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沈家的大门早已敞开,门口两侧站满了丫鬟小厮,个个穿着崭新的衣裳,笑盈盈的,满眼期待。
门内的庭院,小厮快步来报喜讯,沈家与纪家两边的亲戚便纷纷起身,整了整衣裳,难掩喜悦地朝着门口迎去。
不多时,浩浩荡荡的下聘队伍便到了沈家门前。
打头的喜倌眉眼弯弯,高声报着聘礼的名目,声音洪亮又透着喜气。
他可是得了伯爷的一再嘱咐,务必要让所有人都听全了,明明白白道出安阳伯府的诚意。
随后,一箱箱、一担担、一盒盒的聘礼在一片呼声中被陆陆续续抬进了沈家,院子里瞬间便珠光宝气了起来。
沈嘉岁正等在偏厅,听着外头的喧闹声、走动声,她面上已热气上涌,实在坐不住了,便起身来回踱步。
白芨难得看到自家小姐这般坐立难安,偏过头去偷笑起来。
这时,入口处脚步声响起,纪宛眼含泪光地走进来,冲沈嘉岁招了招手。
“岁岁,来。”
第209章 传家宝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上洒下片片光影。
厅内,沈家、纪家的长辈与前来送聘的江家亲戚已坐到一处,众人轻声交谈,眼神却直往偏厅转。
在这样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纪宛牵着沈嘉岁从偏厅走了出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便落在了沈嘉岁身上。
只见她今日穿了一身银红色长裙,迈步间裙摆摇曳,在铺地的阳光中更是流光溢彩。
安阳伯府这边的几位夫人登时就亮了眼睛,待到沈嘉岁上前来行礼,便齐齐起身来扶。
说了几句客气话,便有丫鬟捧着锦盒上前来。
为首的全福人是安阳伯夫人的婶婶,这会儿抬手打开锦盒,众人便见一片金光耀目。
锦盒里头摆着的,是一整套的金饰。
那老婶婶嘴角轻扬,听说这些金饰是浔儿那孩子用心,自已画的图,又亲自上门聘金铺的老伙计打的。
用心好啊,用心的郎君最会疼人。
这般想着,老婶婶从锦盒里头取出了一支金簪来。
沈嘉岁当即微微屈膝,那老婶婶便将金簪子插进了沈嘉岁的发髻间,口中扬声道:
“金簪映娇颜,佳偶美梦圆。从此福泽厚,琴瑟到百年。”
此言一出,四周人纷纷扬起了笑脸,连连点头。
而后又一全福人上前,为沈嘉岁戴上了金锁,也喜气洋洋恭贺道:
“今将金锁添新妆,良缘天赐福满堂。自此与郎相携手,富贵荣华岁月长。”
.......
最后走过来的,是安阳伯夫人的嫂嫂。
她知晓自家小姑子对眼前这未来媳妇是一千一万个满意,当即温柔地为沈嘉岁戴上金镯子,笑道:
“愿尔夫妻多子多福,家道兴隆岁岁丰足。”
沈嘉岁闻言蓦地抬头,见这位长辈特意提到了“岁岁”两个字,不由眉眼一弯,屈膝道谢。
整个过程中,沈纪两家的亲戚长辈们都笑看着这一幕,唯纪宛的眼中时时刻刻噙着泪花。
她这个当娘的,又是欢喜又是心疼又是不舍,万般思绪杂糅在一起,密密麻麻塞满了心田,当真只有嫁女儿的人才会懂。
尤其,她家岁岁还有个上辈子......
沈嘉岁在众人的瞩目下迎向自家娘亲,而后环顾四周。
整个正厅里,阳光暖暖,笑语欢声,气氛温馨到让人沉醉。
前世的这一天是如何过来了,沈嘉岁现在再回想,竟一点印象也无。
可她知晓,今日所见所闻,心中的盈足与期待,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思及此,沈嘉岁轻抚手腕上金镯的内刻铭文,不由嘴角弯弯。
上头刻的是——“岁岁欢”。
————
京中众人都暗暗关注着这桩亲事,安阳伯府的聘礼送往沈家之时,恰恰被巡城的陆云铮看了个正着。
这时候,围观的看客中,难免有人旧事重提。
“听说这位沈家小姐被退过亲?”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不还闹得沸沸扬扬的吗?”
“好似听过一耳朵,浑忘了。”
“嗐,你瞧这退过亲又如何,看安阳伯府这阵仗,对新媳妇不是满意着吗?”
