩子玩耍,微微含笑,神色少见地有些温和。
坐在她下首处的红袍官员大抵是瞧出了阮仁燧的为难,一弯腰,掀开旁边垂下来的桌布,笑吟吟地朝他招手。
阮仁燧赶紧小跑着过去了。
小梁娘子的倒计时结束了,只是还捂着眼睛没有把手放下来:“都藏好了没有呀?”
阮仁燧一骨碌钻进了桌子底下,就听见大公主在隔壁特别响亮地应了一声:“藏好啦!”
阮仁燧:“……”
你这是藏了个寂寞啊,大姐姐!
第21章 阮仁燧一秒切换到了窝囊……
阮仁燧只有三岁,大公主也才五岁,男女也是七岁才不同席呢,为了照顾方便,晚上姐弟俩睡在一起。
吃过晚饭之后,阮仁燧就看他大姐姐坐在罗汉床上,叫人摆了一张小几,趴在上边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阮仁燧:“……”
这也太卷了吧大姐姐!
他忍不住说:“你看这个干什么啊大姐姐!”
大公主瞧见他,眼睛一亮:“岁岁,你也来学!”
阮仁燧:“???”
大公主脸上流露出一点气恼的神情来,倔强地捏着小拳头,说:“我们今晚上不睡觉了,一起看书写字,熬到明天天亮,让她们后悔一辈子!”
阮仁燧:“……”
这是鸡给黄鼠狼拜年啊大姐姐!
小时女官在外间用一只紫铜五更鸡烤红薯,闻声不由得抿着嘴笑。
“大姐姐,你这是适得其反啦!大人们巴不得看你夜以继日地学习呢!”
阮仁燧顺势往塌上一瘫,同时很娴熟地指点她:“你得逃课,得晚睡晚起,得使劲儿出去玩……”
小时女官在外边干咳一声,恰到好处地打断了他的话:“红薯烤得差不多啦,有没有人想来尝一尝啊?”
阮仁燧跟大公主对视一眼,吸了吸鼻子,齐齐地跑过去了。
新烤出来的红薯香气扑鼻,底下靠近炭火的地方有些焦黑,小心地刮掉那层黑壳儿,底下就是焦黄之中微微泛红的红薯肉了。
小时女官叫人拿了两个竹编的托盘来,用铁夹子夹着把烤红薯搁上,让在那儿给凉一凉,先吃跟红薯一起烤的芋头。
蘸糖吃。
姐弟俩一人一个。
大公主有点讶异:“只有一个!”
小时女官听得笑了:“待会儿还有红薯要吃呢,时辰又晚了,肚子里吃得太多,睡觉的时候会难受的。”
阮仁燧还是头一次吃烤芋头,也觉得新奇:“从前没这样吃过!”
小时女官莞尔道:“不是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吃法,不过私底下试一试,还是很有意思的。”
她叫人拿了碟子来,另外备了红糖、白糖,还有些蜂蜜,预备着叫两个孩子用来蘸芋头。
同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菜,荔浦县的芋头有名,那儿的人也格外会吃芋头,我也是看荔浦县出身的朋友这么吃,才有样学样的。”
大公主不无好奇地“咦?”了一声。
阮仁燧也听得很有意思。
小时女官见他们俩感兴趣,便就着夜色,娓娓道来:“神都富贵,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然而单论细与精,还是作物原产地的人更擅长一些。”
“简州的横县盛产茉莉,每到收获时节,连风都是香的,那儿的人就会以茉莉花入菜调茶,亦或者用来做点心,馈赠亲朋。”
“应州的紫皮蒜有名,那边做的腌蒜就格外爽脆可口,那儿的油糕也好吃,做油糕的黄米同样闻名天下……”
她看起来温吞,人也年少,然而毕竟是以朝天女身份入宫的,读书涉猎之广,远非两个孩子能比,说起当今天下各处的作物和成产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大公主大睁着眼睛听她说完,也有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阮仁燧听得心里边痒痒的,脑子再一转,忽的想起来:“教我读书的杜太太,好像就是应州人!”
小时女官哈哈笑了两声:“是啊,那边人爱吃面食,听说杜太太家做的焖面好吃!”
阮仁燧心思浮动起来,眉毛一抖,诚挚又热切地跟她商量:“小时娘子,我们去杜太太家吃面吧!”
小时女官的笑声戛然而止。
小时女官:“啊???”
小时女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迟疑着说:“……不请自去,不好吧?”
阮仁燧镇定自若:“哈哈,我的想法是比较冒失,但是厚厚的脸皮又弥补了这一部分……”
小时女官:“……”
……
阮仁燧也有点饿了:“要吃一大碗!”
