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交手的停歇时刻,谢红叶侧着身子,处于镇远大将军盲区的左手微微颤抖着。
胸前还没有恢复的伤口受不了这强烈的攻击,已经裂开了。谢红叶能感受到从伤口涌出的温热血液,在接触到新鲜空气后开始凝结、变硬,与胸前的衣服结合后不断地摩擦着皮肤,刺激伤口涌出更多的血液。
她感觉到自己缺失了血液的左半侧身体有些发麻,左臂使不上力。
这一切在谢红叶的铠甲后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众人只能看见,谢红叶处于下风。
这一发现影响了四周的人,锦州的人仿佛打了鸡血,气势大盛,使谢红叶的人只能处在下风,节节败退。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的血腥味愈发浓郁,血液将地面浸成了黑色。
大宁的旗帜在城楼上张牙舞爪地看着这一切,像是早已预料到了这场大战的最终结果,正等待着它的儿郎们凯旋。
谁知,突然,在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伫立在城楼上的旗帜不受控制地倒向地面,猎猎地坠下了数米城墙,混入了倒下的尸体堆中。
有人看见,在它断裂的地方,露出了一把斧子。
紧接着,握着斧子的人跳了出来。
在此人现身的那一刹那,驻守在城楼上的士兵接连倒下,得意洋洋的太守看见横空出现的几个人后脸色大变。他不受控制地一直后退,想躲避临头的灾难,一切都是徒劳,他最终还是没能避免飞过来的斧子。
同一时间,久攻不下的城门也从里面打了开来,跑出来一群还穿着冬季厚实棉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原来是来到锦州后就消失的观音山女匪。
砍掉旗帜的那个人正是苻成。
她们离开营地之后,爬上了锦州东西两边的山脉。
山脉底部因春日的到来绿意盎然,山腰却并非如此,上面冰雪经年累积,其间也出现了迎春花和山桃的影子,但这也抵消不了它的刺骨寒气。
观音山并没有这座山高,也没有经年不化的积雪,与这里唯一相同的是,山顶的寒气总是要浓郁些,春天也来得晚些。在山脚的百姓已经换上了轻薄的春衫时,观音山众人还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抵寒。
因而,她们在上山前特意备上了厚实的棉衣。
穿着棉衣的她们笨重地绕过锦州在山上布置的警戒线,沿着无人踏入的陡峭山间慢慢向下,终于在约定的日子里进入了锦州城。
谢红叶今日攻城,将锦州的所有火力都吸引到了南门这边,其它地方无人值守,这给苻成她们进入锦州提供了便利。
“旗!”
两军交战中,旗帜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每一个士兵奋勇杀敌的后盾。
城内的变化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与谢红叶纠缠的镇远大将军心中一惊,声如雷鸣: “你在诈我?”
谢红叶身上哪里还有半刻钟前招架不住的样子?
知道苻成她们成功了的谢红叶,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变,意味深长道:“镇远大将军,兵不厌诈。”
“你们——”
这位镇远大将军瞬间猜出了城中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那山脉之上严寒无比,你居然派人从那里翻过去。谢红叶,到底是我小瞧了你。”
锦州东西两边的山上布有兵防,一旦发现不对,点燃烽火,引起锦州城内的关注。因在山间的原因,哨点之间也极为紧密。
他来到锦州后特意巡视了这个地方,生怕谢红叶选择这条路。多年从军经验告诉他,这般严密的布置,哪怕是只山猪经过都会引起注意。
除非这只山猪走的是陡峭悬崖,悬崖之下,就是锦州。
这是他都不敢走的地方。
谢红叶扛着对方比之前更为汹涌的攻击,冷笑一声:“若不是走投无路,谁会选择从那上面翻过去?”
声音尖锐,像是质问。
雪山,峭壁,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是难以翻越的天堑,对观音山的众人来说并非如此。
走投无路的她们被逼上观音山,只能在山巅那巴掌大的地方扎根,这地方若真可以长久的住下去,谢红叶现在也不会在锦州城外。
每当大风和阴雨天来临,她们总是要担忧如今睡的地方是否会和着泥石和雨水滚到山底,有时甚至能感觉到脚下的石头跟着雨水和风一起颤抖。
朝廷派来剿匪的军队一波又一波,并不是每次都被她们成功解决,有好几次官兵们都摸到了山巅,她们无处可藏,只得躲在常人不能到达的陡峭山崖间。
若有平坦大道可以通行,她们为何要行走在悬崖峭壁间?
