妧枝(重生) 第102节
结果竟是一去不复返,如今只有锦瀚郡王暂且充当传递的来使。
历常珽整了整仪容,临走看了眼被困后,已经尽显疲态和狼狈的老臣们,在宫人示意下离开这座寝宫。
月色无垠,为数不多的光亮照着他脚下。
等到了东宫,历常珽步入进去,里面围着太子的一圈人转过身来,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在太子身边最近的一位人影显露出来。
让历常珽在看见他时,脸色倏然一变。
商榷安在太子身旁,态度傲然与历常珽目光交错,随即如无事人一般,挪开视线。
太子向历常珽示好,“常珽来了。”
即便不是姓李,历常珽的父亲做过圣人伴读,历常珽也走过其父同样的路,二人不可谓不熟。
只是太子野心过重,太过急功近利想要独揽大权,且圣人那边亲口承认太子与他病情有关,是选新君还是旧主,许多人都陷入两难。
历常珽更是夹在其中,一个是昔日伴读太子,一个是曾对他关怀过的圣人叔父。
他一来,许多人都劝他,为太子说着好话,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被贬在外的商榷安,竟这般熟悉的站在太子身旁,可见他们交情匪浅。
他来不及收拢心中震撼,上前行礼,“殿下。”
“如何?”对方不打算与他寒暄,切入正题。
“本宫给过你们时限了,上回就说,等我登基后,定然会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更不会辜负了诸位扶持过我的大臣。圣人年事已高,即使再英明,他如今也病倒了。这天下,难道不该由年轻力强,富有能力的人来主持?”
太子:“帝位一直无人继承,就会引起江山动荡,怎么你们难道想看到本宫和圣人的社稷不保吗?”
这一大顶帽子扣下来,令在场官员有的惊悚恐慌,一下跪了下来。
这之后太子身边站立着的人所剩无几,便更加明显,除了商榷安,在另一旁与历常珽这几日打过交道的宰执,薛瑥甫亦在他身旁,与商榷安一左一右呈辅佐庇佑之势出现。
“说罢,常珽,秦钟大人他们,决议如何?”
历常珽还在想为何商榷安与薛瑥甫明明交恶,为何能这般和平共处,然而太子等人已经没有耐心在等他迟疑,催促他答话。
在看清局势那一刻,历常珽回过神道:“殿下……秦大人他们今日在宫中,已经命人伐树做了七具棺材出来,势要伴驾到圣人苏醒,此番决议,无一人更改。”
“那你呢?”对方赫然问。
而今在帝王寝宫的臣子七位,其中包含带兵的武将,朝中重臣,李氏宗亲,看来心意已决,死都要明志。
而历常珽显然并未夹在其中。
日前太子便问过历常珽此话,而今也该轮到他做决议了。
只见历常珽忽地余光微瞥,似是看了商榷安一眼,只猜想他投靠太子,与薛瑥甫同流合污,也该理所应当。
圣人是他叔父,亦是商榷安的伯父,可这位伯父当年也是让他跌下云端被逐出京都人,他怎么可能不记恨?
叛贼……
他终究与他不同,历常珽沉思着,最后抬起头颅,坚定道:“我与秦大人他们,亦如是。”
话音落下,殿内气氛瞬间下降。
诸多看历常珽的目光,已是看死人一样。
“来人,把他押下去。”
太子怒斥,“真是冥顽不明!”
待到历常珽被带走,他回头看商榷安一眼,商榷安同样漠然目送着他,殿内议事结束,太子与薛瑥甫商议,决定按照原来计划对圣人寝宫那头进行清剿。
这些人生死之间,瞬间有了定夺。
商榷安走到门外,听着殿内嘈杂声响,喧嚣仿佛就在耳旁,而他身边默默来了一人向他请示道:“被下令处置那些大臣都是忠臣,锦瀚郡王……听闻他不日就要娶妻,大人可要救?”
第91章 不详来讯。
历常珽未能回到圣人寝宫,他带来的消息,已经令太子等人放弃劝降那些臣子,而是下令开始清剿他们。
而他则被带到别处,在另一座殿宇中,历常珽刚被推进去,就发现这里竟还关押着些噤若寒蝉的其他臣子,连甘贯轩都在其中。
见到他来,甘贯轩眼神一亮又一暗,“常珽,你怎么进来这里?!”
周围臣子则顷刻间围上来,向他打听外面的情况。
“历郡王,秦大人那边可有消息?圣人怎么样?太子呢?殿下可有悔意?”
