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年羹尧心里顿时就一咯噔。
要是个男孩,是不是…就会惹了太子和皇帝的忌讳。
没过多久,稳婆抱着孩子出来报喜。
“恭喜额驸,恪静公主生了位漂亮的小格格。”
“格格?格格好啊!”
年羹尧不禁对稳婆怀里的女儿更加疼爱几分。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时还是襁褓中的小格格,居然有一天能够以宰相身份,撑起半个清朝的朝堂。
回到毓庆宫后,胤礽看着石静娴问道:“天出异相,你就没什么要说的?”
石静娴奇怪,有什么要说的?
这就是个天气而已。
再说,现在这时候,就是晴天打个雷,康熙都得带着他们去祭祀一番。
生怕是上天给他们的警告和启示。
“没什么想的,难道你也想要个异相?”石静娴认真思索片刻。
“要不你下次忍忍,生孩子的时候尽量挑凌晨或者傍晚,这样不是太阳刚升起,就是天空中有夕阳,多试几次,总有一次会有异相的。”
看石静娴是真不在意,胤礽便也丢开手不管了。
第二日上朝,大家都听说了恪静公主生了个小格格。
而且伴有异相。
康熙大喜,这还是今年来第一件好事。
马上便下旨封恪静刚诞下的小格格为多罗格格,赐封号为纯熹。(相当于郡主。)
可看着大殿上的老八,康熙又笑不出来了。
这老八真是,关于他的风言风语,都传开了。
让他这个做皇上的阿玛都面上无光的很!
“老八,你成亲也一年多了,怎么府里连个动静都没有?”
第二百五十六章 惩处
康熙皱着眉头,看向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八阿哥。
这儿子怎么回事?
要不下了朝给他喊个太医来瞧瞧?
这么久了,连个屁都没生出来?
八阿哥现在真是烦死了上朝。
爵位被撸了,差事也没了,若是他能力真的不行也就罢了!
最关键是谁家生孩子,他要被提溜出来说一嘴。
谁家纳妾他又要被人拎出来说一下。
恨不得谁家鸡下个蛋,也要在鸡圈旁夸一夸:“还好没像八阿哥!”
胤禩现在都有点逆反心理了。
不愿意上朝,也不愿意行房。
这孩子爱来不来,爱有没有吧!
谁稀罕是怎么的!
呜呜呜~他稀罕!(?????? )?
“回皇阿玛,儿臣…”
八阿哥咬了咬牙,儿臣什么啊?皇阿玛让他说什么?
让他当朝说他正在努力?就差学你夜御数女?
好在康熙也没太为难他,就是对他稍加点拨几句。
“堂堂阿哥,被后宅女子钳制。夫纲不振!”
尽管康熙说的是八阿哥,但众人尤其是老九的眼神都暗戳戳的看向明珠。
气的明珠敢怒不敢言,毕竟他也算是满朝文武妻管严的鼻祖。
接着大臣们便说起了柴鹏春党羽之事情。
是不是党羽尚且不知,反正能确定的,便是这些人都收取了柴鹏春的银两。
刑部尚书将名单和数额都写成了奏章,给康熙呈了上去。
康熙的手还包扎着,伤还没有好完全。
看着奏章上的名单。
大到宗室家的子嗣,小到朝臣重臣的子嗣。
上面居然连安亲王的兄长塞楞额和长子都赫然在列。
康熙阴沉着脸。
“皇上,儿臣认为影响小的,受贿金额不是那么巨大的,便可以让他们将银两补齐从轻处置。”
石静娴看着康熙的脸色不太好。
也知道这算是给皇上架住了,之前在南巡的时候,刚放话说几千两就灭三族。
可上面那些名单,若是真的细究。
恐怕在场的众人,有挺多都得没命,就连安亲王都得嘎。
有了石静娴这句话,凡是上面有自家子弟背着他们收贿赂的大臣,都纷纷站出来求情。
“皇上,太子说的对!”
“皇上,太子建议非常好!”
一时间就连安亲王都目露感激的看着石静娴。
“儿臣倒是有个想法。”石静娴继续对着康熙拱了拱手。
“儿臣听闻现在官员们都向朝廷借俸禄债,想必名单上的不少人也都借过。”
“这次柴鹏春的事情,名单上银两的数额是查出来的,若是皇阿玛没查出来的,还会有多少?”