谢红叶的目光中有太强的逼迫感,与她交手的镇远大将军趁着换招式的间隙趁机挪开了视线。
又不甘心被谢红叶压制,再一次的交手中他自信满满:“仅凭这两万人和城中那点人,你真以为可以拿下锦州了?”
他打探到谢红叶只率领了两万人,若他带领四万人和谢红叶对上,传出去未免不有胜之不武和欺负老人,甚至还是个女人的嫌疑,这会让世人耻笑,就算胜了也会抬不起头。
今日谢红叶攻城,他只安排两万人来这里,另外两万人驻守在城中不远处,只需要他一个号令,驻守在城中的两万人会迅速来到这里。
短暂的慌乱之后,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他迅速参透了敌我两边的形势。
谢红叶没有被吓到,她红缨枪一挑,牢牢地压住了对方接下来的攻击,压得对方不愿软下的膝盖发颤。
谢红叶这时才道:“大将军怎么知道我谢红叶只有两万人。”
语气中全然是对自己的信任。
谢红叶的这句话在镇远大将军的脑海中嗡嗡地响了起来,在一瞬间,它又变成了很大的鸣叫声,他险些以为自己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失鸣。
这时候他才发现,他大意了!
谢红叶既然安排了人翻过山脉,又怎么会是他认为的那般,只是前来锦州试探?
脑海中的鸣叫声刚刚低了一些,他看见天边有黑压压的潮水向这里涌了过来,所到之处不论草木尽数被吞噬了干干净净。
这是谢红叶原本留在长平的那两万人。
这一瞬间,他感受到了太守当时站在城墙上的恐惧,他有一种预感,这潮水可能会将他也吞噬掉,这个预感让他握着长/枪的手有些发凉。
谢红叶笑了,她终于可以慢悠悠地说话了,“大将军在想什么?是在想为什么这两万人日夜兼程来到这里,而你的探子却没有将这件事上报给你?”
消息的往来都是由九湘操控,对九湘来说,拦截一个消息轻而易举。
在没有走出锦州城的时候,镇远大将军推测谢红叶只是为了走个过场,他也没有推测错,因为谢红叶就是这么误导他的。
谢红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他的戒备心,并将他从城中骗出来。
他上钩了。
谢红叶成功了。
谢红叶亲自缠住这个人,为苻成打开城门准备了时间,也有更多的时间等待这两万援军的到来。
现在,援军已至,城门已开,就算锦州的四万人都经受过训练又如何?谢红叶手中的红缨枪猛地一抬,在空中划过一道令人眼花的弧光后,向对面的人刺过去。
是时候放手一战了!
这锦州——
只会是她谢红叶的囊中之物!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今天有几更(大雾
第55章 古代篇之谢红叶
谢红叶的军队是由四万名百姓组成的, 他们训练的时间很短,各个方面都比不过锦州的四万朝廷兵。
强攻,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失败计策。
谢红叶依旧选择强攻。
强攻是表面上的作为。
私下, 她佯装将两万人留在长平,只带着另外的两万人来到锦州,此举是降低锦州的警惕;她将自己受了伤的样子悄悄暴露在有军令在身的大将军眼里, 误导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推测。
完成上一步的同时, 她将人纠缠在城外, 让他无暇顾及城内发生的事情, 此举成功让苻成她们翻阅山脉进入城中,里应外合。
她们这些百姓组成的兵是比不过朝廷的兵,但, 如果是四万百姓组成的兵对上朝廷的两万兵呢?
趁现在!
