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王絮在胡不归处习草药之术。
  中午饭毕,王絮取出锦帛习惯地为崔莳也擦拭嘴角,崔莳也握住她的手,很轻地摇头。
  临近傍晚,她的身影却不见了。
  胡不归一人出来划船。
  崔莳也立于茫茫江滩,有钟声自不远处敲响,几点青荧的渔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
  王絮一定是回家了,如此夜深,她若迟迟不归,家人岂不无端忧心?
  胡不归用将船桨抵在岸边,试图推动船只,嘴里嘟囔着:“哎呀呀,这船可不好推,你就别瞎折腾了,赶紧回去吧。”
  要知如此,就让王絮替他擦拭了。
  这样的秽物,怎生忍心让她辛苦操劳?
  身后忽闻细碎之脚步声,崔莳也心中徒然生出几分隐秘的期待。
  抬眸间,却见王絮立于身后。夜阑之下,花影摇曳,皆入眸底。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王絮垂目看他,左手提着一坛酒,盖子与坛口的贴合处包裹一层软布,防止酒气外泄。
  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
  胡不归捋着呼吸,笑出声来: “哈……你不会以为我真将这丫头送走了吧,我是叫她去酒肆沽酒去了!”
  山峦倒映在水面,形成无数重叠的影子。
  水鸟栖息在生长茂密芦苇的沙洲中。只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崔莳也期期艾艾地道:“真好。”
  三人一同盘膝在船中央的木案边,紫红色的桑葚酒咽入喉中,芬芳馥郁,酸涩甘美。
  崔莳也脸色微红,像是暮春的晚霞,尚有些意犹未尽。
  如此甚好,饮酒作乐,吟诗作赋,实乃快事。
  崔莳也为这想法默然片刻,沉吟道:“靖文公姜蘅在位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玄士们选择游船来躲避现实的纷争和苦难。”
  相传靖文公姜蘅,昔于游船之上,袒裼裸裎,且饮酒放歌。
  崔莳也本只想自我反思一番,不想胡不归接过话题。
  “我倒是听民间说书人谈起过。”
  胡不归端起酒坛,向酒盅注酒,一下注满十几盅,抬眼道:“靖文公下罪己诏,薨在太和殿后,天下二分,乱世遂终。”
  靖文公是令小儿夜啼的,家喻户晓的暴君。
  因性行暴虐,遭上天之罚,死状甚惨。
  ……胡不归那时尚为十八少年郎。
  靖文公下罪己诏之际,其统治已然穷途末路。彼时,左右羽林将军背叛,杀上玄武门。
  其中一位将军还娶了姜蘅的公主妹妹。
  按理来说,靖文公不堪此击自戕身亡实属常情。
  胡不归的父亲是宫中炙手可热的太医。
  他跟随父亲去到太和殿,不想,竟然见到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
  “有人说,靖文公不是自戕,而是他杀。”
  今晨下过雨,叶子滴下的雨珠落在王絮脸上。
  河畔边长了颗大的海棠树,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在水中,层峦叠翠的绿叶影下,王絮抬手折下一枝:“作恶多端的人,迟早会遭报应。”
  习习柔风吹散崔莳也绕在指尖的一缕长发。
  他端起杯盏,轻抿一口酒水:“不过,靖文公,他或许未必是畏罪自裁。”
  崔莳也抬眸望了王絮一眼,“只是他死状甚为蹊跷。”
  靖文公晚年下诏书,自请废位。
  皇宫戒备森严,绝非能让人悄无声息闯入之所。
  靖文公所处之地乃太和殿,其周无树木、宫殿环之,且有层层侍卫围守。
  一日,有宫人见他久久未起,实在忧心,闯入殿中,便只见其尸身。
  胡不归如今想起来,都想吐。
  昔日高高在上的靖文公,如今却身首异处。
  首级滚落一旁,双目圆睁。
  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威的身躯,此刻却冰冷地躺在血泊之中,龙袍上的绣纹也被鲜血浸染。
  胡不归的下颌,鼻尖,耳根泛起了微红,不知是豆因醉酒所致:“靖文公死因是蛇毒。”
  此毒虽狠辣,中毒后绝无回天之力,却是慢性之毒,从服下至死亡,需整整一个时辰。”
  若有人使其服下此毒,便要一直看守直至其死亡,以防中毒者对外求救。只是如此行事并无必要,下毒人在殿中每多待一刻,便多一分危险。
  完全可以用见血封喉的毒药,或者中途便离去。
  王絮问道:“莫非是想瞧他惨状?”
