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免得那啥都赶不上热乎呢。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早一些归顺,还能给他们的部落给他们博一个好的前途。
去的晚了,好的都让人挑没了。
裕亲王和恭亲王在豫亲王府听着这些大臣们,跟他们说着今天早朝的事。
女子学院,女子入朝堂,一桩桩一件件,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告状。
“您二位可是位高权重,说的话皇上不会不听。”
“是啊是啊,最不济还有太上皇。您二位德高望重,说的话,皇上不会不听的。”
即使裕亲王和恭亲王心中也不赞成石静娴的这个想法。
但这毕竟是皇家事,不管皇上做什么举动举措。
他们可以劝诫。但万万没有在背后和大臣们一起指责皇上的道理。
都是千年狐狸精,在他面前装什么大尾巴狼?
来找他和恭亲王不也是因为想让他们当出头鸟。
于是裕亲王沉吟道:“皇上既然这么说,必定是有他的道理。”
“更何况…”
说到这儿了,裕亲王不赞同的看向这群大臣:“昨日蒙古各部挑衅皇上,挑衅大清。诸位的所作所为,也着实让皇上寒了心啊。”
“要不是皇后和刘嫔站出来力挽狂澜,大清的脸面都要丢尽了。”
臣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期期艾艾的说道:“裕亲王,我们这也不会武啊…”
裕亲王点点头:“没错,那…”
“最开始时,也无人为皇上开口吧?”
大臣们都无言以对,最后只能为自己找借口:“就算皇上气我等,但这也是朝堂中的事,岂能和女子入朝这件事相提并论。”
“是啊是啊…”
裕亲王笑了一声:“诸位请回吧,这件事恕本王无法应承下来。”
等大臣们垂头丧气的走了之后,恭亲王才站起身。
“你这是要去哪?”
裕亲王看着恭亲王常宁站起身面带不解。
“留下用饭吧。”
恭亲王叹了口气:“弟弟去畅春园见见太上皇,虽说昨日里大臣们让皇上失望寒心,但终归不能和女子入朝的事相提并论。”
“你是打算管这件事?”裕亲王面上不赞同。
“王兄,弟弟知晓一旦参与这件事,那势必会让皇帝记恨。但若是不管这件事,日后若是出了乱子,咱们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裕亲王看着弟弟摇了摇头:“你先坐下。”
“这件事就算你不去说,太上皇也会知晓,更何况,咱们都这么大岁数了。”
“咱们还有几年好活?太上皇若是都阻止不了皇上,当阿玛的都管不了儿子,咱们就算去了,能做什么?”
裕亲王劝道:“过几日哥哥我便要向皇上告老,去陪太上皇去。”
“你也别操那个心了,这天下,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是我们后辈的天下,孩子大了不能一辈子都不放手啊。”
康熙自然是不太清楚朝廷的事儿,最近他在畅春园带带孩子。
没事就布置布置课业。
每次在他给弘曌几个孩子讲课业的时候,都能收获到几个孙儿“求贤若渴”的眼神。
这让康熙心里大大的满足。
太皇太后也听说了端敏回京的事,赶紧就催康熙,让康熙将端敏叫来。
康熙一直拖着,等荣宪公主进了京,约摸着石静娴应该宴请过各部了。
才让人去传唤荣宪公主和端敏公主。
今日正给弘曌几个孩子授课时,就见小安子进来禀告。
“太上皇,荣宪公主和镇国大长公主可能得过几天才能出城。”
“镇国大长公主?”康熙转头看向小安子不解的问道。
这已经算是清朝开朝以来最尊贵的公主封号。
位同亲王。
“回太上皇,听说皇上昨日册封了端敏公主为固伦镇国长公主。”
康熙毕竟做过几十年的皇帝,立刻就从信息中嗅出这么大的事儿。
“弘皙弘晴,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一会。”
几个小的站起来给康熙行了礼之后便走了出去。
弘曌喜的眉毛都要跳起舞来了,明明说好来畅春园玩耍,结果皇玛法日日拉着他们读书。
每次他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皇玛法。想从他的口中听到让他们随意出去玩耍。
可每次他用期盼的眼神看像皇玛法时,皇玛法讲的更来劲了。
康熙听着小安子诉说,差人请荣宪公主时,刚走到城门就被人拦了下来。
康熙点点头:“摆驾回宫。”
他要去看看保成为什么不让荣宪出宫,难道宫中发生了什么事?
