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姜知彰如她的诗一般,小心谨慎之下,藏着一颗强大的心,这是王清莞选定她的理由。
定安长公主在姜知彰父亲道歉结束后吩咐左右,“给我身边铺个垫子,让这个姜家小姑娘坐过来,我一看见她就觉得亲近。”
众人有点羡慕姜知彰的好运,贸然闯进皇宫还被没有被问罪,又入得了定安长公主的眼缘。定安长公主如今孤身一个,或许会把这个姜知彰养在身边。
得长公主教养,这是多么大的福气。
思绪翻滚中,陆陆续续有几个人离开位置,跪在了原先跪着王清莞和姜知彰的地方。
或许是想像王清莞和姜知彰那样,为自己谋不平;又或许是羡慕姜知彰入得了长公主的眼,也想出来试试。
总之,她们跪在了那里。
一人率先出声: “臣女请陛下和长公主做主,臣女也曾被家人逼迫……”
男帝在处理姜知彰这件事情中,除过最开始怒火冲天以外,其余时候始终保持缄默。
但在看见几个人又站出来学着王清莞和姜知彰那样跪下来时,他不愿再憋着自己:“一个两个这样,三个四个这样,你们当这里是什么地方?!”
当这里是可以击鼓鸣冤的衙门吗?
今天发生的一切事简直是荒唐!荒唐透顶!
他身为一国之君,先是被王清莞那个女人明里暗里地威胁,一时不慎被她掌控,处置了他向来尊敬的几个臣子,这是什么?
这是在说他眼光不成,这是在打他的脸!
后面又有一个不知道哪里窜出来的小丫头学王清莞申冤,这也就算了,毕竟才承受丧子之痛的定安对这个小丫头颇有好感,他也就由着过去了。
但这两个人是什么意思?他斥骂道: “给朕滚下去!”
男帝脸色气得发红,白发颤颤巍巍地从帽子中钻出来了一缕,挂在脸边,看起来像是一个打了败仗后恼羞成怒的人。
皇后和定安长公主脸上的皱纹看起来一样多,不同的是,她的皱纹间写满了慈悲和仁厚,像能包容世间万物,而定安与她截然相反,脸上全无这些东西。
只见她站起身,轻轻抚着男帝的背,“陛下息怒。”
男帝的面色因这一句劝说而面色变缓,但没有完全气消。他推开皇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这里,皇后紧跟其后。
跪着的几人还没说出自己的冤屈,就遭受了这样一顿辱骂,甚至还气走了男帝,顿时面色如纸,身形如在大风中般摇摇欲坠,生怕自己会遭受处罚。
不管其他人态度如何,对于站出来的这几个人,王清莞只觉得诧异。居然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哪怕她们是试探了风向之后才选择站出来的。
令九湘更为诧异的还在后面——
定安看着这几个人,面色冰冷,言语间毫不留情,半分不见之前对待王清莞和姜知彰时的柔和:“这里是本宫的寿宴,王清莞是本宫熟识之人,后面这个小姑娘和我颇有眼缘,你们又是个什么东西?”
定安的冷声斥责使得众人终于回想起那些关于她的流言,不近人情,嚣张跋扈,最恨旁人抢她风头……
想做的事已经做成,定安没打算继续留在这里。这一天心情起起伏伏,她也实在是累了,丢下一句“本宫身体乏了,你们尽兴”后,就在管家的搀扶下也离开了这里。
她目视前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王清莞一直锁定她的视线。
九湘不解,她想要阻拦定安,却被王清莞拽住了衣角。
王清莞道:“别去。”
九湘有些不明白,“怎么感觉她跟换了个人一样,之前对待你和姜知彰的时候可不是这般模样,态度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态度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王清莞抬头时,只捕捉到了定安长公主的一片黑色衣角。衣角上用金线绣着纹路,即便没有太阳照射也闪闪发亮,引人注目。
王清莞收回视线。
或许定安长公主一直都没有变态度,只是她对定安长公主怀有期待,这点期待让她忘记了最初定安找她,只是为了合作。
定安想要扳倒那些反对的人,而她想要为自己报仇,目的不同,目标一致,这是她们合作的起因,而她在刚刚险些忘了这些。
长公主对这二人的态度冷淡,或许是觉得她们没有价值让她驻足,也或许是因为她们背后的家族是长公主一派的人。
总之,没有作用的人,定安长公主才不会关注她的死活。
这才是真正的定安长公主,有谋略有手段,也够无情。
尽管她无情冷漠,不像皇后一样慈悲仁厚,但王清莞清楚,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不顾一切地破除面前的所有苦难,登上皇位,心软的人则绝无可能。
这是王清莞拽住九湘阻拦定安身形的原因。
她不愿将用来对付卑鄙之人的手段用在定安身上。
她、君辞柔、姜知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在今后或许还会继续发生其她人身上。
这一切只有定安长公主成功后才可能彻底改变。
但——
到这一日还需要多长时间?
