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25节
大公主再好再可爱,也是贤妃的孩子。
只有岁岁,是属于她的。
他就该是她最好的孩子。
易地而处,如果岁岁觉得自己有贤妃那样的母亲就好了,那她该多难过啊……
德妃回忆起自己之前的想法,忽然间觉得很对不起孩子。
等阮仁燧一觉睡醒,就发现自己回到了披香殿,他阿娘不知道是怎么了,在用一种特别柔情似水的目光注视着他。
阮仁燧狐疑地看着她,问:“怎么啦?”
德妃看着她,柔情脉脉地说:“没事儿,阿娘就是想看看你。”
阮仁燧:“……”
行吧,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
宫里边是有抓周习俗的,且也算是皇嗣们年幼时候比较隆重的一件事了。
养到周岁,孩子就算是初步立住了,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德妃特别用心地在筹备这件事情,事先还再三拉着儿子排练,教导他抓什么东西,结束之后去找他阿耶抱。
阮仁燧也都应了。
倒不是真的信这个,权当是哄他阿娘开心了嘛!
又不会少块肉。
因为是大日子,皇亲国戚们也都进宫来了,阮仁燧陆陆续续地见了不少人,收了许多礼,这还只是宫里边,宫外夏侯家收的更多——皇长子三个字往外一摆,毕竟还是有分量的。
阮仁燧坐在太后娘娘身边,竖着耳朵,听皇室的亲戚们话家常。
武安大长公主的女儿、小梁娘子的姐姐订亲啦。
这位大梁娘子是武安大长公主和安国公的长女,以后要承袭爵位的,所以没有出嫁,而是娶亲,夫婿是宁家郎。
母亲是皇室大长公主,父亲是皇朝四柱之一的安国公,算是顶级显赫的出身了,阮仁燧恍惚记得,上一世记忆的终点,这位少国公被外放出去做了封疆大吏……
太后娘娘的语气有些唏嘘:“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都长大了。”
承恩公夫人在旁边含笑附和:“是呀,岁月匆匆如流水,就这么过去了。”
韩王妃也说:“小的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慢,一天天掰着手指头数,觉得太难熬了,可等到成年之后,就‘嗖’一下子快起来啦。”
阮仁燧忍不住多看了她们俩几眼。
他对于承恩公夫人和韩王妃并不算很熟悉,记忆里,这两位夫人的寿数都不算很长……
这时候再看,倒是能察觉出几分征兆来了。
承恩公夫人脸色有些苍白,像一朵失了大半色彩的海棠,倒是举止娴雅从容,颇有大家风范。
韩王妃是个细长脸颊的美人儿,手里边捏一把泥金折扇,身子看着就有些单薄,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柳条一样地柔和。
阮仁燧记得,韩王妃颇擅文辞,一度代替太后娘娘主持过凤凰阁宴。
他正这么思忖着,冷不防面前忽然间出现了一张大脸:“哇!”
阮仁燧不轻不重地给吓了一跳,不由得抖了一抖。
紧接着就听“啪”一声响,韩王妃一扇子拍在韩王脑门儿上:“你这是做什么?当心惊着孩子。”
阮仁燧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没好气地瞪着面前人。
韩王也不在意形象,半蹲下身,笑眯眯地看着他:“哎呀,生气啦,对不住啊小岁岁,是叔爷爷不好,你吃糖不吃啊?”
阮仁燧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捏紧了小拳头。
面前这个讨厌的大人,是我皇爷爷的弟弟,我阿耶的叔叔,论辈分,我该管他叫叔爷爷。
他的封号是韩王,因为辈分高的原因,从及冠开始,就在做九卿之一的宗正寺卿了。
可实际上,这家伙身体不算太好,一天班都没上过,一点活都没干过!
但是照常在领俸禄!
他不光是领宗正寺卿的俸禄,作为亲王,还有一份俸禄!
逢年过节,我阿耶还要厚赠这个叔叔。
呵呵,我最讨厌这种游手好闲、光吃不干,整日无所事事,别人还拿他没办法的米虫了!