石静娴淡淡开口,她不相信名单上的人会是第一次收贿赂,但也相信不好好惩治,他们将会更加过分。
现在康熙碍于面子,不好动他们,没关系。
总有一天,她会动他们。
“儿臣建议,不如就让他们将债银也一并还了吧!”
康熙点点头,不错,这次抓到了小辫子,之前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又收了多少钱呢?
“准了,就按太子说的办!”
康熙点点头:“凡是名单上的大臣,一律连降三级。”
“至于那些勋贵子弟和未有官职者…太子,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回皇阿玛的话,那些勋贵子弟也应该了解下朝廷的艰难,百姓的艰难。”石静娴站出来看着安亲王为首的几名王爷。
“儿臣有个提议,我朝一直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如,便将这些人押送去开垦荒地吧?受贿四十两为一月,八十两为两个月。以此类推。”
石静娴话刚说完,安亲王就站了出来。
开玩笑,他兄长和长子送去种地?
他这个安亲王脸还往哪搁着?
兄长倒是无所谓,长子可是他辛辛苦苦培养的!
好几千两甚至上万两,那不是让他长子一辈子在耕地中度过?
日后时间久了,谁还记得大明湖畔耕地的安亲王长子?
难道日后袭爵还会封个“耕亲王”?
“皇上,臣那不成器的犬子已经知错了,况且已经关了这么久了…求皇上开恩,勋贵子弟岂能做那等事?”
安亲王跪在地上恳求道。
康熙也有点犯难,太子让人去耕地,那不是让百姓看他们朝廷的笑话么?
“皇阿玛。”胤禛站出来看向康熙。
“儿臣觉得太子所说之事可行。”胤禛早就看不惯那些纨绔子弟,挂着虚职,每月干领月俸不说,还去户部借钱花。
天天招猫逗狗,留恋青楼酒肆,在外一掷千金。
“皇阿玛。”老三也站出来,力挺石静娴。
“儿臣也觉得此事可行。”
石静娴低头看着地砖,每次需要开垦荒地,修水坝等活计,朝廷都派不出去人。
是真的派不出去人吗?
不是,是派八旗子弟,都觉得像折损了他们尊贵的身份一样。
但在民间征召老百姓,朝廷又拿不出去那么多的钱。
所以只能从各地将犯了错的囚犯放出来,只要干完活,就释放。
有些犯了错的人,出去后更加肆无忌惮。
“儿臣觉得同样都是触犯大清律例,关押这些勋贵子弟,也着实折损了他们的颜面,莫不如去劳役几年。”
“也让他们懂得那些辛辛苦苦靠天吃饭的贫农,为了几两碎银是怎么过着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日子!”
“让他们知道老百姓不易,下次再也不敢将手伸向那些脏银,毕竟,那都是贪官从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
“皇上!”督察院都御史站出来,他家里自然也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弟。
若是让他们去劳役,日后他的脸还往哪搁?
虽说他也生气这些人什么香的臭的,都往自家府里拿,但事情已经发生了。
“皇上!这些人乃初犯,可以从轻处罚啊,让他们去民间劳作,日后朝廷的面子往哪搁啊!”
还有很多大臣,都是自己不好去接贿赂,便让那些子侄们代自己去接。
这样的子侄都是在家族中得重用的,哪能让他们去种田?
“都御史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俗话说的好,士农工商,开垦荒地种的粮食你是不吃么?”
十阿哥不愿意了,站出来反驳道:“若是没有那些农民,你连饭都吃不上,还嫌弃人家做的事情让你跌面。”
“有能耐你们别贪污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服徭役
康熙看着下面吵作一团,烦躁的额头跳着跳着疼。
反而是最先挑起纷争的太子,现在倒是一句话不说了。
“太子,你是怎么想的,除了劳役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康熙捏了捏额头,感觉头疼的都快要炸开了。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觉得放过这些贪污之人已经算是格外的网开一面了。”
石静娴看着康熙,面色有些严肃:“皇阿玛已经给了他们恩典,从满1000两夷三族,降到40两徭役一个月而已,这样大家都不知足。”
要是个男孩,是不是…就会惹了太子和皇帝的忌讳。
没过多久,稳婆抱着孩子出来报喜。
“恭喜额驸,恪静公主生了位漂亮的小格格。”
“格格?格格好啊!”
