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待那盏灯转过半身,薄如蝉翼的绢面上,有几个字正被烛火舔舐。
“王絮?”崔莳也袖口拂过她僵硬的指尖,王絮才惊觉自己已蹲下身。
烛火被风扯得歪了歪。
“程雪衣”三字明灭得分外剧烈。
似乎有人在对岸隔着茫茫灯海,正用指尖一遍遍描摹这三个字的笔画。
崔莳也轻叹一声:“今日这粥怕是格外稠些,陛下祭天的米粮,倒比去年多添了十成。”
对岸的程又青正弯腰放灯。
王絮指尖触到灯沿时,绢面传来极轻的灼烫,不是烛火的温度。
像是有人借这盏灯,将温热的掌心覆在了她冰凉的手背上。
咚咚——咚,迟缓而有力。
王絮心跳得很快,分明快得要挣破喉管,又备受束缚。
她只转了眸,寻了个借口先离了岸边,“我方才想起……岑大人寻我有事。”
崔莳也的问询声还在耳边,她已离了伞,与他撞身而过,“你怎么了?”
他被撞得肋骨生疼,方才转身,一道声音将他唤住:“崔莳也。”
崔莳也停下脚步,垂下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淡声道:“令仪姐。”
这人长发束起,水黄色的衣衫上,覆上一层湖光倒影,蕴起一江山光水色。
她笑起来,微声道:“近日家中长辈提及你我两家的渊源,倒叫我想起许多儿时一同玩耍的趣事。”
崔莳也的目光越过她的肩头,王絮的身影在雨幕渐渐模糊,“令仪姐有话不妨直说。”
“我知晓你心中有顾虑,可婚姻大事,本就该以家族为重。”
沈令仪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大姑,二姑是沈家姐妹,料想崔莳也无法因个人感情而推卸责任。
沈令仪和声细语地说:“你我知根知底,至于旁的人,不过是些虚无的儿女情长罢了,我——”
“令仪姐,承蒙你看重。”崔莳也打断她,冷淡地道:“婚姻一事,关乎一生。”
雨季的气息愈加潮湿,河岸边植满海棠。沈令仪见满河霜月,花飞风起,落得一池残红。
“海棠花西府为上。”沈令仪见花碎在湖中,灯火万点,错落难辩,微笑道:“海棠美甚,由不得你不动心。前些日子,我特意去庙里为你求了支姻缘签。你放心,我此番来,可不是要棒打鸳鸯的。”
崔莳也抬起眸子,眼中映出树林的影子,声如珠落玉盘:“令仪姐可曾听闻,昔年程雪衣拒婚太子一事?”
沈令仪的笑容微微一滞。
街上行人众多,陛下于城中设下祭礼,又开仓施粥放饭,赈济百姓。
周煜一手推轮椅,一手撑开油伞,将程雪衣护在身侧。并肩走着个披猩红氅衣,内穿蓝衫青年。
正是李奉元。
三人行一并走到谜摊前。
摊主笑问:“今日‘一字引词’,且问何谓‘悔’?”
他们这几年,会在这比试,谁先为程雪衣赢一盏灯。
何为悔?
李奉元声音闷得像浸了水的纸:“若我喜欢的人,能如你这般目明心澈……”话到半途又咽了回去, “或许……或许便少些困顿。”
摊主咳嗽两声,指了指案上的宣纸:“公子,请这下‘明心目澈’四个字。”
李奉元挠头道:“罢了罢了,这酸文假醋的勾当,谁爱做谁做!”
周煜指尖掠过灯谜架,停在一支嵌珍珠的银钗上,给了摊主几枚银子。
他倏地抬手,珍珠蹭过程雪衣苍白的耳尖,“我的人生么。”他抬眼时笑意清浅,“从未有过悔意。”
摊主的咳嗽声卡在喉间:“周世子……”
“若说有,便只有洞房花烛夜吧。”周煜漫不经心转着银钗,将钗子别进程雪衣鬓发。
谁都知道,南王府那场血色婚宴后,“洞房花烛”四字便成了悬在周煜头顶的利刃。
摊主捏着宣纸,不肯给他:“周世子……”
周煜心不在焉地转着眼眸四处看,倏地,一道粉衣身影倒影在眸中。
他挑拣银饰的手一紧,指骨逐渐泛白,手心溢出了鲜血。
“怎么了?”
轮椅向前动了下,程雪衣问:“有事?”