“也是,这人啊,不看从前,要看往后。”
耳边纷扰,陆云铮定定看了会,策马转身离去。
.......
而此时,沿途酒楼的雅间,一人稍稍推开窗户,也在看送聘的队伍。
他穿着一身湖蓝锦袍,面容俊郎,此刻却眉头紧蹙,正是崔家公子崔明珏。
他已在刑部当值,今日特意告了假,前来看安阳伯府下聘的盛况。
这些时日,表哥极少到崔府来,若是上门了,那都是径直去往祖父的书房。
虽每次他叩门,祖父也让他进了,但他总觉得,祖父和表哥在筹谋着什么,却不愿让他知晓。
近半年的风平浪静不仅没能让他安心,反而让他觉得,祖父和表哥似乎在等一个时机。
这件事若当真和沈家小姐有关,这个时机......
他思来想去,想必就是要等沈小姐与江浔完婚了。
两方已在对立阵营,他知晓终有这么一日,却不敢想象,届时究竟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
婚期最终定在了八月初八。
是安阳伯府寻人算出来的良辰吉日,沈家也点了头。
纳征之后照规矩,议亲的男女便不宜再私见了。
姑且算沈嘉岁守住了规矩吧,因为她确实没去见江浔,只是一如既往地往碑林跑。
蔺老此刻正和沈嘉岁排排蹲一起拓碑,可他的目光却时不时望向远处,很快便忍不住摇头直笑。
“岁丫头,让你管修直,还真是手拿把掐。”
岁丫头不过说了句,成亲前不好再私见,那傻疙瘩还真就不过来了。
每日来了就远远守着,看过几眼后,自个儿又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往后的日子,岁丫头指东,他敢往西?
沈嘉岁闻言笑得狡黠,“这不都是和老师学的吗?”
蔺老连忙摇头否认:“在老夫这儿,他可没有这般憨傻好糊弄,啧啧啧,到底是一物降一物。”
见沈嘉岁边说着话,手上依旧很是稳当,蔺老不由一脸满意之色,又笑道:
“岁丫头,老夫以后要是不在了,这活儿你就帮老夫接下吧。”
“学识传承任重道远,做好了,于后世也是大功一件。”
沈嘉岁闻言偏头笑道:“那还远着呢,老师可是要长命百岁的!”
蔺老见沈嘉岁笑盈盈的模样,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跟着弯了眉眼,玩笑道:
“成,那到时老夫就坐在一旁,给你和修直看娃娃,你们帮我忙活。”
“一言为定!”
沈嘉岁嘴角一咧,应得干脆,才将面前碑上的宣纸撕下,一枚雪白的圆形玉佩就晃在了她的面前。
“你二人成婚,旁的给你们都嫌俗套,这是老师的传家宝,岁丫头你收着。”
沈嘉岁一听“传家宝”三个字,当即瞪大了眼睛,连连摆手。
蔺老却笑着,不容拒绝地将玉佩搁在了沈嘉岁手里。
“收好,这是老师的一片心意,这么多年了,修直想瞧瞧,老师都没让呢。”
蔺老说着,拍拍下摆站了起来,生怕沈嘉岁还给他似的,说了句腿麻了要缓缓,便风风火火地走了。
沈嘉岁愣了愣,见蔺老那利索的背影,又不由失笑。
那是腿麻的人能拥有的麻利动作吗?
笑过之后,沈嘉岁低头去看手中的玉佩。
白玉质地温润细腻,入手冰凉,却又带着奇异的温润之感,正面雕着的,是一个苍劲有力的“蔺”字。
沈嘉岁在书法上并无多大造诣,但仍能一眼看出,这是蔺老的字。
只是比起如今的内敛且韵味悠长,这个“蔺”字的笔锋似乎更加张扬磅礴。
再将玉佩轻轻翻面,入目便是一幅静谧的山林之景,山峦起伏连绵,山间云雾缭绕。
传家宝啊,实在太过珍贵了.......
沈嘉岁受之有愧,但到底不敢辜负了蔺老的心意,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将玉佩珍而重之地揣进了怀里。
不急,来日方长呢,就当是先帮老师收着了。
.......
