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17节
一般人根本不会因为这几个奖项而关注他。
如果有人因为柳乘荫拿到那几个偏门的奖而关注他的话,那么最大可能不是因为得奖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得奖的是《星海》这么一部那样奇葩的作品。
可如果学校要拿他做招生宣传的话,那就厉害了!
第20章 柳同学游戏做的很好,以后别做了,电影什么时候拍?
要知道,广告商和代言人之间通常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好的广告有时也会反过来成就代言人!
学校拿他做宣传的同时,柳乘荫也能借助学校的名头获得优质的流量。
以后别人只要一想到这件事情,就会下意识把柳乘荫的形象跟“大学”上靠,很容易获得那些重视教育的家长和学生的好感。
更何况,汉东传媒大学可是靠“传媒”发的家!
单论广告、宣传方面的手段,汉东传媒大学比很多娱乐公司都厉害,只是他们为了学校形象,所用手段比较正道,没法像那些娱乐公司那么放的下脸,为了流量什么都做得出来罢了!
于情于理,这种好事,柳乘荫没理由拒绝。
不过,唯一让柳乘荫感觉为难的地方是…他感觉有点社恐!
准确的说,他还没做好成为“名人”,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的准备。
在网络上,隔着屏幕,观众离他很远的时候,柳乘荫胆子很大。
可一想到自己的事情被周围人所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时刻成为舞台中心,周围的人都会变成他的观众…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随后提出了一个要求。
柳乘荫要求有关他的宣传活动必须在他毕业后,他同届的熟人都离校后,才能进行。
校方接受了柳乘荫的要求。
反正距离高考生填志愿还有一段时间,而柳乘荫这一届学生距离领毕业证、离校也没几天了,不用太着急。
…
柳乘荫说道没错。
最佳美术奖、最佳创意短片奖、最佳处女作奖,这三个偏僻的小奖本身并不能给柳乘荫引来多少观众的关注。然而,令柳乘荫万万没想到的是,颁奖结束的第二天,无数账号纷纷发声提到了柳乘荫拿奖的事情。
“后浪来了!十分钟的短片就拿了三个奖,拍了部正常时长的电影,拿奖岂非易如反掌?!祝贺《纵横星海梦》!”
“用这水平正常发挥地拍部电影,上映破22亿很难吗?祝贺《纵横星海梦》!”
“只拿了三个小奖,并非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只展现了这么多能力!祝贺《纵横星海梦》!”
“华国电影的未来!祝贺《纵横星海梦》!”
…
这批大拿自然就是当初说要退网的那些人派出来的马前卒。
这还是是他们不敢跟金蛋奖抢流量,拼命压住的结果,否则但颁奖结果出了那一刻,他们早就爆发了!
在这些马前卒的带领下,先前那些被柳乘荫的反转坑到过的人,也捏着鼻子跟着一同冲锋!
毕竟在这个时候,只要证明了柳乘荫,就等于证明了当初他们自己所说的那些话。
那些喜欢蹭热度的网红们也很快都蹭了过来,使得这个群体变得更加庞大,发出的声音也更加响亮!
当然,也有些网红企图靠“阴谋论”反向蹭热度的,但这些零散的声音很快就被成浩浩汤汤的大浪给淹没了。
当《星海》被捧起来后,当初因为看好《星海》跟网友们立下赌约,导致退网到至今没有声息的那些权威们被“不经意间”提起…
很快,网上又出现了让这些业内大拿、权威们结束退网,回归网络的声音。
几天后,这些大拿和权威们在历经近一个月的退网,又在网友们的三请三让后,最终“顺应民意”,在声音的浪潮中被迎回了网络世界。
在这些权威们重获“网络户口”的同时,柳乘荫也被节奏给带火了!
就连那些不用视频软件,导致没看过《星海》的人也知道了《星海》的存在,以及《星海》有多牛掰,甚至因为被这么多人带节奏的缘故,《星海》在人们的心中的印象似乎比原本更加牛掰了!
已经看过《星海》的人为自己的“先见之明”和审美能力卓著而感到骄傲。
然后开始向身边那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人安利起《星海》来,然后就连那些不喜欢上网的人看八卦的人也知道了《星海》的存在!
这些刚被安利过的人抱着“《星海》真这么牛掰吗”的好奇心,忍不住去看了《星海》,然后…
《星海》牛掰!
然后就有人开始议论,既然片长只有十分钟的《星海》都这么好看,如果拍《星海》的团队能够去拍一部时长正常的特效大片的话,那该是怎样的视觉盛宴啊?!