“你的心上人没死。”
周煜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还活着呢。”
“什么‘心上人’?”程雪衣话很冷。
周煜心中有把刀在剜心,血也凝成冰,渐渐的冷下来。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腕,瞥了一眼红绳:“你在这里待着,自然会见到你想见的人。”
“你在说什么?”
他懒得回应程雪衣。
现下,他要去见他想见的人。
周煜提步就走,冲进熙攘的人流,他不禁惴惴不安,她似乎清减了几分。
“你真是没有天分。”
他以前对她说。
可她甚至把手伸进火炉里去烧,也要捡回那枚自她人手中夺来的戒指。
他看见她那双白皙的手,被烧得很是惨烈,背过身冷言冷语,领了冰袋给她敷上。
她道:“我这一生,未曾求而不得。”
她是周煜见过的,最特别的人,其余人在周煜的眼中,只能称的上普通人而已。
前方是灯市,三千明灯垂下。
周煜拨开垂吊的灯笼,挤在人群中。沿途伞骨倒挂如满月,彩缦坠在他的肩头。
他犹豫了一下,走至前边粉衫女子身边,“这个面具,你很喜欢?”
那人抬起头,她将面具摘下,露出一张陌生的脸,递过同款面具:“公子若喜欢,便拿去吧。”
周煜的笑意冷了下来,接过面具,带了上去。
直至那人离去,他还站在原地。
一只手悄无声息搭在他肩上:“没付钱,你要戴多久?”
周煜才意识到,他太走神了,在这里待了太久。
他懒得去刁难这赶客的店东家,自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转过身,随手抛在地上。
回身后,心跳消失了一瞬,周煜怔怔地盯她,“你——”
身后人扎了两束辫子,手撑在颌间,斜眼打量他,见他将玉佩掷在地上,伸手取下了他脸上佩戴的面具,“好久不见,周煜。”
周煜虚张开手,却被她反手扣住衣领,将他提过来,清脆的两耳光落在周煜脸上。
周煜忽然冷笑,反手扣住她腰际:“ 你有病吧,云出岫。”
云出岫一笑: “你对不起我。”
“我哪里对不起你?”
云出岫将他的手按在自己左颊,“去年你婚宴上,你手下的巴掌,可比这疼上十倍。”
去年婚宴,她装成他人来捣乱,且伪装成他在酒中下毒,为洗脱嫌疑,他只好掷杯喝令掌嘴。
“ 你这几年到徐国,是什么目的?”周煜抽回手,攥住她的手,冷冷地盯着她。
云出岫是陈国骁骑将军独女,家里万千宠爱,圣上亦是忌惮她家权势。
“好冷漠啊。”云出岫被他攥得生疼,却偏要仰起脸笑:“来看你穿新郎官的样子呀。”
雨还在下,水灯顺着水流漂向远方。
王絮行至对岸,拨开芦苇,才见程又青已不见了。
河面漂浮的水灯,像落进水里的星子,却比星光更冷。每一盏都写着“程”姓,粗略一数上百有余。
“你在找谁?”
一道颀长的身影,正从半人高的苇叶里走出。
来人正是明行。
王絮道:“看灯罢了。”
明行拨开苇叶,雾水打湿的脸有些灰蒙:“火是从后墙烧起来的,守夜的更夫说看见有人影翻墙。”
“除程相与妻女,无人幸免。”
明行眼中映着漂远的水灯。
两人相对无言,一道离开。
途径灯市,面具摊前,王絮的脚步顿在原地。
明行顺着她目光望去。
灯笼在雨里连成血色长街,远处河面的水灯暗了些。面具摊的竹架边站了两个灰蒙的轮廓。
有一个分外熟悉。
周煜正被一个女子半拉着往巷口走。
女子背对他们,看不清长相。
女子开口道:“程家的水灯,可是要添新了?”
明行听了一言不发,两人走近他们二人。
女子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被鬼脸面具遮住的脸,发带松垮地垂着,笑吟吟道:“周公子醉了。”
“二位要看面具?这夜叉面遮灾,最适合躲火。”
与程家有关的周公子,大抵是周煜。
原来南王世子,便是那天劫持他与王絮的人。王絮偏领他过来,想来必有目的。
明行半晌才开口:“你与周公子相识?”