历常珽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才知这么多日,因他们被困在圣人寝殿那边出不来,多日不曾上朝,朝中臣子都担心有个万一,于是主动入宫请柬,让太子放人。
结果一概被当做逆党,不站在太子那一边的通通都被关进这里,等待听候发落。
有的臣子本就是墙边草,为了明哲保身,没被关押多久就投靠了那边。
现在剩下的人便只能期望还有人能站出来主持大局,有的更寄托希望于圣人能够苏醒,好歹老臣秦钟等人还在,就还有机会。
然而没想到历常珽会突然被送进来,适才才有甘贯轩惊讶的一问。
而被追问的历常珽看着这么做包含期待的面孔,虽有不忍,终究还是和不知道外面情形的臣子道:“太子一意孤行,秦老那边大势已去,不肯顺从殿下。圣人危在旦夕……”
他话未说完,就已经有人痛哭流涕,“完了,完了……天将亡之!”
忽而一道声音呵斥,“哭什么?哭有何用?”
“秦老那边还有宁将军,他们若不能抵御,很快就会到我们了,到时大家都得死,还不如大家一起冲出去!”
也许是悲怆的气氛和历常珽带来的噩耗让人心生绝望的怒意,有了这样的鼓动,众人还想再临死之前拼搏一把,于是都涌挤向殿门,撞向上面的锁,“把门打开,让我们出去!”
“对,出去,跟他们拼了!”
历常珽阻挠不及,就见甘贯轩来到身边,悄悄递了把武器防身,“拿着吧,以防万一。”
就在此时,因殿门前聚众颇多,殿门竟被众人齐力撞开,而外面看守的官兵不过两两,见此情形,尤其面对愤怒的大臣们的怒嚎,当下持刀呵斥,“进去,没有殿下命令,谁都不许出来!”
然而看见外面驻守的人不多,臣子们信心大涨,哪还肯听旁人威胁。
“去找秦老,去救圣人!快走!”
眼看这么多人不听从命令,且蜂拥而出,守卫只能分开一个追一个去禀告,“重钦殿的大人们逃了,快去追!”
东宫闻讯,瞬间派遣追兵过来。
而臣子们四散开来,历常珽与甘贯轩也在当中趁乱逃了出来,二人却不是去往圣人寝宫方向,而是想出宫,向外面的臣子传递消息。
可就在躲开一行追兵之时,历常珽与甘贯轩刚到另一处廊檐下,就被另一边迎面而来,手持武器的队伍逼到死角,“两位大人,何必想不开与殿下作对?还不如随我乖乖回殿里向太子请罪,还能饶你们一命。”
“圣人还在,尔等就敢逆谋,这等重罪我等可不敢苟同。”
甘贯轩忍不下这等挑衅,张口回击。
追兵首领也不再劝服,索性太子已有决议,过了今日就会迎来新的主人,这些不肯听话的臣子,即使降服也无用,于是示意下属,“动手!”
太子出发带上拥护他的众臣前往圣人寝宫,意欲扫清最后的阻碍。
薛瑥甫同商榷安一左一右前后跟随,不知何时对方慢慢暂缓下来,朝着商榷安靠近,二人并排。
看着即将迎来的曙光,薛瑥甫舒展眉头,用以彼此才能听见的声音对商榷安道:“商密使还是有先见之明,比有些俊才可是聪慧多了,知晓抉择明主。”
商榷安寡言看了眼薛瑥甫,并不答话。
薛瑥甫肯领着大臣支持太子,与太子生母有着不可推脱的干系,太后是薛家人,皇后亦是薛氏族中的女子出身。
他肯如此尽心尽力谋划,自然是为了薛氏的荣耀,辅佐有一半薛家血脉的太子登基,筹谋多年,为的就是今日这一刻。
“看来今后,为了殿下,本官与你也该握手言和了。即使政见不合,在太子登基这事上,你我都是统一的。”
商榷安眼也不眨,依旧冷淡,他突然回京,都以为他支持太子,是为了积累报复当年圣人将他过继给他人的仇恨,这才拥立新君。
对此,商榷安没有过一丝解释。
而面对薛瑥甫这般试探,商榷安也不曾给过他回答。
只是在最后一刻,商榷安倏然问:“日前,在长京道上,出现一伙人盯着妧家马车行刺,是你下的手?”