小时女官领着他们俩往里走。
大公主一板一眼地跟弟弟说:“得先去跟皇祖母请安。”
小时女官“嗐”了一声:“太后娘娘说啦,不用专程过去,咱们先吃饱了再说。”
大公主应了一声,又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小时女官,你身上香香甜甜的!”
阮仁燧其实也闻到了。
那不是宫里边时兴的花香或者果香,倒像是淡淡的糕饼点心的香味儿,闻着暖暖的,软软的,有种云朵一般的蓬松感,很舒服。
小时女官自己倒是有点诧异,下意识地闻了闻衣袖:“嗐,可能是我厨房去得多了,也就沾染上味道了吧。”
她实在是个很会吃的人。
阮仁燧进去吃了一碗粥,就有点明白太后娘娘为什么让小时女官来招待他和大公主了。
宫里边冰糖燕窝粥并不算是稀罕物,但是要把火候掐得刚刚好,甜度和口感也刚刚好,就很考验功底了。
不只是他,大公主也说呢:“小时女官,你这儿的冰糖燕窝粥甜得一点都不甜!”
小时女官自己也很骄傲:“因为我很会吃嘛,河鱼还是养殖的鱼,味道上泾渭分明,菜是不是第二次回锅的,我一尝就知道!”
她这儿好吃的也多,酥蜜食、荔枝膏、梅子姜,还有金桔、龙眼、枣儿、梨等各式果干,在精巧的果盘和小罐子里摆得整整齐齐。
大公主觉得房间里的一切都很新奇。
小时女官还拿了些香药果子给这姐弟俩,又用小银匙取了些玫瑰花酱,用第二次冲泡出来的口味清淡的绿茶水兑了给他们喝。
阮仁燧也觉得新鲜,喝了一小口,而后道:“好像跟宫里边的玫瑰花酱不是一个味道!”
小时女官笑道:“这是先前我一位笔友送来的年礼,用的是西北那边出产的玫瑰,我自己吃着,觉得比宫里边的风味更好一些。”
大公主重复了一遍:“笔友!”
小时女官知道她单独把这个词儿点出来,就是不明白的意思,当下很耐心地跟她解释:“就是在某个领域有着共同的爱好,没见过面,但是会互相写信交流的朋友。”
略一思忖,又从房中书架上抽了份报纸,展开来叫他们瞧:“每隔半月,都会有一期,这份是神都版本的,有人在神都城里吃到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就可以去投稿,报社那边觉得可以,就刊登出去。”
大公主了然道:“你也投过稿吗,小时娘子?”
“是啊,我投过不少呢。”
小时女官应了声,而后道:“就是因为投得多了,所以就在这上边交到朋友了嘛!说起来还得感谢王妃娘娘呢,是她居中牵线,我们俩才联系上的。”
她屈指敲了敲那瓶玫瑰花酱:“我这位友朋也是爱吃之人,家里有人在西北那边儿,归京的时候送了好些玫瑰花酱给她,她又匀给了我一些,叫尝尝鲜。”
阮仁燧知道,小时女官所说的“王妃娘娘”,指的是韩王妃。
此时宗室稀疏,神都城里倒是不只有一位亲王,但是娶了王妃的,就只有韩王了。
韩王妃喜好诗书,她名下的书店和新声出版社,算是官方之下首屈一指的了。
当天晚上,阮仁燧和大公主就预备着在千秋宫睡下了。
宫里边的孩子跟寻常人家的不一样,都是乳母带着睡的,即便离了亲生母亲,一日两日的也不太打紧。
太后娘娘并不是会含饴弄孙的那种人,见了他们姐弟俩,也只是略说了几句,让安心住下,有事只管找小时女官便是了。
两人也都应了。
太后娘娘这儿还有几位官员在,看官袍的服色,品阶不低,但是去看面貌,倒是有点脸生。
大公主对这些不太在意,脸上笑眯眯,眼睛亮闪闪地朝着小梁娘子去了:“小姐姐!”
她可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儿了:“我们来躲猫猫叭!”
小梁娘子都十多岁了,老实说,对躲猫猫并不很感兴趣。
只是看大公主眼巴巴地瞧着自己,也就暗叹口气,应了声:“好。”
小梁娘子捂住眼睛,说:“你们藏,我来找,不能出便殿哦,数完二十个数我就去找你们~”
说完,就开始倒数:“二十,十九,十八,十七……”
“糟糕!”
大公主一下子就急了:“怎么只有二十个数?!”
又急急忙忙地叫阮仁燧:“岁岁,快去藏呀!”