年羹尧不禁对稳婆怀里的女儿更加疼爱几分。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时还是襁褓中的小格格,居然有一天能够以宰相身份,撑起半个清朝的朝堂。
回到毓庆宫后,胤礽看着石静娴问道:“天出异相,你就没什么要说的?”
石静娴奇怪,有什么要说的?
这就是个天气而已。
再说,现在这时候,就是晴天打个雷,康熙都得带着他们去祭祀一番。
生怕是上天给他们的警告和启示。
“没什么想的,难道你也想要个异相?”石静娴认真思索片刻。
“要不你下次忍忍,生孩子的时候尽量挑凌晨或者傍晚,这样不是太阳刚升起,就是天空中有夕阳,多试几次,总有一次会有异相的。”
看石静娴是真不在意,胤礽便也丢开手不管了。
第二日上朝,大家都听说了恪静公主生了个小格格。
而且伴有异相。
康熙大喜,这还是今年来第一件好事。
马上便下旨封恪静刚诞下的小格格为多罗格格,赐封号为纯熹。(相当于郡主。)
可看着大殿上的老八,康熙又笑不出来了。
这老八真是,关于他的风言风语,都传开了。
让他这个做皇上的阿玛都面上无光的很!
“老八,你成亲也一年多了,怎么府里连个动静都没有?”
第二百五十六章 惩处
康熙皱着眉头,看向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八阿哥。
这儿子怎么回事?
要不下了朝给他喊个太医来瞧瞧?
这么久了,连个屁都没生出来?
八阿哥现在真是烦死了上朝。
爵位被撸了,差事也没了,若是他能力真的不行也就罢了!
最关键是谁家生孩子,他要被提溜出来说一嘴。
谁家纳妾他又要被人拎出来说一下。
恨不得谁家鸡下个蛋,也要在鸡圈旁夸一夸:“还好没像八阿哥!”
胤禩现在都有点逆反心理了。
不愿意上朝,也不愿意行房。
这孩子爱来不来,爱有没有吧!
谁稀罕是怎么的!
呜呜呜~他稀罕!(?????? )?
“回皇阿玛,儿臣…”
八阿哥咬了咬牙,儿臣什么啊?皇阿玛让他说什么?
让他当朝说他正在努力?就差学你夜御数女?
好在康熙也没太为难他,就是对他稍加点拨几句。
“堂堂阿哥,被后宅女子钳制。夫纲不振!”
尽管康熙说的是八阿哥,但众人尤其是老九的眼神都暗戳戳的看向明珠。
气的明珠敢怒不敢言,毕竟他也算是满朝文武妻管严的鼻祖。
接着大臣们便说起了柴鹏春党羽之事情。
是不是党羽尚且不知,反正能确定的,便是这些人都收取了柴鹏春的银两。
刑部尚书将名单和数额都写成了奏章,给康熙呈了上去。
康熙的手还包扎着,伤还没有好完全。
看着奏章上的名单。
大到宗室家的子嗣,小到朝臣重臣的子嗣。
上面居然连安亲王的兄长塞楞额和长子都赫然在列。
康熙阴沉着脸。
“皇上,儿臣认为影响小的,受贿金额不是那么巨大的,便可以让他们将银两补齐从轻处置。”
石静娴看着康熙的脸色不太好。
也知道这算是给皇上架住了,之前在南巡的时候,刚放话说几千两就灭三族。
可上面那些名单,若是真的细究。
恐怕在场的众人,有挺多都得没命,就连安亲王都得嘎。
有了石静娴这句话,凡是上面有自家子弟背着他们收贿赂的大臣,都纷纷站出来求情。
“皇上,太子说的对!”
“皇上,太子建议非常好!”
一时间就连安亲王都目露感激的看着石静娴。
“儿臣倒是有个想法。”石静娴继续对着康熙拱了拱手。
“儿臣听闻现在官员们都向朝廷借俸禄债,想必名单上的不少人也都借过。”
“这次柴鹏春的事情,名单上银两的数额是查出来的,若是皇阿玛没查出来的,还会有多少?”
