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看似是为男帝说话,实则不然。
男帝的怒火并没有因为定安长公主的一席话而消失,反倒愈来愈盛。
他不是七年前那个引狼入室,对自己亲妹妹的狼子野心一无所知的皇帝了,他心底十分清楚,他这个妹妹现在根本不会帮他着想,更不会帮他说好话。
她只想将他踩在脚底。
那臣子像是听懂了定安的言下之意,他一板一眼道:“回长公主,有人欺上瞒下不假,可松木县因着疫病死了数千人也是真,这是陛下御下不严之过。”
好一个御下不严!
文武百官中,只有此人才敢这么指着皇帝的鼻子骂。
定安长公主都给你台阶了,你还不顺着台阶往下,真是一块木头!
在周围人明里暗里的视线中,那臣子对着男帝又行了一礼,“陛下,臣以为,此事姜大人也难逃其咎。”
有人蓦地抬起头。
朝野上下只有一个人姓姜,那就是被定安长公主带在身边的姜知彰的父亲。
七年前他因纵容儿子偷窃姜知彰诗作而被定安长公主惩罚,后面他做出了政绩,不仅官复原职,还升了几阶,如今是男帝的左膀右臂。
没有人再敢去看陛下的脸色,他们又不嫌自己命长,偏偏有个命长的,顶着男帝杀人的目光继续往下说:“昨夜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松木县县令临死前送出来的信。信上写明他如何向姜大人求救——”
“一连数封信被送进姜大人的宅子,姜大人从来都没有回过,更没有将这件事告知陛下。”
“其心当诛!”
定安缓慢地坐直了身体,神色看似散漫实则男帝脸上的任何一点变化都被她收在眼底。
看到男帝的面色阴沉得似是能滴墨,若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大笑出声,一步一步与大宁最高高在上的人比肩而立,一件一件脱去他身上用来防护的铠甲,看着他逐渐变得孤立无援,感觉是如此畅快!
定安长公主看着那封信从那臣子手上,经由太监,传递到了她的废物哥哥手里,这封信是她昨夜特意命人递给这名臣子的。
信上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她派人前往松木收集的证据。
一字一句,全是松木县令亲笔所写。
皇帝毕竟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若不想,谁又能惩罚得了他?
罪己诏,那也得是有担当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事,她的这个哥哥可不是,他必会把所有事情都推到别人身上。就算他的哥哥不把这件事推给别人,也有聪明的人主动站出来挡刀。
迟早都有这一步,不如她直接为兄长定好人选,省得最终是哪个不知名的阿猫阿狗做了替死鬼。
这个姓姜的一直以来都与她作对,那她就除去这个碍眼的石头。
男帝拿到那封信后久久没有打开,而是捏着那封信,直到手上青筋暴起,直到指尖因为缺失血色而泛了白,他还是没有打开那封信。
而是直接问道:“姜大人,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被提及的姜大人连忙跪下,一句话都不说。
疫病这件事在大街上传得沸沸扬扬之时,预料到不对的他就找了一个替死鬼,也安抚了对方,本来以为这件事会这么平静的过去,偏偏对方提到了自己的名字,还拿到了相关的证据。
他不知道证据中都有什么,还是不说话为妙。
往来密切的同伴为姜大人求情,“陛下,姜大人为官以来,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这其中想必是出了什么误会。”
男帝那一派的人纷纷应和,接二连三的开始为姜大人求起情来。
定安长公主这边的王清莞和谢红叶垂着眼睛,不发一言,好似没有看到眼前是可以去除男帝一个左膀右臂的机会。
先前递信那人声音又响了起来,在一片求情声中显得格格不入,“陛下,就算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但姜大人以一己之力,害得松木县数千人死亡的事情不假。此事必须严惩,为松木县的枉死的人一个交代,为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定安长公主好整以暇地看着眼前的大臣。
这位大臣脾气倔强,她开宴席,派人请了好几次都被回绝,为官几十年,年近花甲还是一个五品小官,这与他的脾性离不开关系。
那封信是她特意命人递给他的。
全朝文武百官,除过她这边的人外,唯有他在看了信上的内容后会站出来。与她这边只是为了党争的人不同,他单纯是见不得百姓受苦。
他至今还能留在朝堂中,全因他是个一心只想为百姓办事儿的人,百姓对他颇为推崇。
至于这件事过后,他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定安长公主将视线轻飘飘地扫到姜大人身上,于她而言,此人不能为她所用,那就与这个姜大人没有区别,什么下场她并不关心。
该利用的时候她不会手软。
譬如现在。
男帝至今没有打开那封信,世人都知道松木县的数千人之死,而他手上的信封又将矛头全都对准了他的左膀右臂。
不管外面的流言是如何编造定安的,只要他自断臂膀,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松木县之死有他的过错。
他对上定安带着笑意的面容时,才惊觉自己居然被她逼到如此地步。
他突然想好好看一看自己曾经当做猫儿一样疼爱的妹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将矛头都指向他,才会开始处处掣肘他,想将他从这个位置拉下去。
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吗?
