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真让端敬去出家,布常在怎么办?
康熙不能对自己女儿怎么样,但对一个不起眼的常在,那不是随意处置。
甚至不用康熙动手,一个小小的常在,便能在后宫中说殒命就殒命。
没有帝宠可以活,但惹了皇帝的厌恶,十死无生。
“好好好!朕的女儿为了这么个抗旨不尊的奴才,闹着要去出家!”
莫尔多哈从听到端敬的啜泣声就僵直的跪在原地。
一直到端敬公主跑出来,泪流满面的为他求情。
他的公主,不应该再流泪的,是他的不是,惹得他的公主那么伤心。
惹得他的公主红了眼眶,流着泪跪地为他求情…
一直到端敬公主说不再勉强他,自愿出家,他想说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抚蒙公主的拱卫一般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出来一支护卫。
这些人大多失怙(丧父)或者失恃(丧母),朝廷帮着照顾家眷,而侍卫们,则安心保护公主。
而他的阿玛额娘都已不在,族里没料到他还能回来,将他家里的宅子和财物,都已经充了公中。
他没有嫌弃她。
他只是配不上她…
“皇上。”莫尔多哈做不到眼睁睁看着端敬公主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又要在寺庙度过余生。
更何况,他本就对公主有意,就是担心给不了她好的生活…
毕竟他居无定所,连个稳定的宅院都没有,更别提聘礼等物…
“奴才并非抗旨不尊,只是奴才家境贫寒,居无定所,给不了公主好的生活,怕公主下嫁于臣,面上无光。”
莫尔多哈低下头,深深一礼:“求皇上给臣两年时间,建业立功迎娶端敬公主。”
端敬公主听了他的话,感觉自己的心又活了起来。
忙目光希冀的看向康熙。
“两年?女儿家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你一开口就是两年?”
“朕的女儿,大清公主,还非你不可了怎么着?”
就在石静娴也想要帮着说两句话的时候,康熙又话音一转。
“不过朕眼前确实有个差事,若是你做的好了,朕升你为正三品一等侍卫顺带给你赐婚。”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莫尔多哈。
“此事,你去做也方便。”
“皇上请吩咐,奴才定尽心竭力。”
“喀喇沁的事,杜棱迟迟没有回应,朕让你率军去谈判,若是喀喇沁诚意足够,便还朝,若是诚意不够。”康熙一步步走到上位坐了下来。
“若是诚意不够,朕要让你将噶尔臧的头颅带回来。”
“这便是你的聘礼!你的诚意!”康熙幽幽的说道。
石静娴心中一凛,这差事弄好了,端敬是寡妇再嫁,弄不好,端敬就真变成寡妇了……
“臣领旨!定不负皇上厚望!”
等莫尔多哈下去,端敬公主还跪坐在地上。
石静娴走过去将她扶起来,就见她左脚虚虚的踩在地上,不敢用力。
“你啊你,儿女都是债!莫尔多哈…”康熙看着端敬公主不由摇头。
“皇阿玛。”端敬公主时刻谨记二哥二嫂同她说过的话。
刚刚一时情急跑了出来,已经是打乱了计划,如今她只能强作镇定。
“莫尔多哈保护儿臣这么多年,儿臣不能因为他拒婚便恩将仇报,若是没有莫尔多哈,儿臣早就不在这世上了。”
康熙表情缓了缓,吩咐石静娴带着端敬公主去瞧瞧太医。
乾清宫所发生的的事并没有传出去,第二日上朝,康熙便派三万兵马和使臣前去喀喇沁。
以往皇帝出兵征战,诸位大臣不管如何都要出来拦一拦,说说国库没多少钱了,再说说现在兵卒需要养一养。
可这次出兵喀喇沁,没有一位大臣出来谏言。
无他,只因为前一阵子女子学堂闹得。
都怕这时候站出来拦一下,皇帝和太子便说让他们的子女去和亲。
再说,人家给女儿出气,打亲家女婿,也很正常……
康熙也没料到这事居然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略一思索,便知道这是之前太子到处让人去和亲,给人吓到了。
心中好笑,却也有些气闷,说的都挺好听,一个个为大清分忧,为百姓分忧,为皇帝分忧。
就是说一说,牺牲个女儿去抚蒙,都不敢说!