如果你让我过这种生活……
哈哈,那就当我没说!
……
进了腊月之后,阮仁燧得到了一个出宫的机会。
起初是德妃私底下跟自己的心腹易女官嘀咕:“真不公平!”
她愤愤道:“凭什么贤妃的父亲过生日,陛下还要带着贤妃和大公主出宫去替他庆贺?我阿娘过生日怎么没有这份礼遇!”
她也想来一个富贵归乡啊!
易女官克制着白她一眼的冲动,有气无力道:“可能是因为贤妃娘娘的父亲是太后娘娘的胞弟、圣上嫡亲的舅舅吧……”
德妃:“……”
德妃又开始郁闷了。
等圣上到了,就见她耷拉着脸,一副郁郁的样子。
他觉得很好玩儿,也不去问,就等着看德妃能郁郁多久。
德妃憋了半天,还是没忍住自己破功了。
她半是撒娇、半是埋怨:“你就是偏心……”
想说圣上这是偏心贤妃,又觉得论据不足,易女官之前不就把她给怼回来了吗?
是以她眼珠一转,把话题扯到了孩子身上:“大公主可以出宫去外家玩,我们岁岁都没能去过呢!”
圣上就笑了:“不是去仁佑的外家,是去我的外家啊。”
德妃听明白了。
圣上的意思跟易女官一样——不是因为恩待贤妃,所以才去的,而是因为那是他的外家,所以才要去!
大公主和贤妃,其实是捎带着的。
她马上就说:“那也带岁岁去吧,说起来,那也是岁岁的舅祖父啊!”
圣上想了想,竟也应了:“倒也不是不行。”
于是这事儿就此敲定了下来。
德妃美美地叫人给承恩公准备寿礼。
他们俩说这话的时候,阮仁燧并不在那儿,等他知道的时候,事情也已经敲定了。
他当场就懵住了。
啊?
去承恩公府,给承恩公过寿?!
德妃还很高兴呢:“不能只叫九华殿那边攀这个关系啊,本来嘛,你也得管承恩公叫舅祖父的!”
阮仁燧心说:阿娘,你这是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啊!
太后娘娘心里边可讨厌承恩公府的人了!
你猜猜为什么太后娘娘的父母在她成为皇后之后没多久就双双故去了?
再猜猜太后娘娘那个英年早逝的哥哥是怎么没的?
远的看不到,近的难道也看不到吗?
太后娘娘连贤妃这个侄女都不亲近……
再说,承恩公府那帮人的德行,也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他前世倒是也跟这家人走动过,不过那是为了给大公主添堵,可这辈子就没必要再跟他们扯上关系了吧……
阮仁燧知道这是个无用功,但是又没法说出来。
德妃都不知道的事情,他怎么会知道?
他只能默认了这个结果,自我劝慰一下:行吧,就当是出去玩玩了。
德妃想让儿子出去露露脸,起码在圣恩上不能输给大公主,但在这件事情上,贤妃是真的无心跟她争,她不想去!
对她来说,承恩公府那个烂泥窟,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怀念和留恋的地方。
她巴不得跟那边断开关系,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若非身上流有刘氏的血脉,她根本就没可能进宫。
世事就是如此的奇妙。
到最后,她只能告诉女儿:“除了你外祖母,别的人都不用太认真理会。”
大公主听得有点懵懂,但是她知道弟弟的外祖母是德娘娘的阿娘,如此说来:“外祖母是阿娘的阿娘吗?”
贤妃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心里边有些难过。
她抱了抱自己的女儿,很久之后,才告诉她:“那是我的嫡母,但并不是将我带到人世间的那个阿娘,我的亲生母亲已经故去很多年了。”
贤妃摸着女儿的脸:“她要是能见到你,一定会非常非常地喜欢你的!”
虽然她脸上在笑,但是大公主还是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儿。
她小小的眉头蹙起来一点,很心疼地凑过去吹了吹:“阿娘,我给你呼呼~不痛了!”
