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伏棂夸她心细,夸得白潋有点飘飘然,尾巴要翘上天了。
  两人边学边找。
  其实白潋怎么会不知道有什么菜的习性和这菠菜差不多?就说她上月刚收的葵菜,就是例子。
  她只是想和伏棂多说说话罢了。
  半个时辰过去。
  “我晓得了。”白潋晃了晃手上的小袋菜种,“等它熟了,我给你带好多来。”此时她灵光一闪,问伏棂,“除了葵菜、菘菜,夫子还有没有其他喜欢的?”
  伏棂歪着脑袋看她,“葫芦和...萝卜。”
  白潋的双眼一下亮了,“我也喜欢吃萝卜。”
  ......
  白潋天不亮就起床下了地,这地她已经用牛犁过一遍了,再撒下种子就行。
  她拎着木桶去井边打水浇地,井水冰凉刺骨,她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种完菠菜,又忙活着搭葫芦架。去年砍的竹竿还剩几条,她挑出粗细均匀的几根,用麻绳绑成三角支架。
  麻绳粗糙,勒得手心生疼,她咬着牙把架子支稳。
  葫芦也是春秋两季都能种的,只是她们地处偏北,若是这个时间养葫芦,可能无法成熟。
  白潋这段时间学《齐民要术》和《氾胜之》,心中多多少少有所悟。
  书上都有葫芦种植的方法,可要想在冬天养出葫芦,还是不够。
  书上也说,南方的冬天可以养葫芦,是因为温度高,葫芦生长的时间足够。
  要想在北边冬天养出葫芦,那把温度提高,是不是就能成功了?
  提高温度并不难,她可以给这些葫芦建一间“葫芦屋”,其实就是把它们用木板围起来,再想办法加热就好。
  可问题是都挡起来了,日光怎么办?没有太阳照着,它们怎么能长起来。
  白潋一边休息一边琢磨,想得入神。
  就在这时,院门被敲响了,外边传来王丫风风火火的声音,“白潋!我哥过些日子成亲,我娘和他去亲家那边了,你有空不?能不能和我去镇上采买些东西?”
  白潋记起这件事,心中也雀跃起来。
  虽然村里有许多人都成过亲,可她除了听说或者路过看到,还没真的参与过呢。
  “来了——”白潋应下,心里盘算着要买些什么,去给人开了门。
  临走前,她特意去告诉伏棂,“牛车我用用,我会早点回来。”
  伏棂叮嘱几句,白潋便跑走了。
  牛车晃晃悠悠进了镇,车轱辘碾过石板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王丫坐在边上叽叽喳喳,“白潋,咱先去买红绸子吧!新房得好好布置!”
  白潋笑着应了。布庄里,各色布料挂得满满当当,看得人眼花缭乱。
  两人挑好后,王丫付了钱。
  白潋却还没想走,徘徊许久,最终目光落在一匹藕荷色布上。
  这布厚度正合适,穿着过冬也暖和,这颜色伏棂穿肯定好看。
  她伸手摸了摸,布料手感柔软,想来做衣裳一定舒服。
  伙计见她心中有意,便热情地给她推荐,“您眼光独到,这是新到的货,色牢度足,做冬衣最相宜了。”
  白潋没搭话,心里默算。
  伏棂身形瘦长,这能裁一件长袍加幅披风了。她咬了咬牙,“算上滚边,给我来两丈二尺。”
  伙计眉开眼笑地量布。
  王丫凑过来打趣,“给伏棂买的吧?”
  白潋这回也不羞,坦然地点头。
  她都想直接让伙计裁成套的款式,到时候再来带回去给伏棂就成。可她刚冒出这个主意,才记起自己都不知道伏棂的尺寸。
  从布庄出来,王丫拽着她往包子铺跑,“我闻见香味了!正好咱都没吃饭。”
  刚出锅的包子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模样十分诱人。白潋买了俩素的和俩肉的,吃了两个,准备带回去给伏棂。
  王丫咬了口素包子,烫得直哈气,却还含糊不清地说,“真香!比我娘蒸的馒头好吃多了!”