薛瑥甫但笑不语。
过了片刻道:“那样一个粗俗的女子,何必值得商密使再去留恋。”
“明烛死了,这些人岂敢有资格逍遥快活。”
说着,他朝商榷安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眼,“英雄可不该为一个美人而惋惜。”
等到了圣人寝宫,为了再次确认商榷安的忠心,薛瑥甫当场让商榷安上去,“秦老也曾是商朔的老熟人了,当年也照拂过我们商密使吧。就由榷安,你来进行最后的规劝,如何?”
太子往一旁看了一眼,认为薛瑥甫不过是与商榷安计较往事。
倒也不必怀疑商榷安对他的忠诚,无人知晓,他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相识了。
不过,他也想看一看他会怎么让这些不肯服从于他的臣子认命。
在薛瑥甫的建议下,商榷安并未表现出一丝抗拒和推诿,当寝殿的臣子以秦钟为首出来后,商榷安看到了夹在当中的濉安王李侀。
都知晓他的身份,其中不乏目光朝商榷安投射过来,端详他的态度,是心软还是对这位父亲恨之入骨。
薛瑥甫更是微妙地看着他们。
寝殿的臣子对这些人的到来充满鄙夷与不屑,目光仇视,“尔等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濉安王,看看你养的好儿子!”
“商榷安为何在此,他不是被贬了吗?定是早与这帮逆贼勾结,趁乱回京!”
“榷安,当年殿前中选,圣人亲自为你加冠,你可还记得你说过什么?”秦钟走到最前面,看向那个鹤立鸡群,最为修长孤傲的身影。
商榷安被众所瞩目,坦然回应秦钟,“自然记得。”
秦钟:“那你说,是什么?”
“忠君之事,不负所托。”
“好一个忠君之事,听听,尔等可还记得自己是食君之禄的人,圣上未亡,就扶持太子继位,尔等都是奸臣,都该万死不辞。”
不卑不亢,中期十足的老者张口训斥,炽热的言语回荡在众人心头,然而被点名的太子根本无心听他们所言,尤其在即将成功之前,他不能再容许这些人向他扣上弑父罪名。
就在薛瑥甫等人即将要为自己正名之时,秦钟忽然对商榷安喝令,“还不快将他们拿下,圣上已醒,命令尔等速速归降,榷安,还不动手!”
只见场上局面瞬息万变。
太子刚要呵斥,忽地就见身旁薛瑥甫被人一脚踹到在脚下,而另一道人影更快过来将他控制,他不可置信看向对方,“榷安,你,为何……”
历常珽整了整仪容,临走看了眼被困后,已经尽显疲态和狼狈的老臣们,在宫人示意下离开这座寝宫。
月色无垠,为数不多的光亮照着他脚下。
等到了东宫,历常珽步入进去,里面围着太子的一圈人转过身来,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在太子身边最近的一位人影显露出来。
让历常珽在看见他时,脸色倏然一变。
商榷安在太子身旁,态度傲然与历常珽目光交错,随即如无事人一般,挪开视线。
太子向历常珽示好,“常珽来了。”
即便不是姓李,历常珽的父亲做过圣人伴读,历常珽也走过其父同样的路,二人不可谓不熟。
只是太子野心过重,太过急功近利想要独揽大权,且圣人那边亲口承认太子与他病情有关,是选新君还是旧主,许多人都陷入两难。
历常珽更是夹在其中,一个是昔日伴读太子,一个是曾对他关怀过的圣人叔父。
他一来,许多人都劝他,为太子说着好话,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被贬在外的商榷安,竟这般熟悉的站在太子身旁,可见他们交情匪浅。
他来不及收拢心中震撼,上前行礼,“殿下。”
“如何?”对方不打算与他寒暄,切入正题。
“本宫给过你们时限了,上回就说,等我登基后,定然会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更不会辜负了诸位扶持过我的大臣。圣人年事已高,即使再英明,他如今也病倒了。这天下,难道不该由年轻力强,富有能力的人来主持?”
太子:“帝位一直无人继承,就会引起江山动荡,怎么你们难道想看到本宫和圣人的社稷不保吗?”
这一大顶帽子扣下来,令在场官员有的惊悚恐慌,一下跪了下来。
这之后太子身边站立着的人所剩无几,便更加明显,除了商榷安,在另一旁与历常珽这几日打过交道的宰执,薛瑥甫亦在他身旁,与商榷安一左一右呈辅佐庇佑之势出现。
“说罢,常珽,秦钟大人他们,决议如何?”