贤妃猝不及防,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她把女儿抱得紧紧地,泪如雨下:“不痛了,不痛了……”
……
到了承恩公生日那一天,德妃又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多那个嘴了。
只有岁岁,是属于她的。
他就该是她最好的孩子。
易地而处,如果岁岁觉得自己有贤妃那样的母亲就好了,那她该多难过啊……
德妃回忆起自己之前的想法,忽然间觉得很对不起孩子。
等阮仁燧一觉睡醒,就发现自己回到了披香殿,他阿娘不知道是怎么了,在用一种特别柔情似水的目光注视着他。
阮仁燧狐疑地看着她,问:“怎么啦?”
德妃看着她,柔情脉脉地说:“没事儿,阿娘就是想看看你。”
阮仁燧:“……”
行吧,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
宫里边是有抓周习俗的,且也算是皇嗣们年幼时候比较隆重的一件事了。
养到周岁,孩子就算是初步立住了,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德妃特别用心地在筹备这件事情,事先还再三拉着儿子排练,教导他抓什么东西,结束之后去找他阿耶抱。
阮仁燧也都应了。
倒不是真的信这个,权当是哄他阿娘开心了嘛!
又不会少块肉。
因为是大日子,皇亲国戚们也都进宫来了,阮仁燧陆陆续续地见了不少人,收了许多礼,这还只是宫里边,宫外夏侯家收的更多——皇长子三个字往外一摆,毕竟还是有分量的。
阮仁燧坐在太后娘娘身边,竖着耳朵,听皇室的亲戚们话家常。
武安大长公主的女儿、小梁娘子的姐姐订亲啦。
这位大梁娘子是武安大长公主和安国公的长女,以后要承袭爵位的,所以没有出嫁,而是娶亲,夫婿是宁家郎。
母亲是皇室大长公主,父亲是皇朝四柱之一的安国公,算是顶级显赫的出身了,阮仁燧恍惚记得,上一世记忆的终点,这位少国公被外放出去做了封疆大吏……
太后娘娘的语气有些唏嘘:“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都长大了。”
承恩公夫人在旁边含笑附和:“是呀,岁月匆匆如流水,就这么过去了。”
韩王妃也说:“小的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慢,一天天掰着手指头数,觉得太难熬了,可等到成年之后,就‘嗖’一下子快起来啦。”
阮仁燧忍不住多看了她们俩几眼。
他对于承恩公夫人和韩王妃并不算很熟悉,记忆里,这两位夫人的寿数都不算很长……
这时候再看,倒是能察觉出几分征兆来了。
承恩公夫人脸色有些苍白,像一朵失了大半色彩的海棠,倒是举止娴雅从容,颇有大家风范。
韩王妃是个细长脸颊的美人儿,手里边捏一把泥金折扇,身子看着就有些单薄,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柳条一样地柔和。
阮仁燧记得,韩王妃颇擅文辞,一度代替太后娘娘主持过凤凰阁宴。
他正这么思忖着,冷不防面前忽然间出现了一张大脸:“哇!”
阮仁燧不轻不重地给吓了一跳,不由得抖了一抖。
紧接着就听“啪”一声响,韩王妃一扇子拍在韩王脑门儿上:“你这是做什么?当心惊着孩子。”
阮仁燧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没好气地瞪着面前人。
韩王也不在意形象,半蹲下身,笑眯眯地看着他:“哎呀,生气啦,对不住啊小岁岁,是叔爷爷不好,你吃糖不吃啊?”
阮仁燧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捏紧了小拳头。
面前这个讨厌的大人,是我皇爷爷的弟弟,我阿耶的叔叔,论辈分,我该管他叫叔爷爷。
他的封号是韩王,因为辈分高的原因,从及冠开始,就在做九卿之一的宗正寺卿了。
可实际上,这家伙身体不算太好,一天班都没上过,一点活都没干过!
但是照常在领俸禄!
他不光是领宗正寺卿的俸禄,作为亲王,还有一份俸禄!
逢年过节,我阿耶还要厚赠这个叔叔。
呵呵,我最讨厌这种游手好闲、光吃不干,整日无所事事,别人还拿他没办法的米虫了!
如果你让我过这种生活……
哈哈,那就当我没说!