第一百八十九章 出征喀喇沁
定下出征喀喇沁后,康熙便询问费扬古等人,考校八旗子弟的成果。
最近永定河工程户部拨款天天哭穷,虽皇上不常常查看账册,但也知道,那些勋贵子弟蒙荫入编。
每年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若这些人真的有本事还好,之前喀喇沁截停圣驾,那些所谓的佐领,还没有他这些儿子们勇猛!
着实让他有些生气!朝廷不在乎恩惠宗室子弟,但若是让他每年都掏出那么大一笔银子,去养废物。
他又着实不甘心的很!
在喀喇沁石静娴带着皇子们抢先动手勇猛非常,是为了杀人灭口,栽赃陷害。
可康熙不知道,于是乎,康熙便认为八旗子弟真是越发的每况愈下!糜烂不堪!
“回皇上,五品至三品蒙荫八旗子弟共有三千六百人,考校后,共有三百余人次等。”
费扬古拿着奏折禀报道:“三品至一品蒙荫子弟…”
石静娴深知费扬古报上来的数目水分很大,恨不得将合格和不合格的人数调换过来呈报。
朝堂各位,谁不知晓怎么回事?她悄悄地看了眼康熙,想知道康熙什么反应。
“很好,费扬古,可有名单呈上?”康熙笑道,看起来对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
费扬古和其他大臣对康熙这个态度明显就放松下来。
等梁九功将名单呈上去后,康熙看了半晌,着重看了一眼三品以上大员蒙荫名单。
多是佐领总兵之衔。
“太子妃的哥哥也在?”康熙看到庆德的名字有些意外。
“回皇阿玛,儿臣听闻过此事,庆德功夫倒也不差,之前赈灾办的差事办的也不错。”
石静娴是知道二哥庆德以后要走武将的路子。
若是真的能闯出什么名堂,对石家发展也是有利。
康熙点点头:“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除了工部尚书家,这六部也齐了,顺郡王…简亲王…”
满朝文武都听着康熙自己絮叨着名单,世家大族,谁家里没有一两个招猫逗狗,无所事事的纨绔?
也许里面也有一些如庆德这样的,本身有才干的年轻人,但更多的,还是世家大族蒙荫进去。
只领俸禄,不学无术,什么都不会的世家子弟。
“费扬古,伊桑阿,这份考校成绩,是否有人弄虚作假?”
康熙扫视着朝堂,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费扬古和伊桑阿的身上。
“回皇上,此次考校绝无半分虚假。”
“好!传朕旨意!这次合格者皆随大军出征喀喇沁,回来后朕为立功者敬酒开宴!”
“皇阿玛圣明!”
“皇阿玛圣明!”
石静娴带头,几位皇子也反应过来,纷纷称赞皇上。
诸位大臣,儿孙有本事,能活着回来的,也出来称赞,毕竟这是荣耀。
但那些旁门左道,靠送礼给费扬古等人,买通成绩的大臣们。
则一脸便秘,只能咬着牙出来谢恩。
距离出征喀喇沁,还有不到七天,这七天他们必须要临时抱佛脚也好,传授什么保命技巧也罢。
尽量保全自家孩子平安回来!
或者有些人,如简亲王等人,收到消息第一时间便进宫求见皇上。
希望能让自己孩子,不随军出征。
至于皇上见没见面,同意没有,石静娴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她正被老三和老四拉着一顿倒苦水。
“二哥,弟弟把十五和弘皙侄儿给您送回来了。”
石静娴有些意外:“怎么是你送回来的?之前不是在老三家吗?”
她看向坐在一旁,神清气爽的老三问道。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诚郡王就不由自主想到那些天被魔音和被褥支配的恐惧。
“二哥,这三个孩子,可是要了我的命啊,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诚郡王大倒苦水:“每天下了衙,我就想舒舒服服得躺一会,和福晋聊聊天,结果没进府邸,三个孩子的吵闹声就能传出来老远,弟弟实在受不住。”
“所以你就和十五他们说,弟弟府里也有刚出生的侄子和弟弟?”