很快,日子在众人翘首以盼中,来到了八月初八。
第210章 迎亲
天方微微透亮,安阳伯府内外已是一片喧嚣,诸人往来,灯火通明。
景明院,柔和的烛光透过雕花的窗棂,一夜未熄。
主屋内,江浔正对镜整衣冠。
如墨般的长发已用一根朱红色丝带束起,丝带尾端垂落于肩后,随着他的动作晃动摇曳。
喜服已然上身,虽是和官服一样的绯红,选的却是最上等的红色织锦缎。
门内的庭院,小厮快步来报喜讯,沈家与纪家两边的亲戚便纷纷起身,整了整衣裳,难掩喜悦地朝着门口迎去。
不多时,浩浩荡荡的下聘队伍便到了沈家门前。
打头的喜倌眉眼弯弯,高声报着聘礼的名目,声音洪亮又透着喜气。
他可是得了伯爷的一再嘱咐,务必要让所有人都听全了,明明白白道出安阳伯府的诚意。
随后,一箱箱、一担担、一盒盒的聘礼在一片呼声中被陆陆续续抬进了沈家,院子里瞬间便珠光宝气了起来。
沈嘉岁正等在偏厅,听着外头的喧闹声、走动声,她面上已热气上涌,实在坐不住了,便起身来回踱步。
白芨难得看到自家小姐这般坐立难安,偏过头去偷笑起来。
这时,入口处脚步声响起,纪宛眼含泪光地走进来,冲沈嘉岁招了招手。
“岁岁,来。”
第209章 传家宝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上洒下片片光影。
厅内,沈家、纪家的长辈与前来送聘的江家亲戚已坐到一处,众人轻声交谈,眼神却直往偏厅转。
在这样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纪宛牵着沈嘉岁从偏厅走了出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便落在了沈嘉岁身上。
只见她今日穿了一身银红色长裙,迈步间裙摆摇曳,在铺地的阳光中更是流光溢彩。
安阳伯府这边的几位夫人登时就亮了眼睛,待到沈嘉岁上前来行礼,便齐齐起身来扶。
说了几句客气话,便有丫鬟捧着锦盒上前来。
为首的全福人是安阳伯夫人的婶婶,这会儿抬手打开锦盒,众人便见一片金光耀目。
锦盒里头摆着的,是一整套的金饰。
那老婶婶嘴角轻扬,听说这些金饰是浔儿那孩子用心,自已画的图,又亲自上门聘金铺的老伙计打的。
用心好啊,用心的郎君最会疼人。
这般想着,老婶婶从锦盒里头取出了一支金簪来。
沈嘉岁当即微微屈膝,那老婶婶便将金簪子插进了沈嘉岁的发髻间,口中扬声道:
“金簪映娇颜,佳偶美梦圆。从此福泽厚,琴瑟到百年。”
此言一出,四周人纷纷扬起了笑脸,连连点头。
而后又一全福人上前,为沈嘉岁戴上了金锁,也喜气洋洋恭贺道:
“今将金锁添新妆,良缘天赐福满堂。自此与郎相携手,富贵荣华岁月长。”
.......
最后走过来的,是安阳伯夫人的嫂嫂。
她知晓自家小姑子对眼前这未来媳妇是一千一万个满意,当即温柔地为沈嘉岁戴上金镯子,笑道:
“愿尔夫妻多子多福,家道兴隆岁岁丰足。”
沈嘉岁闻言蓦地抬头,见这位长辈特意提到了“岁岁”两个字,不由眉眼一弯,屈膝道谢。
整个过程中,沈纪两家的亲戚长辈们都笑看着这一幕,唯纪宛的眼中时时刻刻噙着泪花。
她这个当娘的,又是欢喜又是心疼又是不舍,万般思绪杂糅在一起,密密麻麻塞满了心田,当真只有嫁女儿的人才会懂。
尤其,她家岁岁还有个上辈子......
沈嘉岁在众人的瞩目下迎向自家娘亲,而后环顾四周。
整个正厅里,阳光暖暖,笑语欢声,气氛温馨到让人沉醉。
前世的这一天是如何过来了,沈嘉岁现在再回想,竟一点印象也无。
可她知晓,今日所见所闻,心中的盈足与期待,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思及此,沈嘉岁轻抚手腕上金镯的内刻铭文,不由嘴角弯弯。
上头刻的是——“岁岁欢”。
————
京中众人都暗暗关注着这桩亲事,安阳伯府的聘礼送往沈家之时,恰恰被巡城的陆云铮看了个正着。
这时候,围观的看客中,难免有人旧事重提。
“听说这位沈家小姐被退过亲?”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不还闹得沸沸扬扬的吗?”
“好似听过一耳朵,浑忘了。”
“嗐,你瞧这退过亲又如何,看安阳伯府这阵仗,对新媳妇不是满意着吗?”
“也是,这人啊,不看从前,要看往后。”
耳边纷扰,陆云铮定定看了会,策马转身离去。
.......
