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城门还没有被撞倒的时候,谢红叶没有使用任何绳索,在躲闪着不断射来的羽箭和飞石的同时,仅靠着两只枯藤一样的手从城墙上爬了上去。
事后谢红叶告诉九湘,这是她拜了在垂直悬崖上行走的山羊为师后,对方教授的技能——尽管对方从来都没认过她这个徒儿,也不可能认。
自出现在城门外的那一刻起,鲤门城的人靠着传闻中的外貌,认出了谢红叶。她前脚刚爬上城墙,后脚大部分的攻击都向着谢红叶冲了过去,刀刀剑剑都想将她斩杀在此。
谢红叶若是退缩,就不是谢红叶了。
她利用每一个靠近的人,让他们像盾牌一样吸引刺过来的所有武器,并保护自己。古旧狭窄的拥挤城墙上,居然被她硬生生地闯出来了一片空地。
她甚至连武器都没有掏出来。
敌人被她的狠辣吓得腿软,谢红叶前进一步,敌人就后退一步,等到村民们将城门大破时,部分敌人已经被谢红叶逼到了城墙下。
等待这些敌人的,是心中含着愤怒、一腔火气无地释放的村民们。
九湘没有参与这个战场,她自帮助谢红叶登上城墙后,便四处寻找着首领的所在。
首领本对谢红叶没有畏惧,就算谢红叶如传闻说的那般威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至于她力压鬼神之说,这更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见到了谢红叶后,他因为传言而生出的一点畏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晒笑,原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啊。
可就是这个老太婆,逼得他狼狈到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想从与此门距离稍远的北门逃离这里,躲开谢红叶的视线。
九湘一直跟着他,想方设法地拦截他的去路。
看不见九湘、不知九湘存在的他以为是神鬼作祟,慌乱间双腿跪地,祈求上天放他一条生路。被追上来的谢红叶斩杀时,他脑中的浮现的最后一个想法是:
原来传闻是真的,谢红叶力压鬼神。
城门处的纷乱暂时得到了解决,听闻消息的城中的大小官慌乱得不能自已,纷纷打包着行李想要逃离这里,更有甚者拿着宝物向谢红叶示好。
如同鲤门城将谢红叶拒之门外般,她将这些人的示好也拒之门外。
让人封锁城门并安排万华观的道士为伤兵包扎伤口后,谢红叶穿着一身满是血的衣服,去了衙门。
知道谢红叶要来男知府心中忐忑,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得喜笑颜开地想要将人迎进去,态度极尽谄媚。
谢红叶却没有进去,而是命人搬了张椅子,坐在了大门中央,并命知府将元康二年到元康五年的案卷全都搬到这里来。
男知府对谢红叶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十分不满,触及谢红叶一身的匪气和沾着血的衣服时,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甘,命人将谢红叶要求的东西都搬过来。
苻成面色严肃,在里面翻阅着需要的东西。
她是观音山上下唯一读过书的人。
城门被破时,得到消息的百姓们纷纷躲了起来。
见到谢红叶一行人没有伤害任何百姓时,他们又如春笋般纷纷探出了头,并围在了县衙门口,想看看谢红叶接下来要做什么。
经历过一场酣战的村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棉衣已经破损,尽管有冷风沿着缝隙吹了进去,他们仍精神抖擞。
见到城内的百姓们都前来凑热闹,他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与这些百姓们讲他们遭受的惊天冤事,一路又是如何走到这里的,那些狗官又是如何视人命如草芥的,而谢红叶又是如何救他们于水火之间的。
谢红叶还没到鲤门城时,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已经穿过城门的缝隙,飘进了众人的耳朵中。
如今听说谢红叶就在这里,他们更是伸长了脖子去看,想看看传闻中的谢红叶是什么样貌,或许长着三头六臂,两个脑袋八双眼睛也说不定。
半晌之后,苻成才捧着卷宗,走到了谢红叶的身前。
她已经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谢红叶看了两眼后问站在身边心中不安的男知府,“你可还记得江盛芙?”
被谢红叶问话的知府开始发抖,像是在大风中飘着的树叶,“回……谢大人,本官,不,小人不……不知。”
谢红叶语气淡淡:“你不知?”