康熙没和太皇太后说端敏公主被拦下的事。
而是说最近皇帝要宴请蒙古各部,得过两天才能来畅春园。
等安抚好太皇太后了,康熙才带着人回宫。
他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一进城的时候就发现了,京城中贴着的告示。
依旧是以京城率先作为第一个实验地。
开设女子学堂,甚至为了鼓励这些百姓将女子送到学堂。
石静娴不惜开出奖励制度。
可绕是这样,这些百姓依旧是看了两眼就摇头离去。
户部尚书翰林院院士本不想这么快便将告示张贴出去。
想着以防万一,先等一等,拖一拖。
等到皇上火气下去了,依旧决定实施这件事,再贴出告示。
可诚亲王不这么想,诚亲王可是石静娴忠实的拥护者,皇上想做什么他便举双手赞成。
于是直接让人撰写了告示贴到了公示板上,这一下老百姓们都知道了皇上想要让女子进学堂。
康熙就是在这时候进的城,路过内城听清楚百姓们议论的话后,康熙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送走策棱后,石静娴便回到坤宁宫,将策棱求娶刘嫔的事情和胤礽说了下。
说道一半就听何栓说太上皇回宫了,正往这边来呢。
胤礽自是知道这应该是康熙听到风声来兴师问罪来了。
石静娴看着胤礽的目光笑了笑:“没事,我先去等皇阿玛。”
她早就对此事有了心理准备,康熙反对的准备,群臣反对的准备。
康熙现在还没死,看他这身体情况应该不能很快就没了。
若是她改革新政,她和康熙势必会在观念上有所碰撞。
她又不能等康熙殡天再去改革。
虽然她记不住胤礽到底活了多大的岁数,但她能确定,雍正寿命短,而胤礽,比雍正死的还早。
今天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正巧群臣将把柄都送到了她手里。
千载难逢的机会,若她不抓住这次机会改革,下次就没这么名正言顺的机会了。
第463章 改革2
等康熙压着怒气走到乾清宫的时候,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等他去偏殿,又扑了个空,侧殿只有几名武将统领和年羹尧在此处办公。
几人见到康熙纷纷见礼。
康熙轻咳了一声:“皇上呢?”
“太上皇,皇上现在去交泰殿办公了。”
年羹尧走出来对着康熙行礼,想给康熙领路。
康熙摆摆手:“朕自己随意走走,你们忙公务吧。”
等到了交泰殿,康熙火气都下去了不少。
就像打仗似的,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康熙想过保成做了皇帝之后的变化,或是威严日益深重,面对他的询问会有不悦。
亦或是对他的询问诚惶诚恐。
可万万没想到,保成看见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头到尾,他一直在听着保成大倒苦水?
“皇阿玛,您回来倒是让我去接您啊。”
等将康熙让到椅子上坐下后,石静娴才叹了口气:“就算皇阿玛不来,儿子过几天也是要去找皇阿玛的。”
“儿子无能,差点让大清蒙了羞。”
康熙还没开口质问,就被这句话给转移了注意力。
石静娴将之前蒙古各部挑衅,而大臣都冷眼旁观的事说了一遍。
“儿子就是太好性了,让他们觉得安逸的厉害。想当初皇阿玛上位还革职了不少官员。”
“儿子上位后,想着满朝文武都是皇阿玛给儿子留下的人,便没有太大的变动。”
“倒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如此对朕。”
“若不是有皇后和刘嫔及时站出来为儿子为大清挽回颜面,恐怕大清威严都会失于大臣之手。”
康熙有些生气,这些大臣,居然敢如此对待保成!
“你还是太心软了!大臣们用的好就是你的帮手,用不好,大清多少子民,怎么还能连一朝的官员都选不出来?”
