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萧鸢姑娘,人心如此。活下来便是活下来了。傀儡是没有心的,但我们从来都不是没有心的人。
萧鸢道:俞小姐,真是通透
俞轻风道:萧鸢姑娘,实不相瞒,我并没有你所想的那般通透。
萧鸢轻声道:俞小姐,你呢?
俞轻风愣了一下,道:我的什么?
萧鸢道:你的过去。
俞轻风脸上露出了少见的表情,很复杂,萧鸢不知道那是什么。
萧鸢姑娘,为什么想知道?
萧鸢道:我记得我第一次遇到你时,你问我是不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说曾经有,可我问你的时候,你却说你不知道。
我只知,令尊与令堂的婚事是沈氏操办的,其余一概不知。
俞轻风苦笑了一下:萧小姐,你的过往,说来令人痛心。可我的不一样
萧鸢再次苦笑道:俞小姐不必这样说,世间的不幸虽千姿百态,可也不是全无相同之处。
俞轻风再次半是释怀地笑了一下,道:萧小姐说的有理。
只不过,我的过往,其实有些不齿。
第29章
萧鸢没有说话,只是改变了姿势,从塌上坐了起来,靠在了一旁的墙壁上。
俞轻风深深吸了口气,开口道:我的外祖母原本是宛陵一个习武世家的千金,嫁到了广陵。可是后来,不知是得罪了哪位当地的大户人家,被强行卷入了各大世家的纷争之中,就在广陵城北。
萧鸢姑娘,你是广陵人,想必你也知道,当年的那场纷争有多么混乱。
萧鸢抿了抿唇。银凤观其实并不是在那场纷争中被覆灭的,城北各大世家你死我活的时候萧鸢还没有出生。其实别说萧鸢,在那场纷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连萧鸢的父母都年纪尚小。
这场纷争整整持续了二十五年,各大家族明争暗斗,硝烟四起。银凤观是在这场斗争的后期才建立的,虽并不在城北,但却立刻就有人觊觎了这个江湖新秀。银凤观凭着出色的本事站稳了脚跟,还差点就成为这场斗争的赢家。
可是,不知为何,这也酿成了多年之后银凤观被灭门的悲剧。
萧鸢收回飘飞的思绪,点了点头,不发一言。
俞轻风苦笑了一下,接着道:
母亲说,她们家不问世事多年,识人不清,找了错误的盟友,合作不成,反被捅了一刀,我的外祖父过世,外祖母虽然悲戚,但却是一个强势不服输的人,仍一人苦苦支撑,可是想想也知道,根本无力回天。昔日的盟友都变成了敌人,昔日的敌人更加嚣张,当时,所有的世家都在觊觎着外祖母,等她撑不下去的那一天,就立刻将外祖母连同我们家大卸八块,他们甚至连谁分什么都想好了。
他们说对了,不得不说,外祖母即便苦苦支撑,根本起不了半分作用。当时,外祖母自知家道中落的结局已经是免不了的,于是带着尚且年幼的母亲骑了家里的一匹小马,连夜出逃。
外祖母不会武功,但深知,家里的法器宝物绝不能落到那帮居心叵测之人的手里,就在出逃前放火烧了家里的兵器库,只带走了母亲六岁时祖父送给她的生辰礼,一把保存的最为完好的,尚未开刃的剑。
后来,母亲对我说,当时那一晚,大火漫天,她看着自己的家一点一点化为灰烬,哭着问外祖母为什么不再扛着,为什么不再等等,也许那帮人就会放弃,不再纠缠了。外祖母什么都没说,带着她离开了。后来,母亲才知道,那本就是一场死局,旁观者不过是在欣赏濒死之人苦苦挣扎,因无力回天而发狂发癫的模样,他们根本不会有半分怜惜,甚至恨不得拍手叫好。
俞轻风说到这里,声音抽搐了一下,语气露出了少有的憎恨。
萧鸢抬头看了她一眼,俞轻风那双深灰色的眸子一时间有些失神。
外祖母带着母亲一路向南,虽然并未逃出广陵,但至少远离了城北。
萧鸢道:为何不一路向北?
