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51节
  我真傻,真的。
  想到这里,柳乘荫在自个脑袋上拍了一下,然后滑动其有着【键神】加成的手指瞬间将手机屏幕上那个他先前用于蹲点一个影评家的网页跳转到了“度狗”的搜索界面。
  输入关键字:“年轻狂响曲+剧情”。
  点击“搜索”!
  嘿嘿!这下总该能找到那些对剧情的评论了吧?
  很快,搜索页面上刷出了一大堆与“年轻狂响曲+剧情”有关的信息:
  “听说今晚柳导新电影《年轻狂想曲》要开试映会,哪个大佬帮介绍一下的剧情啥的?”
  “参加《年轻狂想曲》试映会的影评出来了,各种夸,可就是没有提剧情的。”
  “《年轻狂想曲》讲的啥?听名字,电影应该没有我最期待的各种外星人、高科技、怪兽战斗的剧情。”
  …
  最先映入眼帘的都是些网友在各大平台上所发布的,跟柳乘荫一样期待剧情方面评价的留言。
  这一刻,柳乘荫至少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
  只不过,这些“队友”所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并不能给予他任何帮助,只会给他添加一些需要过滤的“垃圾信息”。
  过滤了大量垃圾信息后…
  终于!
  终于终于…柳乘荫终于找到了他要的东西——
  “…刚看了柳乘荫导演所拍摄的《年轻狂想曲》,这部电影的剧情给我的感觉是…”
  搜索页面在搜索到相关内容后会生成“文字链接”,但如果相关内容太长的话,它们通常只会选出带关键字的部分形成链接。
  但这已经够了!
  从链接所显示的这一点片段文字中,柳乘荫几乎可以断定,这个链接能带他找到一条对《年轻狂想曲》剧情进行了评价的影评!
  这一刻,柳乘荫仿佛一条饿了几天的可怜小狗,突然看到了一块骨头,便会毫无心机地忍不住扑过去。
  柳乘荫第一时间点开了文字链接。
  很快,画面跳转后,一篇文章直接出现在屏幕页面中央。
  文章的开头是醒目的标题。
  然而,但柳乘荫在看到影评的标题时,他整张脸瞬间就黑了,整个人爆发出了一阵杀气!
  这一刻可怜的小狗瞬间化身为凶猛的恶狼!
  只见影评的标题竟然是——
  《:一部精彩又无聊,视听华丽但内涵空洞的炫技作品》
  只是看了标题,柳乘荫连忙开始做起深呼吸,忍住了将手机扔出去的冲动。
  毕竟手机挺贵的。
  他一边做着深呼吸,一边在心理安抚自己。
  别急别急…
  可能对方只是一个喜欢大放厥词博关注的杠精呢?
  想到这里,柳乘荫的情绪逐渐被镇定了下来。
  随后,他没有立刻看文章,而是打算想确定一下写这篇文章的人的身份。
  柳乘荫发现这片文章所在位置是在一个社交网站的用户页面。
  随后,他看向页面的左上角,找到了网页主人的用户名——
  张三的刀!
  看到对方用户名的同时,柳乘荫还注意到了其紧贴在用户名旁边的身份认证和标签——“职业影评家(v)”、“公正”、“专业”、“毒舌”…
  第62章 “张三的刀”的刀
  让柳乘荫失望了。
  “职业影评家(v)”、“公正”、“专业”、“毒舌”…
  这一个个代表着官方认证或网络民众认证的字眼,这都说明了对方并非是那种纯粹靠大放厥词来博关注的杠精,而是那种言之有物的…杠精。
  既然对方是言之有物的那种,那岂不是代表对方真的有确凿证据证据柳乘荫的电影真的“内涵空洞”?
  想到这里,柳乘荫顿时感觉一阵泄气。
  一血就这么…没了啊!?
  要不?
  撤档重拍?
  好像不太行,剧情框架就在那里,这部电影已经是柳乘荫能够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水平,就算现在把剧组拉回来重拍,一时间也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突破。
  而且明天就要正式上映了,现在突然撤档,岂不是在消费那些支持他的人的耐心?