历常珽还在想为何商榷安与薛瑥甫明明交恶,为何能这般和平共处,然而太子等人已经没有耐心在等他迟疑,催促他答话。
在看清局势那一刻,历常珽回过神道:“殿下……秦大人他们今日在宫中,已经命人伐树做了七具棺材出来,势要伴驾到圣人苏醒,此番决议,无一人更改。”
“那你呢?”对方赫然问。
而今在帝王寝宫的臣子七位,其中包含带兵的武将,朝中重臣,李氏宗亲,看来心意已决,死都要明志。
而历常珽显然并未夹在其中。
日前太子便问过历常珽此话,而今也该轮到他做决议了。
只见历常珽忽地余光微瞥,似是看了商榷安一眼,只猜想他投靠太子,与薛瑥甫同流合污,也该理所应当。
圣人是他叔父,亦是商榷安的伯父,可这位伯父当年也是让他跌下云端被逐出京都人,他怎么可能不记恨?
叛贼……
他终究与他不同,历常珽沉思着,最后抬起头颅,坚定道:“我与秦大人他们,亦如是。”
话音落下,殿内气氛瞬间下降。
诸多看历常珽的目光,已是看死人一样。
“来人,把他押下去。”
太子怒斥,“真是冥顽不明!”
待到历常珽被带走,他回头看商榷安一眼,商榷安同样漠然目送着他,殿内议事结束,太子与薛瑥甫商议,决定按照原来计划对圣人寝宫那头进行清剿。
这些人生死之间,瞬间有了定夺。
商榷安走到门外,听着殿内嘈杂声响,喧嚣仿佛就在耳旁,而他身边默默来了一人向他请示道:“被下令处置那些大臣都是忠臣,锦瀚郡王……听闻他不日就要娶妻,大人可要救?”
第91章 不详来讯。
历常珽未能回到圣人寝宫,他带来的消息,已经令太子等人放弃劝降那些臣子,而是下令开始清剿他们。
而他则被带到别处,在另一座殿宇中,历常珽刚被推进去,就发现这里竟还关押着些噤若寒蝉的其他臣子,连甘贯轩都在其中。
见到他来,甘贯轩眼神一亮又一暗,“常珽,你怎么进来这里?!”
周围臣子则顷刻间围上来,向他打听外面的情况。
“历郡王,秦大人那边可有消息?圣人怎么样?太子呢?殿下可有悔意?”
历常珽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才知这么多日,因他们被困在圣人寝殿那边出不来,多日不曾上朝,朝中臣子都担心有个万一,于是主动入宫请柬,让太子放人。
结果一概被当做逆党,不站在太子那一边的通通都被关进这里,等待听候发落。
有的臣子本就是墙边草,为了明哲保身,没被关押多久就投靠了那边。
现在剩下的人便只能期望还有人能站出来主持大局,有的更寄托希望于圣人能够苏醒,好歹老臣秦钟等人还在,就还有机会。
然而没想到历常珽会突然被送进来,适才才有甘贯轩惊讶的一问。
而被追问的历常珽看着这么做包含期待的面孔,虽有不忍,终究还是和不知道外面情形的臣子道:“太子一意孤行,秦老那边大势已去,不肯顺从殿下。圣人危在旦夕……”
他话未说完,就已经有人痛哭流涕,“完了,完了……天将亡之!”
忽而一道声音呵斥,“哭什么?哭有何用?”
“秦老那边还有宁将军,他们若不能抵御,很快就会到我们了,到时大家都得死,还不如大家一起冲出去!”
也许是悲怆的气氛和历常珽带来的噩耗让人心生绝望的怒意,有了这样的鼓动,众人还想再临死之前拼搏一把,于是都涌挤向殿门,撞向上面的锁,“把门打开,让我们出去!”
“对,出去,跟他们拼了!”
历常珽阻挠不及,就见甘贯轩来到身边,悄悄递了把武器防身,“拿着吧,以防万一。”
就在此时,因殿门前聚众颇多,殿门竟被众人齐力撞开,而外面看守的官兵不过两两,见此情形,尤其面对愤怒的大臣们的怒嚎,当下持刀呵斥,“进去,没有殿下命令,谁都不许出来!”
然而看见外面驻守的人不多,臣子们信心大涨,哪还肯听旁人威胁。
“去找秦老,去救圣人!快走!”
眼看这么多人不听从命令,且蜂拥而出,守卫只能分开一个追一个去禀告,“重钦殿的大人们逃了,快去追!”
