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免得总以为朝廷非他们不可了。
  康熙越听胤礽的政治见解,眉头越州越深。
  他眼神深沉的看向石静娴。
  第466章 全部贬官
  石静娴被康熙的眼神看的一抖,心里直打鼓,难道康熙发现了她和胤礽的不对?
  也是,胤礽是康熙手把手教的,他的政治见解,政治方向定是与康熙殊途同归。
  康熙了解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也是没什么好意外的。
  若是康熙真的发现了,她要怎么说,怎么才能消除康熙的怀疑?
  这么多年康熙和胤礽的事情,她不可能说得出来,胤礽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和她说生活的细节…
  正想着,就见康熙身影略微向她这边倾斜。
  目光直直的看向她,在她口舌干燥,即将维持不住时,她听到康熙小声的埋怨道:“你在后宫怎么和皇后什么都说?”
  “皇后这些政治见解,都是你教的吧?”
  石静娴听到康熙的话,顿时心里松了口气。
  也对,就算他们真的发生了灵魂互换的事情,说出来谁会信?
  就像自己刚刚过来的那段时间,就算性格变了,在康熙的眼中,不是长大了懂事了,就是受挫了,性格大变了。
  最不济顶多怀疑她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
  就像现代社会,身边人性格变了,你会真心觉得他被人穿越了?灵魂互换了?怎么可能!
  也就怀疑对方今天吃炸药了?
  还是谈恋爱了?所以心情都这么好?
  要么就是怀疑对方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儿子想就算回到后宫,也能有人和儿子聊聊天,给儿子一些启发。倒是让皇阿玛见笑了。”
  康熙想说什么,但朝堂的辩论已经到了尾声。
  朝臣们被胤礽刁钻的问题问住了。
  胤礽抛出去的问题,都是现代与古代糅杂出来的问题。
  如何实现民主化,义务教育,全民都摆脱目不识丁的现状,如何提高人口,如何解决贫困差异,如何能做到社会的完全公平公正…
  有些问题,就连现代社会都没有完全解决,更何况这些官员们。
  每个朝代都会经历从初建到兴盛,再到灭亡的过程。
  因为灭亡的大多原因都是王朝后期变得腐朽,造成百姓的不满,从而导致王朝的没落。
  时代在进步,有压迫就会有反抗。
  而这个时代对女子的种种束缚,何尝不是对女子的另一种压迫?
  众臣被胤礽说的哑口无言,辩无可辩,于是一个个恼羞成怒。
  和左御史一起跪在地上请求辞官。
  法不责众。
  石静娴看着他们跪地威胁她,就清楚他们的打算。
  朝廷若是一时间罢免这么多的臣子,定会给朝堂带来动荡,
  “宰相肚里能撑船,怎么你们这点肚量都没有?连女子都容不下?”
  “要和朕对赌的是你们,现在你们又搞辞官这一套,是不是觉得朕真的拿你们没办法?”
  不是说他们容不下女人,而是他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若是输给新晋状元学子,他们倒是还能自嘲一句,后生可畏吾衰矣。
  现在让他们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输给了一直在后宅那四方天地的女人,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
  “皇上,这些不过是纸上谈兵,若是……”
  看着这群大臣们输了还要硬找理由借口的样,石静娴笑道:“合着你们输了,就是皇后只会纸上谈兵,你们赢了,朕就要取消女子科举。”
  “这输赢好处竟成你们的了,是不是真如世人所说的那般,书生的嘴,骗人的鬼。”
  “大清威严受到挑衅时,你们沉默不语,威胁到你们的利益,你们振振有词。”
  你们这些人朕都不知道该说你们什么好。”
  石静娴好笑道:“你们的脸皮是铁筑的么?”