《星海》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很快就有人注意上了《星海》的团队到底有哪些人。
跟正常的电影一样,送审作品是要公布“演职员表”的,演职员表要注明作品的哪个部分分别是由谁负责,哪个角色是谁演的。
当有人看到了《星海》的演职员表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傻眼了。
因为,整个演职员表都只有一个名字——
柳乘荫!
这个片子居然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这件事情甚至比《星海》还要牛掰。
这时,又有人提起《星海》原本是一个同名游戏的宣传片。
好奇的人去游戏平台搜了一下这个游戏,但都只看到了“404”…
然后他们就更好奇了,忍不住去查了一些跟这个游戏有关的资料。
最后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一个画面好到不用玩,光是看着就能让人入迷的游戏。
看一下游戏的评价,知道这款游戏虽然面面好,但游戏程序里各种坑。
至于被下架的理由,官方解释是“不利于引导正确审美观”,“民间解释”是:“太好看了,看多了找不到顺眼的男女朋友。”
同时,他们还在游戏的制作者名单上看到了“柳乘荫”这个名字,同时也是这个名单上唯一名字!
毫不意外的,“柳乘荫”这个名字火了
随后网上又出现了一种说法:“柳乘荫其实只是个大学生,游戏和宣传片只是他为了完成毕业设计顺手做的试验品。”
而且据说该消息来源十分可靠!
之后,有网友在柳乘荫的视频发布账号下留言:
“柳同学游戏做的很好,以后别做了,新电影什么时候拍?”
第21章 毕业!吃散伙饭的不想散伙
“柳乘荫”和《星海》,这两把火聚在一起,二者的话题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化学作用,两把火融合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
柳乘荫在毕业前这几天根本不太愿意出门。
因为每当他遇到认识的人,那些人总会对他说些奇怪话…
“同样是‘柳乘荫’,同样是快毕业的大学生,人家都是导演了!”
“柳同学什么时候拍电影?哦,我没说你…我说的是‘柳乘荫’,不是你,虽然你也叫柳乘荫。”
“柳乘荫,你是‘柳乘荫’吗?”“柳导,拍电影的时候记得找我啊!虽然我学拍广告的,但我运镜学得贼溜!拍电影应该也可以。”
…
他们应该是把“我的同学柳乘荫”当成了一个跟“拍《星海》的柳乘荫”同名同姓的人,然后拿柳乘荫的名字调侃。
虽然“同学柳乘荫”的确是那个“拍《星海》的柳乘荫”。
对于这些调侃,柳乘荫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一脸无奈的样子回一个尬笑。
这样也好,柳乘荫虽然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却也害怕身边的人突然变得热情。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变得热情了,说实话,柳乘荫无法分别他们的热情到底是真心的祝贺,还是酸溜溜,又或者是试图利用…
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事情太复杂、太麻烦了,柳乘荫不喜欢。
在手上已经拥有了百万资金,没有生存苦恼的情况下。
柳乘荫只喜欢自己的日后的生活能够简单、纯粹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现如今,柳乘荫希望能够通过创作作品,获得人们的认可,体会一下被大众认可的“虚荣感”。
同时,解锁各州新奇的能力,满足中二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存在着的“获得超能力”的梦想,这是其二。
再然后,他还想见识一下那些自己曾经报以好奇,但没有资格走进世界…
人生很短,大多数人的时间只够看稀少的几条路线的风景,甚至只顾着赶路,连看风景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就这,他们也走不到路线的出口…
而柳乘荫不同,他幸运地获得了系统,拥有了看多条路线的风景的可能性。
他甚至有机会攀登各个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
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精彩,他好想将他看个尽!
为了做到这一点,柳乘荫要不断创作、抽取奖励,依靠奖励来获得开辟新路线的资格和加快攀登速度的能力!
想想看,在创作的过程中,柳乘荫可以以“取材”的名义中环游世界、见识传说中的“武林”、探索人迹罕至的地区观赏寻常人见不到奇观。
如果可以,他想冲出地球,寻找宇宙的边际;
如果可以,他想打破次元壁,见识一下多元宇宙的存在;
然后把他们改变成作品,将所见所闻与更多人分享,解锁更多新奇的能力!