俞轻风道:北边还有许多与外祖母为敌的大小世家,往那边逃无疑是自投罗网。南边大多是是比较强大,但又不愿意参与纷争的大家族,比如沈家。
萧鸢道:所以最后
俞轻风点头道:外祖母和母亲到了沈家。
那时沈家很好心,收留了我的外祖母和母亲。
祖母性格刚强,不愿意在沈家白吃外白住。当时刚好沈家有一名年老的浣女病逝了,于是外祖母便做了沈氏的浣女。
沈氏对母亲很好,几乎视如己出。甚至在城北氏族派人来搜查这边时,没有供出外祖母和母亲。
后来,母亲渐渐长大,沈氏为了让母亲有依靠,便决定让她出嫁。当时,沈氏恰巧听说俞氏有一位公子正打算成亲,便牵了这条红线。俞氏当时只听闻是沈家要与俞家联姻,兴奋的不得了。
可是,母亲没名没姓,一看就不是沈家的孩子,俞家最后也知道了,可是亲事已定,也没有办法再推辞,只得不情不愿的成了婚。当时,其实外祖母并不同意这桩婚事,因为两个人因为联姻不情不愿的在一起,这是对两个人的不公。可是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出嫁。
这个婚礼,俞家没出聘礼,沈氏没有嫁妆。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说,这是因为俞家多年隐居深山,不喜铺张,佳偶天成,郎才女貌,两情相悦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父亲与母亲哪有什么两情相悦?大婚之夜,不过是父亲与母亲第一次见面。
萧鸢蹙眉道:沈氏既然对令堂视如己出,又为何要对她的婚事如此漫不经心?
俞轻风淡淡道:视如己出,又不是真的己出。若当时外祖母带到沈家的是个男孩,也许不会这样。在那个时候,母亲不过是充当了沈家与俞家的纽带罢了。
沈氏之前虽然对母亲不错,但也只是让她吃饱穿暖罢了。母亲除了小时在自己家学的几个字之外,再不会别的,俞氏又怎会对她满意?自然是百般刁难,处处受阻,连出门都难。
母亲从未跟我提起过她在俞家有多苦。我懂事之后,才知道母亲根本就不是什么俞家的少夫人,不过是在俞家为奴为婢。
后来,母亲生下了我,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我出生之后,父亲他们就一直将我扮作一个男孩的模样,算是一种心里慰藉吧。
俞轻风嘲讽的笑了一声。萧鸢暗道,世界上竟真有这般父亲。
母亲因为这个,和父亲大吵了一架。但因为母亲刚刚生产,身子虚弱,昏了过去,险些丧命。
或许是母亲险些丧命,他们也总算放弃了这个念头。
萧鸢道:俞小姐,恕我冒昧,这一切,你从何得知?
俞轻风苦涩的笑了一下,道:这些事情,母亲从来不和我提,反倒是父亲那些罪魁祸首居然还敢时不时谈起这件事,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后来听着听着,也就明白了。
说到这儿,俞轻风咬了一下牙。
有一次,我记得是我五岁的时候,因为不认识路,一不小心进了父亲的寝室,打碎了一个花瓶,当时父亲和祖母勃然大怒,要打我,我因为害怕,就跑到了一个特别阴暗,还特别脏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哪里,就一个人在那里待了不知几天。
后来,是母亲找到了我。我看到她的时候,她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灰尘,连头发都很凌乱,应该是找了我很久。她把我抱起来,拿身上唯一还比较干净的帕子给我擦了脸,跟我说,已经没事了,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事,可千万别乱跑了,一定要找她。哪怕想要跑到哪里,也一定要和她说,让她知道,要不然她会特别特别担心。
回去之后,真的再也没有人提这件事。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是母亲用手将那些碎片一片一片拼起来,将那个花瓶粘得和从前一样,他们才作罢。母亲的十指上都留下了很深的伤口,之后也留了疤。
就这样,一年一年。生活虽然不算痛快,但也不差。至少不是饥寒交迫、无家可归,我并非不能忍受。只是母亲,她也依旧是那样受人欺侮,却不敢说话
我十五岁的时候,母亲送了一把剑,就是当时外祖母从家里带走的那把剑。母亲说,我适合习武,法力也修习得很好,就把这把剑送给我作为十五岁的生辰礼物。
萧鸢道:俞小姐,真是通透
俞轻风道:萧鸢姑娘,实不相瞒,我并没有你所想的那般通透。
萧鸢轻声道:俞小姐,你呢?