胤禛脸色阴沉,比以往面无表情还吓人。
想到这几天,弘晖也被十五他们三个带着在福晋那里到处爬。
好好的嫡长子和泥猴似的,胤禛心里就嫌弃的很。
还有他总能隐约闻到府里空气中的尿味…
石静娴忍着笑:“没事没事,将他们送回来也好,也快过年了,等过完年。就要去尚书房读书了。”
康熙不能对自己女儿怎么样,但对一个不起眼的常在,那不是随意处置。
甚至不用康熙动手,一个小小的常在,便能在后宫中说殒命就殒命。
没有帝宠可以活,但惹了皇帝的厌恶,十死无生。
“好好好!朕的女儿为了这么个抗旨不尊的奴才,闹着要去出家!”
莫尔多哈从听到端敬的啜泣声就僵直的跪在原地。
一直到端敬公主跑出来,泪流满面的为他求情。
他的公主,不应该再流泪的,是他的不是,惹得他的公主那么伤心。
惹得他的公主红了眼眶,流着泪跪地为他求情…
一直到端敬公主说不再勉强他,自愿出家,他想说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抚蒙公主的拱卫一般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出来一支护卫。
这些人大多失怙(丧父)或者失恃(丧母),朝廷帮着照顾家眷,而侍卫们,则安心保护公主。
而他的阿玛额娘都已不在,族里没料到他还能回来,将他家里的宅子和财物,都已经充了公中。
他没有嫌弃她。
他只是配不上她…
“皇上。”莫尔多哈做不到眼睁睁看着端敬公主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又要在寺庙度过余生。
更何况,他本就对公主有意,就是担心给不了她好的生活…
毕竟他居无定所,连个稳定的宅院都没有,更别提聘礼等物…
“奴才并非抗旨不尊,只是奴才家境贫寒,居无定所,给不了公主好的生活,怕公主下嫁于臣,面上无光。”
莫尔多哈低下头,深深一礼:“求皇上给臣两年时间,建业立功迎娶端敬公主。”
端敬公主听了他的话,感觉自己的心又活了起来。
忙目光希冀的看向康熙。
“两年?女儿家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你一开口就是两年?”
“朕的女儿,大清公主,还非你不可了怎么着?”
就在石静娴也想要帮着说两句话的时候,康熙又话音一转。
“不过朕眼前确实有个差事,若是你做的好了,朕升你为正三品一等侍卫顺带给你赐婚。”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莫尔多哈。
“此事,你去做也方便。”
“皇上请吩咐,奴才定尽心竭力。”
“喀喇沁的事,杜棱迟迟没有回应,朕让你率军去谈判,若是喀喇沁诚意足够,便还朝,若是诚意不够。”康熙一步步走到上位坐了下来。
“若是诚意不够,朕要让你将噶尔臧的头颅带回来。”
“这便是你的聘礼!你的诚意!”康熙幽幽的说道。
石静娴心中一凛,这差事弄好了,端敬是寡妇再嫁,弄不好,端敬就真变成寡妇了……
“臣领旨!定不负皇上厚望!”
等莫尔多哈下去,端敬公主还跪坐在地上。
石静娴走过去将她扶起来,就见她左脚虚虚的踩在地上,不敢用力。
“你啊你,儿女都是债!莫尔多哈…”康熙看着端敬公主不由摇头。
“皇阿玛。”端敬公主时刻谨记二哥二嫂同她说过的话。
刚刚一时情急跑了出来,已经是打乱了计划,如今她只能强作镇定。
“莫尔多哈保护儿臣这么多年,儿臣不能因为他拒婚便恩将仇报,若是没有莫尔多哈,儿臣早就不在这世上了。”
康熙表情缓了缓,吩咐石静娴带着端敬公主去瞧瞧太医。
乾清宫所发生的的事并没有传出去,第二日上朝,康熙便派三万兵马和使臣前去喀喇沁。
以往皇帝出兵征战,诸位大臣不管如何都要出来拦一拦,说说国库没多少钱了,再说说现在兵卒需要养一养。
可这次出兵喀喇沁,没有一位大臣出来谏言。
无他,只因为前一阵子女子学堂闹得。
都怕这时候站出来拦一下,皇帝和太子便说让他们的子女去和亲。
再说,人家给女儿出气,打亲家女婿,也很正常……
康熙也没料到这事居然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略一思索,便知道这是之前太子到处让人去和亲,给人吓到了。
心中好笑,却也有些气闷,说的都挺好听,一个个为大清分忧,为百姓分忧,为皇帝分忧。
就是说一说,牺牲个女儿去抚蒙,都不敢说!