……
进了腊月之后,阮仁燧得到了一个出宫的机会。
起初是德妃私底下跟自己的心腹易女官嘀咕:“真不公平!”
她愤愤道:“凭什么贤妃的父亲过生日,陛下还要带着贤妃和大公主出宫去替他庆贺?我阿娘过生日怎么没有这份礼遇!”
她也想来一个富贵归乡啊!
易女官克制着白她一眼的冲动,有气无力道:“可能是因为贤妃娘娘的父亲是太后娘娘的胞弟、圣上嫡亲的舅舅吧……”
德妃:“……”
德妃又开始郁闷了。
等圣上到了,就见她耷拉着脸,一副郁郁的样子。
他觉得很好玩儿,也不去问,就等着看德妃能郁郁多久。
德妃憋了半天,还是没忍住自己破功了。
她半是撒娇、半是埋怨:“你就是偏心……”
想说圣上这是偏心贤妃,又觉得论据不足,易女官之前不就把她给怼回来了吗?
是以她眼珠一转,把话题扯到了孩子身上:“大公主可以出宫去外家玩,我们岁岁都没能去过呢!”
圣上就笑了:“不是去仁佑的外家,是去我的外家啊。”
德妃听明白了。
圣上的意思跟易女官一样——不是因为恩待贤妃,所以才去的,而是因为那是他的外家,所以才要去!
大公主和贤妃,其实是捎带着的。
她马上就说:“那也带岁岁去吧,说起来,那也是岁岁的舅祖父啊!”
圣上想了想,竟也应了:“倒也不是不行。”
于是这事儿就此敲定了下来。
德妃美美地叫人给承恩公准备寿礼。
他们俩说这话的时候,阮仁燧并不在那儿,等他知道的时候,事情也已经敲定了。
他当场就懵住了。
啊?
去承恩公府,给承恩公过寿?!
德妃还很高兴呢:“不能只叫九华殿那边攀这个关系啊,本来嘛,你也得管承恩公叫舅祖父的!”
阮仁燧心说:阿娘,你这是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啊!
太后娘娘心里边可讨厌承恩公府的人了!
你猜猜为什么太后娘娘的父母在她成为皇后之后没多久就双双故去了?
再猜猜太后娘娘那个英年早逝的哥哥是怎么没的?
远的看不到,近的难道也看不到吗?
太后娘娘连贤妃这个侄女都不亲近……
再说,承恩公府那帮人的德行,也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他前世倒是也跟这家人走动过,不过那是为了给大公主添堵,可这辈子就没必要再跟他们扯上关系了吧……
阮仁燧知道这是个无用功,但是又没法说出来。
德妃都不知道的事情,他怎么会知道?
他只能默认了这个结果,自我劝慰一下:行吧,就当是出去玩玩了。
德妃想让儿子出去露露脸,起码在圣恩上不能输给大公主,但在这件事情上,贤妃是真的无心跟她争,她不想去!
对她来说,承恩公府那个烂泥窟,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怀念和留恋的地方。
她巴不得跟那边断开关系,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若非身上流有刘氏的血脉,她根本就没可能进宫。
世事就是如此的奇妙。
到最后,她只能告诉女儿:“除了你外祖母,别的人都不用太认真理会。”
大公主听得有点懵懂,但是她知道弟弟的外祖母是德娘娘的阿娘,如此说来:“外祖母是阿娘的阿娘吗?”
贤妃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心里边有些难过。
她抱了抱自己的女儿,很久之后,才告诉她:“那是我的嫡母,但并不是将我带到人世间的那个阿娘,我的亲生母亲已经故去很多年了。”
贤妃摸着女儿的脸:“她要是能见到你,一定会非常非常地喜欢你的!”
虽然她脸上在笑,但是大公主还是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儿。
她小小的眉头蹙起来一点,很心疼地凑过去吹了吹:“阿娘,我给你呼呼~不痛了!”
贤妃猝不及防,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她把女儿抱得紧紧地,泪如雨下:“不痛了,不痛了……”
……
到了承恩公生日那一天,德妃又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多那个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