他想不通。
皇帝张了张嘴,“朕……”
“朕……姜大人玩忽职守,没有第一时间掌控松木县的疫病,害得松木县全县上下数千人惨死。”
“朕宣布,判姜大人于三日后处死,其家眷流放,家产充公。”
皇帝的脸色是掩饰不住地浓浓倦色,他何尝不想保自己的亲信?
可松木县疫病死的不是一两个人,不是七八个人,是数千人,是全县上下所有的人,数字如此之庞大,惊世骇俗,前所未有。
他若不严惩,难以平民愤,难以堵众生悠悠之口。
姜大人在跪下去的那一刻便面如死灰,如今被宣判,他顿时瘫在了地面上。
定安望着他,上朝之前问过知彰那个小丫头,如果杀了姜大人,她会不会伤心难过时,知彰是这么回答她的:“在父亲纵容弟兄谋算我的才华时,他已经不配为人父了。这句话是王大人说的,如今我想告诉陛下,我也是这么想的。”
“陛下不必为知彰挂怀,当日我敢站出来,就没再把他当我的亲人。”
递信的臣子眼尖的发现那封信还没有被拆,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男帝挥了挥手,不容拒绝道:“下朝吧,有什么事,过后再说。”
几个呼吸间,他看起来仿佛是老了十岁。
在这个定安这个角度看去,他仿佛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瘫在椅子上的。
定安心中冷笑,这点打击就受不住了?
皇帝还不知道的是,城门处此刻有马蹄声哒哒响起,由远及近,急促如战场上的冲锋的鼓声,路过时扬起了一片呛人的灰尘,令人闻之就知大事不妙。
同时响起的还有一句:
“八百里加急!通通闪开!”
第85章 第 85 章
“八百里加急, 通通闪开。”
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穿过整个京城,直逼皇宫, 最终停在皇帝的面门前。
才命令下朝的男帝被逼得重新回归龙椅,脸色黑得像是被碳涂过。大殿比之前还要安静,呼吸在这时成了一件奢侈的东西。
八百里加急, 多是军事相关。
如今大宁北部和平, 西南也友好往来, 唯一有大动作的就是靠近西边的泰阴城, 男帝最近给泰阴城调了军队,就是为了拿下定安长公主所依赖的五万女兵,这在朝廷上下已不是秘密。
众人所想, 正是男帝所想。
他久久地注视着冲进来的报信将士, 心底难得生起了一丝逃避的想法,更不敢出声问一句,究竟是什么军情?
不等男帝问出,将士便自行说出:“启禀陛下, 泰阴城突发疫病……”
疫病?又是疫病?
男帝瘫坐在龙椅上,他的头成了深山古寺的老钟, 将士口中说的话成了钟杵, 正敲得他脑袋一阵又一阵地眩晕。
在眩晕的作用下, 他只觉得天旋地转, 根本听不清将士口中到底说的是什么。
“什么?疫病?”
大殿中的上百个官员喧闹开来, 犹如聚集的麻雀, 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有人跳过男帝, 对着报信的将士厉声指责,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敢为你口中所言负责吗?”