第一百八十九章 出征喀喇沁
定下出征喀喇沁后,康熙便询问费扬古等人,考校八旗子弟的成果。
最近永定河工程户部拨款天天哭穷,虽皇上不常常查看账册,但也知道,那些勋贵子弟蒙荫入编。
每年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若这些人真的有本事还好,之前喀喇沁截停圣驾,那些所谓的佐领,还没有他这些儿子们勇猛!
着实让他有些生气!朝廷不在乎恩惠宗室子弟,但若是让他每年都掏出那么大一笔银子,去养废物。
他又着实不甘心的很!
在喀喇沁石静娴带着皇子们抢先动手勇猛非常,是为了杀人灭口,栽赃陷害。
可康熙不知道,于是乎,康熙便认为八旗子弟真是越发的每况愈下!糜烂不堪!
“回皇上,五品至三品蒙荫八旗子弟共有三千六百人,考校后,共有三百余人次等。”
费扬古拿着奏折禀报道:“三品至一品蒙荫子弟…”
石静娴深知费扬古报上来的数目水分很大,恨不得将合格和不合格的人数调换过来呈报。
朝堂各位,谁不知晓怎么回事?她悄悄地看了眼康熙,想知道康熙什么反应。
“很好,费扬古,可有名单呈上?”康熙笑道,看起来对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
费扬古和其他大臣对康熙这个态度明显就放松下来。
等梁九功将名单呈上去后,康熙看了半晌,着重看了一眼三品以上大员蒙荫名单。
多是佐领总兵之衔。
“太子妃的哥哥也在?”康熙看到庆德的名字有些意外。
“回皇阿玛,儿臣听闻过此事,庆德功夫倒也不差,之前赈灾办的差事办的也不错。”
石静娴是知道二哥庆德以后要走武将的路子。
若是真的能闯出什么名堂,对石家发展也是有利。
康熙点点头:“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除了工部尚书家,这六部也齐了,顺郡王…简亲王…”
满朝文武都听着康熙自己絮叨着名单,世家大族,谁家里没有一两个招猫逗狗,无所事事的纨绔?
也许里面也有一些如庆德这样的,本身有才干的年轻人,但更多的,还是世家大族蒙荫进去。
只领俸禄,不学无术,什么都不会的世家子弟。
“费扬古,伊桑阿,这份考校成绩,是否有人弄虚作假?”
康熙扫视着朝堂,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费扬古和伊桑阿的身上。
“回皇上,此次考校绝无半分虚假。”
“好!传朕旨意!这次合格者皆随大军出征喀喇沁,回来后朕为立功者敬酒开宴!”
“皇阿玛圣明!”
“皇阿玛圣明!”
石静娴带头,几位皇子也反应过来,纷纷称赞皇上。
诸位大臣,儿孙有本事,能活着回来的,也出来称赞,毕竟这是荣耀。
但那些旁门左道,靠送礼给费扬古等人,买通成绩的大臣们。
则一脸便秘,只能咬着牙出来谢恩。
距离出征喀喇沁,还有不到七天,这七天他们必须要临时抱佛脚也好,传授什么保命技巧也罢。
尽量保全自家孩子平安回来!
或者有些人,如简亲王等人,收到消息第一时间便进宫求见皇上。
希望能让自己孩子,不随军出征。
至于皇上见没见面,同意没有,石静娴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她正被老三和老四拉着一顿倒苦水。
“二哥,弟弟把十五和弘皙侄儿给您送回来了。”
石静娴有些意外:“怎么是你送回来的?之前不是在老三家吗?”
她看向坐在一旁,神清气爽的老三问道。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诚郡王就不由自主想到那些天被魔音和被褥支配的恐惧。
“二哥,这三个孩子,可是要了我的命啊,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诚郡王大倒苦水:“每天下了衙,我就想舒舒服服得躺一会,和福晋聊聊天,结果没进府邸,三个孩子的吵闹声就能传出来老远,弟弟实在受不住。”
“所以你就和十五他们说,弟弟府里也有刚出生的侄子和弟弟?”
胤禛脸色阴沉,比以往面无表情还吓人。
想到这几天,弘晖也被十五他们三个带着在福晋那里到处爬。
好好的嫡长子和泥猴似的,胤禛心里就嫌弃的很。
还有他总能隐约闻到府里空气中的尿味…
石静娴忍着笑:“没事没事,将他们送回来也好,也快过年了,等过完年。就要去尚书房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