  “那蛇乃异域毒蛇,捕捉甚难,况且此毒乃麻痹性毒液,不会让人痛不欲生。”
  这便是靖文公自戕的原因。
  没了菩提身,有了神仙毒,一世逍遥到头,不如饮下毒药,重投来过。
  王絮又问道:“既然尸首分离,为何还要下毒?”
  “这便是蹊跷的点。”崔莳也望着湖边天际的月光,轻声道:“许多人说,靖文公是鬼神所杀。”
  为何不是他杀,只因为,蛇毒会全身流血,直至死亡,所以中毒者不可能毫无察觉。
  王絮听到此处也皱眉道:“这……不是旁人,难道是他自己割下来的吗?”
  胡不归浑身上下红透了,像是从沸水里捞出来的螃蟹,外壳红得瘆人:“从刀口走势来看,非常有这种可能……”
  十七个仵作的解释皆是,靖文公服下那蛇毒后过了大半个时辰才被割下脑袋,这期间怎会没有动静呢?
  当时靖文公在礼佛,终日对着佛像诵经,在寅时之前都能听见皇帝断断续续的朗诵之声。
  此人刚才说,不会让人生不如死,也就是说此毒服下后……
  “是。”崔莳也微微颔首,右手轻折衣袖,将它拢到后边,“故而方有‘天怒人怨,鬼神请之’此等荒诞之说。”
  崔莳也唇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手中衣袖轻轻收拢,负于身后,开口道:“我二侄子幼性顽劣,好嬉闹,家人惧他玩火生祸,常以彼时靖国公主——”
  王絮不经意地朝崔莳也身后看去,岸边影影绰绰地站了个人,他正向这里张望而来。
  “你买这一坛桑葚酒,还不如叫我这老骨头喝点马尿呢?”胡不归触及到了这人的眼神,踩着甲板踏出船,一溜烟地消失在街上。
  木案之上,小酒盅工整地排成一行,几近满满当当。崔莳也端起一盅,触手生凉,他顿了顿:“他怎么走了?”
  崔莳也正要转身,却见王絮以四指捏住一蛊。
  那酒盅小巧玲珑,紫红桑葚轻轻一震,衬得她的指节如玉般剔透。
  崔莳也半睁起眼眸: “你——”
  王絮一蛊接着一蛊地喝起来。
  崔莳也以衣袖挡了她一下,不动声色地将剩下杯盏向后轻轻一推,低声道:“莫要再饮了。”
  王絮直起身,崔莳也莫名其妙地也跟着站起身来,“倘若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我定会悉数告知于你,毕竟我们是好朋友。”
  崔莳也立于船身之上,王絮则坐在船舷之处,目光正投向岸边。
  崔莳也垂眸自水面向上望去。
  城中万家灯火在江面闪烁,宛若璀璨的银河,明月好似霜,照见人似画。
  一只手轻轻拉住了他的长发,微微拽了一下。崔莳也顺着这股力气,将头扭了过来,王絮竟将身子贴上来,靠在他的衣襟上。
  柔软的身躯与他的衣衫紧密相触,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温度,碎发挠得他耳垂一痒。
  他忘了自己说了什么,好像是一句:“谁来了,胡不归回来了?”
  崔莳也默不作声地向后连退几步,全然没料到自己竟一脚踩在了船头边缘。
  “扑通”一声,他瞬间从船上掉了下去,溅起大片水花。
  “公子,你当无事吧?”
  王絮站在船头,伸手去拉他,崔莳也甫一伸手,长发散在水中如绮丽的绸缎。
  他急促地呼吸起来,胭脂一般红艳的脸颊被湖水浸透,身子浸在冷夜寒风的漆夜中。
  风停了,月亮方才西斜。
  ……好疼。
  经由冷水洗濯的伤口,又细细密密地疼起来。可他的呼吸声却很急促。
  崔莳也问:“是周煜?”
  王絮一心想要躲避的人,无非就是周煜罢了。周煜所说的,投名入伙请到南王府……
  王絮环住他的脖颈,捋开他濡湿的长发,拉住他的手:“上去。”
  足踏水底细沙,崔莳也的心却似竹节拔根发出的簌簌声,较远处细微的锣点音犹弱几分。
  崔莳也握紧她手腕,摇头,不知怎么执著起来:“他走了吗?”
  王絮抬起眼帘一看,岑安站在岸边。
  他吃惊地看向这处,王絮与他对上视线,岑安急忙移开双眼。
  看样子并没有发现。
  可一双颤抖的手,却轻轻地环绕住她的脖颈,溅起的细小水花打湿了王絮的衣袖。
  溪水滋润过的眉眼红艳更浓,崔莳心间暗昧深远,傍晚轻微的寒气终于袭来,见王絮不答话,他无端地有些恐慌:“他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