阮仁燧扭头跑掉了。
大公主跑到了相反的另一边儿去。
小梁娘子还在倒数:“九、八、七……”
阮仁燧忽然绝望地发现他腿太短了,几个数的功夫,根本迈不过那道门槛……
小梁娘子的倒计时还在继续。
太后娘娘坐在上首,瞧着几个孩子玩耍,微微含笑,神色少见地有些温和。
坐在她下首处的红袍官员大抵是瞧出了阮仁燧的为难,一弯腰,掀开旁边垂下来的桌布,笑吟吟地朝他招手。
阮仁燧赶紧小跑着过去了。
小梁娘子的倒计时结束了,只是还捂着眼睛没有把手放下来:“都藏好了没有呀?”
阮仁燧一骨碌钻进了桌子底下,就听见大公主在隔壁特别响亮地应了一声:“藏好啦!”
阮仁燧:“……”
你这是藏了个寂寞啊,大姐姐!
第21章 阮仁燧一秒切换到了窝囊……
阮仁燧只有三岁,大公主也才五岁,男女也是七岁才不同席呢,为了照顾方便,晚上姐弟俩睡在一起。
吃过晚饭之后,阮仁燧就看他大姐姐坐在罗汉床上,叫人摆了一张小几,趴在上边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阮仁燧:“……”
这也太卷了吧大姐姐!
他忍不住说:“你看这个干什么啊大姐姐!”
大公主瞧见他,眼睛一亮:“岁岁,你也来学!”
阮仁燧:“???”
大公主脸上流露出一点气恼的神情来,倔强地捏着小拳头,说:“我们今晚上不睡觉了,一起看书写字,熬到明天天亮,让她们后悔一辈子!”
阮仁燧:“……”
这是鸡给黄鼠狼拜年啊大姐姐!
小时女官在外间用一只紫铜五更鸡烤红薯,闻声不由得抿着嘴笑。
“大姐姐,你这是适得其反啦!大人们巴不得看你夜以继日地学习呢!”
阮仁燧顺势往塌上一瘫,同时很娴熟地指点她:“你得逃课,得晚睡晚起,得使劲儿出去玩……”
小时女官在外边干咳一声,恰到好处地打断了他的话:“红薯烤得差不多啦,有没有人想来尝一尝啊?”
阮仁燧跟大公主对视一眼,吸了吸鼻子,齐齐地跑过去了。
新烤出来的红薯香气扑鼻,底下靠近炭火的地方有些焦黑,小心地刮掉那层黑壳儿,底下就是焦黄之中微微泛红的红薯肉了。
小时女官叫人拿了两个竹编的托盘来,用铁夹子夹着把烤红薯搁上,让在那儿给凉一凉,先吃跟红薯一起烤的芋头。
蘸糖吃。
姐弟俩一人一个。
大公主有点讶异:“只有一个!”
小时女官听得笑了:“待会儿还有红薯要吃呢,时辰又晚了,肚子里吃得太多,睡觉的时候会难受的。”
阮仁燧还是头一次吃烤芋头,也觉得新奇:“从前没这样吃过!”
小时女官莞尔道:“不是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吃法,不过私底下试一试,还是很有意思的。”
她叫人拿了碟子来,另外备了红糖、白糖,还有些蜂蜜,预备着叫两个孩子用来蘸芋头。
同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菜,荔浦县的芋头有名,那儿的人也格外会吃芋头,我也是看荔浦县出身的朋友这么吃,才有样学样的。”
大公主不无好奇地“咦?”了一声。
阮仁燧也听得很有意思。
小时女官见他们俩感兴趣,便就着夜色,娓娓道来:“神都富贵,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然而单论细与精,还是作物原产地的人更擅长一些。”
“简州的横县盛产茉莉,每到收获时节,连风都是香的,那儿的人就会以茉莉花入菜调茶,亦或者用来做点心,馈赠亲朋。”
“应州的紫皮蒜有名,那边做的腌蒜就格外爽脆可口,那儿的油糕也好吃,做油糕的黄米同样闻名天下……”
她看起来温吞,人也年少,然而毕竟是以朝天女身份入宫的,读书涉猎之广,远非两个孩子能比,说起当今天下各处的作物和成产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大公主大睁着眼睛听她说完,也有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阮仁燧听得心里边痒痒的,脑子再一转,忽的想起来:“教我读书的杜太太,好像就是应州人!”
小时女官哈哈笑了两声:“是啊,那边人爱吃面食,听说杜太太家做的焖面好吃!”
阮仁燧心思浮动起来,眉毛一抖,诚挚又热切地跟她商量:“小时娘子,我们去杜太太家吃面吧!”
小时女官的笑声戛然而止。
小时女官:“啊???”
小时女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迟疑着说:“……不请自去,不好吧?”
阮仁燧镇定自若:“哈哈,我的想法是比较冒失,但是厚厚的脸皮又弥补了这一部分……”
小时女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