石静娴等康熙说完才点头。看着康熙:“皇阿玛说的对,儿子也该让他们知晓知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了。”
“皇阿玛说儿子说的对么?”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早一些归顺,还能给他们的部落给他们博一个好的前途。
去的晚了,好的都让人挑没了。
裕亲王和恭亲王在豫亲王府听着这些大臣们,跟他们说着今天早朝的事。
女子学院,女子入朝堂,一桩桩一件件,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告状。
“您二位可是位高权重,说的话皇上不会不听。”
“是啊是啊,最不济还有太上皇。您二位德高望重,说的话,皇上不会不听的。”
即使裕亲王和恭亲王心中也不赞成石静娴的这个想法。
但这毕竟是皇家事,不管皇上做什么举动举措。
他们可以劝诫。但万万没有在背后和大臣们一起指责皇上的道理。
都是千年狐狸精,在他面前装什么大尾巴狼?
来找他和恭亲王不也是因为想让他们当出头鸟。
于是裕亲王沉吟道:“皇上既然这么说,必定是有他的道理。”
“更何况…”
说到这儿了,裕亲王不赞同的看向这群大臣:“昨日蒙古各部挑衅皇上,挑衅大清。诸位的所作所为,也着实让皇上寒了心啊。”
“要不是皇后和刘嫔站出来力挽狂澜,大清的脸面都要丢尽了。”
臣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期期艾艾的说道:“裕亲王,我们这也不会武啊…”
裕亲王点点头:“没错,那…”
“最开始时,也无人为皇上开口吧?”
大臣们都无言以对,最后只能为自己找借口:“就算皇上气我等,但这也是朝堂中的事,岂能和女子入朝这件事相提并论。”
“是啊是啊…”
裕亲王笑了一声:“诸位请回吧,这件事恕本王无法应承下来。”
等大臣们垂头丧气的走了之后,恭亲王才站起身。
“你这是要去哪?”
裕亲王看着恭亲王常宁站起身面带不解。
“留下用饭吧。”
恭亲王叹了口气:“弟弟去畅春园见见太上皇,虽说昨日里大臣们让皇上失望寒心,但终归不能和女子入朝的事相提并论。”
“你是打算管这件事?”裕亲王面上不赞同。
“王兄,弟弟知晓一旦参与这件事,那势必会让皇帝记恨。但若是不管这件事,日后若是出了乱子,咱们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裕亲王看着弟弟摇了摇头:“你先坐下。”
“这件事就算你不去说,太上皇也会知晓,更何况,咱们都这么大岁数了。”
“咱们还有几年好活?太上皇若是都阻止不了皇上,当阿玛的都管不了儿子,咱们就算去了,能做什么?”
裕亲王劝道:“过几日哥哥我便要向皇上告老,去陪太上皇去。”
“你也别操那个心了,这天下,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是我们后辈的天下,孩子大了不能一辈子都不放手啊。”
康熙自然是不太清楚朝廷的事儿,最近他在畅春园带带孩子。
没事就布置布置课业。
每次在他给弘曌几个孩子讲课业的时候,都能收获到几个孙儿“求贤若渴”的眼神。
这让康熙心里大大的满足。
太皇太后也听说了端敏回京的事,赶紧就催康熙,让康熙将端敏叫来。
康熙一直拖着,等荣宪公主进了京,约摸着石静娴应该宴请过各部了。
才让人去传唤荣宪公主和端敏公主。
今日正给弘曌几个孩子授课时,就见小安子进来禀告。
“太上皇,荣宪公主和镇国大长公主可能得过几天才能出城。”
“镇国大长公主?”康熙转头看向小安子不解的问道。
这已经算是清朝开朝以来最尊贵的公主封号。
位同亲王。
“回太上皇,听说皇上昨日册封了端敏公主为固伦镇国长公主。”
康熙毕竟做过几十年的皇帝,立刻就从信息中嗅出这么大的事儿。
“弘皙弘晴,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一会。”
几个小的站起来给康熙行了礼之后便走了出去。
弘曌喜的眉毛都要跳起舞来了,明明说好来畅春园玩耍,结果皇玛法日日拉着他们读书。
每次他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皇玛法。想从他的口中听到让他们随意出去玩耍。
可每次他用期盼的眼神看像皇玛法时,皇玛法讲的更来劲了。
康熙听着小安子诉说,差人请荣宪公主时,刚走到城门就被人拦了下来。
康熙点点头:“摆驾回宫。”
他要去看看保成为什么不让荣宪出宫,难道宫中发生了什么事?
