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哪怕是在东阳那个小城,那时候她的“神仙”之名还没有传出去,那些百姓知道她杀了朝廷官员也从未畏惧她。
  依旧是跟原来一样的安排,谢红叶来到了朝廷官员的一处宅子外。
  在城破之时, 这些宅子的主人就携着行李离开了锦州,谢红叶当时身受重伤, 没有精力对付他们。
  苻成安排人连夜将这些宅子清理出来, 好让她们有个居住的地方。
  宅子外的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烂菜叶子, 大门上也留了点痕迹。苻成说, 她上午命人清理这里的时候还没有这些东西, 必是城中百姓听见了消息, 特意前来丢掷的。
  这天夜里, 谢红叶躺在床上辗转不眠, 伤口的疼痛完全没有干扰到她的想法。
  想着路过街道时看见的破损房屋, 还要破损地方的窥探眼睛,充满了怨恨和恐惧;宅子外面被人偷偷摸摸丢弃的烂菜叶子,那么厚实。
  谢红叶干脆从床上坐起来,她看着在被子上的花纹,在黑夜里它们都变成了暗色,白天看见时还是鲜亮的。
  她摩挲着自己的手,摸着上面厚实的茧子,回想起它沾上温热血液时的感受。
  最终,谢红叶在体外飘着的乱七八糟的思绪汇在一起,变成了一句话:
  她真的做错了吗?
  “砰砰砰——”
  深夜里,敲门声格外明显,惊扰了谢红叶的思绪,与敲门声一起传入谢红叶耳中的,还有苻成询问的声音:“睡了吗?”
  谢红叶应声:“进来吧,我还没睡。”
  苻成进来点燃了房间的灯,微波的烛火照亮了这个房间,谢红叶这才发现她身后跟着一个人。
  身后的人的面容很是熟悉,谢红叶很快就认出了她。
  谢红叶当初在观音山下能利用那些朝廷驻军,眼前这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不是别人,正是被白石礼留在身边的杜衡若。
  谢红叶对她的出现感到意外:“你怎么来了,你们观主她近来如何?”
  作为白石礼那个假正经唯一的朋友,谢红叶认为自己有慰问对方的必要。
  杜衡若因这一句话眼眶红了起来,说话间,已是哽咽:“我们观主……她……十日前羽化了。我按照她的吩咐将尸体焚烧……埋在了我们的观中,随后我来到了这里。”
  说话的同时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谢红叶:“观主羽化前……让我把这封信一定要亲自交到你的手上。”
  谢红叶没想着接过那封信,她有些出神,怔怔道:“羽化了?”
  她在脑海中艰难地回想着白石礼,初见时她的救命之恩,离开观音山的前夕她逼迫自己承诺必须善待万华观中的道士们。
  那么活生生地满嘴尖刀子,从来不会对人说一句好话的白石礼,怎么再一次听说她的消息,就是阴阳相隔?
  苻成想要拦住杜衡若已经来不及,谢红叶受伤后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年岁,如今猛地听见故人的消息,只怕心中不好受。
  她代替谢红叶将那封信从杜衡若手中接过来:“你从观音山一路走来应该很辛苦,我带你先去休息,有什么话明天接着说。”
  “明天也可以见到你的师姐妹了。”
  苻成再次走进屋子,谢红叶还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样子,她默不作声地将烛台安置在谢红叶床边,从怀中掏出那封信,递了过去。
  谢红叶转动着有些木然的眼珠,将信接过来摸了摸,叹息一声又递给了苻成。
  苻成授意,将信拆开,念了起来。
  白石礼说,那把大火并没有将山烧死,今年开春,遍山都是翠绿色的,半点也看不出不久之前这里被大火包围。
  白石礼说,听说你这一路波澜壮阔,有很多人支持你。
  白石礼说,很庆幸当初是我救了你。
  白石礼最后说,你这人性子固执,如果遇见一桩没有做成的事,就会一直念叨着它,时间长了,很难不走火入魔。凡事不能勉强,越勉强越容易事与愿违,尽力就好。
  前面的内容都在一张纸上,最后的叮嘱在一张纸上,密密麻麻,显然,这是她最想要告诉谢红叶的话。
  当初她推测谢红叶身为一个女人,将来会走出观音山,干一场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现今她也推测到谢红叶会为了一些想要完成的东西而产生执念。
  被执念控制的人,做出的事,可能连她本人都不会赞同。
  听完白石礼信上的内容,室内沉寂陷入了沉寂。
  苻成将信折好塞回信封,收到怀里,告别谢红叶后关上了房门,将空间留给了谢红叶,陪伴在谢红叶身边的只有一盏微弱的烛火。
  烛火摇摇晃晃,坚持了片刻,被穿门而过一阵风吹灭了。
  在黑暗里,谢红叶念着白石礼特意写给她的信,想起了杜衡若没来时让她感到疑惑的问题:
  她真的做错了吗?