第21章 古代篇之王清莞。
天上的阴云好像散去了, 一束阳光经过屋檐后洒在了大殿门口。在细小灰尘的浮动间,有一片衣角正在上下飞舞,上面的金线因为太阳的照射而显得更加夺目。
王清莞想要闭上眼睛, 隔绝有些刺眼的光芒。
迟了。
衣角的主人,也就是定安长公主那张威严又无情的脸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吓得王清莞猛地睁开了眼。
座下的马车摇摇晃晃, 有风时不时地从帘子与车身间的缝隙钻进来, 冷得王清莞拢紧了衣袖。这寒意并没有因为她的紧缩而减轻, 相反, 有越来越重的迹象。
原来她不知何时又出了一身冷汗。
她心情在这个时候本应是轻快的——
她的丈夫先是被打得昏了过去,又是被定安长公主打了五十大板,现在彻底断了气;她亲身所出的孩子还活着, 但也是出的气多进的气少, 若是后续没有良好的治疗,恐怕也要随着他的父亲一同归去。
逼迫她给弟弟写诗的父亲是定安长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难得有一个可以除去他的机会,长公主更不可能心软;不知感谢和愧疚的弟弟长期玩乐, 身体空虚,是所有人中最快咽了气的。
吸她血吃她肉的四个男人, 如今都不成模样。
王清莞感受着被寒风吹过的冷汗, 心情沉重如石。
这几个男人的罪有应得, 表面上看是天理昭昭, 报应不爽, 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 阻拦了长公主想要走的路而已。
日后, 若是有和她一样经历的人想清楚了也要站出来、却因为和今日最后站出来的那几人一样破坏了定安长公主利益的人应该怎么办?
也会被定安长公主斥责一顿吗?
像二十五年前, 她十八岁那年受到男帝的斥责和贬低一样。
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王清莞将自己缩得更紧了些,以此来躲避从马车缝隙中钻进来的蚀骨冷风。
王清莞能想到的,九湘经过思考后也想到了,她长叹一口气,干脆将这件事都点明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她意欲将王清莞从茫然中拉出来,紧接着问:“大仇得报,接下来你想做些什么?”
王清莞动了动有些僵硬的眼睛,自嘲一笑,心情显然不会因为九湘的一句话就好起来,深思之后道:“我也不知道。”
她的语气有几分轻渺,魂魄像是游离在躯体之外:“以前我心中怀有希望,但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这是妄想,所以在深层意识中,我从未觉得自己会成功。现在我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成功之后要做什么,我连想都不敢想。”
轿子闷得王清莞有些喘不上气,她不顾四面八方袭来的冷风,掀开帘子,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随后眸子一抬,无边际的阴云钻进了她的双眼。
阴云敦实且厚,天色冥冥,这是暴雨前的征兆。
行人却不慌不忙,甚至连雨具都没有带上,只因有人在那其中一片阴云的厚实边缘上,用金粉细细地涂抹了一圈。这些金粉以阴云为食,待它们将阴云寸寸啃噬完,会因为无处依靠而不得不从天上掉下来,洒满地面。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黑云从中的一点金,隐有所悟。
定安长公主或许就是将金粉抹于阴云边缘的那个人,她那片衣角上沾染的颜色就是最好的证据。
一个人的速度终究过于缓慢,长公主用了五年也才涂抹了头顶这微末一点,等这点金粉吞噬完遍布天空的阴云,最少也得几十年的时间。
她或许可以帮着长公主继续涂抹金粉,减少消融阴云的时间。
只有这样,对于长公主来说她才算得上是一个有用处的人,才可以在长公主身边立足,帮助那些跟自己有过一样经历的人。
定安长公主在姜知彰父亲道歉结束后吩咐左右,“给我身边铺个垫子,让这个姜家小姑娘坐过来,我一看见她就觉得亲近。”
众人有点羡慕姜知彰的好运,贸然闯进皇宫还被没有被问罪,又入得了定安长公主的眼缘。定安长公主如今孤身一个,或许会把这个姜知彰养在身边。
得长公主教养,这是多么大的福气。
思绪翻滚中,陆陆续续有几个人离开位置,跪在了原先跪着王清莞和姜知彰的地方。
或许是想像王清莞和姜知彰那样,为自己谋不平;又或许是羡慕姜知彰入得了长公主的眼,也想出来试试。
总之,她们跪在了那里。
一人率先出声: “臣女请陛下和长公主做主,臣女也曾被家人逼迫……”
男帝在处理姜知彰这件事情中,除过最开始怒火冲天以外,其余时候始终保持缄默。
但在看见几个人又站出来学着王清莞和姜知彰那样跪下来时,他不愿再憋着自己:“一个两个这样,三个四个这样,你们当这里是什么地方?!”