知府忙道:“小人知道……小人知道……”
“她是谁?”
“这……”
见男知府说不上来,苻成冷声道:“你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知府露出比哭还难看的表情。
苻成垂下眼睛,看着手上的卷宗,面无表情:“元康三年,那时候江盛芙十七岁,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关入牢中,发配边疆,至今已有十八年。”
元康三年?
江?
男知府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一脸的不可置信:“你……你是?”
“这卷宗上没写我的名字,你不记得江盛芙也正常。”
苻成抚摸着卷宗,关于她的过去,卷宗上面只用“江氏”二字完全替代。她抬起头,迎着知府的视线,“没错,我就是江盛芙。”
如今是元康二十一年,苻成刚好三十五岁。
逃过被发配边疆的命运后,苻成阴差阳错地上了观音山,认识了谢红叶。在谢红叶问及名字时,她将江盛芙的最后两个字颠倒,变成了现在的名字。
自苻成自报家门的那刻起,男知府面色灰白,若不是身边有柱子可以搀扶,只怕此刻已经瘫在了地面上。
他清楚,不管是谢红叶还是苻成,都不会留他一条小命了。
苻成道:“十八年前,你初到此地上任县令一职,因不满当地富绅江家的贺礼,便编造了个理由,将江府上下男丁全都斩杀,女丁则发配边疆。而你也用侵占的财产,贿赂上司,这才在几年后坐上了知府一职。”
“这么多年过去了,知府大人您睡的可还安心?”
这是谢红叶将鲤门城定为下一个目标的原因。
苻成本名江盛芙,鲤门城人,家中突变后她被发配边疆,途中有幸得以逃亡。后来到了观音山,成为谢红叶手下的一员。
就在苻成想要杀了这男知府以后快时,谢红叶制止了苻成这一行为。
男知府可不会认为这是要放过他的意思,如他所料,谢红叶的下一句话是:“这人才任县令这么一个末品的芝麻小官,就敢为了银钱而抄家灭族,背上几十条人命。这么多年过去,他总不会因为愧疚,什么都没干过吧?”
谢红叶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案宗我看不明白,知府大人,要不你亲自说说你都做过什么?我跟百姓们都很好奇。若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小事,或许还会饶你一条小命。”
果然,是要找他算账。
男知府的面色更白,与其听着这些人言语凌迟自己,还不如给他一刀,让他做个了断。
见知府不说话,谢红叶也不勉强:“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既然知府大人你说不出来,那不如问问周围的百姓们,他们肯定也知道一些。”
说完她抬起头,看着围了一圈的百姓,“你们若有什么冤屈,尽可以仔细说来,今日我谢红叶就在这里就为大家鸣个不平。”
九湘说,谢红叶那双细长的眼睛和凹陷着的两腮凑在一起看时,她就跟和善二字再也没有关系。
可眼下,谢红叶的眼睛微微吊着,不复年少的两腮浅浅凹陷着,下颌骨曲折而刚硬,颧骨低低耸着,依旧是一副看起来不大好惹的样貌。在围观百姓眼里却并非如此,谢红叶已经和善得不能再和善了。
话音刚落,就有一人怯生生问:“真的吗?”
说话的是一个将头发垂了半边脸的女子。
谢红叶道:“我谢红叶此生从不说谎。”
九湘惊异地目光看了过去,谢红叶察觉到九湘的视线时挑了挑眉,一副问心无愧的模样。
九湘仔细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谢红叶可没说过那些村民不是她杀的,山火不是她放的,一切事情她都没有插手。
说话女子上前几步,或许是激动的原因,她这几步走得有些踉跄,还是苻成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同时嘴上道:“小心。”
女子借着苻成站直身体,道了一声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众人瞧见说话女子被头发遮挡的脸上居然有一块骇人的疤,从眼角一直蔓延到下巴,拐到了脖子里。
短暂的沉默之后,议论声险些掀翻了这片的天地。
女子仿佛没有听见旁人对她的议论般,只是直直地看向谢红叶,而后将视线放在了男太守身上。同时撩起了半边脸的头发,将众人议论的那片伤疤暴露在空气中。
她问道:“知府大人,你还记得这块疤吗?”