  白石礼劝她不要产生执念,她知道白石礼是好意,这个人,总是刀子嘴豆腐心,看似拒人千里之外,实则处处为别人着想。
  一个念头沉下,一个念头浮起,沉沉浮浮间,谢红叶在朦朦胧胧间睡了过去。
  睡前,她脑中浮现的最后一句话是:
  若她不这么做,该如何破她现在的困局?
  梦中,谢红叶回到了观音山,这片她十七八岁时就住着的地方,她看着一个又一个人来到这里,然后离去。
  四五十年过去,居然有一百多个人愿意留在这里。
  昔日荒凉的山头,竟诡异地生出了几分热闹来。
  她们摘下山间的小花簪在发间,采摘苦涩或是甜蜜的野果,晒干挖掘来的野菜,将前一年准备好的种子撒在开凿出来的土地里。
  山上陡峭多石,并不适合作为土地。
  她们不信,她们运来了石头,硬生生地在这山上建起了一块斜斜的平地。
  山上土地贫瘠,她们便用肩膀,将土从遥远的地方一担担提过来,又将混杂其中的碎石头是她们一块块捡出来。
  她们种下了可以依靠树木爬起来的豆角,点上了可以越冬的土豆和萝卜,将从山下挖来的果树栽在地边,期待着可以在秋日吃上甘甜的水果。
  在地的旁边,搁置着她们亲手打造的笼子,里面养着从别处偷来的鸡鸭和在山上捕捉到的野兔。
  地的边缘种着一圈花,谢红叶并不认识,花开时红的黄的白的,好看极了。
  这花总是在谢红叶没有欣赏够的时候被摘下,成为腹中的食物。
  苻成说,黄色的是萱草花。
  到了夏日就没有这么惬意了,需要两三个人组队日夜守着菜园子。
  一是为了防止山猪前来滚土豆或是啃食玉米,破坏她们辛辛苦苦种好的蔬菜;二是为了在雷雨天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哪里的土被雨水带走,这时候需要她们带着工具阻挡这一切的发生。
  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她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挑来的土,跟着雨水前往另一个地方,而束手无策。
  再一睁眼,谢红叶有些恍惚,半晌后才想起自己已经离开了观音山,正在锦州城。
  怎么突然做这样的一个梦,难道是白石礼在告诉她,要打消执念,离开这里,回到一切都还没有发生的地方?
  谢红叶扶着额头,将心中的惆怅慢慢抽离后,她否决了这个猜测。
  她们是被逼上观音山的,在观音山上,从来没有过一日的安详时光。
  如今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她们的处境甚至会比以前更糟。
  谢红叶的伤口被换了药,遇见的小道士各个眼眶通红,看来杜衡若已经将白石礼羽化的事情告知了她们。
  换好药,她离开房间,坐在院子里,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候。
  周围的人来来去去,都默不作声,生怕一张嘴,提到的是锦州城破后发生的事情,会惹得谢红叶不快。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日子里,谢红叶收到了她离开观音山后的第三封信。
  这封信不是京城那边,由定安长公主授意,王清莞撰写的信、也不是万华观中,察觉到谢红叶动向的白石礼特意备好的信。
  它来自锦州以北,一个名为杜兰娘的人的信。
  杜兰娘,谢红叶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一个故人。
  第58章 古代篇之谢红叶
  她的丈夫被人砍死, 她的家因一场火而化成了灰烬,杜兰娘收起眼泪,将悲痛和愤怒藏在心底, 跟在对她有救命之恩的谢红叶身后,听从谢红叶的安排,前往京城。
  一路上, 杜兰娘准备了很多话, 等到了京城时要说出来。
  关于她的丈夫, 她的乡亲, 她辛辛苦苦养成的鸡鸭牛羊……她要凭借这些,获得让她下半辈子都衣食无忧的补偿。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杜兰娘一路上心情高涨, 直到被拦在城门外。
  高耸的城墙仿佛是冰雪制成的, 扑面的冷意使她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沿途设想的那些都是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