康熙没和太皇太后说端敏公主被拦下的事。
而是说最近皇帝要宴请蒙古各部,得过两天才能来畅春园。
等安抚好太皇太后了,康熙才带着人回宫。
他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一进城的时候就发现了,京城中贴着的告示。
依旧是以京城率先作为第一个实验地。
开设女子学堂,甚至为了鼓励这些百姓将女子送到学堂。
石静娴不惜开出奖励制度。
可绕是这样,这些百姓依旧是看了两眼就摇头离去。
户部尚书翰林院院士本不想这么快便将告示张贴出去。
想着以防万一,先等一等,拖一拖。
等到皇上火气下去了,依旧决定实施这件事,再贴出告示。
可诚亲王不这么想,诚亲王可是石静娴忠实的拥护者,皇上想做什么他便举双手赞成。
于是直接让人撰写了告示贴到了公示板上,这一下老百姓们都知道了皇上想要让女子进学堂。
康熙就是在这时候进的城,路过内城听清楚百姓们议论的话后,康熙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送走策棱后,石静娴便回到坤宁宫,将策棱求娶刘嫔的事情和胤礽说了下。
说道一半就听何栓说太上皇回宫了,正往这边来呢。
胤礽自是知道这应该是康熙听到风声来兴师问罪来了。
石静娴看着胤礽的目光笑了笑:“没事,我先去等皇阿玛。”
她早就对此事有了心理准备,康熙反对的准备,群臣反对的准备。
康熙现在还没死,看他这身体情况应该不能很快就没了。
若是她改革新政,她和康熙势必会在观念上有所碰撞。
她又不能等康熙殡天再去改革。
虽然她记不住胤礽到底活了多大的岁数,但她能确定,雍正寿命短,而胤礽,比雍正死的还早。
今天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正巧群臣将把柄都送到了她手里。
千载难逢的机会,若她不抓住这次机会改革,下次就没这么名正言顺的机会了。
第463章 改革2
等康熙压着怒气走到乾清宫的时候,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等他去偏殿,又扑了个空,侧殿只有几名武将统领和年羹尧在此处办公。
几人见到康熙纷纷见礼。
康熙轻咳了一声:“皇上呢?”
“太上皇,皇上现在去交泰殿办公了。”
年羹尧走出来对着康熙行礼,想给康熙领路。
康熙摆摆手:“朕自己随意走走,你们忙公务吧。”
等到了交泰殿,康熙火气都下去了不少。
就像打仗似的,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康熙想过保成做了皇帝之后的变化,或是威严日益深重,面对他的询问会有不悦。
亦或是对他的询问诚惶诚恐。
可万万没想到,保成看见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头到尾,他一直在听着保成大倒苦水?
“皇阿玛,您回来倒是让我去接您啊。”
等将康熙让到椅子上坐下后,石静娴才叹了口气:“就算皇阿玛不来,儿子过几天也是要去找皇阿玛的。”
“儿子无能,差点让大清蒙了羞。”
康熙还没开口质问,就被这句话给转移了注意力。
石静娴将之前蒙古各部挑衅,而大臣都冷眼旁观的事说了一遍。
“儿子就是太好性了,让他们觉得安逸的厉害。想当初皇阿玛上位还革职了不少官员。”
“儿子上位后,想着满朝文武都是皇阿玛给儿子留下的人,便没有太大的变动。”
“倒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如此对朕。”
“若不是有皇后和刘嫔及时站出来为儿子为大清挽回颜面,恐怕大清威严都会失于大臣之手。”
康熙有些生气,这些大臣,居然敢如此对待保成!
“你还是太心软了!大臣们用的好就是你的帮手,用不好,大清多少子民,怎么还能连一朝的官员都选不出来?”
石静娴等康熙说完才点头。看着康熙:“皇阿玛说的对,儿子也该让他们知晓知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了。”
“皇阿玛说儿子说的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