男知府的视线看了过去,触及那块疤痕时又收了回来。
他看着身侧的柱子,不发一语。
事后谢红叶告诉九湘,这是她拜了在垂直悬崖上行走的山羊为师后,对方教授的技能——尽管对方从来都没认过她这个徒儿,也不可能认。
自出现在城门外的那一刻起,鲤门城的人靠着传闻中的外貌,认出了谢红叶。她前脚刚爬上城墙,后脚大部分的攻击都向着谢红叶冲了过去,刀刀剑剑都想将她斩杀在此。
谢红叶若是退缩,就不是谢红叶了。
她利用每一个靠近的人,让他们像盾牌一样吸引刺过来的所有武器,并保护自己。古旧狭窄的拥挤城墙上,居然被她硬生生地闯出来了一片空地。
她甚至连武器都没有掏出来。
敌人被她的狠辣吓得腿软,谢红叶前进一步,敌人就后退一步,等到村民们将城门大破时,部分敌人已经被谢红叶逼到了城墙下。
等待这些敌人的,是心中含着愤怒、一腔火气无地释放的村民们。
九湘没有参与这个战场,她自帮助谢红叶登上城墙后,便四处寻找着首领的所在。
首领本对谢红叶没有畏惧,就算谢红叶如传闻说的那般威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至于她力压鬼神之说,这更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见到了谢红叶后,他因为传言而生出的一点畏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晒笑,原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啊。
可就是这个老太婆,逼得他狼狈到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想从与此门距离稍远的北门逃离这里,躲开谢红叶的视线。
九湘一直跟着他,想方设法地拦截他的去路。
看不见九湘、不知九湘存在的他以为是神鬼作祟,慌乱间双腿跪地,祈求上天放他一条生路。被追上来的谢红叶斩杀时,他脑中的浮现的最后一个想法是:
原来传闻是真的,谢红叶力压鬼神。
城门处的纷乱暂时得到了解决,听闻消息的城中的大小官慌乱得不能自已,纷纷打包着行李想要逃离这里,更有甚者拿着宝物向谢红叶示好。
如同鲤门城将谢红叶拒之门外般,她将这些人的示好也拒之门外。
让人封锁城门并安排万华观的道士为伤兵包扎伤口后,谢红叶穿着一身满是血的衣服,去了衙门。
知道谢红叶要来男知府心中忐忑,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得喜笑颜开地想要将人迎进去,态度极尽谄媚。
谢红叶却没有进去,而是命人搬了张椅子,坐在了大门中央,并命知府将元康二年到元康五年的案卷全都搬到这里来。
男知府对谢红叶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十分不满,触及谢红叶一身的匪气和沾着血的衣服时,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甘,命人将谢红叶要求的东西都搬过来。
苻成面色严肃,在里面翻阅着需要的东西。
她是观音山上下唯一读过书的人。
城门被破时,得到消息的百姓们纷纷躲了起来。
见到谢红叶一行人没有伤害任何百姓时,他们又如春笋般纷纷探出了头,并围在了县衙门口,想看看谢红叶接下来要做什么。
经历过一场酣战的村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棉衣已经破损,尽管有冷风沿着缝隙吹了进去,他们仍精神抖擞。
见到城内的百姓们都前来凑热闹,他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与这些百姓们讲他们遭受的惊天冤事,一路又是如何走到这里的,那些狗官又是如何视人命如草芥的,而谢红叶又是如何救他们于水火之间的。
谢红叶还没到鲤门城时,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已经穿过城门的缝隙,飘进了众人的耳朵中。
如今听说谢红叶就在这里,他们更是伸长了脖子去看,想看看传闻中的谢红叶是什么样貌,或许长着三头六臂,两个脑袋八双眼睛也说不定。
半晌之后,苻成才捧着卷宗,走到了谢红叶的身前。
她已经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谢红叶看了两眼后问站在身边心中不安的男知府,“你可还记得江盛芙?”
被谢红叶问话的知府开始发抖,像是在大风中飘着的树叶,“回……谢大人,本官,不,小人不……不知。”
谢红叶语气淡淡:“你不知?”
知府忙道:“小人知道……小人知道……”
“她是谁?”