而此时,沿途酒楼的雅间,一人稍稍推开窗户,也在看送聘的队伍。
他穿着一身湖蓝锦袍,面容俊郎,此刻却眉头紧蹙,正是崔家公子崔明珏。
他已在刑部当值,今日特意告了假,前来看安阳伯府下聘的盛况。
这些时日,表哥极少到崔府来,若是上门了,那都是径直去往祖父的书房。
虽每次他叩门,祖父也让他进了,但他总觉得,祖父和表哥在筹谋着什么,却不愿让他知晓。
近半年的风平浪静不仅没能让他安心,反而让他觉得,祖父和表哥似乎在等一个时机。
这件事若当真和沈家小姐有关,这个时机......
他思来想去,想必就是要等沈小姐与江浔完婚了。
两方已在对立阵营,他知晓终有这么一日,却不敢想象,届时究竟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
婚期最终定在了八月初八。
是安阳伯府寻人算出来的良辰吉日,沈家也点了头。
纳征之后照规矩,议亲的男女便不宜再私见了。
姑且算沈嘉岁守住了规矩吧,因为她确实没去见江浔,只是一如既往地往碑林跑。
蔺老此刻正和沈嘉岁排排蹲一起拓碑,可他的目光却时不时望向远处,很快便忍不住摇头直笑。
“岁丫头,让你管修直,还真是手拿把掐。”
岁丫头不过说了句,成亲前不好再私见,那傻疙瘩还真就不过来了。
每日来了就远远守着,看过几眼后,自个儿又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往后的日子,岁丫头指东,他敢往西?
沈嘉岁闻言笑得狡黠,“这不都是和老师学的吗?”
蔺老连忙摇头否认:“在老夫这儿,他可没有这般憨傻好糊弄,啧啧啧,到底是一物降一物。”
见沈嘉岁边说着话,手上依旧很是稳当,蔺老不由一脸满意之色,又笑道:
“岁丫头,老夫以后要是不在了,这活儿你就帮老夫接下吧。”
“学识传承任重道远,做好了,于后世也是大功一件。”
沈嘉岁闻言偏头笑道:“那还远着呢,老师可是要长命百岁的!”
蔺老见沈嘉岁笑盈盈的模样,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跟着弯了眉眼,玩笑道:
“成,那到时老夫就坐在一旁,给你和修直看娃娃,你们帮我忙活。”
“一言为定!”
沈嘉岁嘴角一咧,应得干脆,才将面前碑上的宣纸撕下,一枚雪白的圆形玉佩就晃在了她的面前。
“你二人成婚,旁的给你们都嫌俗套,这是老师的传家宝,岁丫头你收着。”
沈嘉岁一听“传家宝”三个字,当即瞪大了眼睛,连连摆手。
蔺老却笑着,不容拒绝地将玉佩搁在了沈嘉岁手里。
“收好,这是老师的一片心意,这么多年了,修直想瞧瞧,老师都没让呢。”
蔺老说着,拍拍下摆站了起来,生怕沈嘉岁还给他似的,说了句腿麻了要缓缓,便风风火火地走了。
沈嘉岁愣了愣,见蔺老那利索的背影,又不由失笑。
那是腿麻的人能拥有的麻利动作吗?
笑过之后,沈嘉岁低头去看手中的玉佩。
白玉质地温润细腻,入手冰凉,却又带着奇异的温润之感,正面雕着的,是一个苍劲有力的“蔺”字。
沈嘉岁在书法上并无多大造诣,但仍能一眼看出,这是蔺老的字。
只是比起如今的内敛且韵味悠长,这个“蔺”字的笔锋似乎更加张扬磅礴。
再将玉佩轻轻翻面,入目便是一幅静谧的山林之景,山峦起伏连绵,山间云雾缭绕。
传家宝啊,实在太过珍贵了.......
沈嘉岁受之有愧,但到底不敢辜负了蔺老的心意,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将玉佩珍而重之地揣进了怀里。
不急,来日方长呢,就当是先帮老师收着了。
.......
很快,日子在众人翘首以盼中,来到了八月初八。
第210章 迎亲
天方微微透亮,安阳伯府内外已是一片喧嚣,诸人往来,灯火通明。
景明院,柔和的烛光透过雕花的窗棂,一夜未熄。
主屋内,江浔正对镜整衣冠。
如墨般的长发已用一根朱红色丝带束起,丝带尾端垂落于肩后,随着他的动作晃动摇曳。
喜服已然上身,虽是和官服一样的绯红,选的却是最上等的红色织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