也并非一定要拍电影。
小说、动漫也可以,回头再去搞游戏也不错。
万一哪天抽取到了科研方面的能力,他可以转头去搞发明。
满足一下儿时曾许下过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的愿望,同时还能回报一下为自己提供生养环境的国家。
如果有人因为柳乘荫拿到那几个偏门的奖而关注他的话,那么最大可能不是因为得奖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得奖的是《星海》这么一部那样奇葩的作品。
可如果学校要拿他做招生宣传的话,那就厉害了!
第20章 柳同学游戏做的很好,以后别做了,电影什么时候拍?
要知道,广告商和代言人之间通常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好的广告有时也会反过来成就代言人!
学校拿他做宣传的同时,柳乘荫也能借助学校的名头获得优质的流量。
以后别人只要一想到这件事情,就会下意识把柳乘荫的形象跟“大学”上靠,很容易获得那些重视教育的家长和学生的好感。
更何况,汉东传媒大学可是靠“传媒”发的家!
单论广告、宣传方面的手段,汉东传媒大学比很多娱乐公司都厉害,只是他们为了学校形象,所用手段比较正道,没法像那些娱乐公司那么放的下脸,为了流量什么都做得出来罢了!
于情于理,这种好事,柳乘荫没理由拒绝。
不过,唯一让柳乘荫感觉为难的地方是…他感觉有点社恐!
准确的说,他还没做好成为“名人”,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的准备。
在网络上,隔着屏幕,观众离他很远的时候,柳乘荫胆子很大。
可一想到自己的事情被周围人所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时刻成为舞台中心,周围的人都会变成他的观众…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随后提出了一个要求。
柳乘荫要求有关他的宣传活动必须在他毕业后,他同届的熟人都离校后,才能进行。
校方接受了柳乘荫的要求。
反正距离高考生填志愿还有一段时间,而柳乘荫这一届学生距离领毕业证、离校也没几天了,不用太着急。
…
柳乘荫说道没错。
最佳美术奖、最佳创意短片奖、最佳处女作奖,这三个偏僻的小奖本身并不能给柳乘荫引来多少观众的关注。然而,令柳乘荫万万没想到的是,颁奖结束的第二天,无数账号纷纷发声提到了柳乘荫拿奖的事情。
“后浪来了!十分钟的短片就拿了三个奖,拍了部正常时长的电影,拿奖岂非易如反掌?!祝贺《纵横星海梦》!”
“用这水平正常发挥地拍部电影,上映破22亿很难吗?祝贺《纵横星海梦》!”
“只拿了三个小奖,并非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只展现了这么多能力!祝贺《纵横星海梦》!”
“华国电影的未来!祝贺《纵横星海梦》!”
…
这批大拿自然就是当初说要退网的那些人派出来的马前卒。
这还是是他们不敢跟金蛋奖抢流量,拼命压住的结果,否则但颁奖结果出了那一刻,他们早就爆发了!
在这些马前卒的带领下,先前那些被柳乘荫的反转坑到过的人,也捏着鼻子跟着一同冲锋!
毕竟在这个时候,只要证明了柳乘荫,就等于证明了当初他们自己所说的那些话。
那些喜欢蹭热度的网红们也很快都蹭了过来,使得这个群体变得更加庞大,发出的声音也更加响亮!
当然,也有些网红企图靠“阴谋论”反向蹭热度的,但这些零散的声音很快就被成浩浩汤汤的大浪给淹没了。
当《星海》被捧起来后,当初因为看好《星海》跟网友们立下赌约,导致退网到至今没有声息的那些权威们被“不经意间”提起…
很快,网上又出现了让这些业内大拿、权威们结束退网,回归网络的声音。
几天后,这些大拿和权威们在历经近一个月的退网,又在网友们的三请三让后,最终“顺应民意”,在声音的浪潮中被迎回了网络世界。
在这些权威们重获“网络户口”的同时,柳乘荫也被节奏给带火了!
就连那些不用视频软件,导致没看过《星海》的人也知道了《星海》的存在,以及《星海》有多牛掰,甚至因为被这么多人带节奏的缘故,《星海》在人们的心中的印象似乎比原本更加牛掰了!
已经看过《星海》的人为自己的“先见之明”和审美能力卓著而感到骄傲。
然后开始向身边那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人安利起《星海》来,然后就连那些不喜欢上网的人看八卦的人也知道了《星海》的存在!
这些刚被安利过的人抱着“《星海》真这么牛掰吗”的好奇心,忍不住去看了《星海》,然后…
《星海》牛掰!
然后就有人开始议论,既然片长只有十分钟的《星海》都这么好看,如果拍《星海》的团队能够去拍一部时长正常的特效大片的话,那该是怎样的视觉盛宴啊?!
