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55节
  我现在想做的,只是想要在泡沫飞起前提前把它戳破,免得大家被虚假的美丽所欺骗罢了,仅此而已。”
  第67章 柳乘荫:我才是这部电影的最终决策者!
  周经理:“嗨~你还年轻,你不懂,圈子里就是这么回事。
  什么好名、臭名的都是名,有名就有利,不怕名气臭,只怕没名气。
  趁着年轻,能抗事的时候,扛点臭名没事,大家对年轻人犯错误都有较高的容忍度,而且臭比香更容易吸引人注意力,更容易增长名气,只要不犯法就行。
  先扛着,扛得越久,效果越好,等扛到极限的时候,找个机会,洗白一波。
  到时候,你当时多么臭哄哄,就能变多么‘香喷喷’!”
  柳乘荫:“算了吧,我有洁癖,你们这条路不适合我,我还是更愿意靠作品说话。”
  周经理:“柳导,我们可是合作伙伴,我不会害你…”
  柳乘荫:“真正的伙伴可不会劝我去趟那臭水沟子一样的地方。”
  周经理:“柳导,再考虑…”
  柳乘荫打断施法:“周经理,你要知道,我并不欠你们什么。
  你们投资我的电影时所期望得到的,现在你们早就已经得到了,甚至还有所超出,所以就别再贪心了。”
  周经理:“柳导…”
  对方还想再劝,然而柳乘荫已经失去了耐心。
  他眼神一厉,不经意间发动了【完美观感】的能力,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强势大佬的样子。
  通过观想,他想象自己就是脑海里的大佬,以大佬的姿态用着不可置疑的语气回道:
  “周经理,我才这部电影的最高决策者!!”
  周经理一时间居然被柳乘荫突然爆发的气势所镇住,愣了几秒后,然后愤愤地说道:“柳导,你会后悔的!”
  周经理刚说完话,柳乘荫先一步直接挂掉了电话。
  …
  一个多小时后,柳乘荫来到了一家录音棚。
  这个地方还是柳乘荫通过琴行的文艺中年那里打听到的,去打听地方的同时,他还照顾了一下文艺中年的生意,从他那租来了一架钢琴、一张古筝和一把二胡。
  柳乘荫一共要录了五首曲子。
  《陷阵突围曲》和《战车行进中》这两首曲子,柳乘荫分别用钢琴和古筝弹了一版本。
  如此一来,就录了四首了。
  最后用二胡拉了一曲《滑稽进行曲》。
  加上从电影剪辑出来的三段mv,这张专辑一共有八个作品,已经不少了。
  录制过程,非常顺利。
  然而,当柳乘荫问录音棚的老板多久能出成品的时候,柳乘荫却得到了一个并不怎么满意的答案。
  “什么?要一个月?”
  柳乘荫懵了。
  这更他来时问到的信息不一样啊?
  那文艺中年不是说这家录音棚效率很高,一首歌曲最多只要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吗?
  按柳乘荫的计划,一首歌曲两个小时,五首也就十个小时。
  现在是上午,按理说应该是能赶上在今天结束前把曲子上传到音乐平台上的。
  可现在,对方却告诉柳乘荫,他的五首曲子居然要修一个月!
  这让柳乘荫十分不理解。因为不理解,柳乘荫就问了出来:“为什么我的曲子要修这么久?难道是因为我弹的很差,所以需要大修?”
  闻言,录音棚老板连忙摆手说了一串“不不不”,然后开始解释道:“关于最多两个小时修完一首歌曲,这个说法那是按照正常的歌曲标准算的,而你这五首曲子都很不正常…”
  录音棚老板后面说了一大串东西,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录下来的声音出想问题,有是非并非是因为柳乘荫弹奏本身的问题。
  设备状况、呼吸、震动…很多因素都可能会产生杂音等问题,从而对录音结果产生影响。
  实际上,修音除了是个技术活外,更是个“体力活”,它需要修音师一个音一个音地去检查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其中工作量最大的通常是“检查问题”。
  只要找到了问题所在,如何把问题对他们来说解决反倒是最轻松的活。
  无论歌曲录音效果如何,这个“检查问题”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曲子的音节越多,越复杂,“查找问题”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而柳乘荫这五首曲子里,除了最后那《滑稽进行曲》这首听着有些不正常的二胡曲子的音节数量比较正常外,其他四首曲子虽然时间长度不长,但音节却多得可怕。
  那四首曲子中随便一首曲子的音节能顶人家二三十首歌曲。
  而且里面充斥着各种短得可怕的超短音节!
