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等伺候的人都下去,屋子里只有两人后,石静娴才垮着脸。
  当着胤礽的面一顿揉胳膊揉腿,又甩着手。
  那怪模怪样的动作看得胤礽有些好笑:“这么疼么?”
  “你说呢?”
  石静娴没好气的说道,疼的直抽气,有痛感却毫发无伤,最磨人。
  她揉都不知道该揉哪,也不敢使劲,怕胤礽跟着一起加倍疼痛。
  虽然刚刚没人的时候,胤礽也疼的龇牙咧嘴。
  尤其是再泡着热水澡,更让伤处疼痛加倍。
  但在石静娴面前,他依旧是风轻云淡,面无表情。
  也甚至语气还略带一丝的嫌弃:“至于这么疼吗?也还好吧?”
  石静娴作为最了解胤礽,没有之一的人来说。
  她清楚胤礽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无非就是来夸夸我,看我这么厉害,快来,快,不要吝啬对我表达出你的敬佩之情。
  石静娴笑着看向胤礽,那夸奖的话张口就来。
  她永远记得一句话,夸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贬低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夸赞起胤礽,每句话都完全搔在胤礽的痒点。
  “…文能提笔治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文能安民,武能护国,天下文武双全者,不及你万分之一。”
  …………
  这一句句的夸赞,给胤礽夸的有些不好意思。
  他疑惑的看向石静娴问道:“我真的在你心里那么厉害吗?”
  “你都不知道你今天有多出彩…”
  石静娴一边拿着药油给胤礽揉身上和手上的伤,一边呲牙咧嘴的继续夸赞他。
  第二日上朝时,石静娴看着满朝文武,还没等着他们反应过来,准备开始对着昨天的事口诛笔伐的之前。
  她便率先开口对着众臣子发难,她要走大臣的路,让大臣无路可走。
  “昨日朕对你们很失望啊,你们自诩男子汉,面对蒙古部落王爷挑衅,我大清朝泱泱大国。满朝文武居然无一人敢言。”
  “你们看看你们身上的官服,你们摸着良心说,你们昨天的行为对得起你们身上的官服吗?”
  “在朝堂上动辄和朕唱反调,动不动就之乎者也,动不动就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朕想做什么,你们都振振有词,让你们将女儿送进女子学堂,你们振振有词,梗着脖子和朕犟,一句话不对你们的心思,你们就要撞柱来威胁朕!”
  “也就是朕,看着你们不容易,看着你们为江山社稷有功,即使说话难听,朕也忍了你们。”
  “可你们是怎么回报朕的?怎么,是打量朕好欺负是不是!”
  石静娴气势如虹,看着手边的没用奏章,一股脑的丢到大殿上。
  众臣心里惶恐,全部跪下,口中认错:“皇上息怒,臣知罪。”
  “谁敢说你们有罪啊!你们不是嘴皮子利索么?”
  “朕一心为你们,又是给你们补贴,又是给你们逢年过节发礼品。”
  “甚至朕心疼你们上朝议政,站着辛苦。还准备让你们坐着议事。”
  “朕都要将心肝掏给你们了,你们怎么一点不体谅朕呢!”
  跪在下首的户部尚书,听着这句话,怎么就这么耳熟?
  这不是前几日他同皇上说过的话么?
  听到这里,许多大臣已经开始掩面而泣,用宽大的衣袍擦着眼角。
  皇上对他们真的一片赤忱啊!
  昨日真是不应该啊!他们真该死啊!他们心里惭愧啊!
  昨天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啊!
  只想着和皇上别苗头,论长短,却忘了一家人的事应该关起门来解决。
  差点让蒙古各部看了笑话!
  想想昨日的事,再听着皇帝话,大臣们的内心煎熬的紧。
  愧疚惭愧溢满了心头,甚至午夜梦回,都得给自己两嘴巴,真是太不应该了啊!
  如歌如泣剖白说完了,石静娴开始准备下猛料了。
  第460章 普及女子学堂
  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石静娴话音一转继续说道。
  “蒙古各部落挑衅的时候,你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依朕看,你们身上的官服倒不如脱了。”
  “就算皇后和朕的后宫嫔妃站在朝堂上,也比你们这些人站在朝堂上有用。”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眼泪都顾不得擦了,他们理解皇上生气。
  但是用女子来比较他们,这对他们来说,是屈辱啊。
  还是说…对,皇上定是要让他们也感受一番昨日皇帝受到的屈辱!