当这里是可以击鼓鸣冤的衙门吗?
今天发生的一切事简直是荒唐!荒唐透顶!
他身为一国之君,先是被王清莞那个女人明里暗里地威胁,一时不慎被她掌控,处置了他向来尊敬的几个臣子,这是什么?
这是在说他眼光不成,这是在打他的脸!
后面又有一个不知道哪里窜出来的小丫头学王清莞申冤,这也就算了,毕竟才承受丧子之痛的定安对这个小丫头颇有好感,他也就由着过去了。
但这两个人是什么意思?他斥骂道: “给朕滚下去!”
男帝脸色气得发红,白发颤颤巍巍地从帽子中钻出来了一缕,挂在脸边,看起来像是一个打了败仗后恼羞成怒的人。
皇后和定安长公主脸上的皱纹看起来一样多,不同的是,她的皱纹间写满了慈悲和仁厚,像能包容世间万物,而定安与她截然相反,脸上全无这些东西。
只见她站起身,轻轻抚着男帝的背,“陛下息怒。”
男帝的面色因这一句劝说而面色变缓,但没有完全气消。他推开皇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这里,皇后紧跟其后。
跪着的几人还没说出自己的冤屈,就遭受了这样一顿辱骂,甚至还气走了男帝,顿时面色如纸,身形如在大风中般摇摇欲坠,生怕自己会遭受处罚。
不管其他人态度如何,对于站出来的这几个人,王清莞只觉得诧异。居然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哪怕她们是试探了风向之后才选择站出来的。
令九湘更为诧异的还在后面——
定安看着这几个人,面色冰冷,言语间毫不留情,半分不见之前对待王清莞和姜知彰时的柔和:“这里是本宫的寿宴,王清莞是本宫熟识之人,后面这个小姑娘和我颇有眼缘,你们又是个什么东西?”
定安的冷声斥责使得众人终于回想起那些关于她的流言,不近人情,嚣张跋扈,最恨旁人抢她风头……
想做的事已经做成,定安没打算继续留在这里。这一天心情起起伏伏,她也实在是累了,丢下一句“本宫身体乏了,你们尽兴”后,就在管家的搀扶下也离开了这里。
她目视前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王清莞一直锁定她的视线。
九湘不解,她想要阻拦定安,却被王清莞拽住了衣角。
王清莞道:“别去。”
九湘有些不明白,“怎么感觉她跟换了个人一样,之前对待你和姜知彰的时候可不是这般模样,态度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态度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王清莞抬头时,只捕捉到了定安长公主的一片黑色衣角。衣角上用金线绣着纹路,即便没有太阳照射也闪闪发亮,引人注目。
王清莞收回视线。
或许定安长公主一直都没有变态度,只是她对定安长公主怀有期待,这点期待让她忘记了最初定安找她,只是为了合作。
定安想要扳倒那些反对的人,而她想要为自己报仇,目的不同,目标一致,这是她们合作的起因,而她在刚刚险些忘了这些。
长公主对这二人的态度冷淡,或许是觉得她们没有价值让她驻足,也或许是因为她们背后的家族是长公主一派的人。
总之,没有作用的人,定安长公主才不会关注她的死活。
这才是真正的定安长公主,有谋略有手段,也够无情。
尽管她无情冷漠,不像皇后一样慈悲仁厚,但王清莞清楚,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不顾一切地破除面前的所有苦难,登上皇位,心软的人则绝无可能。
这是王清莞拽住九湘阻拦定安身形的原因。
她不愿将用来对付卑鄙之人的手段用在定安身上。
她、君辞柔、姜知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在今后或许还会继续发生其她人身上。
这一切只有定安长公主成功后才可能彻底改变。
但——
到这一日还需要多长时间?