  白潋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
  两人走走逛逛,又去杂货店买了红纸、蜡烛、针线,这些都是王丫要采买的。
  白潋一路买一路讲价,看得王丫直咂舌。
  在买东西的时候,还碰上了几个同村人。几人原先也不熟悉,随便唠了几句就告辞了。
  她路过药铺,忽然想到村长家的秀娥嫂子前几天来月事忽然痛极了,赤脚大夫也查不出怎么个事,便给秀娥嫂子买了两块红糖,花不到八文钱。
  上乌镇一趟,白潋花了几乎有半两银子,这半两银子又有四分之三花在了伏棂身上。
  王丫想劝劝她,省着点花,可又觉得伏棂对白潋很好,最后还是把话给憋回去了。
  回到了村里,王丫先回去给把东西放好了。
  白潋则兴致冲冲地带着藕荷布跑到了伏棂家,但伏棂和小瑶都不在,陈缨陈络两个人认识她,她们想到伏棂的嘱咐,也放了她进去。
  “小姐说,您可以到书房等她。”陈络提醒说,“小姐今日恐怕会在私塾待久一会儿,您有什么事儿,也可以和我们说。”
  原是在私塾,这下白潋也不能捧着这布去找了。
  “那我等她。”
  白潋本想在书房一直坐着等伏棂回来,可等了一会儿,她又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看着桌上的笔墨纸砚,白潋铺了一张用过的纸,在上面找了一处空,写下“白潋赠”三个字。
  歪歪扭扭的,有点丑。
  白潋小心翼翼地把布叠好,和那张纸一起放在另一张桌上。
  做完这些,她就离开了。刚出门的是走的,走两步就跑了起来,陈缨陈络看着她的背影,心中也是疑惑。
  白潋怎么像做了什么事很兴奋似的。
  第18章和伏棂在一起的话……
  白潋把红糖给了秀娥嫂子, 秀娥神色惊讶,想不到白潋会记得她这些小事,心中感动。
  她拍了拍白潋的肩膀, “这份情,我全记心里了。”
  接下来就是王柱子成亲的事了。
  王丫嫂子是镇上另一个猪肉铺摊主的女儿,叫李飞扬,有一把好力气,为人豪爽大方。
  王丫直说她哥真有福气, 听得出来, 她很喜欢这个嫂子。
  白潋也跟着王丫叫李飞扬嫂子。
  成亲那天,气氛好不热闹。
  王家请了些朋友亲戚, 还有像村长里正这类。
  伏棂自然也包括在内。
  当时她瞧见了白潋送的绢布, 直想捏她,又看见白潋写的三个大字,她就把那字给收起来了。
  虽然不算好看,却称得上特别。
  伏棂觉得自己说得有理, 毕竟天底下只有一个白潋,都说物以稀为贵,字当然也算数。
  这布摸起来,是要比普通的布料好点, 起码对白潋来说肯定不便宜。伏棂觉得白潋傻, 又觉得她傻得挺可爱。
  送布自然是要自己裁新衣了, 伏棂不会打击白潋的主动性, 自然是顺着她的想法来,托沈家布庄的人给自己量了尺寸, 定了套衣服。
  新衣制好后,伏棂特意穿上给白潋看, 绕着她走了几圈。
  她走到哪,白潋的视线就落到哪,她想夸,可她读过的书,也只有那两本农书,说不出好听的诗文。
  但她听了伏棂讲得不少故事,像背书般磕磕绊绊地开口,“像...‘广袖拂开云上月’,和‘落下来、的星’。”
  她说完,这个人浑身发烫,慌忙摆手,“我、我就记得这两句!就是觉得站在柴火垛旁都会发光。”
  “哦?”伏棂故作严肃,皱眉问,“可我记得这两句,好似是夸衣服的。原来你是更喜欢衣服?”
  “喜欢...衣服。”白潋定不住了,心中呜呜的,伏棂怎么可以这样欺负她,但伏棂那副很可怜的样子,她见了又不忍心让她真伤心,“你比衣服好。”
  小瑶虽不想听她们说话,可奈何她们的话总往自己耳中飘。
  正听到精彩处,期待她们下个回合,可这时候陈缨进来禀报,说有人来传话。
  当时来传话的是王柱子,他要成亲了,就挨家挨户上门请人到时候去喝喜酒。
  ......
  王柱子迎亲那天,村口炸开两串鞭炮,惊得老鸟小鸟飞来飞去。
  王柱子戴着瓜皮帽,脸上笑出的褶子能夹碎花生粒。
  李飞扬穿红袄子,捧着个铜盆叮当作响。
  盆里装着用红绳捆好的两扇五花肉,这是她特意给公婆准备的见面礼。
  白潋盯着那肉想,要是她能......和伏棂成亲,一定买最肥的猪,用新布包得方方正正。
  伏棂轻轻拽她袖子。
  队伍一路来到王家,院里摆着十几张木桌,有的用碎砖垫着才勉强平稳。
  白潋望着灶上腾起的热气,见王婶把最后半坛黄酒倒进粗陶碗,和三婆婆、村长还有村长婆子几个人说话,笑得合不拢嘴。
  白潋看着也笑,王婶怎么着算是她半个家人,她高兴自己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