  算了,就这样上吧,就当探路了,用第一部电影看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也好…
  抱着这样的想法,柳乘荫有些释然了。
  待心情平复下来一些后,柳乘荫再次样目光投向手机屏幕中的那篇影评。
  输也要输个明白。
  总结失败经验,才好知道如何改进。
  在做好挨骂的心理准备后,柳乘荫开始阅读起“张三的刀”写的影评。
  内容大概是这样:
  张三的刀并没有用什么委婉的说辞,语言十分直接且犀利。
  为什么说柳乘荫的电影是“精彩又无聊”?
  首先,“张三的刀”并不否认柳乘荫在电影中所展现出来那几幕演奏的画面确实很精彩,精彩到仅凭那几幕就足以让观众“赚”会票价,且物超所值。
  但,也就只是那几幕而已。
  整部电影总共长九十多分钟,而那几幕画面加起来总共也才三十几分钟,那剩下的近一个小时呢?
  剩下的一个小时里,柳乘荫都在“炫技”。
  准确的说,整部电影都在炫技。
  只不过,柳乘荫所炫的技艺中,有的极具观赏性,比如那几幕演奏,但更多则是一些对普通人没什么吸引力的东西。
  柳乘荫为了秀他的画面感,他镜头里画面十分自然、和谐,镜头里的事物从人物到场景、再具体到每一个道具,几乎看不出任何出戏的地方。
  演员们在电影里的演技甚至因此广受称赞。
  可问题是,“不出戏”就能说明是好电影吗?
  观众来电影院,他们想看的不是什么“自然”。
  如果想看“自然”的话,他们不该进电影院,而是直接在电影院门口蹲着就行了。
  可那样的画面不无聊吗?
  是的,很无聊。
  这就是“张三的刀”之所以说柳乘荫的电影“无聊”的缘故。
  除了秀画面技术外,柳乘荫又秀了他的思想。
  对此,“张三的刀”先是直接以一句古诗“为赋新词强说愁”对柳乘荫所表达思想的进行了概括,然后再开始解释用这句诗的缘由。
  他点出了柳乘荫在电影各个部分中所想表达的东西,与柳乘荫所期待被看出来的一点不少,甚至有些连地方连柳乘荫这个创作者本人都没想到…
  点出柳乘荫的表达意图后,他开始分析柳乘荫的表达手法。
  在分析手法前,他还先向读者们解释了一下表达手法对作品的重要性。
  其中一句话,让柳乘荫最感到印象深刻:“电影的功力往往在于表达,表达的作用甚至大于思想本身。”
  这句话让柳乘荫感到忽然开朗,顿时明白了自己错在了哪里,而且也在“张三的刀”后面的话里得到了验证…
  “张三的刀”在解释完表达手法对电影的重要性后,他这才开始正式解析柳乘荫的表达手法。
  模仿迹象严重,还挑错了模仿的对象,学什么不好,连《校园时代》的狗血情节都学。
  流连于表面,不深刻,可以看出导演缺乏相关阅历,阐述思想时估计连自己都打动不了。
  …
  最后“张三的刀”对柳乘荫的表达手法做出“太嫩”的评价。
  他还在文章中提到:
  在《年轻狂响曲》中,柳乘荫只是一味地想着给自己的作品添加思想,却忘了他最该琢磨的应该是如何用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打动观众!
  实际上,大道理基本谁都懂。
  “懂道理”不是本事,能让别人“接受道理”,并产生为了“道理”而做出些什么行动,那才是本事!
  柳乘荫的电影里所提到过的那些道理其实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根本不需要柳乘荫去给他们说教。
  电影里的那些说教手段太过于稚嫩,以至于观众几乎不会被打动,最多只是觉得柳乘荫是个有点想法的小孩。
  嗯,一个刚背会了一首古诗,然后忍不住拿出来卖弄的小孩。
  小孩虽然能念出古诗,但自身根本不理解这首诗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更别说用来感动别人。
  小孩念这首诗,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才学,只是因为他希望别人觉得他有才学。
  小孩就是想“炫耀”!
  再次点题。
  《年轻狂响曲》就是一部柳乘荫用来炫耀自己的才华的电影。如果炫成功了,那就是炫耀,一旦失败了,那就叫“献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