厉声之下, 是掩饰不住地惶恐和不安。
先是松木县的疫病,又是泰阴城的疫病,这疫病怎么就没完没了了?他们情愿是外敌侵袭边境,是邻国盟友撕毁合约,而不是所谓的疫病,还是发生在泰阴城的疫病。
男帝的怒火并没有因为定安长公主的一席话而消失,反倒愈来愈盛。
他不是七年前那个引狼入室,对自己亲妹妹的狼子野心一无所知的皇帝了,他心底十分清楚,他这个妹妹现在根本不会帮他着想,更不会帮他说好话。
她只想将他踩在脚底。
那臣子像是听懂了定安的言下之意,他一板一眼道:“回长公主,有人欺上瞒下不假,可松木县因着疫病死了数千人也是真,这是陛下御下不严之过。”
好一个御下不严!
文武百官中,只有此人才敢这么指着皇帝的鼻子骂。
定安长公主都给你台阶了,你还不顺着台阶往下,真是一块木头!
在周围人明里暗里的视线中,那臣子对着男帝又行了一礼,“陛下,臣以为,此事姜大人也难逃其咎。”
有人蓦地抬起头。
朝野上下只有一个人姓姜,那就是被定安长公主带在身边的姜知彰的父亲。
七年前他因纵容儿子偷窃姜知彰诗作而被定安长公主惩罚,后面他做出了政绩,不仅官复原职,还升了几阶,如今是男帝的左膀右臂。
没有人再敢去看陛下的脸色,他们又不嫌自己命长,偏偏有个命长的,顶着男帝杀人的目光继续往下说:“昨夜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松木县县令临死前送出来的信。信上写明他如何向姜大人求救——”
“一连数封信被送进姜大人的宅子,姜大人从来都没有回过,更没有将这件事告知陛下。”
“其心当诛!”
定安缓慢地坐直了身体,神色看似散漫实则男帝脸上的任何一点变化都被她收在眼底。
看到男帝的面色阴沉得似是能滴墨,若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大笑出声,一步一步与大宁最高高在上的人比肩而立,一件一件脱去他身上用来防护的铠甲,看着他逐渐变得孤立无援,感觉是如此畅快!
定安长公主看着那封信从那臣子手上,经由太监,传递到了她的废物哥哥手里,这封信是她昨夜特意命人递给这名臣子的。
信上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她派人前往松木收集的证据。
一字一句,全是松木县令亲笔所写。
皇帝毕竟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若不想,谁又能惩罚得了他?
罪己诏,那也得是有担当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事,她的这个哥哥可不是,他必会把所有事情都推到别人身上。就算他的哥哥不把这件事推给别人,也有聪明的人主动站出来挡刀。
迟早都有这一步,不如她直接为兄长定好人选,省得最终是哪个不知名的阿猫阿狗做了替死鬼。
这个姓姜的一直以来都与她作对,那她就除去这个碍眼的石头。
男帝拿到那封信后久久没有打开,而是捏着那封信,直到手上青筋暴起,直到指尖因为缺失血色而泛了白,他还是没有打开那封信。
而是直接问道:“姜大人,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被提及的姜大人连忙跪下,一句话都不说。
疫病这件事在大街上传得沸沸扬扬之时,预料到不对的他就找了一个替死鬼,也安抚了对方,本来以为这件事会这么平静的过去,偏偏对方提到了自己的名字,还拿到了相关的证据。
他不知道证据中都有什么,还是不说话为妙。
往来密切的同伴为姜大人求情,“陛下,姜大人为官以来,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这其中想必是出了什么误会。”
男帝那一派的人纷纷应和,接二连三的开始为姜大人求起情来。
定安长公主这边的王清莞和谢红叶垂着眼睛,不发一言,好似没有看到眼前是可以去除男帝一个左膀右臂的机会。
先前递信那人声音又响了起来,在一片求情声中显得格格不入,“陛下,就算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但姜大人以一己之力,害得松木县数千人死亡的事情不假。此事必须严惩,为松木县的枉死的人一个交代,为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定安长公主好整以暇地看着眼前的大臣。
这位大臣脾气倔强,她开宴席,派人请了好几次都被回绝,为官几十年,年近花甲还是一个五品小官,这与他的脾性离不开关系。
那封信是她特意命人递给他的。
全朝文武百官,除过她这边的人外,唯有他在看了信上的内容后会站出来。与她这边只是为了党争的人不同,他单纯是见不得百姓受苦。
他至今还能留在朝堂中,全因他是个一心只想为百姓办事儿的人,百姓对他颇为推崇。
至于这件事过后,他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定安长公主将视线轻飘飘地扫到姜大人身上,于她而言,此人不能为她所用,那就与这个姜大人没有区别,什么下场她并不关心。
该利用的时候她不会手软。
譬如现在。
男帝至今没有打开那封信,世人都知道松木县的数千人之死,而他手上的信封又将矛头全都对准了他的左膀右臂。
不管外面的流言是如何编造定安的,只要他自断臂膀,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松木县之死有他的过错。
他对上定安带着笑意的面容时,才惊觉自己居然被她逼到如此地步。
他突然想好好看一看自己曾经当做猫儿一样疼爱的妹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将矛头都指向他,才会开始处处掣肘他,想将他从这个位置拉下去。
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吗?