《星海》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很快就有人注意上了《星海》的团队到底有哪些人。
跟正常的电影一样,送审作品是要公布“演职员表”的,演职员表要注明作品的哪个部分分别是由谁负责,哪个角色是谁演的。
当有人看到了《星海》的演职员表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傻眼了。
因为,整个演职员表都只有一个名字——
柳乘荫!
这个片子居然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这件事情甚至比《星海》还要牛掰。
这时,又有人提起《星海》原本是一个同名游戏的宣传片。
好奇的人去游戏平台搜了一下这个游戏,但都只看到了“404”…
然后他们就更好奇了,忍不住去查了一些跟这个游戏有关的资料。
最后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一个画面好到不用玩,光是看着就能让人入迷的游戏。
看一下游戏的评价,知道这款游戏虽然面面好,但游戏程序里各种坑。
至于被下架的理由,官方解释是“不利于引导正确审美观”,“民间解释”是:“太好看了,看多了找不到顺眼的男女朋友。”
同时,他们还在游戏的制作者名单上看到了“柳乘荫”这个名字,同时也是这个名单上唯一名字!
毫不意外的,“柳乘荫”这个名字火了
随后网上又出现了一种说法:“柳乘荫其实只是个大学生,游戏和宣传片只是他为了完成毕业设计顺手做的试验品。”
而且据说该消息来源十分可靠!
之后,有网友在柳乘荫的视频发布账号下留言:
“柳同学游戏做的很好,以后别做了,新电影什么时候拍?”
第21章 毕业!吃散伙饭的不想散伙
“柳乘荫”和《星海》,这两把火聚在一起,二者的话题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化学作用,两把火融合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
柳乘荫在毕业前这几天根本不太愿意出门。
因为每当他遇到认识的人,那些人总会对他说些奇怪话…
“同样是‘柳乘荫’,同样是快毕业的大学生,人家都是导演了!”
“柳同学什么时候拍电影?哦,我没说你…我说的是‘柳乘荫’,不是你,虽然你也叫柳乘荫。”
“柳乘荫,你是‘柳乘荫’吗?”“柳导,拍电影的时候记得找我啊!虽然我学拍广告的,但我运镜学得贼溜!拍电影应该也可以。”
…
他们应该是把“我的同学柳乘荫”当成了一个跟“拍《星海》的柳乘荫”同名同姓的人,然后拿柳乘荫的名字调侃。
虽然“同学柳乘荫”的确是那个“拍《星海》的柳乘荫”。
对于这些调侃,柳乘荫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一脸无奈的样子回一个尬笑。
这样也好,柳乘荫虽然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却也害怕身边的人突然变得热情。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变得热情了,说实话,柳乘荫无法分别他们的热情到底是真心的祝贺,还是酸溜溜,又或者是试图利用…
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事情太复杂、太麻烦了,柳乘荫不喜欢。
在手上已经拥有了百万资金,没有生存苦恼的情况下。
柳乘荫只喜欢自己的日后的生活能够简单、纯粹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现如今,柳乘荫希望能够通过创作作品,获得人们的认可,体会一下被大众认可的“虚荣感”。
同时,解锁各州新奇的能力,满足中二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存在着的“获得超能力”的梦想,这是其二。
再然后,他还想见识一下那些自己曾经报以好奇,但没有资格走进世界…
人生很短,大多数人的时间只够看稀少的几条路线的风景,甚至只顾着赶路,连看风景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就这,他们也走不到路线的出口…
而柳乘荫不同,他幸运地获得了系统,拥有了看多条路线的风景的可能性。
他甚至有机会攀登各个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
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精彩,他好想将他看个尽!
为了做到这一点,柳乘荫要不断创作、抽取奖励,依靠奖励来获得开辟新路线的资格和加快攀登速度的能力!
想想看,在创作的过程中,柳乘荫可以以“取材”的名义中环游世界、见识传说中的“武林”、探索人迹罕至的地区观赏寻常人见不到奇观。
如果可以,他想冲出地球,寻找宇宙的边际;
如果可以,他想打破次元壁,见识一下多元宇宙的存在;
然后把他们改变成作品,将所见所闻与更多人分享,解锁更多新奇的能力!
也并非一定要拍电影。
小说、动漫也可以,回头再去搞游戏也不错。
万一哪天抽取到了科研方面的能力,他可以转头去搞发明。
满足一下儿时曾许下过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的愿望,同时还能回报一下为自己提供生养环境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