他听到周煜的声音,十分冷淡:“在下与姑娘素不相识。”
王絮俯身在竹架上挑拣,拣起一枚观音面。冰冷的手覆在明行的脸颊上。一阵暗香,似有若无。明行话到口中,怔了一下。
“王絮?”崔莳也袖口拂过她僵硬的指尖,王絮才惊觉自己已蹲下身。
烛火被风扯得歪了歪。
“程雪衣”三字明灭得分外剧烈。
似乎有人在对岸隔着茫茫灯海,正用指尖一遍遍描摹这三个字的笔画。
崔莳也轻叹一声:“今日这粥怕是格外稠些,陛下祭天的米粮,倒比去年多添了十成。”
对岸的程又青正弯腰放灯。
王絮指尖触到灯沿时,绢面传来极轻的灼烫,不是烛火的温度。
像是有人借这盏灯,将温热的掌心覆在了她冰凉的手背上。
咚咚——咚,迟缓而有力。
王絮心跳得很快,分明快得要挣破喉管,又备受束缚。
她只转了眸,寻了个借口先离了岸边,“我方才想起……岑大人寻我有事。”
崔莳也的问询声还在耳边,她已离了伞,与他撞身而过,“你怎么了?”
他被撞得肋骨生疼,方才转身,一道声音将他唤住:“崔莳也。”
崔莳也停下脚步,垂下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淡声道:“令仪姐。”
这人长发束起,水黄色的衣衫上,覆上一层湖光倒影,蕴起一江山光水色。
她笑起来,微声道:“近日家中长辈提及你我两家的渊源,倒叫我想起许多儿时一同玩耍的趣事。”
崔莳也的目光越过她的肩头,王絮的身影在雨幕渐渐模糊,“令仪姐有话不妨直说。”
“我知晓你心中有顾虑,可婚姻大事,本就该以家族为重。”
沈令仪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大姑,二姑是沈家姐妹,料想崔莳也无法因个人感情而推卸责任。
沈令仪和声细语地说:“你我知根知底,至于旁的人,不过是些虚无的儿女情长罢了,我——”
“令仪姐,承蒙你看重。”崔莳也打断她,冷淡地道:“婚姻一事,关乎一生。”
雨季的气息愈加潮湿,河岸边植满海棠。沈令仪见满河霜月,花飞风起,落得一池残红。
“海棠花西府为上。”沈令仪见花碎在湖中,灯火万点,错落难辩,微笑道:“海棠美甚,由不得你不动心。前些日子,我特意去庙里为你求了支姻缘签。你放心,我此番来,可不是要棒打鸳鸯的。”
崔莳也抬起眸子,眼中映出树林的影子,声如珠落玉盘:“令仪姐可曾听闻,昔年程雪衣拒婚太子一事?”
沈令仪的笑容微微一滞。
街上行人众多,陛下于城中设下祭礼,又开仓施粥放饭,赈济百姓。
周煜一手推轮椅,一手撑开油伞,将程雪衣护在身侧。并肩走着个披猩红氅衣,内穿蓝衫青年。
正是李奉元。
三人行一并走到谜摊前。
摊主笑问:“今日‘一字引词’,且问何谓‘悔’?”
他们这几年,会在这比试,谁先为程雪衣赢一盏灯。
何为悔?
李奉元声音闷得像浸了水的纸:“若我喜欢的人,能如你这般目明心澈……”话到半途又咽了回去, “或许……或许便少些困顿。”
摊主咳嗽两声,指了指案上的宣纸:“公子,请这下‘明心目澈’四个字。”
李奉元挠头道:“罢了罢了,这酸文假醋的勾当,谁爱做谁做!”
周煜指尖掠过灯谜架,停在一支嵌珍珠的银钗上,给了摊主几枚银子。
他倏地抬手,珍珠蹭过程雪衣苍白的耳尖,“我的人生么。”他抬眼时笑意清浅,“从未有过悔意。”
摊主的咳嗽声卡在喉间:“周世子……”
“若说有,便只有洞房花烛夜吧。”周煜漫不经心转着银钗,将钗子别进程雪衣鬓发。
谁都知道,南王府那场血色婚宴后,“洞房花烛”四字便成了悬在周煜头顶的利刃。
摊主捏着宣纸,不肯给他:“周世子……”
周煜心不在焉地转着眼眸四处看,倏地,一道粉衣身影倒影在眸中。
他挑拣银饰的手一紧,指骨逐渐泛白,手心溢出了鲜血。
“怎么了?”
轮椅向前动了下,程雪衣问:“有事?”