  这些大臣被石静娴说的一个个面红耳赤。
  左御史走上前,跪在地上,将头上的顶戴花翎摘下,缓缓放在地上。
  “臣愿赌服输,才疏学浅,才学见闻皆不如皇后多矣,臣遵守之前对吾皇的承诺,引咎辞官。”
  左御史从败下阵后,也没有给自己找借口。
  他虽迂腐,却人也耿直。
  要不然康熙也不能捏着鼻子将左御史放在自己眼跟前。
  其余大臣们看着左御史跪下摘了官帽,也纷纷跪下对着石静娴服软。
  这些大臣都是世家子弟,世家大族出身从中举就一直留在京中为官。
  从来就没有做一方父母官的经历,同样都是纸上谈兵,却和胤礽没法比。
  胤礽自小学的都是怎样为君,怎样用臣。
  不管见解,亦或是政治策略也罢,都比这些人强十倍,百倍。
  任谁都无法说出一句他的见解不好,毕竟胤礽自小到大都跟在康熙身边,耳濡目染的看康熙怎么处理这些国家大事。
  “传朕旨意,吏部尚书……等人,全部贬为蒙古各部地方官员。各部亲王郡王回蒙古时,一同前往蒙古各部。”
  石静娴继续道:“以三年为限,各部若同喀喇沁一般表现良好则调任,表现差,一律革职查办,三族全部发往吉林乌拉黑龙江等地开垦农田。”
  未免这些人去蒙古各部作威作福,石静娴只能用这个办法,半是敲打,半是威胁。
  朝堂中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也该挪挪地了,就算现在蒙古各部都已经归附,但他们要是想胡来,郡王和亲王可是不讲情面的。
  至于革职查办查的是什么?
  自然是在京为官这么多年来的细节,她就不信他们是清白的,敢拍着胸脯保证他们两袖清风。
  最后石静娴站起身,走下台阶,亲自将左御史的官帽从地上拿起来。
  这左御史也不算太顽固不化,至少能同意孙女去学堂,也算是能试着接受新事物。
  就是这一下改革的步子太大,他接受不了而已。
  思及此,石静娴将官帽戴在左御史的头上。
  亲自将他扶起来:“左御史倒也不用辞官,毕竟朕身边还需要您这样刚正不阿的人时时刻刻在朕的眼前鞭策朕。”
  “况且。”说到这石静娴笑了笑:“况且今日朕出宫看女子学院时,也看见了您的孙女儿入学。想必御史大人心中也是能接受女子学堂的。”
  “现如今您输给皇后输的心服口服,那定是不会拦着自家孙女儿日后参加科考入朝为官的。”
  说到这,石静娴给他正了正官帽,看着眼前一脸惊讶之色的老人鼓励道:“朕希望,在未来不久,能看到你们祖孙二人共同在朝为官。左御史不要辜负朕的期待啊。”
  第467章 新的改革
  自觉已经恩威并施的石静娴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而左御史大人震惊的看着石静娴的背影。
  不敢相信皇上说的话是真的。
  他一向反对女子书院,怎会让他的孙女儿去书院读书,那不是当婊子又立牌坊么?
  于是石静娴这番话一说出来,所有刚刚被点到蒙古各部从地方官儿做起的大臣们一个个目光不善的看着左御史。
  好像在看一个叛徒一样。
  左御史张嘴想解释,却又无所解释,他说他不知道孙女偷偷去学堂,说他不想让孙女去。
  但谁又能信呢?偏偏这么多人跪地请皇帝收回成命,皇上都将他们发配到了蒙古各部,只留下了一个左御史。
  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皇上说她的孙女儿去了女子学堂,亲口金口玉言说期待他的孙女日后科举入朝为官。
  这怎么看左御史都是皇上的人,故意跳出来在这帮助皇帝清除异己。
  左御史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现在就是想将孙女儿关起来,不让她去读书都不行了。
  胤礽目光同情的看向左御史,当时赏花宴的事,他并没和石静娴说,怕石静娴对哪个小姑娘感兴趣。
  结果倒是阴差阳错,造就了今天这一幕。
  石静娴最后看向满朝文武,当众宣布这次恩科的主考官。
  诚亲王,雍亲王以及一些比较公正,是她这一派的大臣。
  “朕平生最恨的就是徇私舞弊,在科举中,朕希望你们能公正的态度面对学子们的试卷,不论男女,一碗水端平。”
  石静娴不希望给这些女子机会,最后这些女子都折在了阅卷的不公平上纷纷落榜,石静娴想,她会恨不得劈了这些大臣。
  “你们要清楚,你们的所有偏见,都是对这些学子们多年来刻苦读书最大的不公平,若是朕发现有人故意让女子落榜。”
  “那你们九族都出去垦地去吧,既然当官都没办法为百姓做主,那就用体力去为百姓谋福利。”
  “臣等遵旨。”
  石静娴不知道这次科举,会不会有女子中举,能不能考中。
  但她想,不管能不能中,她们都是这个封建王朝社会,第一批迈入考场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