东宫闻讯,瞬间派遣追兵过来。
而臣子们四散开来,历常珽与甘贯轩也在当中趁乱逃了出来,二人却不是去往圣人寝宫方向,而是想出宫,向外面的臣子传递消息。
可就在躲开一行追兵之时,历常珽与甘贯轩刚到另一处廊檐下,就被另一边迎面而来,手持武器的队伍逼到死角,“两位大人,何必想不开与殿下作对?还不如随我乖乖回殿里向太子请罪,还能饶你们一命。”
“圣人还在,尔等就敢逆谋,这等重罪我等可不敢苟同。”
甘贯轩忍不下这等挑衅,张口回击。
追兵首领也不再劝服,索性太子已有决议,过了今日就会迎来新的主人,这些不肯听话的臣子,即使降服也无用,于是示意下属,“动手!”
太子出发带上拥护他的众臣前往圣人寝宫,意欲扫清最后的阻碍。
薛瑥甫同商榷安一左一右前后跟随,不知何时对方慢慢暂缓下来,朝着商榷安靠近,二人并排。
看着即将迎来的曙光,薛瑥甫舒展眉头,用以彼此才能听见的声音对商榷安道:“商密使还是有先见之明,比有些俊才可是聪慧多了,知晓抉择明主。”
商榷安寡言看了眼薛瑥甫,并不答话。
薛瑥甫肯领着大臣支持太子,与太子生母有着不可推脱的干系,太后是薛家人,皇后亦是薛氏族中的女子出身。
他肯如此尽心尽力谋划,自然是为了薛氏的荣耀,辅佐有一半薛家血脉的太子登基,筹谋多年,为的就是今日这一刻。
“看来今后,为了殿下,本官与你也该握手言和了。即使政见不合,在太子登基这事上,你我都是统一的。”
商榷安眼也不眨,依旧冷淡,他突然回京,都以为他支持太子,是为了积累报复当年圣人将他过继给他人的仇恨,这才拥立新君。
对此,商榷安没有过一丝解释。
而面对薛瑥甫这般试探,商榷安也不曾给过他回答。
只是在最后一刻,商榷安倏然问:“日前,在长京道上,出现一伙人盯着妧家马车行刺,是你下的手?”
薛瑥甫但笑不语。
过了片刻道:“那样一个粗俗的女子,何必值得商密使再去留恋。”
“明烛死了,这些人岂敢有资格逍遥快活。”
说着,他朝商榷安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眼,“英雄可不该为一个美人而惋惜。”
等到了圣人寝宫,为了再次确认商榷安的忠心,薛瑥甫当场让商榷安上去,“秦老也曾是商朔的老熟人了,当年也照拂过我们商密使吧。就由榷安,你来进行最后的规劝,如何?”
太子往一旁看了一眼,认为薛瑥甫不过是与商榷安计较往事。
倒也不必怀疑商榷安对他的忠诚,无人知晓,他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相识了。
不过,他也想看一看他会怎么让这些不肯服从于他的臣子认命。
在薛瑥甫的建议下,商榷安并未表现出一丝抗拒和推诿,当寝殿的臣子以秦钟为首出来后,商榷安看到了夹在当中的濉安王李侀。
都知晓他的身份,其中不乏目光朝商榷安投射过来,端详他的态度,是心软还是对这位父亲恨之入骨。
薛瑥甫更是微妙地看着他们。
寝殿的臣子对这些人的到来充满鄙夷与不屑,目光仇视,“尔等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濉安王,看看你养的好儿子!”
“商榷安为何在此,他不是被贬了吗?定是早与这帮逆贼勾结,趁乱回京!”
“榷安,当年殿前中选,圣人亲自为你加冠,你可还记得你说过什么?”秦钟走到最前面,看向那个鹤立鸡群,最为修长孤傲的身影。
商榷安被众所瞩目,坦然回应秦钟,“自然记得。”
秦钟:“那你说,是什么?”
“忠君之事,不负所托。”
“好一个忠君之事,听听,尔等可还记得自己是食君之禄的人,圣上未亡,就扶持太子继位,尔等都是奸臣,都该万死不辞。”
不卑不亢,中期十足的老者张口训斥,炽热的言语回荡在众人心头,然而被点名的太子根本无心听他们所言,尤其在即将成功之前,他不能再容许这些人向他扣上弑父罪名。
就在薛瑥甫等人即将要为自己正名之时,秦钟忽然对商榷安喝令,“还不快将他们拿下,圣上已醒,命令尔等速速归降,榷安,还不动手!”
只见场上局面瞬息万变。
太子刚要呵斥,忽地就见身旁薛瑥甫被人一脚踹到在脚下,而另一道人影更快过来将他控制,他不可置信看向对方,“榷安,你,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