他想不通。
皇帝张了张嘴,“朕……”
“朕……姜大人玩忽职守,没有第一时间掌控松木县的疫病,害得松木县全县上下数千人惨死。”
“朕宣布,判姜大人于三日后处死,其家眷流放,家产充公。”
皇帝的脸色是掩饰不住地浓浓倦色,他何尝不想保自己的亲信?
可松木县疫病死的不是一两个人,不是七八个人,是数千人,是全县上下所有的人,数字如此之庞大,惊世骇俗,前所未有。
他若不严惩,难以平民愤,难以堵众生悠悠之口。
姜大人在跪下去的那一刻便面如死灰,如今被宣判,他顿时瘫在了地面上。
定安望着他,上朝之前问过知彰那个小丫头,如果杀了姜大人,她会不会伤心难过时,知彰是这么回答她的:“在父亲纵容弟兄谋算我的才华时,他已经不配为人父了。这句话是王大人说的,如今我想告诉陛下,我也是这么想的。”
“陛下不必为知彰挂怀,当日我敢站出来,就没再把他当我的亲人。”
递信的臣子眼尖的发现那封信还没有被拆,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男帝挥了挥手,不容拒绝道:“下朝吧,有什么事,过后再说。”
几个呼吸间,他看起来仿佛是老了十岁。
在这个定安这个角度看去,他仿佛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瘫在椅子上的。
定安心中冷笑,这点打击就受不住了?
皇帝还不知道的是,城门处此刻有马蹄声哒哒响起,由远及近,急促如战场上的冲锋的鼓声,路过时扬起了一片呛人的灰尘,令人闻之就知大事不妙。
同时响起的还有一句:
“八百里加急!通通闪开!”
第85章 第 85 章
“八百里加急, 通通闪开。”
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穿过整个京城,直逼皇宫, 最终停在皇帝的面门前。
才命令下朝的男帝被逼得重新回归龙椅,脸色黑得像是被碳涂过。大殿比之前还要安静,呼吸在这时成了一件奢侈的东西。
八百里加急, 多是军事相关。
如今大宁北部和平, 西南也友好往来, 唯一有大动作的就是靠近西边的泰阴城, 男帝最近给泰阴城调了军队,就是为了拿下定安长公主所依赖的五万女兵,这在朝廷上下已不是秘密。
众人所想, 正是男帝所想。
他久久地注视着冲进来的报信将士, 心底难得生起了一丝逃避的想法,更不敢出声问一句,究竟是什么军情?
不等男帝问出,将士便自行说出:“启禀陛下, 泰阴城突发疫病……”
疫病?又是疫病?
男帝瘫坐在龙椅上,他的头成了深山古寺的老钟, 将士口中说的话成了钟杵, 正敲得他脑袋一阵又一阵地眩晕。
在眩晕的作用下, 他只觉得天旋地转, 根本听不清将士口中到底说的是什么。
“什么?疫病?”
大殿中的上百个官员喧闹开来, 犹如聚集的麻雀, 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有人跳过男帝, 对着报信的将士厉声指责,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敢为你口中所言负责吗?”
厉声之下, 是掩饰不住地惶恐和不安。
先是松木县的疫病,又是泰阴城的疫病,这疫病怎么就没完没了了?他们情愿是外敌侵袭边境,是邻国盟友撕毁合约,而不是所谓的疫病,还是发生在泰阴城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