俞轻风愣了一下,道:我的什么?
萧鸢道:你的过去。
俞轻风脸上露出了少见的表情,很复杂,萧鸢不知道那是什么。
萧鸢姑娘,为什么想知道?
萧鸢道:我记得我第一次遇到你时,你问我是不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说曾经有,可我问你的时候,你却说你不知道。
我只知,令尊与令堂的婚事是沈氏操办的,其余一概不知。
俞轻风苦笑了一下:萧小姐,你的过往,说来令人痛心。可我的不一样
萧鸢再次苦笑道:俞小姐不必这样说,世间的不幸虽千姿百态,可也不是全无相同之处。
俞轻风再次半是释怀地笑了一下,道:萧小姐说的有理。
只不过,我的过往,其实有些不齿。
第29章
萧鸢没有说话,只是改变了姿势,从塌上坐了起来,靠在了一旁的墙壁上。
俞轻风深深吸了口气,开口道:我的外祖母原本是宛陵一个习武世家的千金,嫁到了广陵。可是后来,不知是得罪了哪位当地的大户人家,被强行卷入了各大世家的纷争之中,就在广陵城北。
萧鸢姑娘,你是广陵人,想必你也知道,当年的那场纷争有多么混乱。
萧鸢抿了抿唇。银凤观其实并不是在那场纷争中被覆灭的,城北各大世家你死我活的时候萧鸢还没有出生。其实别说萧鸢,在那场纷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连萧鸢的父母都年纪尚小。
这场纷争整整持续了二十五年,各大家族明争暗斗,硝烟四起。银凤观是在这场斗争的后期才建立的,虽并不在城北,但却立刻就有人觊觎了这个江湖新秀。银凤观凭着出色的本事站稳了脚跟,还差点就成为这场斗争的赢家。
可是,不知为何,这也酿成了多年之后银凤观被灭门的悲剧。
萧鸢收回飘飞的思绪,点了点头,不发一言。
俞轻风苦笑了一下,接着道:
母亲说,她们家不问世事多年,识人不清,找了错误的盟友,合作不成,反被捅了一刀,我的外祖父过世,外祖母虽然悲戚,但却是一个强势不服输的人,仍一人苦苦支撑,可是想想也知道,根本无力回天。昔日的盟友都变成了敌人,昔日的敌人更加嚣张,当时,所有的世家都在觊觎着外祖母,等她撑不下去的那一天,就立刻将外祖母连同我们家大卸八块,他们甚至连谁分什么都想好了。
他们说对了,不得不说,外祖母即便苦苦支撑,根本起不了半分作用。当时,外祖母自知家道中落的结局已经是免不了的,于是带着尚且年幼的母亲骑了家里的一匹小马,连夜出逃。
外祖母不会武功,但深知,家里的法器宝物绝不能落到那帮居心叵测之人的手里,就在出逃前放火烧了家里的兵器库,只带走了母亲六岁时祖父送给她的生辰礼,一把保存的最为完好的,尚未开刃的剑。
后来,母亲对我说,当时那一晚,大火漫天,她看着自己的家一点一点化为灰烬,哭着问外祖母为什么不再扛着,为什么不再等等,也许那帮人就会放弃,不再纠缠了。外祖母什么都没说,带着她离开了。后来,母亲才知道,那本就是一场死局,旁观者不过是在欣赏濒死之人苦苦挣扎,因无力回天而发狂发癫的模样,他们根本不会有半分怜惜,甚至恨不得拍手叫好。
俞轻风说到这里,声音抽搐了一下,语气露出了少有的憎恨。
萧鸢抬头看了她一眼,俞轻风那双深灰色的眸子一时间有些失神。
外祖母带着母亲一路向南,虽然并未逃出广陵,但至少远离了城北。
萧鸢道:为何不一路向北?