因虎符丢失, 致使嘉广、德阴、德阳、长平四城迅速沦陷,吸取了前车之鉴,虎符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用处,唯有通过镇远大将军或他的亲随口信才能唤动剩下的两万人。
如今他的亲随已被苻成等人彻底斩杀, 为了防不住有人通风报信或是被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前,她们需要迅速地将眼前这些人铲除, 然后再解决剩下的两万人。
谢红叶手中的红缨枪犹如长蛇般向对方刺了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 谢红叶承认, 此人是她离开观音山以后, 唯一一个让她产生压力的对手。
交战时的无措不是谢红叶装出来的, 对方有这个实力。
胸前还没有恢复的伤口受不了这强烈的攻击,已经裂开了。谢红叶能感受到从伤口涌出的温热血液,在接触到新鲜空气后开始凝结、变硬,与胸前的衣服结合后不断地摩擦着皮肤,刺激伤口涌出更多的血液。
她感觉到自己缺失了血液的左半侧身体有些发麻,左臂使不上力。
这一切在谢红叶的铠甲后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众人只能看见,谢红叶处于下风。
这一发现影响了四周的人,锦州的人仿佛打了鸡血,气势大盛,使谢红叶的人只能处在下风,节节败退。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的血腥味愈发浓郁,血液将地面浸成了黑色。
大宁的旗帜在城楼上张牙舞爪地看着这一切,像是早已预料到了这场大战的最终结果,正等待着它的儿郎们凯旋。
谁知,突然,在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伫立在城楼上的旗帜不受控制地倒向地面,猎猎地坠下了数米城墙,混入了倒下的尸体堆中。
有人看见,在它断裂的地方,露出了一把斧子。
紧接着,握着斧子的人跳了出来。
在此人现身的那一刹那,驻守在城楼上的士兵接连倒下,得意洋洋的太守看见横空出现的几个人后脸色大变。他不受控制地一直后退,想躲避临头的灾难,一切都是徒劳,他最终还是没能避免飞过来的斧子。
同一时间,久攻不下的城门也从里面打了开来,跑出来一群还穿着冬季厚实棉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原来是来到锦州后就消失的观音山女匪。
砍掉旗帜的那个人正是苻成。
她们离开营地之后,爬上了锦州东西两边的山脉。
山脉底部因春日的到来绿意盎然,山腰却并非如此,上面冰雪经年累积,其间也出现了迎春花和山桃的影子,但这也抵消不了它的刺骨寒气。
观音山并没有这座山高,也没有经年不化的积雪,与这里唯一相同的是,山顶的寒气总是要浓郁些,春天也来得晚些。在山脚的百姓已经换上了轻薄的春衫时,观音山众人还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抵寒。
因而,她们在上山前特意备上了厚实的棉衣。
穿着棉衣的她们笨重地绕过锦州在山上布置的警戒线,沿着无人踏入的陡峭山间慢慢向下,终于在约定的日子里进入了锦州城。
谢红叶今日攻城,将锦州的所有火力都吸引到了南门这边,其它地方无人值守,这给苻成她们进入锦州提供了便利。
“旗!”
两军交战中,旗帜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每一个士兵奋勇杀敌的后盾。
城内的变化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与谢红叶纠缠的镇远大将军心中一惊,声如雷鸣: “你在诈我?”
谢红叶身上哪里还有半刻钟前招架不住的样子?
知道苻成她们成功了的谢红叶,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变,意味深长道:“镇远大将军,兵不厌诈。”
“你们——”
这位镇远大将军瞬间猜出了城中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那山脉之上严寒无比,你居然派人从那里翻过去。谢红叶,到底是我小瞧了你。”
锦州东西两边的山上布有兵防,一旦发现不对,点燃烽火,引起锦州城内的关注。因在山间的原因,哨点之间也极为紧密。
他来到锦州后特意巡视了这个地方,生怕谢红叶选择这条路。多年从军经验告诉他,这般严密的布置,哪怕是只山猪经过都会引起注意。
除非这只山猪走的是陡峭悬崖,悬崖之下,就是锦州。
这是他都不敢走的地方。
谢红叶扛着对方比之前更为汹涌的攻击,冷笑一声:“若不是走投无路,谁会选择从那上面翻过去?”
声音尖锐,像是质问。
雪山,峭壁,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是难以翻越的天堑,对观音山的众人来说并非如此。
走投无路的她们被逼上观音山,只能在山巅那巴掌大的地方扎根,这地方若真可以长久的住下去,谢红叶现在也不会在锦州城外。
每当大风和阴雨天来临,她们总是要担忧如今睡的地方是否会和着泥石和雨水滚到山底,有时甚至能感觉到脚下的石头跟着雨水和风一起颤抖。
朝廷派来剿匪的军队一波又一波,并不是每次都被她们成功解决,有好几次官兵们都摸到了山巅,她们无处可藏,只得躲在常人不能到达的陡峭山崖间。
若有平坦大道可以通行,她们为何要行走在悬崖峭壁间?