石静娴淡淡开口,她不相信名单上的人会是第一次收贿赂,但也相信不好好惩治,他们将会更加过分。
现在康熙碍于面子,不好动他们,没关系。
总有一天,她会动他们。
“儿臣建议,不如就让他们将债银也一并还了吧!”
康熙点点头,不错,这次抓到了小辫子,之前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又收了多少钱呢?
“准了,就按太子说的办!”
康熙点点头:“凡是名单上的大臣,一律连降三级。”
“至于那些勋贵子弟和未有官职者…太子,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回皇阿玛的话,那些勋贵子弟也应该了解下朝廷的艰难,百姓的艰难。”石静娴站出来看着安亲王为首的几名王爷。
“儿臣有个提议,我朝一直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如,便将这些人押送去开垦荒地吧?受贿四十两为一月,八十两为两个月。以此类推。”
石静娴话刚说完,安亲王就站了出来。
开玩笑,他兄长和长子送去种地?
他这个安亲王脸还往哪搁着?
兄长倒是无所谓,长子可是他辛辛苦苦培养的!
好几千两甚至上万两,那不是让他长子一辈子在耕地中度过?
日后时间久了,谁还记得大明湖畔耕地的安亲王长子?
难道日后袭爵还会封个“耕亲王”?
“皇上,臣那不成器的犬子已经知错了,况且已经关了这么久了…求皇上开恩,勋贵子弟岂能做那等事?”
安亲王跪在地上恳求道。
康熙也有点犯难,太子让人去耕地,那不是让百姓看他们朝廷的笑话么?
“皇阿玛。”胤禛站出来看向康熙。
“儿臣觉得太子所说之事可行。”胤禛早就看不惯那些纨绔子弟,挂着虚职,每月干领月俸不说,还去户部借钱花。
天天招猫逗狗,留恋青楼酒肆,在外一掷千金。
“皇阿玛。”老三也站出来,力挺石静娴。
“儿臣也觉得此事可行。”
石静娴低头看着地砖,每次需要开垦荒地,修水坝等活计,朝廷都派不出去人。
是真的派不出去人吗?
不是,是派八旗子弟,都觉得像折损了他们尊贵的身份一样。
但在民间征召老百姓,朝廷又拿不出去那么多的钱。
所以只能从各地将犯了错的囚犯放出来,只要干完活,就释放。
有些犯了错的人,出去后更加肆无忌惮。
“儿臣觉得同样都是触犯大清律例,关押这些勋贵子弟,也着实折损了他们的颜面,莫不如去劳役几年。”
“也让他们懂得那些辛辛苦苦靠天吃饭的贫农,为了几两碎银是怎么过着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日子!”
“让他们知道老百姓不易,下次再也不敢将手伸向那些脏银,毕竟,那都是贪官从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
“皇上!”督察院都御史站出来,他家里自然也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弟。
若是让他们去劳役,日后他的脸还往哪搁?
虽说他也生气这些人什么香的臭的,都往自家府里拿,但事情已经发生了。
“皇上!这些人乃初犯,可以从轻处罚啊,让他们去民间劳作,日后朝廷的面子往哪搁啊!”
还有很多大臣,都是自己不好去接贿赂,便让那些子侄们代自己去接。
这样的子侄都是在家族中得重用的,哪能让他们去种田?
“都御史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俗话说的好,士农工商,开垦荒地种的粮食你是不吃么?”
十阿哥不愿意了,站出来反驳道:“若是没有那些农民,你连饭都吃不上,还嫌弃人家做的事情让你跌面。”
“有能耐你们别贪污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服徭役
康熙看着下面吵作一团,烦躁的额头跳着跳着疼。
反而是最先挑起纷争的太子,现在倒是一句话不说了。
“太子,你是怎么想的,除了劳役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康熙捏了捏额头,感觉头疼的都快要炸开了。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觉得放过这些贪污之人已经算是格外的网开一面了。”
石静娴看着康熙,面色有些严肃:“皇阿玛已经给了他们恩典,从满1000两夷三族,降到40两徭役一个月而已,这样大家都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