俞轻风道:北边还有许多与外祖母为敌的大小世家,往那边逃无疑是自投罗网。南边大多是是比较强大,但又不愿意参与纷争的大家族,比如沈家。
萧鸢道:所以最后
俞轻风点头道:外祖母和母亲到了沈家。
那时沈家很好心,收留了我的外祖母和母亲。
祖母性格刚强,不愿意在沈家白吃外白住。当时刚好沈家有一名年老的浣女病逝了,于是外祖母便做了沈氏的浣女。
沈氏对母亲很好,几乎视如己出。甚至在城北氏族派人来搜查这边时,没有供出外祖母和母亲。
后来,母亲渐渐长大,沈氏为了让母亲有依靠,便决定让她出嫁。当时,沈氏恰巧听说俞氏有一位公子正打算成亲,便牵了这条红线。俞氏当时只听闻是沈家要与俞家联姻,兴奋的不得了。
可是,母亲没名没姓,一看就不是沈家的孩子,俞家最后也知道了,可是亲事已定,也没有办法再推辞,只得不情不愿的成了婚。当时,其实外祖母并不同意这桩婚事,因为两个人因为联姻不情不愿的在一起,这是对两个人的不公。可是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出嫁。
这个婚礼,俞家没出聘礼,沈氏没有嫁妆。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说,这是因为俞家多年隐居深山,不喜铺张,佳偶天成,郎才女貌,两情相悦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父亲与母亲哪有什么两情相悦?大婚之夜,不过是父亲与母亲第一次见面。
萧鸢蹙眉道:沈氏既然对令堂视如己出,又为何要对她的婚事如此漫不经心?
俞轻风淡淡道:视如己出,又不是真的己出。若当时外祖母带到沈家的是个男孩,也许不会这样。在那个时候,母亲不过是充当了沈家与俞家的纽带罢了。
沈氏之前虽然对母亲不错,但也只是让她吃饱穿暖罢了。母亲除了小时在自己家学的几个字之外,再不会别的,俞氏又怎会对她满意?自然是百般刁难,处处受阻,连出门都难。
母亲从未跟我提起过她在俞家有多苦。我懂事之后,才知道母亲根本就不是什么俞家的少夫人,不过是在俞家为奴为婢。
后来,母亲生下了我,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我出生之后,父亲他们就一直将我扮作一个男孩的模样,算是一种心里慰藉吧。
俞轻风嘲讽的笑了一声。萧鸢暗道,世界上竟真有这般父亲。
母亲因为这个,和父亲大吵了一架。但因为母亲刚刚生产,身子虚弱,昏了过去,险些丧命。
或许是母亲险些丧命,他们也总算放弃了这个念头。
萧鸢道:俞小姐,恕我冒昧,这一切,你从何得知?
俞轻风苦涩的笑了一下,道:这些事情,母亲从来不和我提,反倒是父亲那些罪魁祸首居然还敢时不时谈起这件事,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后来听着听着,也就明白了。
说到这儿,俞轻风咬了一下牙。
有一次,我记得是我五岁的时候,因为不认识路,一不小心进了父亲的寝室,打碎了一个花瓶,当时父亲和祖母勃然大怒,要打我,我因为害怕,就跑到了一个特别阴暗,还特别脏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哪里,就一个人在那里待了不知几天。
后来,是母亲找到了我。我看到她的时候,她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灰尘,连头发都很凌乱,应该是找了我很久。她把我抱起来,拿身上唯一还比较干净的帕子给我擦了脸,跟我说,已经没事了,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事,可千万别乱跑了,一定要找她。哪怕想要跑到哪里,也一定要和她说,让她知道,要不然她会特别特别担心。
回去之后,真的再也没有人提这件事。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是母亲用手将那些碎片一片一片拼起来,将那个花瓶粘得和从前一样,他们才作罢。母亲的十指上都留下了很深的伤口,之后也留了疤。
就这样,一年一年。生活虽然不算痛快,但也不差。至少不是饥寒交迫、无家可归,我并非不能忍受。只是母亲,她也依旧是那样受人欺侮,却不敢说话
我十五岁的时候,母亲送了一把剑,就是当时外祖母从家里带走的那把剑。母亲说,我适合习武,法力也修习得很好,就把这把剑送给我作为十五岁的生辰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