谢红叶的目光中有太强的逼迫感,与她交手的镇远大将军趁着换招式的间隙趁机挪开了视线。
又不甘心被谢红叶压制,再一次的交手中他自信满满:“仅凭这两万人和城中那点人,你真以为可以拿下锦州了?”
他打探到谢红叶只率领了两万人,若他带领四万人和谢红叶对上,传出去未免不有胜之不武和欺负老人,甚至还是个女人的嫌疑,这会让世人耻笑,就算胜了也会抬不起头。
今日谢红叶攻城,他只安排两万人来这里,另外两万人驻守在城中不远处,只需要他一个号令,驻守在城中的两万人会迅速来到这里。
短暂的慌乱之后,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他迅速参透了敌我两边的形势。
谢红叶没有被吓到,她红缨枪一挑,牢牢地压住了对方接下来的攻击,压得对方不愿软下的膝盖发颤。
谢红叶这时才道:“大将军怎么知道我谢红叶只有两万人。”
语气中全然是对自己的信任。
谢红叶的这句话在镇远大将军的脑海中嗡嗡地响了起来,在一瞬间,它又变成了很大的鸣叫声,他险些以为自己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失鸣。
这时候他才发现,他大意了!
谢红叶既然安排了人翻过山脉,又怎么会是他认为的那般,只是前来锦州试探?
脑海中的鸣叫声刚刚低了一些,他看见天边有黑压压的潮水向这里涌了过来,所到之处不论草木尽数被吞噬了干干净净。
这是谢红叶原本留在长平的那两万人。
这一瞬间,他感受到了太守当时站在城墙上的恐惧,他有一种预感,这潮水可能会将他也吞噬掉,这个预感让他握着长/枪的手有些发凉。
谢红叶笑了,她终于可以慢悠悠地说话了,“大将军在想什么?是在想为什么这两万人日夜兼程来到这里,而你的探子却没有将这件事上报给你?”
消息的往来都是由九湘操控,对九湘来说,拦截一个消息轻而易举。
在没有走出锦州城的时候,镇远大将军推测谢红叶只是为了走个过场,他也没有推测错,因为谢红叶就是这么误导他的。
谢红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他的戒备心,并将他从城中骗出来。
他上钩了。
谢红叶成功了。
谢红叶亲自缠住这个人,为苻成打开城门准备了时间,也有更多的时间等待这两万援军的到来。
现在,援军已至,城门已开,就算锦州的四万人都经受过训练又如何?谢红叶手中的红缨枪猛地一抬,在空中划过一道令人眼花的弧光后,向对面的人刺过去。
是时候放手一战了!
这锦州——
只会是她谢红叶的囊中之物!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今天有几更(大雾
第55章 古代篇之谢红叶
谢红叶的军队是由四万名百姓组成的, 他们训练的时间很短,各个方面都比不过锦州的四万朝廷兵。
强攻,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失败计策。
谢红叶依旧选择强攻。
强攻是表面上的作为。
私下, 她佯装将两万人留在长平,只带着另外的两万人来到锦州,此举是降低锦州的警惕;她将自己受了伤的样子悄悄暴露在有军令在身的大将军眼里, 误导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推测。
完成上一步的同时, 她将人纠缠在城外, 让他无暇顾及城内发生的事情, 此举成功让苻成她们翻阅山脉进入城中,里应外合。
她们这些百姓组成的兵是比不过朝廷的兵,但, 如果是四万百姓组成的兵对上朝廷的两万兵呢?
趁现在!
因虎符丢失, 致使嘉广、德阴、德阳、长平四城迅速沦陷,吸取了前车之鉴,虎符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用处,唯有通过镇远大将军或他的亲随口信才能唤动剩下的两万人。
如今他的亲随已被苻成等人彻底斩杀, 为了防不住有人通风报信或是被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前,她们需要迅速地将眼前这些人铲除, 然后再解决剩下的两万人。
谢红叶手中的红缨枪犹如长蛇般向对方刺了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 谢红叶承认, 此人是她离开观音山以后, 唯一一个让她产生压力的对手。
交战时的无措不是谢红叶装出来的, 对方有这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