第21章 古代篇之王清莞。
天上的阴云好像散去了, 一束阳光经过屋檐后洒在了大殿门口。在细小灰尘的浮动间,有一片衣角正在上下飞舞,上面的金线因为太阳的照射而显得更加夺目。
王清莞想要闭上眼睛, 隔绝有些刺眼的光芒。
迟了。
衣角的主人,也就是定安长公主那张威严又无情的脸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吓得王清莞猛地睁开了眼。
座下的马车摇摇晃晃, 有风时不时地从帘子与车身间的缝隙钻进来, 冷得王清莞拢紧了衣袖。这寒意并没有因为她的紧缩而减轻, 相反, 有越来越重的迹象。
原来她不知何时又出了一身冷汗。
她心情在这个时候本应是轻快的——
她的丈夫先是被打得昏了过去,又是被定安长公主打了五十大板,现在彻底断了气;她亲身所出的孩子还活着, 但也是出的气多进的气少, 若是后续没有良好的治疗,恐怕也要随着他的父亲一同归去。
逼迫她给弟弟写诗的父亲是定安长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难得有一个可以除去他的机会,长公主更不可能心软;不知感谢和愧疚的弟弟长期玩乐, 身体空虚,是所有人中最快咽了气的。
吸她血吃她肉的四个男人, 如今都不成模样。
王清莞感受着被寒风吹过的冷汗, 心情沉重如石。
这几个男人的罪有应得, 表面上看是天理昭昭, 报应不爽, 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 阻拦了长公主想要走的路而已。
日后, 若是有和她一样经历的人想清楚了也要站出来、却因为和今日最后站出来的那几人一样破坏了定安长公主利益的人应该怎么办?
也会被定安长公主斥责一顿吗?
像二十五年前, 她十八岁那年受到男帝的斥责和贬低一样。
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王清莞将自己缩得更紧了些,以此来躲避从马车缝隙中钻进来的蚀骨冷风。
王清莞能想到的,九湘经过思考后也想到了,她长叹一口气,干脆将这件事都点明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她意欲将王清莞从茫然中拉出来,紧接着问:“大仇得报,接下来你想做些什么?”
王清莞动了动有些僵硬的眼睛,自嘲一笑,心情显然不会因为九湘的一句话就好起来,深思之后道:“我也不知道。”
她的语气有几分轻渺,魂魄像是游离在躯体之外:“以前我心中怀有希望,但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这是妄想,所以在深层意识中,我从未觉得自己会成功。现在我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成功之后要做什么,我连想都不敢想。”
轿子闷得王清莞有些喘不上气,她不顾四面八方袭来的冷风,掀开帘子,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随后眸子一抬,无边际的阴云钻进了她的双眼。
阴云敦实且厚,天色冥冥,这是暴雨前的征兆。
行人却不慌不忙,甚至连雨具都没有带上,只因有人在那其中一片阴云的厚实边缘上,用金粉细细地涂抹了一圈。这些金粉以阴云为食,待它们将阴云寸寸啃噬完,会因为无处依靠而不得不从天上掉下来,洒满地面。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黑云从中的一点金,隐有所悟。
定安长公主或许就是将金粉抹于阴云边缘的那个人,她那片衣角上沾染的颜色就是最好的证据。
一个人的速度终究过于缓慢,长公主用了五年也才涂抹了头顶这微末一点,等这点金粉吞噬完遍布天空的阴云,最少也得几十年的时间。
她或许可以帮着长公主继续涂抹金粉,减少消融阴云的时间。
只有这样,对于长公主来说她才算得上是一个有用处的人,才可以在长公主身边立足,帮助那些跟自己有过一样经历的人。