“你的心上人没死。”
周煜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还活着呢。”
“什么‘心上人’?”程雪衣话很冷。
周煜心中有把刀在剜心,血也凝成冰,渐渐的冷下来。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腕,瞥了一眼红绳:“你在这里待着,自然会见到你想见的人。”
“你在说什么?”
他懒得回应程雪衣。
现下,他要去见他想见的人。
周煜提步就走,冲进熙攘的人流,他不禁惴惴不安,她似乎清减了几分。
“你真是没有天分。”
他以前对她说。
可她甚至把手伸进火炉里去烧,也要捡回那枚自她人手中夺来的戒指。
他看见她那双白皙的手,被烧得很是惨烈,背过身冷言冷语,领了冰袋给她敷上。
她道:“我这一生,未曾求而不得。”
她是周煜见过的,最特别的人,其余人在周煜的眼中,只能称的上普通人而已。
前方是灯市,三千明灯垂下。
周煜拨开垂吊的灯笼,挤在人群中。沿途伞骨倒挂如满月,彩缦坠在他的肩头。
他犹豫了一下,走至前边粉衫女子身边,“这个面具,你很喜欢?”
那人抬起头,她将面具摘下,露出一张陌生的脸,递过同款面具:“公子若喜欢,便拿去吧。”
周煜的笑意冷了下来,接过面具,带了上去。
直至那人离去,他还站在原地。
一只手悄无声息搭在他肩上:“没付钱,你要戴多久?”
周煜才意识到,他太走神了,在这里待了太久。
他懒得去刁难这赶客的店东家,自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转过身,随手抛在地上。
回身后,心跳消失了一瞬,周煜怔怔地盯她,“你——”
身后人扎了两束辫子,手撑在颌间,斜眼打量他,见他将玉佩掷在地上,伸手取下了他脸上佩戴的面具,“好久不见,周煜。”
周煜虚张开手,却被她反手扣住衣领,将他提过来,清脆的两耳光落在周煜脸上。
周煜忽然冷笑,反手扣住她腰际:“ 你有病吧,云出岫。”
云出岫一笑: “你对不起我。”
“我哪里对不起你?”
云出岫将他的手按在自己左颊,“去年你婚宴上,你手下的巴掌,可比这疼上十倍。”
去年婚宴,她装成他人来捣乱,且伪装成他在酒中下毒,为洗脱嫌疑,他只好掷杯喝令掌嘴。
“ 你这几年到徐国,是什么目的?”周煜抽回手,攥住她的手,冷冷地盯着她。
云出岫是陈国骁骑将军独女,家里万千宠爱,圣上亦是忌惮她家权势。
“好冷漠啊。”云出岫被他攥得生疼,却偏要仰起脸笑:“来看你穿新郎官的样子呀。”
雨还在下,水灯顺着水流漂向远方。
王絮行至对岸,拨开芦苇,才见程又青已不见了。
河面漂浮的水灯,像落进水里的星子,却比星光更冷。每一盏都写着“程”姓,粗略一数上百有余。
“你在找谁?”
一道颀长的身影,正从半人高的苇叶里走出。
来人正是明行。
王絮道:“看灯罢了。”
明行拨开苇叶,雾水打湿的脸有些灰蒙:“火是从后墙烧起来的,守夜的更夫说看见有人影翻墙。”
“除程相与妻女,无人幸免。”
明行眼中映着漂远的水灯。
两人相对无言,一道离开。
途径灯市,面具摊前,王絮的脚步顿在原地。
明行顺着她目光望去。
灯笼在雨里连成血色长街,远处河面的水灯暗了些。面具摊的竹架边站了两个灰蒙的轮廓。
有一个分外熟悉。
周煜正被一个女子半拉着往巷口走。
女子背对他们,看不清长相。
女子开口道:“程家的水灯,可是要添新了?”
明行听了一言不发,两人走近他们二人。
女子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被鬼脸面具遮住的脸,发带松垮地垂着,笑吟吟道:“周公子醉了。”
“二位要看面具?这夜叉面遮灾,最适合躲火。”
与程家有关的周公子,大抵是周煜。
原来南王世子,便是那天劫持他与王絮的人。王絮偏领他过来,想来必有目的。
明行半晌才开口:“你与周公子相识?”
他听到周煜的声音,十分冷淡:“在下与姑娘素不相识。”
王絮俯身在竹架上挑拣,拣起一枚观音面。冰冷的手覆在明行的脸颊上。一阵暗香,似有若无。明行话到口中,怔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