  石静娴看着他们笑道:“怎么你们不服气是吗?昨日正是你们看不起的女子,站出来替你们这些人。维护了我大清朝廷的脸面。”
  “护住了朕的脸面!护住了你们的脸面!”
  “要不是昨日有皇后在。你们觉得事情的结局会是什么呀?”
  “你们真是安逸久了。君辱臣死的道理,难道你们不懂吗?还要朕教么!”
  “看来我大清朝日后也不能指着你们这些堂堂七尺男儿。关键时刻还得靠那些被你们瞧不起,口口声声应该呆在闺阁的女子!”
  “你们瞧不起的女子,被你们视作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在昨日,帮你们守住了尊严!”
  说到这儿,石静娴仿佛气急了一般,看着地上跪伏着的一群身影。
  “诚亲王,翰林院学士,户部尚书可在?”
  “臣在。”
  “传朕旨意,从今日起推行女子学堂,让大清女子日后皆可同男子一般上学堂,学四书五经,习君子六艺,从文从武皆可!”
  “凡民间女子入学者,每户人家一年赏银2两银子!岁考成绩优异者,赏银1两!”
  “这第一年女子学堂的奖赏,就由咱们这些大人们出吧,昨日没站出来,默不作声者,罚奉俸3个月!”
  看朝臣们抬起头即将要开口反对时,石静娴继续赶在他们开口前嘲讽道:“今有君主受迫,而臣不敢言。”
  “那日后朕若是遭受危机,是不是尔等还要躲在朕的身后?是不是还要躲在女子身后?”
  “朕看朕以后还要靠着这些女子入朝为官,挽救大清颜面。”
  说完再也不理会这些朝臣,也不等何柱开口喊散朝,便直接自己吼道:“退朝!”
  喊完石静娴便一马当先,气哼哼的拔腿就走。不给大臣们挽留她的机会。
  大臣们这一早上,迷迷瞪瞪的起床上朝,先是被皇上说的愧疚难当,然后劈头盖脸被人一顿骂。
  骂完皇上就说了女子学堂,还没等他们震惊过来,就又说女子入朝,还罚俸禄?
  他们一个个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一直到皇帝走没影了。
  他们还跪在原地面面相觑。
  等反应过来后,大臣们直接将目光对准了诚亲王和雍亲王这些亲王们。
  希望这些亲王能够去找皇上,好好劝一劝皇帝。
  当皇帝了,就不要乱说气话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尤其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出来那都是要落实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们去,这不是他们怕去了让皇上更生气么。
  这怎么就开什么女子学堂了呢?怎么还扯到女子入朝为官了呢?
  真的不至于,他们已经知道错了,不是罚俸禄了么。
  武将们站起身,不屑的看着这些动不动就对他们口诛笔伐暗戳戳使小动作的文臣。
  伸出手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
  自古文武不两立,文臣看不惯粗犷野蛮行径的武将,武将看不惯只会耍嘴皮子耍手段的文臣。
  他们武将一直是以功夫服人,不管是男是女,能打的了杖,能保卫家国,就是好样的。
  边境战乱时,城中百姓,上至老孺,下到闺阁女童,那都是要御敌的。
  想到他们在外拼命,这些文臣就会动嘴皮子,还瞧不起他们。
  在他们背后搞小动作,送过来的东西不是缺东就是少西。
  武将们想想就气恼的紧。
  如今看着圣上颁旨,有人,而且还是女子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看他们急的上蹿下跳,像是大铁锅里的蚂蚁似的。
  他们就高兴,就乐呵!
  老三,老四几个兄弟根本就没有空理这些大臣。
  昨天晚上董鄂氏(3媳妇)自从从皇宫中出来,回到府里便一直拉着老三感慨。
  感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学学武?
  这样的话,今日代表朝廷为大清公主改变和亲命运,能载入史册的机会,就会有她一个了。
  拉着胤祉感慨完后又想到第二天上朝这帮老顽固们必定会对皇上发难,董鄂氏是可太了解这帮老不休了。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当时皇嫂和刘嫔站出来解决了大清的困境,为大清争光。
  他们不会说什么,可第二日上朝,解除了这些危机后,这帮大臣们用不上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