  而且因为音节短的缘故,修音师不仅更加认真去听才能发现问题,就连拉动音轨听录音的操作都会出现困难,多一丁点,那个就捕捉不到了。
  多而短的音节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柳乘荫一首曲子的工作量,能顶人家普通歌曲的起码五十首!
  四首曲子就是至少两百首的工作量!
  一首歌曲两小时,两百首曲子就是四百小时。
  就算他们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那也得二十天!
  当然了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那不是人干出来的事。
  所以,他们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完成柳乘荫给的这份工作。
  另外,录音棚老板还建议柳乘荫:
  如果真的要快的话,他可以帮柳乘荫把任务外包出去,他们录音棚只负责修整其中一首,让其他工作室的人负责另外三首,四个团队一起干活,这样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周。
  听完录音棚老板的话后,柳乘荫摇了摇头。
  一周…
  我都跟人家吹出去了,说好了“就在今天”来着。
  一周……那不是打脸了吗?
  而且,一周的变数太大了!
  柳乘荫想了想,然后开口道:“所以说,你们之所以做不快,是因为‘检查问题’的工作量太大?”
  “是啊。”录音棚老板回道。
  得到对方的答复后,柳乘荫问道:“检查问题…难吗?对技术要求高吗?好学吗?”
  录音棚老板:“这玩意说他难吧,其实没什么难度,只要懂些乐理,音准没问题,对照乐谱能辨别出好坏音就行,。
  可说他容易吧…这玩意主要是下‘笨功夫’锻炼出来的熟练度,熟练度不够的话,你截一个音轨要大半天,你辨一个音就要大半天。
  而一手歌曲通常几百个音节,给你检查一个月都检查不完,这种水平怎么敢出来卖手艺?”
  柳乘荫恍然大悟:“哦——!也就是说,‘检查问题’这一步骤的理论知识方面,只要懂些乐理,能分辨音准就行,技术高低水准的差别在于‘速度’?
  对吗?”
  第68章 琢磨个修音,却领悟了打碟是什么鬼?
  录音棚老板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闻言,柳乘荫瞬间松了口气,然后一脸轻松的样子说道:“那就好办,乐理,我正好动一些,音准也没问题,动手能力更是我的强项!来,教我怎么‘检查’吧!”
  对于柳乘荫想学“检查”这种事情,录音棚老板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录音棚老板干这行有些年头了,这些年来,他已经多次遇到过那种企图自己给自己的作品修音的人了。
  因为创作是私人的,所以创作者们总会产生希望不需要他人插手就能独自完成作品的想法。
  再比如某个歌手,自己写歌自己唱,还自己做伴奏,各种乐器都自己来演奏,演奏玩自己合成,录音完后,还自己修音。
  再比如那些自编自导自演的导演们,如果不是因为不会分身术,他们恨不得自己把所以摄像机都自己上手,所有演员由自己演。
  在录音棚老板看来,柳乘荫就是又一个企图把活都干完的人。
  不过对于这种顾客,录音棚老板并不讨厌,反而有些喜欢…
  对于柳乘荫的求教,录音棚老板回了一句:“你就这么…学啊?”
  闻言,柳乘荫有些疑惑:“难道还要准备点什么吗?”
  录音棚老板砸了咂嘴:“你学东西都不用交学费的吗?”
  嗯,他之所以喜欢这种顾客,因为他们往往能给他带来额外收入。
  柳乘荫:“你说怎么算吧。”
  录音棚老板:“这样,五百一天,一天内,你想学什么,你有哪里不会,你说出来,只要是我能教的,我都教你。”
  “五百?行!”柳乘荫现在阔气的很,不在意这点钱。
  柳乘荫当场给了钱,然后询问起“检查”这一步骤的具体做法。
  录音棚老板仿佛早有准备一般,直接办公桌的角落里掏出了一个小册子拍到柳乘荫手里:“东西都在里边了,自己看,不会的问我,我给你曲子修音去了。”
  说完话,他坐进办公座位里,低头干起活来。
  柳乘荫看了看手里的小册子,努了努嘴。
  这钱真好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了加快出成品的进度,柳乘荫不介意多花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