“这……”
见男知府说不上来,苻成冷声道:“你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知府露出比哭还难看的表情。
苻成垂下眼睛,看着手上的卷宗,面无表情:“元康三年,那时候江盛芙十七岁,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关入牢中,发配边疆,至今已有十八年。”
元康三年?
江?
男知府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一脸的不可置信:“你……你是?”
“这卷宗上没写我的名字,你不记得江盛芙也正常。”
苻成抚摸着卷宗,关于她的过去,卷宗上面只用“江氏”二字完全替代。她抬起头,迎着知府的视线,“没错,我就是江盛芙。”
如今是元康二十一年,苻成刚好三十五岁。
逃过被发配边疆的命运后,苻成阴差阳错地上了观音山,认识了谢红叶。在谢红叶问及名字时,她将江盛芙的最后两个字颠倒,变成了现在的名字。
自苻成自报家门的那刻起,男知府面色灰白,若不是身边有柱子可以搀扶,只怕此刻已经瘫在了地面上。
他清楚,不管是谢红叶还是苻成,都不会留他一条小命了。
苻成道:“十八年前,你初到此地上任县令一职,因不满当地富绅江家的贺礼,便编造了个理由,将江府上下男丁全都斩杀,女丁则发配边疆。而你也用侵占的财产,贿赂上司,这才在几年后坐上了知府一职。”
“这么多年过去了,知府大人您睡的可还安心?”
这是谢红叶将鲤门城定为下一个目标的原因。
苻成本名江盛芙,鲤门城人,家中突变后她被发配边疆,途中有幸得以逃亡。后来到了观音山,成为谢红叶手下的一员。
就在苻成想要杀了这男知府以后快时,谢红叶制止了苻成这一行为。
男知府可不会认为这是要放过他的意思,如他所料,谢红叶的下一句话是:“这人才任县令这么一个末品的芝麻小官,就敢为了银钱而抄家灭族,背上几十条人命。这么多年过去,他总不会因为愧疚,什么都没干过吧?”
谢红叶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案宗我看不明白,知府大人,要不你亲自说说你都做过什么?我跟百姓们都很好奇。若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小事,或许还会饶你一条小命。”
果然,是要找他算账。
男知府的面色更白,与其听着这些人言语凌迟自己,还不如给他一刀,让他做个了断。
见知府不说话,谢红叶也不勉强:“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既然知府大人你说不出来,那不如问问周围的百姓们,他们肯定也知道一些。”
说完她抬起头,看着围了一圈的百姓,“你们若有什么冤屈,尽可以仔细说来,今日我谢红叶就在这里就为大家鸣个不平。”
九湘说,谢红叶那双细长的眼睛和凹陷着的两腮凑在一起看时,她就跟和善二字再也没有关系。
可眼下,谢红叶的眼睛微微吊着,不复年少的两腮浅浅凹陷着,下颌骨曲折而刚硬,颧骨低低耸着,依旧是一副看起来不大好惹的样貌。在围观百姓眼里却并非如此,谢红叶已经和善得不能再和善了。
话音刚落,就有一人怯生生问:“真的吗?”
说话的是一个将头发垂了半边脸的女子。
谢红叶道:“我谢红叶此生从不说谎。”
九湘惊异地目光看了过去,谢红叶察觉到九湘的视线时挑了挑眉,一副问心无愧的模样。
九湘仔细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谢红叶可没说过那些村民不是她杀的,山火不是她放的,一切事情她都没有插手。
说话女子上前几步,或许是激动的原因,她这几步走得有些踉跄,还是苻成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同时嘴上道:“小心。”
女子借着苻成站直身体,道了一声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众人瞧见说话女子被头发遮挡的脸上居然有一块骇人的疤,从眼角一直蔓延到下巴,拐到了脖子里。
短暂的沉默之后,议论声险些掀翻了这片的天地。
女子仿佛没有听见旁人对她的议论般,只是直直地看向谢红叶,而后将视线放在了男太守身上。同时撩起了半边脸的头发,将众人议论的那片伤疤暴露在空气中。
她问道:“知府大人,你还记得这块疤吗?”
男知府的视线看了过去,触及那块疤痕时又收了回来。
他看着身侧的柱子,不发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